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朝最大的文字狱-吕留良案

雍正朝最大的文字狱-吕留良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丽萌 访问量:4135 更新时间:2024/1/13 9:38:03

帝王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胤禛

年号:雍正

在位:1722—1735

享年:58岁

庙号:世宗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陵寝:泰陵(清西陵)

子女:16子,8女

皇后:乌拉那拉氏

继位人:弘历(乾隆)

青史语录

“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

— 《清史稿·世宗本纪》

曾静投书

雍正一朝历时虽短,文字狱却很频繁,重大案件前后相望。雍正帝以其特有的敏感和深刻的用心,几乎对每一宗案件前后都极尽跟踪指示、别出心裁之能事,从而在文祸历史上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在文字狱的历史上,最善于作“奇文”的无过于他。其中,规模最巨的无过于雍正六年的曾静、吕留良之案。

吕留良字庄生,又名光纶,字有晦,号晚村,浙江崇德人(康熙元年崇德改名石门,故又称石门人,其地即今浙江桐乡县西南部)。此人先曾参加抗清斗争,顺治年间应试为诸生,后来懊悔,抛弃科举,隐居著书。康熙博学鸿词科吕留良被荐举,他誓死不赴,乃至削发为僧(法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康熙二十二年卒。吕留良平生抱守程朱性理之学,尤重“华夷之辩”,宣称“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著作中处处表露憎恨满清、思念明朝的思想感情。他的高卧事迹和所著《四书讲义》、《语录》、所评选的八股文等,广为流传,在世人中影响很大,人皆尊称他为“东海夫子”。他死后人们立祠祭祀,连浙江总李卫上任之初也前往瞻仰,题匾颂扬。

湖南文士曾静在一个偶然机会读到吕留良的文章,十分敬佩他的学问,于是遣派学生张熙从湖南寻迹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打听他遗遛下来的文稿。张熙此次不但打听到文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生,相谈之下大有相见太晚之感。张熙向曾静汇报后,曾静也约两个见面,四人议论当今朝廷统治之事十分愤慨,秘密商议如何能推翻清王朝。

讨论了半天,一个汉族大臣进入了他们的视线,他就是岳钟琪。岳钟琪讨伐边境叛乱立了大功,受到雍正帝重用,担任陕甘总督,掌握兵权。曾静与他们相议,如果劝动岳钟琪反清,成功大有希望。雍正六年(1728)九月二十六日傍午,在陕西西安的一条大街上,川陕总督岳钟琪正乘轿回署,突然有个男子拦轿投书。岳钟琪在轿中接过书函,见封面所写收件人名号是“天吏元帅”,不由十分诧异,当即把投书人带进署中交巡捕看守,自己连忙拆读书函。原来“天吏元帅”是写信人对岳钟琪的敬称,写信人自称“南海无主游民夏靓遣徒张倬上书”。信中对雍正帝极尽指斥、责骂之词,认岳钟琪为岳飞后裔,以岳飞抗金的事迹激励岳钟琪,劝岳钟琪掉转枪头指向金人的后裔满洲人,为宋、明二朝复仇。

通天大案,非同小可,岳钟琪6天内连上三道密折详细汇报案情。雍正帝震惊之余、怀着庆幸和感激的心情作朱批赞扬岳钟琪,指授办案机宜。待岳钟琪把案情线索基本摸清后,雍正帝传谕浙江总督李卫捉拿吕留良亲族、门生,搜缴其书籍著作派副都统海兰到长沙会同湖南巡抚王国栋捉拿曾静、诸“同谋”及各家亲属。

十月,除已经去世的日留良、吕葆中父子及吕氏弟子严鸿逵(名赓臣)之外,其余数十名重要人犯全部缉拿归案。十一月,雍正帝派刑部侍郎杭奕禄到长沙审问曾静等人。杭奕禄遵照旨意,向曾静等人宣讲清朝列祖列宗的“深仁厚泽”,及雍正帝的“天地之量,舜之仁”。雍正帝明白,"道书"中的"诬谤"别有来源,不是曾、张二人凭空握造的,因此一再指示岳钟琪好生开导张熙,心中已拟定对张加以利用。利用的前提是感化,经过一番攻心战,没有骨头的曾、张果然被感化。曾静当场痛哭流涕,俯首认罪,后来照清廷的安排编定悔罪颂圣的《归仁录》,颂扬雍正帝得位之正和勤政爱民的圣德。

第二年(雍正七年),两省所有在押人犯解到京师对质定罪,等待最后处置。成竹在胸的雍正帝在朱批中向宠田文镜、鄂尔泰“吹风”说“遇此种怪物,不得不有一番出奇料理,倾耳以听可也。”

《大义觉迷录》

雍正帝到底是怎样“出奇料理”的呢?第一个大动作是在雍正七年(1729)十月,雍正帝命免罪释放曾静、张熙,同时宣布将来继位的子孙也不得诛杀他们。

曾、张案件中牵涉到大量的“反面教材”,最触目的如曾静列举雍正帝10大罪状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具体事实如写雍正帝与父皇“为仇为敌”;说仁寿太后之死是被迫自杀;说允礽、允禩、允禟之死是被杀害;说年羹尧、隆科多二案是“诛忠”;说雍正帝收纳了废太子的妃嫔,常带着大臣在圆明园饮酒作乐;说雍正帝私下派人从四川贩米到苏州发卖……按理说,这类材料谰言应严格保密,防止扩散,可是雍正帝却有意公开,经加工后大作宣传。他下令编辑两年中关于此案的《上谕》,附以曾静口供及其《归仁录》,合成《大义觉迷录》一书,大量“反而材料”充斥其中(当然都经过《上谕》批驳),堪称古今一绝。

《大义觉迷录》经刊后颁发全国所有学校,命教官督促士子认真观览略悉,玩忽者治罪。又命杭奕禄带领曾静到江宁、苏州、杭州等地宣讲这部奇书,尔后把曾静交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听候使用命兵部尚书史贻直带领张熙到陕西各地宣讲,尔后把他送回原籍候旨。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光明正大,问心无愧,不怕人们对他的种种贬毁,使谤言不禁而止。对于谤言的制造者,他下令彻底追查。地方官秉承他的意旨节节追踪,最后追查到已经败亡的允禩集团,据说是允禩身边的几名太监在流放广西、云南途中散播的。这样,雍正帝打击残余政敌又有新的借口。

“出奇料理”的第二个大动作是对吕留良、严鸿逵等人从严处罪,为风俗人心立戒。吕留良在其著作中宣扬“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把元灭宋、清灭明看作历史上的大灾难。他的笔下称清朝为“燕”、“彼中”等,而不依功令称“大清”、“圣清”、“国朝”等。此外,他还对康熙时政表示不满,如文集内称“今日之穷为羲皇以来所仅见。”(《大义觉迷录》、《清代文字狱档》)受吕留良思想的影响,严鸿逵、沈在宽等人皆仇视满清。严鸿逵在其日记中记载灾异,如索伦(今内蒙古海拉尔市)地震、热河(今河北承德市)大水。大学士朱轼推荐严鸿逵修《明史》,严鸿逵以死相拒。沈在宽则作诗云“陆沉不必由洪水,谁为神州理旧疆”(《清代文字狱档》),又抄录吕留良私淑弟子黄补庵诗“闻说深山无甲子,可知雍正又三年”。

雍正帝在连篇累牍的《上谕》中狠狠批驳了吕留良、严鸿逵等人的上述思想言论,斥为“悍戾凶顽,好乱乐祸”“丧心病狂,肆无忌惮”。他认为“吕留良生于浙江省人文之乡,读书学问非曾静山野穷僻冥顽无知者比。且曾静之谤讪由于误听流言,而吕留良则自出胸臆,造作妖妄,是吕留良之罪大恶极诚有较曾静为倍甚者也。”(五月二十一日《上谕》据《清代文字狱档》)他把吕留良视为“教唆犯”,认为浙江之所以“风俗浇漓,人怀不逞”,之所以出现汪景祺、查嗣庭等“悖逆”之徒,都是吕留良流毒作怪。为浙江一省的“风俗人心”着想,雍正帝示意要对“名教中之罪魁”吕留良处以极刑。有司秉承他的意旨,比照“大逆”律论拟吕留良身后之刑。

这时雍正帝又进行了第三个动作,他命令各省学臣就吕留良该不该照“大逆”律治罪这一问题,向所有生员征求意见。

生员必须就这一问题明确表态,向学臣出具结状,再由学臣汇总上报。同时规定如果生员还有别的话要说,可以自行出具呈文独抒己见,交学臣转奏,这样做,名义上是说要听取天下公论,犹如孟子所云“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以显示“大公至正”,其实是一种恐吓性的宣传。

征求公意的结果可想而知全国的读书人都一致拥护照“大逆”律治罪,没有一人有异词(有异词也无人敢转呈)。既然“国人皆曰可杀”,雍正帝于是名正言顺裁决如下:

吕留良、吕葆中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吕毅中斩立决;吕留良诸孙从宽免死,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家产折银充本省工程费用;严鸿逵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其孙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沈在宽斩立决;黄补庵(已死)嫡属照议治罪;刊印、收藏吕留良著作及崇拜吕留良的车鼎丰等四人判斩监候,另二人同妻子流放三千里外,还有十一人受杖责,四人免刑释放。

【作者简介】

惜何昔,90后自由撰稿人,偏爱历史,希望可以在历史的往事中汲取精神食粮,借古鉴今交到更多知音朋友。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往期精彩】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狠”皇帝雍正——铲除兄弟 加强皇权

→ 顺治与多尔衮的恩仇

→ 平定叛乱,册立达赖

→“九子夺嫡”的胜利者,铁腕皇帝——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清圣祖康熙皇帝

标签: 吕留良

更多文章

  • 清朝雍正年间的吕留良案是怎么回事?吕四娘真的砍掉了雍正人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吕留良

    要搞懂吕留良案的来龙去脉,我们有必要先讲讲吕留良其人。吕留良出身于明代官宦世家,其父吕元学曾任繁昌知县,吕元学育有三子:大良、茂良、愿良,而吕留良是吕元学和小妾杨氏所生的子嗣。崇祯二年正月二十一日(1629年2月13日)吕留良出生,此时的吕元学早已病故,不久生母杨氏也死去,临终前,吕留良被交给了三哥

  • 肥了天下而瘦了自己的夏原吉,为何在朱棣要处死他时,却请求宽限三天?朱棣真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夏原吉

    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皇宫哀嚎遍野,建文旧臣夏原吉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了朱棣面前。夏原吉面无惧色,反而开口说道:“要杀我可以,请给我三天时间,我要把这些账目算完。”朱棣的“永乐盛世”离不开许多能臣之功,而他最该感谢的人之一,其实就是自己的“大管家”夏原吉。朱棣的“智囊”姚广孝曾盛赞夏原吉“有上古仁爱

  • 夏原吉:肥了天下、瘦了自己,朱棣给了他25年,他还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烧川菜标签:夏原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夏原吉,字维喆,号麓潛子,是明朝初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财政家。他从洪武年间开始入仕,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四朝,长期担任户部尚书,与蹇义并称于世。夏原吉他在靖难之役后被朱棣重用,并辅佐明仁

  • 这位牢中大臣凭啥让朱棣死前说出:夏原吉爱我!

    历史人物编辑:爱动漫的晓峰标签:夏原吉

    01公元1424年,永乐22年,明成祖朱棣64岁了。从31岁起兵造反,42岁登基以来,在朱棣的统治之下,大明王朝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似乎没有之一。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亲自守卫国门,派郑和远航大西洋,这些都不是一个国力贫弱的国家能完成的。八方来贺,万邦来朝,在朱棣的帝国时代是真的实现了

  • 让永乐帝又爱又恨的名臣夏原吉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夏原吉

    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是明永乐十九年,这一天永乐帝在新落成的北京皇宫奉天殿(今太和殿)举行盛大朝会,庆祝迁都北京和新宫殿正式启用。就在君臣上下满朝文武普天同庆的时候,却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影视剧照朝廷钦天监管时间的漏刻博士胡奫(yūn),通过占卜,竟然预言: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午时,奉天殿、华盖殿、

  • 高巍上书朝廷实行推恩令,黄子澄只讲了一句话,建文帝默然无语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黄子澄

    【建文纪事之四 】 有一天夜里,昏昏沉沉的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是白龙,两条龙在天空中拼死搏斗。厮杀中,只见那天空雷鸣电闪、乌云遮天蔽日,暴雨倾盆,最后,那条强悍的黄龙在一瞬间狠狠地咬住白龙,白龙渐渐奄奄一息,委顿于地。第二天上朝后,还没有从梦中那场惊心动魄的二龙搏杀中恢复过

  • 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黄子澄, 忠肝义胆, 却没能阻止朱棣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黄子澄

    明太祖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造反运动,开创了大明王朝,在皇位上兢兢业业的干了三十一年之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结局。在朱元璋去世之前,太子朱标已经先他一步去世了,出于对太子的感情,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史称建文帝。为了让文弱的建文帝能够真正的掌握朝政,朱元璋在去世之前已经将老资历的功臣们消灭得

  • 忠心耿耿的黄子澄,为何惨被肢解,家族男性被杀女性被辱?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黄子澄

    古代皇帝千千万,开国皇帝最厉害,要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相当不容易,其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个传奇,妥妥的草根逆袭,还是和尚出身的草根。只是他再厉害也无法改变后代为了皇位兵戈相见的局面。后人皆知朱棣推翻了侄儿朱允炆后登上皇位,朱棣的成功其实要感谢朱允炆身边有一个瞎指挥的军师——黄子澄。皇位不稳,力

  • 齐泰:建文忠臣,有抱谋国之忠,无制胜之策,身死而族灭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齐泰

    齐泰是明朝初期,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一个大忠臣,出生在应天溧水,他原来的名字叫做齐德。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齐泰参加应天的乡试,并成功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二年又成功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予了礼部主事的官职。有一次,皇宫三大殿之一谨身殿不幸被雷击中,这在古代被视为一种不祥征兆,朱元璋便赶紧跑去郊外的祖庙进

  • 齐泰、黄子澄都支持建文帝削藩,为何说一个有功,一个误国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齐泰

    说起齐泰、黄子澄二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将他们看作是一体,只要提到其中一人,必定会想起另一人。因为他们是朱元璋钦定的辅政大臣,共同协助建文帝治理天下。可在笔者眼中,这二人是大有区别的。其实他们虽共同辅佐建文帝,但在很多事情上,二人都持有不同意见。笔者认为,齐泰每次提出的建议,都十分可行,反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