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中期内阁首辅高拱生平介绍及评价

明朝中期内阁首辅高拱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72 更新时间:2024/2/19 14:47:45

高拱(1512~1578)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张居正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他为天下百姓着想,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好品质,他有责任有担当,他是明朝变法的推动者,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官。但高拱临终前的一封遗书,却揭示了张居正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一代名臣高拱,与张居正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高拱在临终前都要写一封遗书,昭告张居正的“罪行”,来揭示张居正的另一面,破坏了张居正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张居正死后遭受了什么惩罚呢?高拱的目的是什么?这真让人充满好奇呢。

一、自幼聪慧

相比张居正,高拱对大家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让我们来聊聊高拱这个人。不得不说,高拱小的时候就很聪明,长大后更凭着自己的聪慧圆滑,在官场上混得顺风顺水,要不是后来遇到了张居正和冯保之后翻车了,想必成就会更高。

高拱,字肃卿,是一位出生在官宦世家的子弟。父亲为高尚贤,曾担任过工部的主事等职位。高拱自幼聪慧,在学习上表现出优秀的天分,也在学习上肯下功夫,认真对待。十年寒窗苦读,是所以书生都要经历的事情。很幸运的是,在第九年,高拱就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走出去了。

嘉靖二十一年,高拱在科举之路上有了一番成就,正式开了自己人生的另一个篇章,正式走上了官场这条道路。走进官场的高拱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认真做事。当资历达到一定程度后,高拱凭借自己的努力谋得了为裕王朱载垕讲读经史,解惑答疑的职位。

裕王是当时有机会成为皇帝的一位皇子,高拱因为其缘故,获得了朝廷一些大臣们的拉拢,其中也包括当时的首辅严嵩和次辅徐阶。高拱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在两边势力中夹缝生存,双面讨好,互不得罪。圆滑聪慧就是在这时候体现的。

后来裕王成功登位,高拱被封为少保兼太子太保,以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裕帝不愿干预朝廷事务,高拱利用自己的才能独揽大权。几年内,高拱的政绩不错,但高拱的性格却因权力变得越来越跋扈,许多看不顺眼的大臣都被他排挤出朝廷,甚至远离了职场。

二、惨遭陷害

树大招风的道理人人都懂,高拱的顺风顺水,嚣张跋扈吸引了不少人的嫉恨。在裕王刚登位时,高拱因为与徐阶反目成仇,又斗不过徐阶,因此被迫返乡。后来徐阶退休后,张居正请求皇帝恢复高拱的职位,高拱才由此回到官场。

高拱和张居正原本关系还是挺好的,有着同样的抱负,性格也相投。刚开始,两个人是良好的朋友关系。只是官场生涯谁说得清楚,今日是朋友,明日是敌人,朋友和敌人的划分就靠着利益关系说话。后来,高拱和张居正因为一些矛盾,二者关系破裂。昔日的朋友成为今日的敌人,这让人多么痛心呀。

明穆宗年间,高拱已经担任到内阁首辅,与明穆宗关系融洽。在明穆宗逝世时,作为明穆宗感情深厚的好友高拱内心对明穆宗的死亡感到难过,并为小皇帝担忧说,“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这本是无心之举,却被有心人利用。

当时的冯保与张居正站一队的,并且与高拱发生了利益冲突。于是冯保利用这次机会,故意将这句话扭曲成“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并传到李贵妃、陈皇后耳中。于是,高拱成了后宫眼里的威胁,失魂落魄,惨淡罢官回乡是高拱的结局。

三、遗书揭秘

莫名其妙被陷害,好不容易登到高位却被来下马的高拱会这么心甘情愿放过那些陷害他的人吗?高拱会那么大度?满头白发的高拱,拖着虚弱的身躯,用自己孱弱的手在病床上写下了遗书,揭发张居正的阴险行为,把张居正和冯保写成了最刻薄,充满诡计的不良之人。

张居正过世之后,他留下来的政权和变法制度给万历皇帝带来了阴影。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皇帝,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没有办法做出比张居正更好的成就。于是,自己的无能为力让万历皇帝开始对张居正有了厌恶之情。

皇帝的敌意,张居正往日得罪过的政党,让张居正死后都不得安宁。当敌人费尽心机,在合适的时机,拿出高拱临终时写下的遗书,张居正就已经输了。死无对证,在当事人都不在的情况下,旁人怎么说都会被觉得是对的。

那封遗书,充满着对张居正等人的恶意,决定了张居正最后悲惨的结局,也破坏了张居正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维护了一辈子的名声、权力,在张居正死后都被破坏了。杀人诛心,不知道张居正在坟墓底下会不会死不瞑目呢?

自己的权高位重,也就意味着对别人的威胁,终究会给自己引来灾难。即使是死后,也不会被别人放过。张居正的结局是被抄家,家属惨遭流放,而自己的棺材差点被开启,尸体也差点不能完整。高拱的计谋成功了,却让人感到不齿!

四、总结:

权力是人们所向往的,但权力太大,也未必是件好事。树大招风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懂。高拱和张居正都是因为权力过大,遭到别人的嫉恨,最后结果都不如意。自己的权高位重,也就意味着对别人的威胁,终究会给自己引来灾难。还活着的高拱遭受了罢官回乡的惩罚,死后的张居正被抄家,家人被流放,自己的尸体差点不能保全。他们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对权力的思考。

当然,我们也能从中看到张居正不为认知的另一面。张居正的贪权,专权,在追求理想与志向的过程中,张居正也没有逃离权力的诱惑。为了得到权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张居正做出了不少败坏自己个人操守和政治道德的事情,如勾结冯保等政党,陷害高拱等。每个历史人物不是完全的正面或者负面,因此,对于张居正,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他,我们应该肯定他做出的历史贡献,主张变法等,也应该批评他的贪权与专权。

标签: 高拱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樗里疾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樗里疾

    在战国时期,提到秦国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起和王翦。就白起来说,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就王翦来说,则是秦始皇消灭山东六国的主要将领,为秦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不管是白起还是王翦,都是战国中后期甚至后期的将领了。此

  • 唐朝中期宰相李吉甫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吉甫

    李吉甫(758年-814年),字弘宪,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 ,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明州长史、忠州刺史、柳州刺史、考功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年间,李吉甫两次被拜为宰相,期间一度出掌淮

  • 唐朝中期宰相郑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郑肃

    郑肃(?847年),字乂敬,荥阳人,世儒家。肃苦心力学,有根柢。累擢太常少卿,博士有疑议往咨,必据经条答。唐武宗立,累迁户部、兵部尚书,以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李德裕同心辅政。唐宣宗即位,迁中书侍郎,罢为荆南节度使。卒,赠司空,谥曰文简。人物生平元和三年(808年),擢进士第,又以书判拔

  • 唐朝前期宰相:来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来济

    来济(610年-662年),唐朝宰相,隋朝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进士出身,贞观年间,任通事舍人。后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永徽二年(651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永徽四年(653年),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六年(655年),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因反对废黜王皇后,

  • 唐朝前期宰相:张镐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镐

    张镐(?-764年),字从周,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唐朝宰相。张镐出身于汲郡张氏,早年游学长安,初授左拾遗。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后辅佐肃宗,拜谏议大夫。至德二年(757年),张镐被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河南节度使,讨伐安史叛军,后进封南阳郡公。因密奏肃宗,劝其不要接受史思明投降,并提防滑州

  • 唐朝中期宰相:张弘靖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弘靖

    张弘靖(760824)字元理,唐代大臣,书法家,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尚书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以荫为河南参军。元和(806至820年)中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高平县侯,出为河东卢龙节度使,迁太子少师。工书法。幼学元常(锺繇)。自镇蒲陕,迹类子敬(王献之),及处台司,乃同逸少(王

  • 唐朝中期宰相:韦贯之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韦贯之

    韦贯之(760年-821年),本名纯,字贯之,一字正理,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吏部侍郎韦肇之子。韦贯之出身于京兆韦氏逍遥公房,进士及第,德宗贞元年间中举后历任校书郎、长安县丞等职务,顺宗李诵即位后升任监察御史,宪宗李纯即位后历任礼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巴州刺史,在回京任中书舍人之职后,因

  • 唐朝中期宰相:苗晋卿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苗晋卿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徐州司户参军、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河东太守、工部尚书、宪部尚书。安史之乱爆发后,苗晋卿因不肯出镇陕郡,被勒令致

  • 唐朝前期宰相书画家:欧阳通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欧阳通

    欧阳通(公元625~公元691)唐代大臣、书法家。字通师,汉族,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子。早孤,母徐教以父书。初拜兰台郎,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二年为相,因反武承嗣为太子被害。工于楷,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

  • 唐朝前期宰相:韩休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休

    韩休(673年-740年6月8日),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洛州司户韩大智之子。韩休出身于昌黎韩氏,制举入仕,后被举为贤良,历任左补阙、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虢州刺史、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韩休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担任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