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孝惠章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清朝孝惠章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72 更新时间:2023/12/7 8:16:41

清朝近300年历史,总共产生了十一位皇太后。以昭圣慈寿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为首,到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为终。

在这段颇为传奇动荡的末代历史中,有一个女人不容忽视,她是顺治皇帝的皇后孝惠章皇后,也是清朝所有皇太后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她13岁当皇后,21岁成为皇太后,一共在位57年,成为清朝皇太后在位时间最长的女人。

孝惠章皇后又叫博尔济特氏,祖父是忠亲宰桑儿子察罕。博尔济吉特氏在婚姻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在十四岁那年,博尔济吉特氏被顺治皇帝赐封为皇后。可是顺治皇帝并不喜欢博尔济吉特氏,换句话说,这位皇后是母亲孝庄太后强加给他的。

因此,顺治皇帝一直都不怎么宠爱博尔济吉特氏,他甚至对自己的后宫也没什么太大兴趣。可是三年后,董鄂氏入宫,顺治皇帝对她一见钟情。

《清史稿·卷二十四》曾对董鄂妃有描写:“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

在董鄂妃被顺治皇帝封为皇贵妃后,顺治皇帝甚至还想让董鄂妃成为皇后。为此他越发地开始冷落皇后,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博尔济吉特氏虽然贵为皇后,但是却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

在孝庄太后病重之时,顺治皇帝甚至和朝廷中的大臣商议,由于皇后照顾不周,想要将其废黜。

《清史稿》里曾有记载:“顺治十五年正月,因昭圣太后不豫,世祖责后礼节疏阙,停用中宫笺表,下诸王大臣议论废后事宜;二月皇后病;三月,因昭圣太后旨,事未成。”

后来孝庄太后康复,才阻止了这场闹剧。没过多久,董鄂妃因病去世,顺治皇帝大受打击,悲痛到精神恍惚,一年后也随着心爱之人而去。

顺治皇帝驾崩后,年仅八岁的康熙皇帝继位,他将自己的生母佟佳氏册封为慈和皇太后,而博尔济吉特氏被封为了仁宪皇太后(顺治皇帝的孝惠章皇后)。慈和太后仅做了一年太后便去世了,因此孝惠章皇后便主动承担起照料康熙皇帝的责任。

不但如此,孝惠章皇后对昭圣太皇太后(孝庄太后)也是关怀备至,昭圣太皇太后十分喜欢这个晚辈。在孝惠章皇后的努力下,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康熙二十六年,昭圣太皇太后病逝。对于康熙皇帝来说,孝惠章皇后是他身边最亲的长辈了。在康熙的成长过程中,孝惠章皇后担任了母亲这一角色。康熙十分依赖她,在孝惠章皇后年老的时候,康熙尽其所能地去照料她,孝顺她。

康熙是一位十分节俭的人,可是他为了孝惠章皇后能够居住的更好,不惜花费重金去建造宁寿宫,为了给孝惠章皇后祈福,康熙还斥巨资建造了慈云寺。在避暑山庄建立后,康熙想到已经年逾七十岁的孝惠章皇后惧热,于是每次避暑,都会带着孝惠章皇后一同前往避暑山庄。

康熙五十六年,当康熙带着孝惠章皇后从避暑山庄回京后,孝惠章皇后便病重不起。此时的康熙也已经年事已高,身体也出现一些状况。但是他仍然每天前往宁寿宫,去探望仁宪太后。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孝惠章皇后走完了她77年的人生之路。康熙帝悲不自胜,亲自赴宁寿宫奠酒致祭,失声痛哭。

孝惠章皇后的逝世,使康熙帝失去了皇室中的最后一个长辈,康熙帝和孝惠章皇后和睦相处,感情深重,康熙帝曾由衷地发出哀叹:“当此之时,止有孝敬朕之人,并无爱恤朕之人”。

虽然在婚姻上,博尔济吉特氏是一个不幸的女人,但是她却得到了难得一见的皇家的亲情。

孝惠章皇后作为嫡母对皇儿(康熙)的关心和爱护,是康熙帝周围包括嫔妃在内的其他人,都无法给予的。所以,嫡母的离去,为康熙帝生命最后的五年,留下一个不可弥补的缺憾。

康熙是一代铁血帝王,但也会因为自己至亲之人病逝而痛哭。博尔济吉特氏与康熙皇帝这份真挚的亲情,实在令人唏嘘感动。

标签: 孝惠章皇后

更多文章

  • 西汉霍光之子:霍禹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霍禹

    霍禹,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十分陌生,他是西汉大司马霍光的儿子,霍成君的弟弟,也就是汉宣帝刘询的小舅子。霍成君是汉宣帝的第二位皇后,宠冠六宫,霍家那时候可谓是显赫无比、风光无限。霍禹生在长安,出身尊贵,因父亲的关系,自然也在朝中做官了。汉昭帝时他曾担任中郎将,还有他的堂兄堂弟、侄子啥的,也都有一官半

  • 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谋士:张宾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宾

    张宾胸怀大志,谋略过人,辅助石勒建立后赵,并订立各种国家制度,被石勒任命为大执法,专总朝政,位冠僚首。张宾为官清廉,谦虚谨慎,任人唯贤,礼贤下士。深受石勒和群臣的尊重。他死后,后赵追封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配享丞相同等待遇。史载其“算无遗策、机无

  • 清朝宗室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福全

    世人皆知,顺治皇帝此生唯一深爱之人,便是董鄂妃。董鄂妃曾为顺治生下一子,可惜未过数月,即次年正月二十四日(1658年2月25日)便夭折,所以并未给他留下任何子嗣。顺治皇帝这一生共有八个儿子,在他临终病重的时候,长子以及四子都已经夭折了。因此对于顺治皇帝来说,选择太子是一个难题。有一说一,当时次子福

  • 唐朝宰相:岑长倩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岑长倩

    岑长倩(?-691),荆州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侄。早年曾任兵部侍郎。永淳元年(682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朝政。后迁为内史。天授元年(690年),拜文昌右相,封邓国公,权势仅在武承嗣之下。天授二年(691年),加特进、辅国大将军。因不同意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得罪了武氏,被罢相,出任武

  • 唐朝宰相:韦见素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韦见素

    韦见素(697年-762年1月),字会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太原尹韦凑之子。韦见素出身于京兆韦氏南皮公房,历任相王府参军、卫佐、河南府仓曹、大理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侍郎,袭爵彭城郡公。天宝十三年(754年),韦

  • 唐朝宰相:岑羲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岑羲

    岑羲(?-713年),字伯华,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孙。文昌右相岑长倩之侄。岑羲进士出身,历任太常博士、郴州司法参军、金坛令、汜水令、天官员外郎、中书舍人、秘书少监、吏部侍郎。710年(景云元年),岑羲升任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便被罢相,出任陕州刺史。712年

  • 唐朝宰相:裴耀卿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裴耀卿

    裴耀卿(681年-743年),字焕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 ,唐朝宰相,宁州刺史裴守真之子。裴耀卿出身河东裴氏南来吴裴,历任秘书正字、相王府典签、国子主簿、詹事府丞、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员外郎、右司郎中、兵部郎中、长安令、济州刺史、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户部侍郎、京兆尹。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 唐朝宰相:宇文融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宇文融

    宇文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明辨有吏干。开元初任监察御史。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失,税收受到影响。他建议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充使搜括户口,并自任劝农使,率劝农判官20余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80余万和大量土地。进御史中丞,出为魏州刺史。请复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回易陆运。入为鸿胪

  • 唐朝宰相:裴休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裴休

    裴休(791年864年),字公美,汉族。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浙东观察使裴肃次子。裴休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唐穆宗时登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中书侍郎、宣武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曾主持改革漕运及茶税等积弊,颇有政绩。晚年官至吏部

  • 唐朝宰相:高季辅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高季辅

    高季辅(596年-654年),名冯,字季辅,以字行,德州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高季辅出身于渤海高氏,早年曾参加农民起义,归唐后历任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多次指陈时政,得到唐太宗的称赞。高季辅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