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蓝齐儿有历史原型吗?她嫁给噶尔丹以后,康熙为啥还要征讨准噶尔

蓝齐儿有历史原型吗?她嫁给噶尔丹以后,康熙为啥还要征讨准噶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牛大哥道历史 访问量:1058 更新时间:2024/2/19 20:17:48

蓝齐儿,这个人和她的母亲容妃一样,都是《康熙王朝》里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但是这个人很具有代表性,因为她凸显出了封建时代的和亲制度。

清朝号称是民族政策最成功的一个封建王朝,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无论汉唐多强大,都把长城当成重要的防备工具,始终以戍边之军作为王朝的屏障。

可是清朝并没有这么做,他们不仅没有重兵戍边,而且还跟关外的各部落相处十分融洽。为啥?因为他们搞和亲政策。

清朝的和亲跟汉唐完全不同,汉唐的和亲,从来没派过正经的公主,皇帝的女儿一般是不可能用来和亲的。而清朝的和亲,却清一色都是君主的儿女。

从努尔哈赤本人迎娶各部落女子为妻开始,他的儿子们也相继迎娶了各部落的女子。你比如说皇太极和多尔衮,都迎娶了不少科尔沁蒙古的女子做老婆。皇太极、顺治的皇后,全都是科尔沁蒙古人。

到了康熙时代,虽然没有再将蒙古的女人做为皇后,但是康熙却嫁了不少女儿到蒙古各部落去。比如说: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嫁给了漠南蒙古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的次子乌尔衮。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嫁给了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嫁给了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嫁给了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多尔济。汉唐在糊弄人家,可到了清朝,人就没那么好糊弄了,所以清朝只好动真格的。皇子、公主互相嫁娶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蓝齐儿嫁给噶尔丹也就成了比较合理的事情。那么蓝齐儿的下场究竟如何呢?

一、蓝齐儿的丈夫被康熙给宰了。

蓝齐儿的原型,实际上就是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她的母妃是荣妃。从她嫁给噶尔丹开始,其实悲惨的一生也就注定了。

为啥?因为康熙把噶尔丹当成死敌,只是暂时没时间收拾噶尔丹而已。而噶尔丹自认为是黄金家族的后裔,也有一统江山的想法,所以也就把康熙当成了死对头。

本来好端端的两个死对头,忽然之间成了翁婿,你觉得夹在中间的蓝齐儿能有什么好下场吗?果不其然,在康熙三征噶尔丹以后,蓝齐儿就失去了丈夫。

噶尔丹的确很强,但是也仅限于在西北地区很强而已。他的汗国还不足以跟清王朝相抗衡。康熙背后有上亿人在给他打工干活,这种国力不是噶尔丹所能比拟的。

因此噶尔丹最终被康熙所杀,蓝齐儿作为噶尔丹的正妻,自然也是要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自己的父亲杀了自己的丈夫,自己还不能有任何怨言。

为啥?因为她和噶尔丹还有一个孩子,在剧中叫做阿密达。如果要保住阿密达,就必须要向康熙皇帝臣服,哪怕这个人昔日是他的父亲,现在也不能当成父亲来看待了。

如果蓝齐儿表示不臣服,那么对不起,这个父亲完全不介意少一个女儿和一个外孙。毕竟康熙皇帝至少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

二、蓝齐儿选择永远留在草原。

没了噶尔丹,康熙便希望蓝齐儿回到京城来。似乎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这就是统治者冷酷的眼光。

可是对蓝齐儿来说,她的丈夫在草原,她的儿子也在草原,所以她必须要留在草原。最让人心痛的是,阿密达第一次见自己的外公时,就拿着弓箭指着康熙,表示这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多年以后,蓝齐儿打算回去看看年迈的父母。可是这个时候蓝齐儿忽然发现,自己的母亲容妃,已经被父亲康熙打入了冷宫。

父亲的形象在蓝齐儿心里,再一次轰然崩塌。原来容妃参与到了力保太子胤礽的事件当中,她不是个政治家,她只知道这是孝庄太后临终前的遗言。

结果触怒了康熙,因为康熙铁了心要废除太子胤礽,所以容妃就被打发去洗马桶了。蓝齐儿得知真相以后,愤然离京,并且发誓永生永世不会再回到京城。此后蓝齐儿便一直留在了草原之上。

三、现实中的固伦荣宪公主,可没有这么惨。

真实的固伦荣宪公主,实际上是康熙活着的女儿里,最年长的一个。她前面的两位姐姐都在很小的时候夭折了,连个公主都没封。

长大成人的固伦荣宪公主,在19岁的时候以和硕荣宪公主的身份,嫁给了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

18年以后,她又被晋封为固伦荣宪公主。她的丈夫乌尔衮,其实跟清王朝的皇族还是亲戚关系。

乌尔衮的父亲是札萨克多罗郡王鄂齐尔,他的奶奶是皇太极的女儿固伦淑慧长公主。所以说从辈分上来说,乌尔衮是皇太极的曾外孙。

康熙二十九年,乌尔衮跟随康熙出征,参加了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迫使噶尔丹兵败撤退。一直到康熙六十年,乌尔衮才在军中病逝。

所以说固伦荣宪公主的丈夫,始终和自己的父亲是站在同一阵营的。而固伦荣宪公主,也活到了雍正六年,享年56岁。她比蓝齐儿幸运多了。

总结:和亲似乎给封建时代的婚姻定了个规矩。

大的方针永远能够影响百姓的生活,在古代很多王朝都主张和亲政策,因为这是一种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政策。

显然在清朝效果是最明显的,因此这是否会影响到民间婚嫁呢?在民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似乎成为了一种主流。

男女之间,没有见过面,只要父母点个头,那么这桩婚姻就算得到保证了。这跟和亲制度,似乎有着异曲同工的特点。

实际上我们读《诗经》就会发现,先秦时期的人,很多都是自由恋爱的。这就比较有意思了,是否伴随着和亲制度的不断出现,使得民间也逐渐出现了父母之命的婚姻呢?

参考资料:《康熙王朝》、《清史稿》

标签: 噶尔丹

更多文章

  • 一代枭雄噶尔丹,雄心壮志如成吉思汗,为何最后却败给了康熙?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噶尔丹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当时权倾朝野且结党营私的鳌拜,之后平定三藩解决台湾问题等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康乾盛世,在位60年,雄才伟略,被后世很多学者称为“千古一帝”可身为这样伟大的帝王也同样有对手,那就是当时的噶尔丹,噶尔丹算是康熙帝一生的强劲对手了,曾经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

  • 噶尔丹想与沙俄结军事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康熙,为什么泡汤?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噶尔丹

    “毅说人文与历史”今日导语:噶尔丹执政后期,渴望同沙俄结盟来共同对付清朝,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幸亏沙俄内外交困,噶尔丹的阴谋没有得逞,不然清朝腹背受敌肯定会受到重创。17世纪,沙皇俄国向东不断蚕食西伯利亚的土地,边境延伸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逼近了噶尔丹的准噶尔部落。最开始时,沙皇俄

  • 野心勃勃的噶尔丹试图恢复成吉思汗国时的光辉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噶尔丹

    当东蒙古人归顺以后,企图复辟成吉思汗帝国的西蒙古人成了清朝最大的敌人。以卫拉特人为主的西蒙古人在15世纪时再度活跃起来,他们在1434年至1552年间统治着整个蒙古地区,但后来被东蒙古的阿勒坦汗赶到科布多甚至更西的地区。西蒙古人有四个主要的联邦民族:绰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这四个

  • 康熙时期鳌拜、三藩、郑经、噶尔丹、沙俄为什么没有一起动手呢?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噶尔丹

    我们可以从时间线上,来看看康熙搞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康熙在索额图等人的帮助下,擒拿鳌拜,至此,14岁的康熙皇帝正式亲政。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顺利平定三藩。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派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台湾,击败郑氏集团,正式收复台湾岛。公元

  • 为什么康熙对噶尔丹'三顾茅庐'?他有什么资格有这样对待?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噶尔丹

    为什么康熙噶尔丹对'三顾茅庐'?他有什么资格有这样对待?“万事皆有因”。这句话不外乎是正确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只是原因有好有坏罢了。就像历史中发生的任何一次战争都是有导火索的。他们不是为了想要得到的更多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就是为了生存下去的被迫无奈。“适者生存”,各个国家就像是自然界中的动

  • 三征西陲,扫平噶尔丹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噶尔丹

    帝王档案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在位:1661—1722享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陵寝:景陵(清东陵)子女:35子,16女皇后:赫舍里氏继位人:胤禛(雍正)青史语录“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

  • 为何感觉噶尔丹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了?噶尔丹不是实力堪比清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噶尔丹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所以我只能简单说一下。一、噶尔丹的实力无法与满清抗衡表面上看,噶尔丹的控制范围很大,但实际上基本是人口稀少的牧区。噶尔丹自身的兵力和部署并不多,就算加上新控制的新疆地区,总人口也不过一百万人。当然,按照游牧民族的标准,噶尔丹应该能出十万以上的大军。不过,伽尔丹的很多部署都只是

  • 清军南下造成东北空虚,噶尔丹发兵北京,康熙帝被迫放弃贝加尔湖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噶尔丹

    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意为“富饶的湖泊”,因湖中盛产多种鱼类而得名,如今早已成为俄罗斯的内湖。公元646年,唐太宗设立瀚海都督府,这是中国政府正式在贝加尔湖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紧随其后的辽、金、元,都将贝加尔湖置于政权管辖范围之内。明朝末年,中国东北女真崛起,建立后金政权,他们

  • 挑衅康熙、对战沙俄,噶尔丹凭啥这么牛?你也不看他掌握多少疆土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噶尔丹

    前言清朝期间,康熙御驾亲征攻打噶尔丹,反复挑衅清朝,连沙俄都想要拉拢。可以称为是“清朝成吉思汗”,噶尔丹凭啥这么牛?你也不看他掌握多少疆土?从活佛还俗成战神?噶尔丹究竟过了怎么样的一生,让我们看向下文。清顺至元年(公元1644),准噶尔部的首领“巴图尔洪台吉”的第六个儿子降生,取名噶尔丹。噶尔丹出生

  •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中的八旗与绿营存在什么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噶尔丹

    一、八旗与绿营制度的确立(一)八旗制度的确立八旗制度的创制较早,在清的前身后金政权尚未草创之时,伴随政权开创者努尔哈赤军事行动的展开,其雏形已为初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以诸国徕服人众,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真一”,这是八旗制度最早雏形的出现2。“牛录”,源自女真人日常出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