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征西陲,扫平噶尔丹

三征西陲,扫平噶尔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伊河史话 访问量:4366 更新时间:2023/12/8 19:31:06

帝王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年号:康熙

在位:1661—1722

享年:69岁

庙号:圣祖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陵寝:景陵(清东陵)

子女:35子,16女

皇后:赫舍里氏

继位人:胤禛(雍正

青史语录

“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清史稿·圣祖本纪》

剿灭葛尔丹 平定西北

明末,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澳南即内蒙古,皇太极时已归附清朝;漠北即外蒙古,分三部:扎萨克图汗、车臣汗,土确图开,于皇太极时相继入贡,保持友好关系;漠西分四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于顺治年间先后遗使入贡,关系尚好。漠西的准噶尔部游牧于伊型河流城。在清兵入关时,他们“雄长西北”,与清朝“间通使,间为寇”。顺治年间,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尤其是当康熙九年,噶尔丹夺得统治权后,不断扩张势力,攻掠邻部,既居漠西四部总汗。到康熙十七年,他已控制了天山南北,远及青海与西藏。

蒙古部落的敖包

此时的康熙只静观事态发展,将其行为只看做是民族内部纷争,虽不赞成,但也未多加干涉,尊重少数民族自己的选择。但是噶尔丹贪得无厌,得寸进尺,不仅管理不好内部事务和牧民生活,还处心积虑,纠结沙俄势力,插手蒙古内部的纷争,妄图挑拨和引诱他们脱离清朝而投入俄国的怀抱,严重威胁到漠北和西北地区的安定。

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噶丹尔率3万铁骑,向漠北喀尔喀发动了全面进攻、实则是向喀尔喀的保护者清朝宣战。二十七年,喀尔喀三部都被击败,王公费族和数十万牧民无法立足,尽弃牲畜帐幕南下,逃入漠南(今内蒙古)境内。喝尔丹吞并略尔略三部,破坏了清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给广大的蒙古牧民制造了深重的灾难。准军的铁璃所到之处,草原上鲜血遍地,一片恐怖景象。

大清虽然统一 但也危机四伏

面对喝尔丹的恶劣行径,康熙帝迅速做出决策:首先安顿溃逃的喀尔喀部民,命尚书阿喇尼等调拨归化城、张家口等地粮仓,赈济牧民。其次,他指令内蒙古北部“水草俱佳”的科尔沁牧区划出部分水草地,暂供其游牧。康熙帝向噶尔丹发出通告,令其率众西撤,归还侵地,还召见在京的沙俄使臣,严正警告沙俄,支持噶尔丹,即有意要“开兵端”!但是,无论噶尔丹,还是沙俄,都拒不接受康熙帝的警告。

二十九年(10)五月,噶尔丹以追略尔喀为名,率军侵入乌尔会河一带,由于清军轻率出战,导致失利,使喝尔丹一直深入到距京师仅700里的乌兰布通(今内蒙用鸟达盟克什克腾旗南境)。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康熙皇帝于同年七月任命皇兄和质裕亲王福全和望长子允提出征。八月一日,清军与准军在乌兰布通展开决战,大被难军数万人。但由于清兵放松追击,致使噶尔丹北逃。

康熙帝决定亲征葛尔丹

康照帘趁喝尔丹数逃之际,加紧整顿喀尔喀各部,巩固清政府对其管转,以便熟立喝尔丹。三十年五月,康熙帝在多伦诺尔(今内蒙多伦)上都牧场,召集略尔略名部举行会盟。在这里、康熙帝连续举行召见、宴会、会盟、阅兵、赏赐、裁决是非等庄严的仪式和步骤,显示了清朝作为中央政府的绝对权威。康熙帝宣布:将喀尔略各部共分34旗,按漠南49旗例建旗、封爵,实行清朝的法令制度。康熙帝以此会盟的形式恩威并施,迅速地安定了喀尔喀,结束了长期以来其内部纠纷,促进了北方蒙古的团结,也加强了清廷对其管理,使之成为保卫边疆的重要力量,在此后抗击噶尔丹斗争中发挥作用。三十六年,喀尔喀返回漠北时,增至53旗;康熙末年,达69旗;乾隆三十年(1765),喀尔喀编旗完成,共85旗,清廷实现对其完全管理。

决战西北 葛尔丹拜逃

噶尔丹败逃后,密谋与沙俄联手,卷土重来。康熙想与其和谈,于三十一年约盟,遭到拒绝。康熙帝了解其狼子野心,加紧西北地区军事防备,并部署东北兵力,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然后于三十四年八月,密令科尔沁土谢图亲王等伪降噶尔丹,答应为内应,夹攻清军,以此引诱其出动。噶尔丹果然上当,于三十五年(1696)二月仅率2万余兵进至巴颜乌兰。康熙帝决定御驾亲征,部署三路兵马进剿。

途中,他“不怀安逸,不恃尊崇,与军士同其菲食,日唯一餐,恒饮浊水,甘受劳苦”。噶尔丹闻知康熙亲征,落荒而逃。康熙亲率前锋追赶五日。在昭莫多,噶尔丹遇清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仅带数人败逃。捷报传来,五月,康熙回京。九月,康熙帝再次亲征,调动西北清军和蒙古各部兵马,对噶尔丹进行围困阻击,以断其外援,对其招降,并及时处理西北各族、各部间微妙的关系问题。十二月回京。

昭莫多一战,噶尔丹元气大伤。其在伊犁的老巢,已被他的侄儿所夺占。由于他的暴虐统治,新疆、青海部民都背叛了他。沙俄因其已无利用价值,也不再帮他。他到处流窜,无处安身,但又拒绝接受康熙帝的招抚。三十六年(1697)二月,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喝尔丹余部纷纷倒戈。他众叛亲离,畏罪自杀。噶尔丹发动的叛乱,历时8年,终被粉碎。

葛尔丹雄心壮志 却不幸碰到了康熙皇帝

平定噶尔丹以后,康熙帝除训练骑兵、设立哨所、派兵驻防、加强防御之外,对漠北、漠西各部进一步以联姻、封爵、赏赐、赈济、编旗等措施来加强联系。这对蒙古各部起了稳定与安抚的作用,使他们同清廷保持了密切关系。康熙还广设牧场,移兵屯田,对蒙古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另外,他尊重蒙古的宗教信仰黄教,又为削弱达赖的势力,封直辖于清廷的达赖、班禅、哲卜尊丹巴(三十年)、章嘉(四十四年)四大活佛,令其分管前藏、后藏、漠北、漠南教务,达到分而治之的政治效果,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平定西北 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康熙帝决策并亲率大军三次征讨噶尔丹,扫除了漠北、西北地区一大不安定因素,稳定了西北边疆,加强了对蒙古的管辖,对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统一和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蒙古由明代的民族边患,变成了清代遏制沙俄入侵的民族长城。康熙帝奠定了清代200余年良好的边疆民族关系。特别是在筹划平叛及处理复杂的蒙古问题过程中,康熙帝的胆识、远见、气魄,甚至不计“万乘之尊”与将士同甘苦,勇于实践的精神,堪称历代帝王的典范和楷模。另外,这次平叛对沙俄的侵略与扩张是又一次沉重打击,有力地捍卫了我国西北和北部边疆的领土完整。这是康熙帝创立的又一大业绩。

【作者简介】

惜何昔,90后自由撰稿人,偏爱历史,希望可以在历史的往事中汲取精神食粮,借古鉴今交到更多知音朋友。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往期精彩】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

→ 顺治与多尔衮的恩仇

→ 痛失爱妃,英年早逝——少年天子终归于尽

→铲除权臣鳌拜,康熙帝独掌乾坤

→武力收复台湾 统一版图

标签: 噶尔丹

更多文章

  • 为何感觉噶尔丹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了?噶尔丹不是实力堪比清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噶尔丹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所以我只能简单说一下。一、噶尔丹的实力无法与满清抗衡表面上看,噶尔丹的控制范围很大,但实际上基本是人口稀少的牧区。噶尔丹自身的兵力和部署并不多,就算加上新控制的新疆地区,总人口也不过一百万人。当然,按照游牧民族的标准,噶尔丹应该能出十万以上的大军。不过,伽尔丹的很多部署都只是

  • 清军南下造成东北空虚,噶尔丹发兵北京,康熙帝被迫放弃贝加尔湖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噶尔丹

    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意为“富饶的湖泊”,因湖中盛产多种鱼类而得名,如今早已成为俄罗斯的内湖。公元646年,唐太宗设立瀚海都督府,这是中国政府正式在贝加尔湖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紧随其后的辽、金、元,都将贝加尔湖置于政权管辖范围之内。明朝末年,中国东北女真崛起,建立后金政权,他们

  • 挑衅康熙、对战沙俄,噶尔丹凭啥这么牛?你也不看他掌握多少疆土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噶尔丹

    前言清朝期间,康熙御驾亲征攻打噶尔丹,反复挑衅清朝,连沙俄都想要拉拢。可以称为是“清朝成吉思汗”,噶尔丹凭啥这么牛?你也不看他掌握多少疆土?从活佛还俗成战神?噶尔丹究竟过了怎么样的一生,让我们看向下文。清顺至元年(公元1644),准噶尔部的首领“巴图尔洪台吉”的第六个儿子降生,取名噶尔丹。噶尔丹出生

  •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中的八旗与绿营存在什么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噶尔丹

    一、八旗与绿营制度的确立(一)八旗制度的确立八旗制度的创制较早,在清的前身后金政权尚未草创之时,伴随政权开创者努尔哈赤军事行动的展开,其雏形已为初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以诸国徕服人众,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真一”,这是八旗制度最早雏形的出现2。“牛录”,源自女真人日常出猎

  • 康熙皇帝曾经三次征讨噶尔丹?他为什么一定要打败噶尔丹?

    历史人物编辑:轻尘说历史标签:噶尔丹

    康熙皇帝是三次征讨噶尔丹,一方面因为噶尔丹野心大想要吞并大清,所以康熙不得不亲帅大军打败他;另一方面原因噶尔丹勾结沙俄,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只有将他打败才能预防勾结后恶果的形成。1960年五月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亲帅禁旅进驻博洛和屯督军征讨噶尔丹康熙二十九年五月,也就是1960年5月,因为噶尔丹借口追击敌

  • 李卫心直口快不会拍马屁遭到乾隆嫌弃

    历史人物编辑:皓然文化标签:李卫

    雍正皇帝,是清朝的第五个皇帝,是康熙的四儿子,不是长子也不是太子,他的皇帝之位来的非常艰难。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个儿子争的头破血流的现象,最后还是精明的四儿子胜利了,能够在这么多皇子中脱颖而出也是很不永日,除了他自身优秀之外,还有他的谋士和干将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一位干将李卫

  • 李卫暴揍曾静,雍正表面骂李卫不顾体面,心里却夸:真是个好奴才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李卫

    《雍正王朝》是清朝宫廷剧中拍摄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此剧的好评率甚至超越了《康熙王朝》,其中对细节的描写特别到位,成为了官场和为人处世的教科书,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值得大家琢磨,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分析的是《雍正王朝》中一个非常经典的细节:李卫痛打反贼曾静。曾静本来是一个穷酸秀才,后来受人蛊惑想要反清复明,于

  • 《雍正王朝》中,翠儿让李卫上书保年羹尧,李卫为何说她妇人之见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草人标签:李卫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功高盖主,最终惹恼了雍正,被关进大牢。年羹尧嚣张跋扈,已经威胁到皇权,雍正恨不得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动了杀心。时任督抚的李卫做事一向勤快机灵,颇得雍正青睐,赐死年羹尧这一任务就落在了他的头上。早在雍正还是四王爷时,年羹尧、李卫、高福都是他的心腹。当时,雍正奉康熙之命,出宫前

  • 雍正王朝:两次失身的刘王氏,为何让李卫觉得可惜?并非李卫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院标签:李卫

    导读:作为一省巡抚,李卫奉雍正皇帝之命,于江苏试行新政——“摊丁入亩”之时,却首先遇到了以两位省级协助官员——布政使、按察使为代表之通省官员的整体反对。面对新政推行必然会遇到的困境,李卫并没有像河南巡抚田文镜一样,利用雍正皇帝这一强大后台,予以硬性镇压,而是另辟蹊径,以柔克刚。就布政使和按察使两人而

  • 雍正的宠臣李卫,在乾隆时不受待见?乾隆:把李卫的神像烧了!

    历史人物编辑:青溪史社标签:李卫

    乾隆帝自我感觉超好,信心满满,自诩为“十全老人”。而实际上,至少在性格上,他多疑善变,唯我独尊,眼里根本容不得半点沙子。最典型的事,莫过于他对他父亲的宠臣李卫的态度。在古代,做大臣有多风光就有多遭殃,一个不小心触犯了龙颜脑袋就会搬家,还可能被株族。“一朝天子一朝臣”,就算一些大臣元老在老皇帝那里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