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康熙对噶尔丹'三顾茅庐'?他有什么资格有这样对待?

为什么康熙对噶尔丹'三顾茅庐'?他有什么资格有这样对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安尘读史 访问量:4094 更新时间:2024/1/23 2:24:37

为什么康熙噶尔丹对'三顾茅庐'?他有什么资格有这样对待?

“万事皆有因”。这句话不外乎是正确的。任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只是原因有好有坏罢了。就像历史中发生的任何一次战争都是有导火索的。他们不是为了想要得到的更多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就是为了生存下去的被迫无奈。“适者生存”,各个国家就像是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着自己的天敌,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做出斗争。今天就来说说康熙'三顾茅庐'噶尔丹的故事吧!明明是两不相干的人,却能有这样的交集。到底是怎样的真相呢?

这里的'三顾茅庐'可不是你以为的刘备诸葛亮的'三顾茅庐',原来是康熙三次对战噶尔丹。噶尔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值得这样的对待?噶尔丹从小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家中排行比较靠后。即使出生在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之家的他也是很难拥有继承家业的资格。但是这和之后历经的一切并没有打消他的雄心壮志。他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和所学硬是在蒙古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建立了自己的盟国。

相继的收复了一个又一个的部落,逐渐的,疆土都直接和清朝以及沙俄相接壤。这并没有满足他的野心,进而开始想清朝进攻。康熙知道消息后,肯定不会怕他,就率兵迎战,这是康熙第一次'拜访'。在这次战争中,噶尔丹以失败而告终。看到本来就臣服于自己朝廷的蒙古突然之间就拥有了这么庞大的军队,这让康熙有了隐患。于是就发动了后两次的战争。

第二次战争爆发在1696年,康熙兵分三路,想一举拿下噶尔丹,但是在进军的途中听说沙俄在这次的战争中是噶尔丹的救援者。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沙俄在当时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国家,清朝或许就是他的对手。清朝的大臣们想劝康熙放弃这次的进攻,但是康熙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还是清朝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当然沙俄并没有帮助噶尔丹。

当康熙发动第三次战争的时候,得知消息的噶尔丹的人都害怕了,开始纷纷投降。面对这样的局面,噶尔丹也没有了拯救的办法。最后选择了自杀。这个'三次拜访'经历了8年的时间才得以告终。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毕竟,两方的力量都在那里明摆着的。

对于噶尔丹之所以清朝发动战争的原因,有人是这样的想的:噶尔丹想要生存下去。噶尔丹当时面对沙俄,沙俄的军队可以说是无敌,自己去攻打他简直是以卵击石。所以就把目标瞄准了清朝,因为清朝相对于沙俄来说是比较弱势的。攻打清朝来壮大自己的国家可以说是明智的选择,谁知是'赔了夫人,又折了兵'。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标签: 噶尔丹

更多文章

  • 三征西陲,扫平噶尔丹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噶尔丹

    帝王档案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在位:1661—1722享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陵寝:景陵(清东陵)子女:35子,16女皇后:赫舍里氏继位人:胤禛(雍正)青史语录“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

  • 为何感觉噶尔丹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了?噶尔丹不是实力堪比清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噶尔丹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所以我只能简单说一下。一、噶尔丹的实力无法与满清抗衡表面上看,噶尔丹的控制范围很大,但实际上基本是人口稀少的牧区。噶尔丹自身的兵力和部署并不多,就算加上新控制的新疆地区,总人口也不过一百万人。当然,按照游牧民族的标准,噶尔丹应该能出十万以上的大军。不过,伽尔丹的很多部署都只是

  • 清军南下造成东北空虚,噶尔丹发兵北京,康熙帝被迫放弃贝加尔湖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噶尔丹

    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意为“富饶的湖泊”,因湖中盛产多种鱼类而得名,如今早已成为俄罗斯的内湖。公元646年,唐太宗设立瀚海都督府,这是中国政府正式在贝加尔湖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紧随其后的辽、金、元,都将贝加尔湖置于政权管辖范围之内。明朝末年,中国东北女真崛起,建立后金政权,他们

  • 挑衅康熙、对战沙俄,噶尔丹凭啥这么牛?你也不看他掌握多少疆土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噶尔丹

    前言清朝期间,康熙御驾亲征攻打噶尔丹,反复挑衅清朝,连沙俄都想要拉拢。可以称为是“清朝成吉思汗”,噶尔丹凭啥这么牛?你也不看他掌握多少疆土?从活佛还俗成战神?噶尔丹究竟过了怎么样的一生,让我们看向下文。清顺至元年(公元1644),准噶尔部的首领“巴图尔洪台吉”的第六个儿子降生,取名噶尔丹。噶尔丹出生

  •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中的八旗与绿营存在什么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噶尔丹

    一、八旗与绿营制度的确立(一)八旗制度的确立八旗制度的创制较早,在清的前身后金政权尚未草创之时,伴随政权开创者努尔哈赤军事行动的展开,其雏形已为初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以诸国徕服人众,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真一”,这是八旗制度最早雏形的出现2。“牛录”,源自女真人日常出猎

  • 康熙皇帝曾经三次征讨噶尔丹?他为什么一定要打败噶尔丹?

    历史人物编辑:轻尘说历史标签:噶尔丹

    康熙皇帝是三次征讨噶尔丹,一方面因为噶尔丹野心大想要吞并大清,所以康熙不得不亲帅大军打败他;另一方面原因噶尔丹勾结沙俄,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只有将他打败才能预防勾结后恶果的形成。1960年五月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亲帅禁旅进驻博洛和屯督军征讨噶尔丹康熙二十九年五月,也就是1960年5月,因为噶尔丹借口追击敌

  • 李卫心直口快不会拍马屁遭到乾隆嫌弃

    历史人物编辑:皓然文化标签:李卫

    雍正皇帝,是清朝的第五个皇帝,是康熙的四儿子,不是长子也不是太子,他的皇帝之位来的非常艰难。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个儿子争的头破血流的现象,最后还是精明的四儿子胜利了,能够在这么多皇子中脱颖而出也是很不永日,除了他自身优秀之外,还有他的谋士和干将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一位干将李卫

  • 李卫暴揍曾静,雍正表面骂李卫不顾体面,心里却夸:真是个好奴才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李卫

    《雍正王朝》是清朝宫廷剧中拍摄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此剧的好评率甚至超越了《康熙王朝》,其中对细节的描写特别到位,成为了官场和为人处世的教科书,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值得大家琢磨,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分析的是《雍正王朝》中一个非常经典的细节:李卫痛打反贼曾静。曾静本来是一个穷酸秀才,后来受人蛊惑想要反清复明,于

  • 《雍正王朝》中,翠儿让李卫上书保年羹尧,李卫为何说她妇人之见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草人标签:李卫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功高盖主,最终惹恼了雍正,被关进大牢。年羹尧嚣张跋扈,已经威胁到皇权,雍正恨不得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动了杀心。时任督抚的李卫做事一向勤快机灵,颇得雍正青睐,赐死年羹尧这一任务就落在了他的头上。早在雍正还是四王爷时,年羹尧、李卫、高福都是他的心腹。当时,雍正奉康熙之命,出宫前

  • 雍正王朝:两次失身的刘王氏,为何让李卫觉得可惜?并非李卫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院标签:李卫

    导读:作为一省巡抚,李卫奉雍正皇帝之命,于江苏试行新政——“摊丁入亩”之时,却首先遇到了以两位省级协助官员——布政使、按察使为代表之通省官员的整体反对。面对新政推行必然会遇到的困境,李卫并没有像河南巡抚田文镜一样,利用雍正皇帝这一强大后台,予以硬性镇压,而是另辟蹊径,以柔克刚。就布政使和按察使两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