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感觉噶尔丹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了?噶尔丹不是实力堪比清朝吗?

为何感觉噶尔丹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了?噶尔丹不是实力堪比清朝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小明星 访问量:3837 更新时间:2023/12/25 12:20:18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所以我只能简单说一下。

一、噶尔丹的实力无法与满清抗衡

表面上看,噶尔丹的控制范围很大,但实际上基本是人口稀少的牧区。

噶尔丹自身的兵力和部署并不多,就算加上新控制的新疆地区,总人口也不过一百万人。

当然,按照游牧民族的标准,噶尔丹应该能出十万以上的大军。

不过,伽尔丹的很多部署都只是附属物,并不是直接控制的。

比如新疆的阿帕克和卓,和噶尔丹正好互相利用。事实上,新疆各族人民和维吾尔族权贵都对噶尔丹滥征掠夺妇女极为不满。

因此,噶尔丹前期能够出动十万大军攻打新疆,后期却始终只有三万到四万兵力。

反倒是满清当时有一亿多人口,国力强大。满清凭借庞大的国土和人口基数,动员数十万大军轻而易举。

事实上,满清和噶尔丹出动的兵力之间,一直有至少3倍以上的差距。

二、噶尔丹年年征战,部落元气大损

噶尔丹开始统一卫拉特,征战多年;他终于成为卫拉特的大汗,完成了正式的统一,随即南下新疆;征服新疆后,他马不停蹄地西进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在这一系列的行动中,噶尔丹屡屡失败,部署人员伤亡惨重。

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好好休养生息,等元气恢复后再去战斗。

然而,噶尔丹迫不及待地东进,攻打了清朝庇护的青海和硕特和漠北喀尔喀。

这是军国主义的极端。

噶尔丹的精锐士兵在这十几年的征战中消耗不少,其中不乏老兵和少年。

这样的部队,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战斗力。

三、不懂政治,处处树敌

噶尔丹是个不懂政治的武士。

他的四面讨伐实际上是四面楚歌。这些势力迫于噶尔丹的实力,被迫暂时投降,但一旦噶尔丹主力离开境内,便立即独立或造反。

比如噶尔丹一走,新疆就造反了。

更夸张的是,噶尔丹连卫拉特的内政都不处理。

噶尔丹原本继承了卫拉特首领僧格的位置,但对僧格的儿子十分提防。

在攻打满清之前,噶尔丹竟然毒死了桑格的儿子索诺木阿拉布坦,并企图谋害另一个儿子策旺阿拉布坦。

不甘坐视,CewangAllahButan领导了他自己的叛乱部署。

顷刻间,大批对噶尔丹不满的卫拉特人前来投靠,而次旺阿拉布坦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噶尔丹的后方,切断了他的根据地。

因为噶尔丹在外作战,顾不上后方。总之,噶尔丹实际上内外都处于混乱状态,所以一旦战败,很容易迅速土崩瓦解。

至于沙俄,唯一支持他的,其实就是个喉舌,只是在一旁说说而已。

噶尔丹非信任沙俄。

四、军事过于咄咄逼人

当时的清军虽然没有入关时那么强大,但也绝不是弱小的力量。

他们刚刚经历了旧金山战争,打败了强大的吴三桂军队;随后,清军还在夜叉之战中击败了沙俄,取得了胜利。

但噶尔丹请示清军兵力,在两军首次交锋乌兰布统之战中派出3万主力南下。

刚开始打了几个小胜仗之后,他就更加嚣张了。

结果,乌兰布统遭遇了十万清军主力,一战战败,精锐伤亡三分之一。

被打成这样,噶尔丹仍然抱着清军没什么了不起的态度,随后派出三万骑兵继续南下进攻。

结果这一次清军准备的更加充分,光是粮食储备就高达半年之久。

康熙皇帝玄烨亲自率领中路军3.4万精兵备战战略决战。

两军交战于克鲁伦河,噶尔丹大败。其中一个被部署战斗,另一个逃跑了。最终,噶尔丹只带着几十名骑兵逃了出来。

至此,噶尔丹无力抗战,回不去,基地已失,强大的清军就在眼前,只能一死了之。

噶尔丹是蒙古历史上最后一位能够威胁到中原朝的大汗。

噶尔丹死后,蒙古满目疮痍。

说白了,噶尔丹只是一个武者,根本不是康熙的对手。

标签: 噶尔丹

更多文章

  • 清军南下造成东北空虚,噶尔丹发兵北京,康熙帝被迫放弃贝加尔湖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噶尔丹

    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意为“富饶的湖泊”,因湖中盛产多种鱼类而得名,如今早已成为俄罗斯的内湖。公元646年,唐太宗设立瀚海都督府,这是中国政府正式在贝加尔湖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紧随其后的辽、金、元,都将贝加尔湖置于政权管辖范围之内。明朝末年,中国东北女真崛起,建立后金政权,他们

  • 挑衅康熙、对战沙俄,噶尔丹凭啥这么牛?你也不看他掌握多少疆土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噶尔丹

    前言清朝期间,康熙御驾亲征攻打噶尔丹,反复挑衅清朝,连沙俄都想要拉拢。可以称为是“清朝成吉思汗”,噶尔丹凭啥这么牛?你也不看他掌握多少疆土?从活佛还俗成战神?噶尔丹究竟过了怎么样的一生,让我们看向下文。清顺至元年(公元1644),准噶尔部的首领“巴图尔洪台吉”的第六个儿子降生,取名噶尔丹。噶尔丹出生

  •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中的八旗与绿营存在什么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噶尔丹

    一、八旗与绿营制度的确立(一)八旗制度的确立八旗制度的创制较早,在清的前身后金政权尚未草创之时,伴随政权开创者努尔哈赤军事行动的展开,其雏形已为初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以诸国徕服人众,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真一”,这是八旗制度最早雏形的出现2。“牛录”,源自女真人日常出猎

  • 康熙皇帝曾经三次征讨噶尔丹?他为什么一定要打败噶尔丹?

    历史人物编辑:轻尘说历史标签:噶尔丹

    康熙皇帝是三次征讨噶尔丹,一方面因为噶尔丹野心大想要吞并大清,所以康熙不得不亲帅大军打败他;另一方面原因噶尔丹勾结沙俄,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只有将他打败才能预防勾结后恶果的形成。1960年五月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亲帅禁旅进驻博洛和屯督军征讨噶尔丹康熙二十九年五月,也就是1960年5月,因为噶尔丹借口追击敌

  • 李卫心直口快不会拍马屁遭到乾隆嫌弃

    历史人物编辑:皓然文化标签:李卫

    雍正皇帝,是清朝的第五个皇帝,是康熙的四儿子,不是长子也不是太子,他的皇帝之位来的非常艰难。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个儿子争的头破血流的现象,最后还是精明的四儿子胜利了,能够在这么多皇子中脱颖而出也是很不永日,除了他自身优秀之外,还有他的谋士和干将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一位干将李卫

  • 李卫暴揍曾静,雍正表面骂李卫不顾体面,心里却夸:真是个好奴才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李卫

    《雍正王朝》是清朝宫廷剧中拍摄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此剧的好评率甚至超越了《康熙王朝》,其中对细节的描写特别到位,成为了官场和为人处世的教科书,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值得大家琢磨,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分析的是《雍正王朝》中一个非常经典的细节:李卫痛打反贼曾静。曾静本来是一个穷酸秀才,后来受人蛊惑想要反清复明,于

  • 《雍正王朝》中,翠儿让李卫上书保年羹尧,李卫为何说她妇人之见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草人标签:李卫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功高盖主,最终惹恼了雍正,被关进大牢。年羹尧嚣张跋扈,已经威胁到皇权,雍正恨不得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动了杀心。时任督抚的李卫做事一向勤快机灵,颇得雍正青睐,赐死年羹尧这一任务就落在了他的头上。早在雍正还是四王爷时,年羹尧、李卫、高福都是他的心腹。当时,雍正奉康熙之命,出宫前

  • 雍正王朝:两次失身的刘王氏,为何让李卫觉得可惜?并非李卫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院标签:李卫

    导读:作为一省巡抚,李卫奉雍正皇帝之命,于江苏试行新政——“摊丁入亩”之时,却首先遇到了以两位省级协助官员——布政使、按察使为代表之通省官员的整体反对。面对新政推行必然会遇到的困境,李卫并没有像河南巡抚田文镜一样,利用雍正皇帝这一强大后台,予以硬性镇压,而是另辟蹊径,以柔克刚。就布政使和按察使两人而

  • 雍正的宠臣李卫,在乾隆时不受待见?乾隆:把李卫的神像烧了!

    历史人物编辑:青溪史社标签:李卫

    乾隆帝自我感觉超好,信心满满,自诩为“十全老人”。而实际上,至少在性格上,他多疑善变,唯我独尊,眼里根本容不得半点沙子。最典型的事,莫过于他对他父亲的宠臣李卫的态度。在古代,做大臣有多风光就有多遭殃,一个不小心触犯了龙颜脑袋就会搬家,还可能被株族。“一朝天子一朝臣”,就算一些大臣元老在老皇帝那里成为

  • 《李卫当官》里的李卫,历史上究竟怎样?死后乾隆下令按总督例葬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李卫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李卫当官》,里面徐峥刻画的李卫三分油滑里透着七分精明,看似误打误撞却事事算准,替乾隆解决了很多事情,但是这终究只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电视剧而已。真实的李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真实历史上的李卫出生于公元1687年的正月初一,李卫出生于出生于江苏丰县一户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康熙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