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皇帝曾经三次征讨噶尔丹?他为什么一定要打败噶尔丹?

康熙皇帝曾经三次征讨噶尔丹?他为什么一定要打败噶尔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尘说历史 访问量:2657 更新时间:2024/1/10 19:06:55

康熙皇帝是三次征讨噶尔丹,一方面因为噶尔丹野心大想要吞并大清,所以康熙不得不亲帅大军打败他;另一方面原因噶尔丹勾结沙俄,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只有将他打败才能预防勾结后恶果的形成。

1960年五月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亲帅禁旅进驻博洛屯督军征讨噶尔丹

康熙二十九年五月,也就是1960年5月,因为噶尔丹借口追击敌军,所以率兵三万从库楞湖沿大兴安岭开始南下,实则直接发兵北京。事情发生后大清派兵顽强抵抗还没能战胜噶尔丹。为此康熙被逼无奈只能亲帅十万大军,采用分进合击方法攻击噶尔丹。该战就是乌兰布通之战,结果噶尔丹兵败。

1693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三年,噶尔丹抗命不至让康熙决定诱其南下一战歼之

噶尔丹侵占大清的野心始终不灭,1693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三年。本身大清让噶尔丹谈商加盟事宜,不料噶尔丹抗命不至反而遣兵侵入大清领地,这让康熙十分恼怒打算诱其南下一战歼之。为了达到这种诱歼目的大清可谓做了多的准备,当时噶尔丹率兵三万而康熙又亲帅大军十万,同时兵分三路出击,导致噶尔丹兵败只带几十名骑兵逃跑。

1697年2月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噶尔丹拒不投降让康熙不得不再次下诏亲征

1697年2月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因为噶尔丹拒不投降所以康熙又被逼无奈再次下诏亲征。经过这次激烈的战斗,再加上噶尔丹遭到了众叛亲离所以导致他服毒自杀,至此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才算真正的结束。

康熙一定要打败噶尔丹是由于他野心大,始终有吞并大清的企图

康熙一心想要打败噶尔丹原因非简单,那就是噶尔丹野心比较大,始终都有吞并大清的企图,这对于每位皇帝而言都是不能忍受的。为此康熙决定亲征,按照康熙的考虑就算当时不能彻底将噶尔丹灭掉,也得杀杀他的嚣气焰,以让噶尔丹放弃吞并大清的企图。不过从历史记载情况后,兵败2次的噶尔丹始终都没有放弃吞并大清的企图。

康熙一定要打败噶尔丹是由于他与沙俄勾结,康熙怕勾结后会形成一些恶果

从当时实际情况看,一边噶尔丹有吞并大清的企图,一边沙俄也在东北不断侵占中国领土。虽然在大清的顽强抵抗下也与沙俄签订了相关条约,但是在康熙眼里依赖条约的约束力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一旦噶尔丹与沙俄勾结势必会产生一些恶果,康熙为了能够避免这种巨大威胁的形成,只能选择打败噶尔丹才行。

通过上述内容的阅读,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康熙一定要打败噶尔丹都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从当时的局势看,倘若康熙不亲征不能打败噶尔丹,后果是非常可拍的。康熙彻底将噶尔丹打败后,才换来了大清的稳固和领土的完整。

标签: 噶尔丹

更多文章

  • 李卫心直口快不会拍马屁遭到乾隆嫌弃

    历史人物编辑:皓然文化标签:李卫

    雍正皇帝,是清朝的第五个皇帝,是康熙的四儿子,不是长子也不是太子,他的皇帝之位来的非常艰难。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个儿子争的头破血流的现象,最后还是精明的四儿子胜利了,能够在这么多皇子中脱颖而出也是很不永日,除了他自身优秀之外,还有他的谋士和干将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一位干将李卫

  • 李卫暴揍曾静,雍正表面骂李卫不顾体面,心里却夸:真是个好奴才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李卫

    《雍正王朝》是清朝宫廷剧中拍摄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此剧的好评率甚至超越了《康熙王朝》,其中对细节的描写特别到位,成为了官场和为人处世的教科书,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值得大家琢磨,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分析的是《雍正王朝》中一个非常经典的细节:李卫痛打反贼曾静。曾静本来是一个穷酸秀才,后来受人蛊惑想要反清复明,于

  • 《雍正王朝》中,翠儿让李卫上书保年羹尧,李卫为何说她妇人之见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草人标签:李卫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功高盖主,最终惹恼了雍正,被关进大牢。年羹尧嚣张跋扈,已经威胁到皇权,雍正恨不得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动了杀心。时任督抚的李卫做事一向勤快机灵,颇得雍正青睐,赐死年羹尧这一任务就落在了他的头上。早在雍正还是四王爷时,年羹尧、李卫、高福都是他的心腹。当时,雍正奉康熙之命,出宫前

  • 雍正王朝:两次失身的刘王氏,为何让李卫觉得可惜?并非李卫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院标签:李卫

    导读:作为一省巡抚,李卫奉雍正皇帝之命,于江苏试行新政——“摊丁入亩”之时,却首先遇到了以两位省级协助官员——布政使、按察使为代表之通省官员的整体反对。面对新政推行必然会遇到的困境,李卫并没有像河南巡抚田文镜一样,利用雍正皇帝这一强大后台,予以硬性镇压,而是另辟蹊径,以柔克刚。就布政使和按察使两人而

  • 雍正的宠臣李卫,在乾隆时不受待见?乾隆:把李卫的神像烧了!

    历史人物编辑:青溪史社标签:李卫

    乾隆帝自我感觉超好,信心满满,自诩为“十全老人”。而实际上,至少在性格上,他多疑善变,唯我独尊,眼里根本容不得半点沙子。最典型的事,莫过于他对他父亲的宠臣李卫的态度。在古代,做大臣有多风光就有多遭殃,一个不小心触犯了龙颜脑袋就会搬家,还可能被株族。“一朝天子一朝臣”,就算一些大臣元老在老皇帝那里成为

  • 《李卫当官》里的李卫,历史上究竟怎样?死后乾隆下令按总督例葬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李卫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李卫当官》,里面徐峥刻画的李卫三分油滑里透着七分精明,看似误打误撞却事事算准,替乾隆解决了很多事情,但是这终究只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电视剧而已。真实的李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真实历史上的李卫出生于公元1687年的正月初一,李卫出生于出生于江苏丰县一户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康熙五十六

  • 李卫买官走仕途,雍正视为功臣,乾隆怒砸雕像,李卫:幸亏死得早

    历史人物编辑:史书上说了啥标签:李卫

    清朝康熙皇帝中期,在江苏徐州一个富户家庭降生一名男婴,他就是李卫,家人都兴奋不已,期望将来能够高中状元,为家族带来荣耀。没想到的是,李卫一直到而立之年才获得官职,更为搞笑的是官职不是科举分配的,而是凭借家庭雄厚的财力买来的。那是在康熙56年,李卫的家中长辈再也看不下去这个游荡子,于是花钱捐官,给李卫

  • 雍正朝第一宠臣,李卫的势力到底有多大?也就雍正皇帝能治住他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李卫

    李卫是雍正朝的重臣,他深受雍正器重,备极恩宠。他在雍正期间有多彪悍?不论是九门提督,还是大学士,甚至就是王爷,李卫都敢得罪,一不留神就上折子参。李卫出身在江苏铜山一户大户人家,他不善读书,最后家人为他出资捐了个员外郎的官职。正常来说,捐官得到的一般都是候补的,能最终得到实际职务的很少见。但是李卫并没

  • 宝亲王为什么不敢处理李卫?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李卫

    导读: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史实,而是《雍正王朝》最后一段剧情中的内容。湖南生员曾静写信给西北抚远大将军岳钟琪,希望他学习先祖岳飞带兵谋反。进京的李卫闻听恩人雍正的表述怒火中烧,跑到刑部大佬殴打曾静。刑部官员不但没有什么表示,而且围观取乐。这才让随后赶到的雍正、宝亲王等人大怒,宝亲王做主把围观取乐的

  • 《雍正王朝》张廷玉比李卫位置要高,处置弘时雍正为何只问李卫?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李卫

    导读:这样的问题不在于谁的水平高,而且水平高的也不一定敢说。雍正不问张廷玉而问李卫有两层意思:第一、李卫是家臣奴才,而张廷玉是外臣。雍正是李卫的主子,这件事情本来就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前提就不能对外宣扬。即使最后鸩杀了弘时,估计对外也得报暴病而亡。第二、张廷玉是外臣,绝对不会掺和皇上的家世否则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