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卫买官走仕途,雍正视为功臣,乾隆怒砸雕像,李卫:幸亏死得早

李卫买官走仕途,雍正视为功臣,乾隆怒砸雕像,李卫:幸亏死得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书上说了啥 访问量:474 更新时间:2024/1/3 15:50:17

清朝康熙皇帝中期,在江苏州一个富户家庭降生一名男婴,他就是卫,家人都兴奋不已,期望将来能够高中状元,为家族带来荣耀。

没想到的是,李卫一直到而立之年才获得官职,更为搞笑的是官职不是科举分配的,而是凭借家庭雄厚的财力买来的。

那是在康熙56年,李卫的家中长辈再也看不下去这个游荡子,于是花钱捐官,给李卫谋一个差事。在康熙皇帝晚年时期,朝廷财政困难,捐官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朝廷额外的收入来源。

好事不怕晚,来得早不如赶得巧,说的就是李卫。李卫花钱捐的官是从五品,这在当时已经是算是比较高级别的官职,就算是科举考试入门的官员一般也是从七品芝麻官做起的。

康熙掌管朝政晚期,吏治混乱已经成为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而这样的环境正好为李卫发挥个性与才华提供了沃土。李卫的性格刚正不阿,因为家里根本不差钱,所以在做官之后成为当时的一股清流,贪污腐败的事根本不沾。

其实在康熙皇帝末期,由于卖官鬻爵现象的出现,有不少人都是存着花钱买官后先回本在大赚一场的心态。唯独李卫的想法不一样,他是富裕家庭长大,只想在仕途上取得成就,实现光宗耀祖的梦想。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是李卫仕途的起步阶段,他最初是被安排在户部工作,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收缴钱粮。可别小看这项工作,其背后的重要意义就不说了,主要来看看当时的阻力有多大。

当时户部亲级别的人都已经插手此事,需要从中扣留下自己的“过手费”,这是整个户部官吏状态的缩影,也是清朝康熙晚年的朝政缩影。

碰上李卫算这位亲王倒霉,刚开始时亲王还暗示李卫,后来眼看李卫不吃这套就用权势来压,没想到李卫软硬不吃,跟亲王正面硬碰硬。

俗话说无欲则刚,李卫毫无私心欲望,就算是丢了这份工作也不可惜,看到亲王仍然不改,就将亲王贪污的事写在户部墙上,一下子就吓得亲王不敢再犯,生怕李卫将此事捅到皇帝那里去。

李卫这样的性格是不符合当时官场潜规则的,得罪人是不可避免的事,肯定有人存着一口气将来要给李卫拉清单。

李卫的幸运之处就在这,别人还没等到报复的机会,李卫就迎来人生新的转机,开始进入仕途的上升期。

康熙晚年也想对吏治进行整顿,于是皇四子胤禛开始关注到李卫这个人,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开始大胆委以重任。

李卫先是被任命为直隶驿传道,后来又被任命为云南盐驿道,这是个诱惑人的“肥差”,不少朝中官员都对其垂涎欲滴。

盐业是清朝重要的税收来源,而清朝的盐商凭借着宽松的政策大发横财,私底下的暗黑来往也很多,目的是疏通关系和争夺更大的利益,而为政一方的盐驿道作为主管官员,自然受到众多盐商的围攻,很容易沉沦在盐商的“糖衣炮弹”中。

雍正皇帝选人用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李卫在担任云南盐驿道期间,清廉为官,为朝廷治理盐业做出模范,李卫也受到当地百姓的热情拥戴。

由于李卫的突出政绩表现,雍正提拔他做主管全省财政税赋,同时仍然兼管理盐务。随后几年时间里,李卫进入仕途的高光时期,官职像坐飞机一样越来越高。

先后担任浙江巡抚、两浙盐政使、浙江总督等等职务,值得一说的是李卫在两浙地区按照雍正皇帝的要求整顿盐务,在管理盐政和打击私盐走私方面都取得非常突出的成绩。

比如当时有位姓沈的盐贩子,被人称为盐枭,他手下的队伍非常强大,人数有几百人,并且还有十几艘大船来负责保护走私盐,当地的官兵经常被沈盐枭的部下打败,因此在当地是有名恶霸。

李卫得知沈盐枭后,直接选拔精干将士与盐枭硬刚,其中韩景琦就是李卫最得力干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探、对抗后,李卫凭借着胆大包天的虎胆,设下计谋成功将沈氏抓捕归案并治罪。

在打击盐业走私方面,李卫是把好手,在抓捕盗贼方面李卫同样在行。李卫曾经发现地方官对盗贼包庇,导致当地百姓深受盗贼的苦害,于是在经过前期摸查后,最终一举将盗贼抓获,并且将涉事官员全部查办,又为百姓除去一害。

从李卫的仕途成绩单可以发现,的确是百姓的父母好官,朝廷的国家栋梁,但是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往往是很难生存的,一旦失去皇帝的绝对信任和保护,下场基本都非常惨。

好在雍正皇帝并非庸君,对李卫一直是给予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但是雍正也难以抗住不断有朝臣因为各种各样的事由弹劾李卫。雍正皇帝曾经多次劝说李卫要适当注意方法,不要与大家的关系都搞得这么僵硬。

雍正最欣赏和信任李卫的地方在于他始终是自己一个人,并没有与朝堂上其他势力搅合在一起,这是雍正最为惧怕的,结党营私的后果就是逐渐衍生出不臣之心。

雍正皇帝时期,李卫的仕途走到巅峰,到乾隆皇帝继位后,最初几年时间里对李卫还算可以,还赐给李卫“四团龙补服”,这在清朝代表着难得的荣耀。

在乾隆三年,李卫再次发现朝廷官员贪赃枉法之事,于是一如既往地直接上书弹劾,乾隆皇帝命人查办,结果真的查出来问题,再次为清朝剔除贪赃害群之马。

同年十月,五十一岁高龄的李卫因病去世,乾隆皇帝诏令厚葬,并且追封谥号为“敏达”。这个谥号似乎不太符合李卫的人生经历和人物性格,反而更像是乾隆对李卫的性格期许。

后来,乾隆皇帝开始南巡之旅,当来到西湖后发现神庙里竟然供奉着李卫以及他的妻妾,乾隆皇帝看后非常不悦,自己都没有被这样供奉,而李卫竟然享受此等待遇。

乾隆皇帝当即下诏说,李卫是凭借着父皇的隆恩厚赏才有这样的地位,但是没想到在民间竟然是这样的骄横妄为,看来并非正直公正的大臣,于是命人将李卫的神像销毁。

这都是李卫死后的事情,所以说幸亏李卫死得早,如果当时还活着,免不了要受到一顿责罚,就不会有安享晚年的待遇了。

标签: 李卫

更多文章

  • 雍正朝第一宠臣,李卫的势力到底有多大?也就雍正皇帝能治住他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李卫

    李卫是雍正朝的重臣,他深受雍正器重,备极恩宠。他在雍正期间有多彪悍?不论是九门提督,还是大学士,甚至就是王爷,李卫都敢得罪,一不留神就上折子参。李卫出身在江苏铜山一户大户人家,他不善读书,最后家人为他出资捐了个员外郎的官职。正常来说,捐官得到的一般都是候补的,能最终得到实际职务的很少见。但是李卫并没

  • 宝亲王为什么不敢处理李卫?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李卫

    导读: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史实,而是《雍正王朝》最后一段剧情中的内容。湖南生员曾静写信给西北抚远大将军岳钟琪,希望他学习先祖岳飞带兵谋反。进京的李卫闻听恩人雍正的表述怒火中烧,跑到刑部大佬殴打曾静。刑部官员不但没有什么表示,而且围观取乐。这才让随后赶到的雍正、宝亲王等人大怒,宝亲王做主把围观取乐的

  • 《雍正王朝》张廷玉比李卫位置要高,处置弘时雍正为何只问李卫?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李卫

    导读:这样的问题不在于谁的水平高,而且水平高的也不一定敢说。雍正不问张廷玉而问李卫有两层意思:第一、李卫是家臣奴才,而张廷玉是外臣。雍正是李卫的主子,这件事情本来就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前提就不能对外宣扬。即使最后鸩杀了弘时,估计对外也得报暴病而亡。第二、张廷玉是外臣,绝对不会掺和皇上的家世否则后患无穷

  • 雍正王朝:李卫为什么要提醒雍正赐死弘时保弘历?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给予标签:李卫

    邬思道:“狗儿,多少人十年寒窗,求这个顶而不得得呀,你可要好自为之”。可别小看李卫吊儿郎当的样子,但对于邬思道的敲打,悟性可比年羹尧高多了,说话水平也很高,滴水不漏,且办起事毫不含糊,在职场的段位可以和图里琛有的一拼。弘时的作为,雍正老早就想找个合适的对策处罚他了,奈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左右为难,处

  • 她凭借《李卫当官》走红,在片场被打怒退娱乐圈,孙菲菲怎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布点娱乐标签:李卫

    说道经典的古装剧,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会是近几年口碑很好的《甄嬛传》,但是其实在十几年前,几乎每一部古装戏都可以用经典来评价,当时的演员都非常的敬业,而且也没有现在不好的风气,很多电视剧的火爆程度都是大家意想不到的,今天要说的就是一部大家都很熟悉的电视剧《李卫当官》。《李卫当官》与一般的古装剧不同的是

  • 雍正王朝:高福本来和李卫一起被雍正发现,为什么高福背叛雍正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李卫

    年轻人,血气方刚,从年羹尧的说法来看,应该是也对翠儿有意,然而造化弄人,翠儿芳心他属,年轻人难免一时颓唐,于是去外边借酒浇愁。这是很一般的套路。不是说四爷府上规矩大吗?这等办过机密事的人员,怎么可以如此大意?如此情绪不靠谱?坎儿曾经去当铺办过百官行述的事。结果被人指认出来了。喝酒是容易失去理智的,实

  • 李卫为什么没有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李卫

    导读:《雍正王朝》中的雍正皇帝虽然刻薄寡恩,但是不是嗜杀之辈。年羹尧、高福、高毋庸等人被杀都是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稳定皇位后还是需要心腹来帮助自己的。而李卫虽然出身比较低,但是其忠诚超过年羹尧;灵活高过田文镜;既能从大出着眼,又能从小处入手;虽然不敢僭越,但是发自内心地以子侄一般的亲近和忠诚

  • 雍正器重没文化的李卫,乾隆帝时期,李卫的结局却让人感慨!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李卫

    雍正是康熙帝的第四子,在经历了“九子夺嫡”的斗争之后,终于在四十六岁登上帝位。在他在位的十三年间,清朝的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当然首要归功于雍正本人。但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没有精明能干的臣子辅助,雍正自然也无法振兴祖业。在他身边,有着四位权高位重、深得信任的大臣帮助他。有一位大臣,论谋他不

  • 《阅微草堂笔记》中一件奇闻异事,李卫由此而成为一位好官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媚影标签:李卫

    雍正年间,有一个备受皇帝信赖的宠臣,他的名字叫李卫。此人曾经担任浙江巡抚、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虽然不大识字,但是却颇有才干。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记载了李卫的一件奇闻。相传,还没有做官之前,有一年李卫乘船渡江,同船的人有几个,其中一人是道士。当时因为纠结船费的问题,有个人和船夫发生了一段激烈

  • 李卫在雍正朝有多牛?目不识丁、花钱买官,竟还能成为雍正的心腹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李卫

    李卫仅仅只用了几年,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纨绔子弟,成为了位居一品的封疆大吏,雍正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他究竟做了什么竟能得到雍正皇帝的如此信任?他又是凭借什么本领,在多疑的雍正身边得以善终的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走进李卫的传奇人生!李卫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一出生在江苏省一户家境富裕的人家,他长大之后和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