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样的问题不在于谁的水平高,而且水平高的也不一定敢说。雍正不问张廷玉而问李卫有两层意思:第一、李卫是家臣奴才,而张廷玉是外臣。雍正是李卫的主子,这件事情本来就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前提就不能对外宣扬。即使最后鸩杀了弘时,估计对外也得报暴病而亡。第二、张廷玉是外臣,绝对不会掺和皇上的家世否则后患无穷。即使问也不会有任何答案,所以雍正只问李卫。
历史背景
弘时不是当帝王的料,但是在老八的鼓动下野心勃勃。先勾结张廷璐科考舞弊建立自己的团队可惜失败了;后来和老八联手逼宫搞八王议政,打算提前上台但是失败了。然后看到宝亲王弘历越来越受重视,又企图暗杀弘历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被雍正发觉了,派图里琛和李卫率领五百精锐护送弘历回京。
这下弘时暴露了,都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弘时的存在已经影响到大清王朝的稳定和帝位的有效传承。这让雍正非常的为难,所以这才有后来趁李卫进京的时候询问李卫的情况。
至于雍正询问李卫而不询问张廷玉理由有二:
第一、李卫是什么人,是雍正当年在做雍亲王的时候去江南赈灾筹款的时候收的流浪人。除了李卫以外还有小翠和坎儿,都被胤禛收了到府里做了奴才。李卫感念四王爷的恩德,在赈灾期间以及后来的万永当铺获取百官行述的绝密过程中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后来李卫被外放到江苏巡抚甚至升任两江总督推行雍正一朝的新政不遗余力,当然当官是好的但是更多的李卫在做的就是报恩,报答四王爷对他知遇之恩。正是怀着这样感恩的心态,李卫才真正把自己看作四王爷的家人维护四王爷。自己的老婆小翠怀孕也向四王爷写信报告说有小狗儿了,生了娃娃叫李忠四爷;到四爷府时都不乘轿子走着进四爷府的胡同以示尊敬;在雍正晚年探望四爷的时候看到雍正只吃那么一点真情流露都哭了。
经过多年的相处,雍正真正把李卫当作自己的心腹之人和得力干将。基本上无话不谈,把一个叫花子出身的李卫一步步的升任两江总督这是多大的信任啊。况且在独自相处的时候也不拘君臣之礼称呼李卫的小名狗儿。正是由于这一层的原因,雍正急需一个人来给自己意见,李卫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虽然李卫没办法直接回答:什么事奴才都能做但是这件事没法说,但是还是给了一个隐晦的回答。
“不是奴才斗胆说祖宗的不是,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知道八爷他们心术不正,还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第二、张廷玉是外臣。在雍正时期,雍正对虽然也很信任,但是在继承人和皇上的家事这一块上和康熙时期不能比。康熙可以把传位遗诏给张廷玉然后联合隆科多来办理。但是张廷玉是外臣,雍正不想家丑外扬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没有询问张廷玉。
其次还是因为询问李卫前雍正还没有确定怎么处理弘时,弘时因为科考舞弊案让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当了替罪羊被斩首。所以雍正担心张廷玉不能公正地提供意见,从而让自己骑虎难下。张廷玉该说大臣们都可以犯法处斩到你儿子就不行了?
因为一旦让张廷玉提出处理结果如果不按照张廷玉的方式来处理又不能说出原因的话,这样会让大臣离心离德。即使科考案杀了张廷璐,人家在八王议政的当口冒着被杀的风险痛斥四位旗主王爷和八爷党,确实对雍正很忠诚。如果此时你再让人家提意见后又不采纳就太说不过去了。
小结:
综上所述,按照雍正的想法还是和自己人李卫商量比较合理。这样进退兼备,当然最后还是为了弘历还是鸩杀了弘时扫清了障碍。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