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王朝:李卫为什么要提醒雍正赐死弘时保弘历?

雍正王朝:李卫为什么要提醒雍正赐死弘时保弘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生活给予 访问量:3648 更新时间:2024/1/10 21:06:48

邬思道:“狗儿,多少人十年寒窗,求这个顶而不得得呀,你可要好自为之”。可别小看李卫吊儿郎当的样子,但对于邬思道的敲打,悟性可比年羹高多了,说话水平也很高,滴水不漏,且办起事毫不含糊,在职场的段位可以和图里琛有的一拼。

弘时的作为,雍正老早就想找个合适的对策处罚他了,奈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左右为难,处轻了,弘时不长记性,还会重蹈覆辙,处重了,爱子私心,于心不忍。而就在李卫进宫看望雍正时,李卫的一句愤愤不平地抱怨,提醒了雍正下决心处死弘时埋下了伏笔!

科举舞弊:弘时聚敛财物,拉拢官员,培植势力的野心暴露了出来

《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初期,能有的人,有用的人,实在太少,雍正对此种朝局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老十三胤祥甚至不惜触及雍正忌讳,将邬思道拿出来说明人才,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并向雍正提议:现在主要的是先着手一批才俊之士,人才才是治国之本。

对于老十三胤祥的建议人才问题,雍正并没有足够重视,毕竟对于当前朝局而言,雍正对自身政治势力的建设,远比对于人才的渴求。他认为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稳固皇权,乃至彻底清除敌对。

由此可见,这无人用的境遇,只能让雍正陷入难堪,不至于动摇皇权统治的根本。所以雍正把重点都放在廉亲王胤禩为代表的八爷党身上,这才是雍正真正忌讳的。

所以雍正想用第一场科举考试,来完成“为国取士”的目的,更是稳固自己的皇权。而雍正如此重视的抡才大典中,却出了考题泄露的科场舞弊大案,而且其中牵扯的人不少,当朝大学士张廷玉、廉亲王胤禩,甚至还有皇子。

科举舞弊被揭发后,李绂在诚亲王胤祉的指点下,找到李卫,让其带兵包围考场,掌握了考题泄露的人证物证,正因为如此,李卫第一次间接的得罪了皇三子弘时。

张廷璐被下到狱中,廉亲王胤禩看出事有蹊跷,所以又重演当初“夜审肖国兴”的戏码,连夜到狱中套张廷璐的话。张廷璐只不过受同僚请托,帮他们夹带了几名考生进考场,并没有售卖考题,真正售卖考题、大肆敛财的,其实是雍正的皇三子弘时,所以胤禩就此掌握了皇三子弘时的把柄。

那么,弘时聚敛这么多钱财做什么?

弘时知道这次科举固然对雍正很重要,但也是他聚敛钱财的好时机,所以想法设法搭上了重臣张廷璐这条线。在皇宫中,张廷玉遇见弘时和张延璐时并排而行的时候,就特意提醒张延璐,但是鉴于这里面的水太深,他并没有对弟弟张延璐明言。

所以在弘时操纵整个卖考题的“产业链”中,科场舞弊案中案,正式将弘时笼络官员、聚敛财物、培植势力的野心暴露了出来。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冲着皇位而去的!

但对于科场舞弊的处理,似乎并没有达到朝臣想要的结果,这次泄题绝对不是张延璐有胆干的事,背后肯定有大人物存在。这点恐怕雍正也是心知肚明,所以雍正也怀疑弘时就是幕后之手,但爱子私心,并没有深究,仅处死主考张延璐,再无下文了。

老八胤禩施以挑拨,为弘时的夺位野心火上浇油

要知道,廉亲王胤禩举荐张廷璐为会试主考,是有着极为缜密的逻辑考虑的,目的是为了发动八王议政而作为铺垫,想要发动八王议政,就必须拉一位皇子入伍,弘历他是无法靠近,弘昼对皇位没有野心,又“荒唐”,所以只有弘时有觊觎之心,是胤禩的最佳人选。

廉亲王胤禩攥着弘时的把柄引而不发,当“八爷党”决定搞八王议政,企图通过改皇权专制为贵族共治,试图推翻雍正大权,拉雍正下水,扶弘时上位,既能让胤禩通过八王议政当实际掌握权柄的“摄政王”,又能让雍正在儿子的背叛中陷入痛苦,可谓是一举两得!

老八的确够狠,表面上“贤德仁厚”“温文尔雅”的八贤王,内心确实阴损和阴险。所以老八登临弘时府门,将张廷璐供词给弘时,并施以挑拨,为弘时的夺位野心火上浇油,终于成功将其拉到八王议政的队伍中。

当然,要是只科场泄露试题这事,雍正爱子私心,可能就让它翻篇了。这次的八王议政失败,雍正从隆科多嘴里得知弘时小动作,并在与闪烁其词、明哲保身的弘昼对话中,大致理清了弘时在八王议政中的位置,已经察觉弘时的小动作。

十三爷胤祥临终前虽提醒雍正:在弘时身上隐隐约约有八哥的影子。但十三爷胤祥的话并未言及雍正要到杀了弘时的地步,雍正也在父子亲情摇摆不定、难下决断。

老八被抄家后,自知与四哥的对决大势已去,所以又萌生了挑拨弘时与弘历争位,打击雍正的念头。

所以老八胤禩以最后的残余势力倾囊相授,施以挑拨,为弘时的夺位野心火上浇油。

李卫为什么提醒了雍正杀死弘时保弘历

雍正得知弘时计划要刺杀在外地办差的弘历时,紧急派图里琛前往江南会合李卫,并叫带上500人去解救弘历,并亲自送弘历回京。

弘历在图里琛和李卫的护送下,安全抵达京城后,雍正意识到儿子们的争夺,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候了,但雍正并未立刻处罚弘时,而是百般烦忧。

所以在李卫进宫觐见时,直接问李卫:狗儿,刺杀弘历的人是谁?一声的“狗儿”,就是希望李卫像当年在府邸的时候,对他说真话,说心里话。

然而,此时的李卫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叫花子了,现在是个深谙官场多年的老油条了,李卫面对雍正的提问,只能含蓄地说:“主子,什么事,奴才都能帮您办,唯独这事奴才不好说。”

雍正说:是啊,这种事,连敢作敢为的自己都难以委决,别说狗儿你了。紧接雍正将曾静的逆反信交给李卫,这些悖逆之言,都是“阿其那、塞思黑”门人沿途散播的。

这时候李卫知道应该表忠心了,所以他的回应不再含糊,指出康熙晚年做法的过失,让主子摊上这一烂摊子。他说的言外之意是:康熙爷千般好,就是对明知八爷他们过于宽容,明明知道他们心术不正,还这个加封,那个赏赐,结果把这一大烂摊子和难题全都留给主子。

李卫这句话杀伤力极大,引用康熙晚年的过失,提醒雍正不要再让下个继承人重走覆辙,所以让雍正想起来夺嫡之路的艰难,以及自己成为皇帝后,处处受到掣肘。

因此,雍正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为了弘历能顺利继承大统,不处处受掣肘。下决心扫除所有障碍,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在所不辞,所以雍正忍痛割爱,赐死皇弘时。

其实,以李卫个人的角度分析,他提醒雍正杀死弘时保弘历是有根据的。

第一,李卫两次得罪了弘时,已经成为了弘时的眼中钉。此时弘时连自己的亲弟弟都不放过,心狠手辣,如果弘时继位,那么翻起李卫的新账旧仇,李卫还能好过吗?

第二,李卫必须对雍正表忠心。说出这句话,既表忠心,又能为主子愤愤不平,他知道主子生性多疑,如果再不说实话,会遭到猜忌,毕竟弘历是在自己的地盘出事的,他知道,年羹尧被赐死,高福的失踪,邬思道的“半隐”,就是着了雍正的猜忌,所以李卫必须向雍正继续表忠心,才能不被怀疑。

第三,弘历和李卫早就有来往。弘历选择江南地区办差,是李卫管辖的区域,可以说明一点,弘历对两江总督的李卫是很信任的。

所以李卫的话引起了雍正的共鸣,此时的雍正为了不给弘历留下同样的难题,也不惜背上了“杀子”的骂名,雍正可谓是用心良苦呀!

结语

所以说,李卫看似大老粗,实则是鬼精鬼精的,且说话水平很高,滴水不漏,李卫那句话杀伤力极大,既提醒了雍正杀弘时,又表了忠心,因此,李卫深得雍正的信任不是没有根据的。

其实,历史上的李卫并不小叫花子,而是一个有梦想的富二代,那就是当官,他正直,就想着匡扶正义,为百姓造福。但读书少,科举考不了,所以花钱买管盐道的官,没想到他是当官一把好手,为民做主,清廉公正,慢慢就被雍正发现了,雍正非常欣赏他,所以仕途一路飙升。

—End—

标签: 李卫

更多文章

  • 她凭借《李卫当官》走红,在片场被打怒退娱乐圈,孙菲菲怎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布点娱乐标签:李卫

    说道经典的古装剧,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会是近几年口碑很好的《甄嬛传》,但是其实在十几年前,几乎每一部古装戏都可以用经典来评价,当时的演员都非常的敬业,而且也没有现在不好的风气,很多电视剧的火爆程度都是大家意想不到的,今天要说的就是一部大家都很熟悉的电视剧《李卫当官》。《李卫当官》与一般的古装剧不同的是

  • 雍正王朝:高福本来和李卫一起被雍正发现,为什么高福背叛雍正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李卫

    年轻人,血气方刚,从年羹尧的说法来看,应该是也对翠儿有意,然而造化弄人,翠儿芳心他属,年轻人难免一时颓唐,于是去外边借酒浇愁。这是很一般的套路。不是说四爷府上规矩大吗?这等办过机密事的人员,怎么可以如此大意?如此情绪不靠谱?坎儿曾经去当铺办过百官行述的事。结果被人指认出来了。喝酒是容易失去理智的,实

  • 李卫为什么没有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李卫

    导读:《雍正王朝》中的雍正皇帝虽然刻薄寡恩,但是不是嗜杀之辈。年羹尧、高福、高毋庸等人被杀都是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稳定皇位后还是需要心腹来帮助自己的。而李卫虽然出身比较低,但是其忠诚超过年羹尧;灵活高过田文镜;既能从大出着眼,又能从小处入手;虽然不敢僭越,但是发自内心地以子侄一般的亲近和忠诚

  • 雍正器重没文化的李卫,乾隆帝时期,李卫的结局却让人感慨!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李卫

    雍正是康熙帝的第四子,在经历了“九子夺嫡”的斗争之后,终于在四十六岁登上帝位。在他在位的十三年间,清朝的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当然首要归功于雍正本人。但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没有精明能干的臣子辅助,雍正自然也无法振兴祖业。在他身边,有着四位权高位重、深得信任的大臣帮助他。有一位大臣,论谋他不

  • 《阅微草堂笔记》中一件奇闻异事,李卫由此而成为一位好官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媚影标签:李卫

    雍正年间,有一个备受皇帝信赖的宠臣,他的名字叫李卫。此人曾经担任浙江巡抚、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虽然不大识字,但是却颇有才干。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记载了李卫的一件奇闻。相传,还没有做官之前,有一年李卫乘船渡江,同船的人有几个,其中一人是道士。当时因为纠结船费的问题,有个人和船夫发生了一段激烈

  • 李卫在雍正朝有多牛?目不识丁、花钱买官,竟还能成为雍正的心腹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李卫

    李卫仅仅只用了几年,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纨绔子弟,成为了位居一品的封疆大吏,雍正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他究竟做了什么竟能得到雍正皇帝的如此信任?他又是凭借什么本领,在多疑的雍正身边得以善终的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走进李卫的传奇人生!李卫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一出生在江苏省一户家境富裕的人家,他长大之后和当时的

  • 李卫抄贪官家时发现一玉壶,雍正把玩3天,得知用途后大怒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卫

    雍正是我国历史常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的时间只有13年,将一个更加强盛的清朝交到了儿子乾隆手中,执政期间对贪污腐化的治理非常严格。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抄位贪官的家时发现了一把玉壶,雍正把玩了三天,得知用途之后将这个大贪官满门抄斩。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雍正治贪

  • 李卫养着百万人规模的黑帮,满朝文武都怕他,为何雍正却视若无睹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卫

    皇帝几乎都有疑心病,他们不允许有臣子势力过大,更不允许臣子们官官相护,结党营私。但奇怪的是,清朝时期名臣李卫养了一个百万人的黑帮,文武百官都很忌惮,为何雍正却对此视若无睹。宠臣李卫 在许多影视剧中,李卫的出身都比较低下,但这其实与历史并不相符。历史上真实的李卫,出生在清朝的一个富贵人家,他的父母为了

  • 雍正宠臣李卫:巅峰时期有多嚣张?后来是什么下场?结局让人泪目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李卫

    在雍正皇帝统治下,朝廷内外都充斥着权谋和尔虞我诈。这位皇帝性情难测,阴晴不定,他实行着严苛的统治,甚至连大臣们都难以幸免。然而,在这个权谋纷争的朝堂上,却有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物,他就是李卫。李卫并非出身名门望族,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官员。然而,他却以其嚣张的气焰成为了雍正皇帝的宠臣。人们对此感到疑惑不

  • 盘点雍正朝四大宠臣,年羹尧最倒霉,李卫最幸运,田文镜最潦倒!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李卫

    若要评出清代最勤政的帝皇,雍正说自己是第二,绝对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光是奏折批字就多达1000万,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此外,雍正在吏治反腐(高薪养廉)、经济改革(摊丁入亩)、西南治理(改土归流)上均建树颇多,这远不是乾隆这位守成之君所能比拟的。雍正之所以拥有如此大的成就,其手下自然会有一帮超级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