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器重没文化的李卫,乾隆帝时期,李卫的结局却让人感慨!

雍正器重没文化的李卫,乾隆帝时期,李卫的结局却让人感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倩爱历史 访问量:3509 更新时间:2024/1/10 21:12:19

雍正康熙帝的第四子,在经历了“九子夺嫡”的斗争之后,终于在四十六岁登上帝位。在他在位的十三年间,清朝的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当然首要归功于雍正本人。

但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没有精明能干的臣子辅助,雍正自然也无法振兴祖业。在他身边,有着四位权高位重、深得信任的大臣帮助他。

有一位大臣,论谋他不如雍正的恩师张延玉、论武他不如军机大臣鄂尔泰,但他却深受雍正器重。他就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李卫

从文献记载来看,李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官员,也是深得雍正信任的。那么,历史上的李卫结局如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捐资为官,平步青云

康熙二十七年,李卫出生在江苏一户富人家中,年少的他并没有学习文化,而是打算依仗着家中的财富捐资做官。捐资就是用钱来买官,在古代社会是很常见的现象。

当时,平常人家的孩子想要入朝为官,有两种常规途径,一种是读书参加科举,还有一种就是花一笔钱买官职。当然,花的钱越多,官职越高。

康熙五十六年,李卫捐资得到了员外郎的官职,两年后,因为政绩出色,提拔为户部郎中的职务。虽然李卫的地位不是很高,但他在职期间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

当时他负责管理银库,一位爷的亲信利用职务便利,偷拿收缴来的银两。李卫发现这种情况后,屡次劝阻都没有效果,于是就在库房旁单独设立钱箱,上写“某亲王赢钱”。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专门为王爷存放收缴来的“灰色收入”的,王爷的亲信看到后,自知理亏,就停止了不法行为。从时间上来看,李卫入职的时候,康熙已是晚年。

他对于年轻的人才很少重用,特别还是买官的李卫。因此,直到雍正帝掌权,李卫的职业巅峰才得以到来。雍正即位后,立马提拔李卫为云南盐驿道,不久后升职为布政使,掌管全省的财税,兼管盐政。

又过了三年,李卫被任命为浙江总督。短短十年间,他从五品小官一路晋升到总督,速度之快让人感叹。李卫快速升职,除了雍正对他的信任,自然还有他本身的强大政治能力。

缉查私盐,瓦解起义

李卫的政治生涯中,管理盐政就占了大部分。在古时候,盐铁一度都是官府专卖的,私人如果倒卖,轻则罚款坐牢,重则脑袋搬家。

到了清朝,铁已经算作普通商品,官府只征税不管制,但对于盐,仍然是实行严格的管理。而李卫能常年掌管盐政,可以说明他对于这方面很在行。

清朝时,全国被划分成十几个盐区,浙江盐区的盐被销售到浙、苏、皖、赣四省,这四个省份,只允许贩卖浙江产的盐,而浙江北部靠近两淮盐区的州县,也不得购买更为便宜的淮盐。

久而久之,民间就有人做起了倒卖私盐的生意,将淮盐卖到浙江北部。主管的李卫就加强了稽查力度,重点打击大盐枭沈氏。他的手下有数百人,还有几艘大船和武器,多次挫败官兵,气焰嚣张。

但经过几年的计划,李卫最终将其擒拿。雍正四年,面对私盐泛滥的情况,李卫提出,在浙江私贩出没的水路严防,阻止私盐入侵浙盐行销区,保障官盐的销路。

与此同时,李卫还十分重视海岸堤坝的修建,他在浙江筹集资金,主导修建了松江海塘工程。对于地方安防的治理,他同样很有心得。清朝时,远离京城的江南地区盗贼猖獗,当地官员与他们勾结,包庇保护他们。

朝廷得知后,派李卫暗中调查。李卫发现盗贼和当地“反清复明”的组织有关。其头目张云如等人“以符咒惑民众”,还暗地里集结士兵,操练兵法。

而后,李卫又查出当地巡察使有意包庇嫌犯,转而调查当地官员。雍正八年,该案由李卫等审结,当地官员被解任,张云如等头目则被处死,这就是所谓的“江南案”。

案发之时,江南前明朝幸存者的情绪已经低落。案件中的人物,比如张云如,只是通过编造故事来宣传自己;而李卫所办的案子,构成了对江南前明幸存者情结的致命“一击”,也重创了在江南运作已久的江湖势力。

重视文化,因病去世

既然李卫的官是捐出来的,他也不是科举出身,所以李卫处理公文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时,手下的师爷等人起草了文书后,只好念给他们听。

但如果有任何分歧和意见,他会口授修改,而且他经常能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大家对此都赞叹不已,李卫的机智能干也由此可见一斑。

等到休息时,李卫喜欢听人讲故事,每当听到书中的忠贤遭遇冤屈,李卫就会啜泣、怨恨,甚至拔剑。李卫还很看重文化事业的发展,据史书记载,他曾出钱修葺浙江书院,并慷慨资助文人。

雍正年间,因浙江有许多文字狱,雍正禁止浙江文人以科举考试为刑罚。为尽快恢复乡协考试,李卫经常向下级了解文士心声,调解各种矛盾。他还随时跟踪检查涉案文士未定罪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责令改正。

同时,李卫还把表现良好的文人记录在案,准备一同上报给朝廷。一年后,当朝廷派来的官员看到这些档案资料时,他为李卫的辛勤工作深深打动,为浙江文人的遭遇感到惋惜。

因此,他和李卫一起上朝,为浙江文人说了很多好话。雍正帝见状,喜出望外,很快下令恢复浙江乡试。第二年,科举榜首几乎全都被浙江人拿下。

等到乾隆即位皇帝后,雍正时期的功臣大多被乾隆降职或罢用,李卫因不参与党派斗争得以幸免。乾隆三年,李卫病重,乾隆派御医医治,但也无力回天。最终,李卫在冬天去世。

在李卫去世后,乾隆曾到江南巡游,看到百姓为李卫立的塑像和神庙。对此,他感到不快,下令拆除了雕像。这也说明了,只有雍正帝真正了解李卫,重视李卫。

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和雍正皇帝的性格很相似,眼里揉不得沙子。相反,乾隆皇帝的政治情商却很高,他与李卫显得格格不入,这也是李卫不被乾隆看好的原因。

李卫也没有辜负雍正的信任,他的一生不畏强权、造福一方,注定会名留青史,为后世敬仰,李卫、雍正之间的君臣关系,注定成为历史上的佳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李卫

更多文章

  • 《阅微草堂笔记》中一件奇闻异事,李卫由此而成为一位好官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媚影标签:李卫

    雍正年间,有一个备受皇帝信赖的宠臣,他的名字叫李卫。此人曾经担任浙江巡抚、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虽然不大识字,但是却颇有才干。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记载了李卫的一件奇闻。相传,还没有做官之前,有一年李卫乘船渡江,同船的人有几个,其中一人是道士。当时因为纠结船费的问题,有个人和船夫发生了一段激烈

  • 李卫在雍正朝有多牛?目不识丁、花钱买官,竟还能成为雍正的心腹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李卫

    李卫仅仅只用了几年,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纨绔子弟,成为了位居一品的封疆大吏,雍正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他究竟做了什么竟能得到雍正皇帝的如此信任?他又是凭借什么本领,在多疑的雍正身边得以善终的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走进李卫的传奇人生!李卫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一出生在江苏省一户家境富裕的人家,他长大之后和当时的

  • 李卫抄贪官家时发现一玉壶,雍正把玩3天,得知用途后大怒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卫

    雍正是我国历史常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的时间只有13年,将一个更加强盛的清朝交到了儿子乾隆手中,执政期间对贪污腐化的治理非常严格。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抄位贪官的家时发现了一把玉壶,雍正把玩了三天,得知用途之后将这个大贪官满门抄斩。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雍正治贪

  • 李卫养着百万人规模的黑帮,满朝文武都怕他,为何雍正却视若无睹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卫

    皇帝几乎都有疑心病,他们不允许有臣子势力过大,更不允许臣子们官官相护,结党营私。但奇怪的是,清朝时期名臣李卫养了一个百万人的黑帮,文武百官都很忌惮,为何雍正却对此视若无睹。宠臣李卫 在许多影视剧中,李卫的出身都比较低下,但这其实与历史并不相符。历史上真实的李卫,出生在清朝的一个富贵人家,他的父母为了

  • 雍正宠臣李卫:巅峰时期有多嚣张?后来是什么下场?结局让人泪目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李卫

    在雍正皇帝统治下,朝廷内外都充斥着权谋和尔虞我诈。这位皇帝性情难测,阴晴不定,他实行着严苛的统治,甚至连大臣们都难以幸免。然而,在这个权谋纷争的朝堂上,却有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物,他就是李卫。李卫并非出身名门望族,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官员。然而,他却以其嚣张的气焰成为了雍正皇帝的宠臣。人们对此感到疑惑不

  • 盘点雍正朝四大宠臣,年羹尧最倒霉,李卫最幸运,田文镜最潦倒!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李卫

    若要评出清代最勤政的帝皇,雍正说自己是第二,绝对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光是奏折批字就多达1000万,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此外,雍正在吏治反腐(高薪养廉)、经济改革(摊丁入亩)、西南治理(改土归流)上均建树颇多,这远不是乾隆这位守成之君所能比拟的。雍正之所以拥有如此大的成就,其手下自然会有一帮超级厉害的

  • 雍正立储遇到难题,为何李卫对此问非所答?真是猴精的不得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李卫

    其实在雍正上位之后,心腹之臣还是很多的。无论是老臣张廷玉还是自己关系最好的老十三,亦或是李卫,都是忠心耿耿。尤其是李卫,作为当初雍亲王府出来的奴才,一步一步也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并且由于他“清白”的出身,也是成为了雍正最信任的人之一。所以在雍正因为立储的事情而犯难的时候,也是找李卫谈。雍正立储遇到难

  • 科考舞弊案中李卫作为地方官,居然敢派兵去考场抓现行?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李卫

    导读: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分两部分:第一、是李卫作为地方官敢越俎代庖的配合李绂来冲进考场,强行终止雍正元年的抡才大典。这可是雍正急需人才所开的恩科?第二、是李卫作为地方官包围考场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来对科考的举子搜身,他哪里来的这些兵?要知道清朝的科举考试可是三年一次,可雍正元年的恩科是为了选拔急需的人才

  • 王朝官员中的异类李卫:文盲却能当上封疆大吏,凭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李卫

    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号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使底层的老百姓可以通过读书考试获得做官升迁的权利,自古以来能做到封疆大吏的官员大多数都是饱读诗书通过科举之人,但能做官并不只有科举考试这一种途径,历朝历代都是可以捐钱做官的。要说通过捐钱做官做到封疆大吏最有名的官员,非雍正王朝时期的李卫莫属。李卫是江苏徐州人

  • 历史上的李卫当官和《雍正王朝》中有多少差别?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李卫

    由于雍正皇帝的猜忌心理,以致于当朝的很多朝臣和宗亲都先后被杀,但李卫却是非常幸运的一位,他不仅没有被杀,反而在雍正朝一直都飞黄腾达。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字——“知进退”。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的三部曲中,笔者个人还是最喜欢《雍正王朝》。剧中,区区一个乞丐出身的李卫在机缘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