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最会作死将领排行,陈玉成萧朝贵上榜,他约敌方主帅单挑

太平天国最会作死将领排行,陈玉成萧朝贵上榜,他约敌方主帅单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爱猎奇的席晓优 访问量:1561 更新时间:2024/1/18 23:05:46

1851年1月,洪天王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起义旗,宣布向已统治中原达两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发起挑战。在历时14年的斗争中,太平天国阵营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例如,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胡以晃、陈玉成、林凤祥、李开芳、李秀成、曾天养、韦俊、石祥贞、黄文金、李世贤、汪海洋等等,他们无不是令清军闻风丧胆的主。在这些名将中,有五位作战异常勇猛,他们常常一马当先闯入敌阵,杀得对方夺路而逃。很遗憾,他们因过于逞个人英雄主义而死于非命,其中一位人称关羽

第五位——绰号“老虎”黄文金。在早期太平天国运动中,黄文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其地位不下于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等人。要知道,黄文金可是拜上帝教在博白地区的最高领导人,而博白又是早期拜上帝教的四大中心之一。很遗憾,太平天国宗派林立,不是紫荆山出来的黄文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猛将的事实。1856年,黄文金在江西勇战湘军,因作战太勇猛,被曾国藩称为“老虎”。1858年初,韦俊在池州发动叛变,黄文金联合刘官芳、古隆贤夺回城池。1860年4月,黄文金从江西北上解天京之围,攻克高淳等地,击败和春、张国梁,为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做出巨大贡献。1860年10月,黄文金围攻祁门大营,与鲍超激战,身负重伤。1862年,黄文金率麾下人马攻克湖州,活捉团练赵景贤,此后镇守湖州近三年。在镇守湖州期间,黄文金屡次击败左宗棠、洋枪队,打伤湘军大将蒋益澧,威名远播。1864年9月,黄文金护送幼天王去湖北,在浙江境内遇到湘军伏击。此时,黄文金居然犯下了老毛病,即是爱逞个人英雄主义,在四面受埋伏之情况下,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以致被洋枪击中胸膛,因伤势过重而死。

第四位——绰号“罗成”陈玉成。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韦昌辉等早期核心领导人死于内斗。不久,石达开又因受天王猜忌而外出单干,太平天国瞬间从巅峰跌落至谷底。为了挽救天国,洪秀全开始重用年轻将领陈玉成。陈玉成这人不简单,早年以童子军身份参加金田起义,因作战勇猛,很快便从小兵干到童子军首领。在作战中,陈玉成善于使用“回马枪”,被时人称为罗成。1854年,西征太平军围攻武昌,陈玉成冒着被地雷炸得粉碎之危险带领五十童子军闯入缺口,顺利拿下武昌。1856年,陈玉成孤舟闯入镇江配合吴如孝夹攻吉尔杭阿,解除镇江之围。1858年11月,陈玉成率精兵在三河镇围攻李续宾,全歼湘军六千精锐,曾国藩为之痛哭失声。1861年9月,安庆被湘军攻破,陈玉成不听部下劝告,自告奋勇去守孤城庐州。不久,陈玉成以身涉险,只身前往寿州汇合墙头草苗沛霖,不幸被俘虏。后被送往胜保军营,在河南延津县受凌迟而死。

第三位——绰号“关羽”曾天养。1853年5月,太平军从天京西征,主帅是洪秀全的小舅子赖汉英、胡以晃,麾下猛将为曾天养、韦俊、石祥祯、林荣,阵容相当豪华。在这支西征军中,论作战勇猛,曾天养说自己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曾天养是拜上帝教早期教徒,参加革命时已五十多岁,但其身材高大威猛,虎背熊腰,臂力过人,单打独斗时随便吊打五六位青壮年小伙。也正因为如此,金田起义时,曾天养的职责是保卫天王安全,是洪秀全的贴身保镖,后因军事需要而走上前线。在西征战场,曾天养孤军闯入湘军水师大营,阵斩水师统领诸汝航、陈辉龙,声名远播。1854年9月,曾天养在城陵矶扎营,湘军猛将塔齐布也正好赶到此处。为此,曾天养便想与之决斗,他决定效仿三国演义中“关公斩颜良”之故事,单枪匹马闯入敌阵,对塔齐布一顿乱砍,可惜只刺中塔齐布坐骑。因用力过猛,曾天养从马上跌落,被湘军乱刀杀死,并割掉首级。

第二位——绰号“骑士”石祥祯。说到此人,也许你不熟悉,但对石达开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石祥祯,何许人也,广西贵县人,翼王石达开的堂兄。1854年5月追随胡以晃西征,连克池州、安庆、九江、黄州、武昌,并率领部分西征军攻入湖南境内,战功赫赫。1855年8月,石祥祯奉命从湖北前线回天京攻击江南大营,与向荣、张国梁等清军猛将作战。作战时,石祥祯表现出十足的“骑士精神”,他要与天地会出身的张国梁进行决斗,而且是单打独斗的那种。张国梁毕竟在江湖混过,知道自己不是高大威猛的石祥祯对手,但又不好意思拒绝,于是便随身携带一把匕首,以防不测。决斗时,张国梁没接几招便被石祥祯活捉,并被按在战马上。很遗憾,就在石祥祯带着胜利之喜悦拉着张国梁回天京邀功请赏时,张国梁突然从身上拿出匕首,往石祥祯脖子上刺去,一代名将就此阵亡。

第一位——绰号“勇士”萧朝贵。按照拜上帝教的教义,萧朝贵是天兄耶稣在人间的代理人,可以传达耶稣的旨意训斥教徒,因此,萧朝贵在太平天国中的地位仅次于可以“代天父传言”的杨秀清。萧朝贵不但是耶稣的化身,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他还善长于军事,是一员勇猛的战将,被称为“勇士”。李秀成在自述中对其评语字数不多,但却非常赞扬,说他是“冲锋陷阵第一人”;清廷也说他作战勇猛,无人出其右。事实也是如此,从金田起义起,萧朝贵就一直充当大军的开路先锋,林凤祥、罗大纲、李开芳等猛将均为其下属。1852年9月,萧朝贵率2000余人抄小路偷袭长沙,想在江忠源等人赶到之前拿下城池。长沙守兵虽不多,但城池太大,非2000余人所能攻克。为了鼓舞士气,萧朝贵不顾自己主帅之身份,他冒险上天音阁前线指挥战斗,受炮击而亡。

以上便是因爱逞个人英雄主义而遇难的太平军名将,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业,光靠自己是不行的;集体力量才是胜利的关键,要利用好,否则后果相当严重。各位说呢?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涨知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萧朝贵

更多文章

  • 东王杨秀清为何逼死西王萧朝贵亲生父母,萧朝贵是如何报复的?

    历史人物编辑:唐明爱标签:萧朝贵

    一次行军途中,萧朝贵的父亲因与妻子同居,违反了天国禁令,被东王杨秀清逼迫着处死。此后,杨秀清的岳父偷了一枚戒指,萧朝贵一日之内五次“下凡”问罪,使得杨秀清只能大义灭亲。太平天国曾有一条让人匪夷所思的诏令,为了保证男兵们有足够的精力上场杀敌,女兵们不被孩子所牵扯,便立下“男女隔离”的制度。也就是说,但

  • 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战功赫赫,勇冠三军却可惜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萧朝贵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旧式农民运动,不同于流寇式的部队,太平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甚至还打下了中国的半壁河山,硬生生地与清王朝对峙十余年之久!当我们回溯太平天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往往也会感慨于其涌现的无数英雄豪杰,是啊,十四载天国出现过多少悍将:林凤祥,李开芳孤军北伐,虽功败垂成但也荡气回肠;胡

  • 太平天国:洪秀全为什么会承认,杨秀清和萧朝贵的神灵附体?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萧朝贵

    太平天国:洪秀全为什么会承认,杨秀清和萧朝贵的神灵附体?1848年3月,拜上帝会的创始人冯云山被抓后,杨秀清和萧朝贵就借助神灵附体,制造了天父下凡和天兄下凡事件,并且还用这种方式成功跃进了拜上帝会的领导高层。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用这种方式欺骗民族或许可以理解,但是他们如果想用这种方式欺骗洪秀全,那

  • 太平天国:洪宣娇为什么嫁给萧朝贵,难道只是为了拉拢萧朝贵吗?

    历史人物编辑:冰点历史V标签:萧朝贵

    太平天国:洪宣娇为什么嫁给萧朝贵,难道只是为了拉拢萧朝贵吗?【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洪宣娇来,这个女人可就非常厉害了,在太平天国中她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是天王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萧朝贵的妻子,东王杨秀清的小秘,求王林凤祥的姘头

  • 周培公给康熙画了中国地图?姚启圣为何比不上施琅?李光地最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姚启圣

    一、真实的周培公。三藩之乱的时候,康熙最头疼的不是南方的三藩,而是西北的王辅臣。王辅臣这家伙曾经是吴三桂的部下,现在打算割据西北响应吴三桂的叛乱。如果王辅臣挥军东进的话,那杀伤力比吴三桂在南方要强得多了。因此要想平定三藩之乱,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王辅臣的叛乱。而这个时候王辅臣其实正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怀疑,郁郁而终,为何还要举荐汉臣姚启圣

    历史人物编辑:失落沙洲标签:姚启圣

    在《康熙王朝》中,要说有能力的汉臣,就要数周培公和姚启圣两个人了。他们两个人分别帮助康熙建立了不世之功,却因为汉臣的身份,遭到康熙的怀疑。最终周培公在盛京郁郁而终,而姚启圣也被解除兵权,赋闲在家。那么周培公已经遭受了康熙的不公平对待,为何还要举荐汉臣姚启圣继续辅佐康熙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

  • 在历史上,康熙朝名臣姚启圣、李光地和周培公地位高吗?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姚启圣

    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三人都是康熙时期的名臣,但是现代人了解他们大多是通过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了解的,当然,历史上的三人与电视剧中的情况不太相似,历史上的三人比电视剧中的结局要好得多。年轻时是游侠,年纪大了后弃武学文的姚启圣姚启圣是三人之中年纪最大的人,他也是为康熙收复台湾奠定基础的名将。姚启圣是大

  • 姚启圣先后四次向康熙举荐施琅,为何二人共事后,却又写诗讥讽他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姚启圣

    在清朝初年郑氏控制的台湾,给清廷东南沿海各省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这也令清政府的赋税收入大打折扣。为此康熙在成年亲政之后,便将收复台湾视作头等大事。▲康熙皇帝剧照为了平定台湾,他启用了姚启圣和施琅两位能臣,但两人在福建任职期间却多次发生不愉快。“将帅失和”在战场上本是大忌,但为何康熙始终不另选能

  • 姚启圣才厚功高,为何康熙却不喜欢他?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姚启圣

    在《康熙王朝》中,有三名汉臣贯穿了整部电视剧,分别是周培公,姚启圣和李光地。三人都才华横溢,但性格天差地别,最后也造成了三人结局的差别。清兵入关后,姚启圣游历于北直通州,受辱于土豪,一怒之下归附满洲旗军,清朝檄书署理通州知州,姚一上任,随即拘捕了该土豪,并把他杖刑打死,只好弃官而走。姚启圣从小就有豪

  • 《康熙王朝》“官越当越小”的姚启圣:他凭什么得善终?三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八点钟史纪标签:姚启圣

    姚启圣,一个“官越当越小”的汉臣,“三只眼”索额图向康熙陈述姚启圣的履职记录:“顺治2年,姚启圣便官居福建巡抚之职,郑成功收台时,因资助粮草颇有微功,顺治6年,因抗拒朝廷的治闵方略被降为藩司,戴罪任职,顺治9年,因屡屡与上司争吵,又被贬为道台,到顺治13年,因酗酒渎职再被贬为知县,顺治16年,连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