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嘉庆夜宠庄妃后,又翻墙会玉嫔,侍卫一拳打晕:这么大人了,没羞

嘉庆夜宠庄妃后,又翻墙会玉嫔,侍卫一拳打晕:这么大人了,没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工人小光哥 访问量:1920 更新时间:2023/12/25 4:37:36

月黑风高,嘉庆帝甩开太监,一个健步溜到宫门口,飞身跃上宫墙。

他心里美滋滋:“美人你稍等片刻,寡人这就来赴约!”

正得意,突然“嗖”一声,一个侍卫跃上宫墙,猛地将他拽下来,摁倒在地。

不等嘉庆帝反应,侍卫扬起拳头,破口大骂,“这么大年龄了,不知羞耻!”

嘉庆帝惊掉了下巴,这奴才狗胆包天,竟敢胖奏天子?

那么,这个不要命的侍卫,究竟是人?

一、醉酒胯下夹死马

这名侍卫名叫满德坤,6岁入私塾,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堪称神童!

更难得的是,他能能武,不仅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对古今兵法,也是烂熟于心。

18岁那年,父亲做主,为他迎娶水磨庄家千金。

这个杨家,有钱有势,光土地有上千顷。成婚之后,满德坤乐呵呵去岳父家省亲。

为了助兴,岳父请来一位武举人作陪,开怀畅饮。

正喝的尽兴,岳父突然说,“府内现有一匹烈马,凶猛异,无人敢骑,谁敢试试?”

大伙都喝得脸红脖子粗,一拍桌子,“走,去看看!”

可到了马厩,只见一匹白色大马,膘肥体壮,狂跳嘶鸣,武状元一看,立刻吓得躲在一旁。

满德坤一时兴起,三步飞身上马,连击三掌,又揪住缰绳,挺身将双腿一夹,只见那马一声哀鸣,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满德坤哈哈大笑,“原来是一匹不中用的劣马!”

杨府上下个个目瞪口呆,岳父更是惊喜,特送他一匹蒙古骏马,一800斤开力的大弓,鼓励他为国效力。

话虽如此,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满德坤空有一身本领,却怀才不遇,十分惆怅。

二、英雄救美

1801年,满德坤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进京参加武举会试,没几天,就到了直隶省境内。

满德坤无心美景,一路快马加鞭,可在一个村口,突然听见一阵凄厉的哭喊。

扭头一看,只见一群男女老少,正在村口抱头痛哭,“可恶的马贼,还我家小姐!”

满德坤一听,立刻调转马首,单枪匹马山顶追去。

而另一边,马贼抢了姑娘,还没歇口气儿,就见有人来找茬,顿时怒火中烧,挥刀乱砍。

哪料,堂堂的马贼老大,只会耍几下花拳绣腿,没等他醒过神儿,就已然人头落地。

小姐吓得浑身发抖,一边抹泪,一边向恩人磕头。

按说,这本是件好事,可偏偏小姐衣衫不整,叫满德坤撞见。回家后,她哭着要以身相许。

老员外无奈,满德坤更是措手不及、连连摆手,“我什么也没看见,再说,我家有妻,岳父更是待我恩重如山……”

眼见满德坤推辞,老员外忙打圆场,“也罢也罢,英雄肝胆侠义,我便写一封信,保你前途似锦!”

满德坤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老员外,便是直隶总督温承惠的舅舅。

有人保举,满德坤在御前大放异彩,不仅单手降服烈马“五花狗”,还力举千斤石碑,博得满堂喝彩。

殿试完毕,嘉庆帝亲自宣布:“第一甲二名,满德坤!授二等侍卫,从二品。”

三、撞破皇帝丑事

满德坤入宫后,贴身保护嘉庆帝,同时轮值守卫宫门。

这官职虽然光耀门楣,可关起门来,却满腹心酸。

1,人前风光,人后卑微

在当时,皇帝贴身的太监、宫女、妃嫔,个个嚣张跋扈,连内阁大学士都瞧不起,更何况他一个小小的侍卫。

马德坤苦练多年,不但报国无门,还要受这些阉人的气,实在憋屈。

2,躲不过皇帝的丑事

嘉庆帝虽然一把年纪,却老当益壮,每晚翻一个牌子,根本不尽兴!

可偏偏宫规森严,就算是皇帝,也不敢明目张胆乱来。

辗转反侧,嘉庆帝想出个歪点子——翻墙!

在嘉庆帝看来,这法子堪称完美:

1,他自身有些武功,翻个城墙,轻而易举。

2,近身的侍卫,谁不认得皇帝?若想活命,岂敢声张?

打定主意,他便夜夜飞檐走壁,偷宿西宫。

嘉庆此举,让满德坤叫苦不迭。他虽然每次看到,都假装躲避,可这毕竟是皇帝的隐私,倘若东窗事发,必定会成为替死鬼!

满德坤越想越后怕,便偷偷向密友西海诉苦。

这刘西海是个人精,立刻想出一条妙计。

次日,又轮到满德坤当班,只见嘉庆帝轻车熟路,又跳到宫墙上。

满德坤也不躲避,一个箭步冲上宫墙,将皇帝拽下,狠狠摔在地上。

紧接着,他挥舞拳头高声骂道,“看你一把年纪,竟想潜入妃子寝宫,也不知羞!”

嘉庆帝瞬间慌了,这局面,戳破了丢脸,不戳破就要挨打!

犹豫间,只见满德坤握紧拳头,狠狠朝他打来,嘉靖帝吓得大喊,“朕在此,休得无礼!”

满德坤佯装大惊,忙跪下磕头认错,“奴才有眼无珠,还以为是刺客,求皇上治罪!”

一句话,让嘉庆帝骑虎难下,砍了吧,忠心耿耿,还给自己留个坏名声;不砍吧,夜夜爬墙,要打照面,万一再被胖揍…

嘉庆帝沉思片刻,强装笑脸,拍着他的肩说,“忠心可嘉,做侍卫屈才了,去地方戍边吧!”

满德坤千恩万谢,回家后,直夸好友机警,一条锦囊妙计,一剑双雕!

而满德坤也不负众望,南疆平判,屡建奇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所以你看,生活总是喜欢逗弄我们,在你平静时,突降暴风雨,在你绝望时,又闪现一束光。

心大一点儿,事儿就小了;坚持走下去,一定会看到希望!

标签: 玉嫔

更多文章

  • 湘军猛将李臣典,两次救下曾国荃,攻破天京后为何离奇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李臣典

    在太平天国灭亡之后,市井百姓之间一直有这样一句传言说“曾国藩成功靠的是曾国荃,曾国荃立功靠李臣典”要知道,曾国藩训练的湘军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之中,出现了许多的猛将,而这些猛将就是曾国藩得以立功的最大功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曾国荃率领的“吉字营”,靠着“吉字营”的奋勇拼杀,曾国藩才能成功将太平天国剿灭。

  • 击败太平天国的湘军头号悍将李臣典,竟是死于壮阳药?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李臣典

    李臣典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是清政府击败太平天国的重要功臣,从一个普通士兵爬上了提督位置的励志少年,是几次将曾国荃从受伤被困的绝境中解救出来救命恩人,很得曾氏兄弟赏识。这样的李臣典,最终死于军中,被清政府追赠太子少保衔,还得了忠壮的美好谥号。但是李臣典闻名却并不是因为战功,而是因为李臣典之死太过蹊跷

  • 太平天国:攻破天京第一大功臣李臣典,他的最终结局又将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前魔王标签:李臣典

    太平天国:攻破天京第一大功臣李臣典,他的最终结局又将如何呢?【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李臣典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清军攻打天京的时候,他的是功劳最大的一个,因为当时的天京城非常难攻,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这个建议就是

  • 湘军重要将领李臣典掳掠妇女,因奸淫过度而致病,两周后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李臣典

    湘军围困南京时,遭遇十一个月无饷可发。湘军士兵进城后疯狂抢掠,造成南京大浩劫。南京城墙坚固难破。湘军进攻南京便采用围困战术。从城外往城里挖地道,一共挖过三十多条地道。太平军从城内往外挖,将湘军所挖地道一一炸毀,连人带地道一起堵死。湘军工兵在挖地道过程中,被炸死或活埋的兵勇就近两千人,耗费炸药达十多万

  • 在安徽曹山发现汤和墓,被盗墓贼光顾多次,价值3亿的文物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汤和

    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史实已是耳熟能详,许多开国功臣都落个惨死的下场,不过汤和却在这场浩劫中存活下来。汤和与朱元璋是发小的关系,两人经常在一起放牛,随着朱元璋走上了造反之路,汤和也跟随朱元璋一起,当时汤和因功还成为了朱元璋的上司。明朝建立之后,汤和也成为明朝最大功臣之一,以汤和的地位,不可能没有遭到过朱元

  • 儿时玩伴汤和的一封信,让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从此朱元璋完成了从和尚到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汤和

    朱重八离开皇觉寺,等到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多年以后了,至正八年也就是公元1348年,朱重八外出游历回来了,回到了他精神寄托的地方,不过此时皇觉寺已经是人去寺空了,朱重八暂时流了下来,还当上了主持,虽然只有他一个人,但是大小也是一个主持,要是朱重八就这样在寺院了一直当主持,后来也就没有他什么事情了,他虽然

  • 春汤和意大利面用冷水还是热水?掌握揉捏技巧,柔中带刚,凉了不硬

    历史人物编辑:小葛说花草标签:汤和

    春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传统食品。春饼一般和卷菜一起吃。人们准备各种配菜和炒蔬菜。如果你吃葱,它们可能会不小心放在煎饼里。春饼虽然薄,但也很软很结实,放凉后也不会变硬。如何让春饼又软又硬,用什么水和面食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春汤面食用冷水好还是热水好?掌握揉捏技巧,软中带劲,凉了不硬。【春饼】材料

  • 63岁的汤和交还兵权,厚着脸皮提出一个要求,朱元璋听完很无语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汤和

    历史上,能成就一统天下伟业的封建帝王,不管是中国古代的帝王,还是外国中世纪的国王,若是一昧的谦让和平,定成不了大事。因为随着事业程度的升级,他们所处理的人和事,就更加复杂。此种情形下,优柔寡断或毫无城府的帝王,很快就会被拉下马,朱元璋就深谙此道。因此他成为皇帝后,杀伐决断的铁面阎罗本性也就暴露出来了

  • 鲁荒王夫妻惹怒皇帝,朱元璋赐死儿媳,汤和怕被杀再嫁一女给朱檀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汤和

    朱元璋登基后,虽然留给大家的印象是广杀开国功臣,但是他在与那些功臣关系破裂前,还是花了不少心思拉拢他们的,除了对功臣们进行封爵加薪外,还在尽力促成自己子女与功臣子女的婚配。朱元璋认为:“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 ”。朱元璋儿子与功臣女婚配最有名的一对,就是燕王朱棣与时任魏国公(后被追封中山王)徐达女儿

  • 汤和墓一件陪葬品幸运躲过盗墓贼数次盗掘,面世后成为镇馆之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名将。汤和自幼与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并推荐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十四年,在滁州击败元军,升管军总管。次年,从朱元璋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渡长江,克太平(今当涂),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