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作为描述清朝历史最为出色的一部电视剧而被我们熟知,剧中对于针锋相对、残酷冷血的“九王夺嫡”事件进行了详尽的演绎。其中,对于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六年出现的一件冤案的处理可谓是精彩纷呈、深藏帝王心术。那么对于在此案中张廷玉冒死火烧太子胤礽罪证一事,你真的看明白了吗?
康熙四十六年,大清朝出现了以钱买命、贪赃枉法的荒唐大案,犯下命案的江夏镇刘八女强迫张五哥顶替自己接受处罚——砍头之刑。闻听消息的康熙皇帝刑场之上就下张五哥,并打算让皇四子胤禛负责审理此案,但深知其中内情并不简单的胤禛认为给自己弄了一场病,得以逃脱。无奈之下,在众臣的建议下,康熙皇帝只好委派皇八子胤禩和皇十三子胤祥前去审理此案。原本就很简单的命案很快审理清楚,只是对于案件背后的主使尚未浮出水面。颇有心计的皇八子胤禩头头夜审刑部衙门官员肖国兴,在威逼利诱之下,将太子指示手下花钱换命、贪赃枉法的事实报给了康熙皇帝。故事便是这个时候开始的。
拿到太子胤礽罪证的康熙皇帝万般痛心和无奈,只得前去军机处遇到了尚在加班的张廷玉。见到太子证词以后,张廷玉冒着死罪将证词一把火烧掉,并配合康熙皇帝将此案完美审结。那么,这其中深藏的缘由和康熙皇帝真实目的到底怎么回事呢?
首先,康熙皇帝在命案刚一发现的时候,就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将朝廷六部分于皇子们的康熙皇帝肯定不会忘记刑部是太子胤礽负责的。那么,大发雷霆要求彻查此案并专门要求不管查到皇亲国戚还是皇子亲王都必须依法办理、绝不姑息的康熙皇帝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看尽了太子胤礽的不法行径、无能之举,想通过这一件事将太子废黜并新立以为太子,那就是皇四子胤禛。
皇四子胤禛的突然大病打乱了康熙皇帝的安排,皇八子胤禩的夜审肖国兴更是将康熙皇帝的真正目的全部打掉。如果按照胤禩呈交的罪证将太子胤礽废黜,那么势必会得给皇八子胤禩一个交代,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于情于理,皇八子胤禩都是皇太子的必然人选,可是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又怎么会让这一切发生呢?所以他找到了张廷玉,一个在“九王夺嫡”中从未明确站位、深知康熙皇帝心思的重臣。
康熙皇帝见到张廷玉首先问张廷玉儿子的病情并立即下旨让太医前去替其诊治,接下来才将太子证词交给张廷玉,那意思就是我已经救了你的儿子了,你也得救救我的儿子了。注意,救的这个儿子并不是太子胤扔,更不是皇八子胤禩,而是皇四子胤禛。而为了顺利将皇位传给胤禛的唯一做法就是继续保住胤礽的太子之位从而打掉皇八子胤禩争夺储位的念头。聪明非常的张廷玉深得康熙皇帝倚重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马上明白了皇帝心思的张廷玉立马将太子罪证烧掉并将罪责自己承担,并请求康熙皇帝将此时忘掉就当没有发生过。
张廷玉的聪明在于他知道康熙皇帝的真正意图,并且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不能亲手将胤礽的证词毁掉,这样的罪过当然不能让皇帝本人背负。况且,如果康熙皇帝这样做,面对之前誓要严惩罪犯的严令,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而且,如果康熙皇帝自己这样办了岂不是表明了绝不会让皇八子胤禩有继承皇位的机会吗?就当是的情况而言,康熙皇帝还不愿意将皇位继承问题表面化、公开化,更不愿意打击任何一位皇子为朝廷办事、为自己分忧的积极性。
所以,张廷玉知道康熙皇帝绝不会因此而生气反而会因为自己帮着处理掉一件大心思而更加信任、倚重自己。接下来就是康熙皇帝快刀斩乱麻,一夜之间将这样一件骇人听闻的大案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