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板桥打油诗戏弄小偷,亲自送出门又相赠两句诗,却是穷的潇洒

郑板桥打油诗戏弄小偷,亲自送出门又相赠两句诗,却是穷的潇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宠物小星球 访问量:290 更新时间:2023/12/15 22:20:32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以绘画著称,尤其是他的水墨竹子画在当时堪为稀世珍品,也是万金难求。但郑板桥的为人却较为古怪,他抱着金饭碗不用,却一生甘愿受贫,可见其节气如其所画之竹,也是铮铮铁骨。郑板桥一生之所以怪,是因为他戏笑人生,忿世嫉俗,因此也是喜爱作打油诗的。而他的打油诗,其影响却并不亚于那些大家们作的韵律诗。比如,他有一首戏弄小偷的打油诗就非有名,但这首诗却并非一气呵成,其中的故事也非常搞笑。

郑板桥的祖上其实也是富户人家,只是在其祖父时,因为作诗犯讳,为了避祸而将家产田地都折腾光了,所以郑板桥从小就过着清平的生活,甚至食不果腹。在父亲去世之后,郑板桥独自扛起所有的家庭责任,原本希望成就一番广阔事业的他,不得不回归到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中去。郑板桥二十三岁的时候本县的氏结婚,徐氏后来给他生下了一儿二女。这时的郑板桥迫切需要一个职业来养家糊口。

郑板桥的父亲郑立庵一生,以教书为业,但是在清朝,你要想当教书先生也没那么容易,你首先必须得考中秀才。这郑板桥考中了秀才后,等于取得了一个教师资格证,为了养家糊口,这郑板桥是子承父业,他应聘来到了真州去做私塾老师。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郑板桥又辗转从真州回到了兴华。

他回到兴华后,还是没有别的谋生手段来维持生活,所以继续设馆教书。但是,不幸的是郑板桥的父亲郑立庵却突然病逝,这无疑对他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的生活是雪上加霜。当时家里边儿是四壁空空,为了安葬父亲,郑板桥被迫卖了家中的藏书,才把父亲给安葬。

但是,他设馆教书也并没有改变其窘迫的生活。当时的兴华是连年灾荒,庄稼几乎没有什么收成,整个兴华人的日子都不好过,读书的孩子也是越来越少。即使他的馆中有那么几个孩子,也是由于灾荒,大家的生活都过得紧,这学费也是收不上来,能收到的学费也是寥寥无几。这个时候,字画也根本卖不出去,家里边儿能当的东西呀,也全部当出去啦,眼看着家中没有任值钱的东西了。

为了生活,郑板桥是愁不能眠。一天啊,家中吃完晚饭,说是吃晚饭,其实就是喝了几碗稀粥,郑板桥看着面黄肌瘦的孩子们好不容易入睡,而他却望着云彩后的一轮明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入睡。半夜的时候,这郑板桥正要迷迷糊糊地入睡,突然,他发现在浑浊的月光下,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映到了窗户上,接着又听到窗户下有一阵轻轻的脚步声。

这郑板桥一阵苦笑,知道是有梁上君子光顾了,便自忖,我家里边儿什么都没有,你能拿什么呢?但郑板桥苦中作乐,他就想捉弄一下这个小偷,于是就高声吟出一句打油诗来:

于是,这个小偷又来到门前。郑板桥这个时候又听到声响,知道是小偷走得更近了,他又念出两句:“

正当这小偷要离开的时候,这郑板桥又顺口念出两句诗:

这个时候,郑板桥也披衣出门,他把这个小偷儿从地上给扶了起来,喝退黄狗,送到了大门外。郑板桥给这个小偷做了个揖,苦笑着说道:“兄弟呀,我也是穷人,如今是家徒四壁,没有什么可送你的,我就再送你两句诗道别吧。”说完他又念出两句:

郑板桥不愧为“怪才”,就连“穷”也是如此潇洒。尽管是一种戏谑,但也透着生活的艰辛和悲凉,可见其一生之清平。这首打油诗后来广为流传,还是相当有名的,大多数人为其名为《赠小偷》,其实是郑板桥对自己生活的一个自嘲,后来他便以《自嘲诗》为名,将其收录于《郑板桥集》中。

标签: 郑板桥

更多文章

  • 财主请郑板桥题字,刚开始很高兴,过了几天气坏财主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原名郑燮,是清朝的时候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和书画艺术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看,他也参加过科举,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县令。郑燮十分痛恨当时官府的腐败和社会的一些黑暗面,他虽然当县令,但是并没有在那个时代沉沦下去,和其他的贪官污吏一样鱼肉百姓,而是一直都勤政爱民,但郑燮一个人也不足以改变

  • 慈禧先后加封了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世袭罔替”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奕訢

    大清帝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对于爵位的等级划分非常严格,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其中,从上到下依次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次镇国公、次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在所有的爵位中,尤其以“铁帽子王”最为尊贵,有清一代只有屈指可数的十二个。铁帽子王也

  • 恭亲王奕訢为何一生为奴?被慈禧多次罢免,重新复出后已无锐气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奕訢

    身为政变小公举的慈禧老奶奶,一辈子直接搞了三次政变,恐怕是历代太后里最能折腾的一个了!这三场政变分别是辛酉政变、甲申易枢和戊戌政变。辛酉政变我们都知道,1861年,那是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合作,将咸丰留给同治皇帝的顾命八大臣给灭了,从而夺取权力的过程。这届年轻人比较虎啊,他们仨当时平均年龄

  • 终于有一天 奕訢拦住咸丰帝跪地恳求 让其封病重的母亲为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奕訢

    要说清西陵里尴尬的陵墓,道光慕陵的后陵(慕东陵)榜上有名,从碑文记载可以知道,它的墓主人是孝静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静皇后然而专家在研究之后发现,慕东陵其实并不是一座完整意义上的皇后陵,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这座陵园竟是嫔妃陵把孝静皇后陵围在中间的格局,形成了一座后妃合葬的陵园,这就是这座陵园尴尬之处

  • 奕訢明显强于咸丰,为何道光没选他继位?专家:只因有个人死早了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奕訢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彻底下定决心,立下储君。按照清朝立储祖制,皇帝之子不分嫡庶,都有继任大统的资格。道光皇帝共有九位皇子,按理应该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若加深究,情况并非如此。在道光决定册立储君时,他的长子、次子、三子早已去世。同时,五子有过继给了兄弟,七子、八子、九子三人都在襁褓之中。这

  • 恭亲王奕訢:从年轻到晚年的照片,最开始踌躇满志到双眼充满绝望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奕訢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道光皇帝驾崩。道光死前,接连发下了两道密诏: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奕訢与皇位擦肩而过,着实可惜。这是一组恭亲王从年轻来年迈的照片,从意气风发到最终眼里充满绝望。有人说,如果奕

  • 道光秘密立储时,为何在诏书上写了2个皇子的名字?奕訢处境尴尬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奕訢

    道光皇帝活了69岁,可是他到50岁这一年,把当时唯一成年的大儿子奕纬一脚踹死了。人到中年,却落了个绝后的下场,道光不禁也有些潸然泪下,这偌大的江山,该交给谁!这个咱们就不用操心了,因为从50岁这一年开始,道光生孩子的能力就开挂了,一口气生了6个。最小的儿子,居然是64岁的时候出生的。那么这6个儿子里

  • 李鸿章、翁同龢和奕訢都在晚清时期以自己的方式挽留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奕訢

    作为晚清政坛上极其重要的三个人物,李鸿章、翁同龢和奕訢都发挥了各自不同的历史作用,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进程。接下来,文史不假努力为您还原这三个历史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李鸿章(1823年——1901年),字渐甫,号少荃,他是被后世争议最多的一个历史人物,与曾国藩、左宗棠和张之洞四人,被并称为清朝

  • 慈禧一道错字连篇的上谕牵出怎样的皇权博弈?以致于奕訢跪地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奕訢

    同治四年三月初五日上午,两宫皇太后召见军机大臣的时间破例延迟了一个小时。待召见结束,众军机正要跪安退出时,慈禧忽然拿出一个白折子对议政王奕訢说:“有人弹劾你。”按礼法,此时的议政王应该诚惶诚恐地跪下,请皇太后训诫。但奕訢没有,他梗着脖子反问道:“是谁?”慈禧答:“蔡寿祺。”一听到蔡寿祺这个名字,奕訢

  • 都说恭亲王奕訢一生叱咤风云,谁曾知表面风光背后是郁郁不得志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奕訢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即道光帝公布锦匣密旨的当天,即病逝归西。正月二十六日奕詝正式继承大统,以明年(1851年)为咸丰元年。一、咸丰时期郁郁不得志的奕訢咸丰帝在与奕訢竞争胜利,大权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