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原名郑燮,是清朝的时候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和书画艺术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看,他也参加过科举,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县令。
郑燮十分痛恨当时官府的腐败和社会的一些黑暗面,他虽然当县令,但是并没有在那个时代沉沦下去,和其他的贪官污吏一样鱼肉百姓,而是一直都勤政爱民,但郑燮一个人也不足以改变那个时代。也因为厌倦了这些官场的黑暗,郑燮曾经两度辞官回乡,安心从事一些艺术创作,以卖画为生。
在郑板桥晚年的时候,他们家乡当中的一个整天和官府为非作歹的土财主装修自己家中的房子,这个土财主虽然自己没什么文化,但总喜欢附庸风雅。他听说郑板桥的书画水平很高,就想请郑板桥为他在家中的大门上书写一块牌匾。本来按道理来说,郑板桥是不会给这种横行乡里的恶霸写牌匾的,但是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郑板桥十分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财主的请求。
这个财主本来也没什么文化,至于上面写什么字,都是由郑板桥说了算,郑板桥就给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写上“雅闻起敬”四个字,意思就是夸赞老板艺术品位高雅,其他的人在听闻了之后都不由肃然起敬,土财主在听说了这个解释之后觉得很不错,就同意了选这个词挂在自己的门前。郑板桥不愧是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很快他就把这个字写好了,财主看了之后也十分得满意,于是就让郑板桥去找做门匾的师傅了。
郑板桥在交给师傅做匾的时候,特意叮嘱了做门匾的师傅,在做匾的时候一些注意事项。在土财主收到了牌匾的时候他十分开心,赏赐了郑板桥很多的钱财,郑板桥自然也不客气,他后来把这些钱都分给做匾的师傅和其他的穷苦人们了。土财主房子修好了之后,他把这个牌匾挂在了自家的大门上,每天美滋滋地看着这块牌匾,仿佛自己就真的成为了一位品味高雅的人士了。
过了不久,他家门口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围观这块牌匾,起初的时候财主还以为大家都十分欣赏这块门匾,但很快,财主发现大家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还有很多的人好像都在嘲笑自己。
这个财主扭头一看就觉得坏了,忙不迭地叫人赶紧把这个牌匾撤了下来。原来,郑板桥当初在让师傅做这个门匾的时候特意叮嘱了他们,在上油漆的时候只给“雅、起、敬”三个字的左边上油漆,“闻”只给“门”上了油漆。
上了油漆的地方自然不会脱落,而那些没上油漆的地方,过了不久受到风吹日晒雨淋,就脱落了,原先的“雅闻起敬”四个字就成为了“牙门走苟”,谐音就是“衙门走狗”。
机智的郑板桥,用这个门匾狠狠地痛骂了这个财主一番,财主虽然很生气,但也拿郑板桥没有办法,想到自己花了不少的钱财,最终却买了一顿羞辱,真是把这个财主气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