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恭亲王奕訢为何一生为奴?被慈禧多次罢免,重新复出后已无锐气

恭亲王奕訢为何一生为奴?被慈禧多次罢免,重新复出后已无锐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骆春琴 访问量:3347 更新时间:2023/12/25 17:16:39

身为政变小公举的慈禧老奶奶,一辈子直接搞了三次政变,恐怕是历代太后里最能折腾的一个了!这三场政变分别是辛酉政变、甲申易枢和戊戌政变。

辛酉政变我们都知道,1861年,那是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合作,将咸丰留给同治皇帝的顾命八大臣给灭了,从而夺取权力的过程。这届年轻人比较虎啊,他们仨当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就成了帝国最高统治者。

戊戌政变我们也知道,1898年,光绪有点儿不乖了,居然要把慈禧的大红人们都给搞下去换上自己人,这是要抢权!这哪成啊?权力可是慈禧的心肝大宝贝儿,所以慈禧果断发动政变,捕杀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绪皇帝,再次执掌大权长达10年。

至于甲申易枢,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其实甲申易枢,就是直接影响恭亲王奕訢前途命运的一场政变。结果当然也是政变小公举慈禧大获全胜,恭亲王奕訢自此回家安享晚年了。

一、恭亲王奕訢的存在,早就让慈禧看不顺眼了。

当初辛酉政变的时候,慈禧和慈安在承德,而恭亲王奕訢则在北京做内应。双方合作之后,才夺取了政权。

可以说这三个人,当时是非常要好的同盟关系。但是你见过一个国家有3个领导人的吗?没有吧?因此辛酉政变以后,这3个人的矛盾立刻就爆发了出来。

这个时候的奕訢被封为议政王大臣、军机处领班大臣,几乎就是位极人臣的地位。除了政务,奕訢还担任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掌管着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此外,奕訢还兼任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管理着外交事务。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辛酉政变以后,最大的赢家,本来是恭亲王奕訢!因为过去咸丰皇帝忌惮这个弟弟,所以不给他权力,现在通过政变,奕訢成了清朝最有权势的一个人,实力完全盖过了慈禧和慈安,几乎是一言九鼎了!

你说对权力充满欲望的慈禧能看得过去吗?所以早在同治四年,慈禧就把恭亲王奕訢的议政王大臣的帽子给摘了。等到光绪帝继位以后,他老爹醇亲王奕譞逐渐掌权,这使得慈禧实力大增,所以严重削弱了恭亲王奕訢的权力。

这都不是关键,最关键的就是甲申易枢,算是彻底把恭亲王奕訢给摁在地上摩擦了。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而恭亲王奕訢所带领的军机处想要避免战争,因此一直在商量着怎么调停。

结果慈禧勃然大怒,以中法战争委靡因循为由,将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大臣,全部都给罢免了!恭亲王奕訢也被停职停薪,回家养老了!

恭亲王奕訢时代的军机大臣宝鋆、李鸿藻、景廉、翁同龢等人,全部退出军机处,取而代之的是慈禧的亲信礼亲王世铎、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工部侍郎孙毓汶等人,让他们全都进入了军机处。

此外总理衙门也不让恭亲王奕訢管了,取而代之的是慈禧新提拔上来的庆郡王奕劻。等于说,恭亲王奕訢的所有差事,都被罢免了。

二、东山再起?已经毫无作为了。

可以说恭亲王奕訢的军机处班底,要远胜于慈禧太后提拔上来的这帮人。这场政变又给风雨飘摇中的清朝来了一记狠拳,酒囊饭袋们上台,取代了精英集团,可见清朝距离灭亡不远了。

那么恭亲王奕訢这位昔日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难道就没有翻盘的机会吗?不好意思,真的没有!

为啥?因为慈禧手里有王牌,那就是光绪皇帝!过去同治皇帝丧父,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叔叔恭亲王奕訢。可是光绪皇帝不一样啊,他的生父醇亲王奕譞还活着!

奕譞娶了慈禧的妹妹,生下了光绪,所以光绪和慈禧也是沾亲带故的。而奕譞取代恭亲王奕訢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慈禧正是利用中法战争战败的这个机会,彻底取缔了恭亲王奕訢集团,这事儿你还一点儿毛病都不能有,为啥?人家皇帝父子阿姨一家亲,你瞎掺和什么?

所以从光绪十年开始,恭亲王奕訢就啥也不管了,回家逗鸟养鱼,过上了八旗子弟该过的生活。一直到10年以后,也就是光绪二十年的时候,情况又发生了改变。

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这个年份我想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是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恭亲王奕訢被慈禧紧急用,可是他的表现如何呢?

当时奕訢担任总理衙门大臣,而且总理海军,主要负责军务。可是这个时候的奕訢已经是63岁的老大爷,而且刚刚遭遇了子女双亡的惨况,内心千疮百孔。再加上他十年赋闲在家,早就失去了当初的锐气,因此甲午战争期间,奕訢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三、性情突变,反对革新。

重新出山的恭亲王奕訢,已经跟过去完全不同了。他当年主办洋务,那是当时最先进的一帮人。可是过了10年闲散生活,对天下形势把握不准,使得他再也没有提出过什么新花样来,反倒依旧是因循守旧,还是打算搞洋务那一套。

光绪帝一生中最重要的戊戌变法,也是恭亲王奕訢的重点打击对象。他不仅各种阻挠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而且还把翁同龢赶出了毓庆宫,使得光绪身边无人可用。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恭亲王奕訢,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敢作敢当的议政王大臣了,他更像是慈禧身边的奴才,失去了奋斗的激情。

总结:一生为奴。

这四个字来形容恭亲王奕訢可能再合适不过了,道光帝在世的时候,奕訢还能跟他哥哥争夺一下皇位,可是咸丰帝上台以后,奕訢为奴的日子也就来临了。

咸丰时期,遭到各种怀疑,所以没什么正经业绩,到了同治年间,又开始遭遇慈禧的打压,虽说掌权了一段时间,却始终有慈禧在一旁掣肘。

到了光绪年间,恭亲王奕訢的所有职权,索性都被剥夺了。后来东山再起的时候,恭亲王奕訢已经失去了锐气,毫无作为了。光绪二十四年,67岁的奕訢走完了他为奴的一生,虽说得到了铁帽子王的资格,可对他已经毫无意义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奕訢

更多文章

  • 终于有一天 奕訢拦住咸丰帝跪地恳求 让其封病重的母亲为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奕訢

    要说清西陵里尴尬的陵墓,道光慕陵的后陵(慕东陵)榜上有名,从碑文记载可以知道,它的墓主人是孝静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静皇后然而专家在研究之后发现,慕东陵其实并不是一座完整意义上的皇后陵,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这座陵园竟是嫔妃陵把孝静皇后陵围在中间的格局,形成了一座后妃合葬的陵园,这就是这座陵园尴尬之处

  • 奕訢明显强于咸丰,为何道光没选他继位?专家:只因有个人死早了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奕訢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彻底下定决心,立下储君。按照清朝立储祖制,皇帝之子不分嫡庶,都有继任大统的资格。道光皇帝共有九位皇子,按理应该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若加深究,情况并非如此。在道光决定册立储君时,他的长子、次子、三子早已去世。同时,五子有过继给了兄弟,七子、八子、九子三人都在襁褓之中。这

  • 恭亲王奕訢:从年轻到晚年的照片,最开始踌躇满志到双眼充满绝望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奕訢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道光皇帝驾崩。道光死前,接连发下了两道密诏: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奕訢与皇位擦肩而过,着实可惜。这是一组恭亲王从年轻来年迈的照片,从意气风发到最终眼里充满绝望。有人说,如果奕

  • 道光秘密立储时,为何在诏书上写了2个皇子的名字?奕訢处境尴尬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奕訢

    道光皇帝活了69岁,可是他到50岁这一年,把当时唯一成年的大儿子奕纬一脚踹死了。人到中年,却落了个绝后的下场,道光不禁也有些潸然泪下,这偌大的江山,该交给谁!这个咱们就不用操心了,因为从50岁这一年开始,道光生孩子的能力就开挂了,一口气生了6个。最小的儿子,居然是64岁的时候出生的。那么这6个儿子里

  • 李鸿章、翁同龢和奕訢都在晚清时期以自己的方式挽留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奕訢

    作为晚清政坛上极其重要的三个人物,李鸿章、翁同龢和奕訢都发挥了各自不同的历史作用,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进程。接下来,文史不假努力为您还原这三个历史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李鸿章(1823年——1901年),字渐甫,号少荃,他是被后世争议最多的一个历史人物,与曾国藩、左宗棠和张之洞四人,被并称为清朝

  • 慈禧一道错字连篇的上谕牵出怎样的皇权博弈?以致于奕訢跪地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奕訢

    同治四年三月初五日上午,两宫皇太后召见军机大臣的时间破例延迟了一个小时。待召见结束,众军机正要跪安退出时,慈禧忽然拿出一个白折子对议政王奕訢说:“有人弹劾你。”按礼法,此时的议政王应该诚惶诚恐地跪下,请皇太后训诫。但奕訢没有,他梗着脖子反问道:“是谁?”慈禧答:“蔡寿祺。”一听到蔡寿祺这个名字,奕訢

  • 都说恭亲王奕訢一生叱咤风云,谁曾知表面风光背后是郁郁不得志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奕訢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即道光帝公布锦匣密旨的当天,即病逝归西。正月二十六日奕詝正式继承大统,以明年(1851年)为咸丰元年。一、咸丰时期郁郁不得志的奕訢咸丰帝在与奕訢竞争胜利,大权在握,

  • 如果道光皇帝传位给鬼子六奕訢,那么可以拯救清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奕訢

    清朝一共12个皇帝,这12个皇帝经历了清朝从极盛到极衰的蜕变,乾隆时期,清朝还处于康乾盛世,转眼到了嘉庆道光时期,就已经变成了“家道中落”,虽说是发展的不景气,但是也不至于落后,到了咸丰时期,简直就是断崖式的下跌,清政府已经变成了被西方列强所宰割的土大款,并且咸丰皇帝还是一个短命皇帝,后来清朝的江山

  • 如果恭亲王奕訢登上皇位,是否能改变清王朝走向灭亡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奕訢

    #开讲吧历史#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十四日,已经病入膏肓的道光帝召见十重臣公启锦匣,锦匣内罕见地有御笔两谕,一为“封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另一为“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不久后,道光帝驾崩,奕詝继承大统,为咸丰帝。从道光帝独特的传位诏书来看,他在选定接班人时在奕詝和奕訢之间犹豫不决。这是因

  • 恭亲王奕訢,为何盼望长子早死?荒淫不堪、诱拐姑姑,就是个祸害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奕訢

    爱新觉罗·奕訢,道光帝皇六子,一个精明强干的晚清政治家、外交家。这个文武双全的皇子,在和咸丰皇帝的夺嫡之争中失败后,虽然经过了咸丰朝的沉寂,但因为在“辛酉政变”中给予了慈禧太后最有利的支持,而重回政坛巅峰,于同治朝初期总揽清廷内政外交,权势滔天。然而,这个被美国外交官何天爵评价为“清政府政策制订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