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道光秘密立储时,为何在诏书上写了2个皇子的名字?奕訢处境尴尬

道光秘密立储时,为何在诏书上写了2个皇子的名字?奕訢处境尴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宗辉 访问量:3107 更新时间:2023/12/25 9:03:18

道光皇帝活了69岁,可是他到50岁这一年,把当时唯一成年的大儿子奕纬一脚踹死了。人到中年,却落了个绝后的下场,道光不禁也有些潸然泪下,这偌大的江山,该交给谁!

这个咱们就不用操心了,因为从50岁这一年开始,道光生孩子的能力就开挂了,一口气生了6个。最小的儿子,居然是64岁的时候出生的。

那么这6个儿子里,该把大位传给谁呢?能够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其实就俩儿子,一个是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

这俩孩子道光都很喜欢,可是在秘密立储的过程中,道光居然把这两个孩子都给写在了传位诏书上,这事儿咋整?到底谁来继位?

一、奕訢也上了传位诏书,不过是钦定的亲王。

道光也是个人才,传位诏书搞得都跟其他皇帝不一样。其实他很纠结,到底该立哪个儿子做接班人,因为他对这两个儿子都比较满意。

由此可见,道光本人也是个半吊子水平,对奕訢满意也就算了,大家都知道这位老兄能力强,他便是日后赫赫有名的恭亲王奕訢,由于偏爱洋人的技术文化,所以又被称为鬼子六。

相对来说奕詝的实力就差太多了,他属于那种敦厚老实、墨守成规的人,压根就没那么多花花肠子。所以奕詝登基以后,也没能干出什么大事来。

不过自古以来的传位诏书,只会出现皇太子的名字,为啥道光的这份诏书如此特别?非要把奕訢也给拉进去呢?

而且奕訢在传位诏书上的地位十分尴尬,居然是被道光钦定为亲王。这事儿正常人办不出来,你不给人家皇位,还要把人家拉到传位诏书上羞辱一下?就问你奕訢尴尬不?

其实我们从这事儿中,也就能揣摩出道光的心理。他恨不得把大清朝掰成两半,分别给俩儿子来打理。他实在是一个非常犹豫不决的人,才会出现这一闹剧。

在道光看来,把奕訢拉上传位诏书,似乎是对奕訢的一种恩赐。等于说,让四儿子奕詝做皇帝,同时希望有才能的六儿子奕訢能够从旁协助。

这种如意算盘,的确挺让人无语的,从中也能看得出,道光这个人无论做皇帝还是做人,水平都很一般。奕訢如果不被他封为亲王,等到咸丰上台,也会封他的弟弟为亲王。到时候做好人可就是咸丰了。

你这个死去的老爹要做什么好人呢?把奕訢封为亲王,说明你这当父亲的对儿子好吗?恰恰相反。这么做对两个儿子都不好。

一来,咸丰失去了封赏奕訢的机会,他登基以后自然要对弟弟奕訢防着点。二来,奕訢被扯上传位诏书,这事儿一定会引起咸丰的不满。

二、奕訢是如何落败的呢?

按理说,清朝的皇位继承权,从来不是按照长幼有序的方法来继承的,一直都是立贤不立长。纵观清朝268年,也没见哪个皇帝是因为年长而登基的。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出发,奕訢的优势就很大了。因为奕訢十分有才,不光读书好,而且弓马骑射样样精通,是个正儿八经的文武全才。

此外奕訢还对西方文化十分感兴趣,要是这家伙做了皇帝,很可能会在日本前面进行洋务运动,那历史可真的要改写了。

可是最后道光思来想去,偏偏就选择了敦厚老实的四儿子奕詝,这是为什么呢?道光有啥想不开的吗?奕詝要是做不成皇帝,不就没有慈禧太后这档子事了嘛!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第一个原因:道光觉得奕詝是个孝顺的孩子。

这个原因就跟李世民李治为接班人是一样的,李世民那么多儿子里,就李治最孝顺。在李世民病重的时候,李治一天到晚在李世民的卧榻旁伺候着,久而久之就跟武则天眉来眼去了。

在道光身体不好的时候,奕詝也跟李治一样,一天到晚服侍在道光身旁,而且时常痛哭流涕。那伤心程度不亚于死了老爹。

道光看儿子这么伤心,他却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奕詝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这天下不给他又该给谁呢?

第二个原因:道光觉得奕詝是个仁慈的孩子。

光靠孝顺是很难治理天下的,因此除了孝顺以外,道光还看到了奕詝身上的仁慈。当时道光打算带着一帮皇子出去狩猎,其实就是考验一下诸位皇子。

要论打猎的水平,那当然是六儿子奕訢最厉害了。所以奕詝要想赢过自己的弟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此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就给奕詝支了个招,让他在猎场不发一箭。等到了打猎结束以后,道光发现奕訢果然是最厉害的儿子,所以很满意。

回头再看看四儿子奕詝,居然什么都没打到。这是什么情况?这个时候奕詝的骚操作出现了,他说:现在是春天,鸟兽都在繁衍生息,我不忍心在这个时候杀生。

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清史稿》

这可把道光给震撼到了:这是什么神仙儿子?居然能说出如此仁慈的话来,朕也比不上他啊!可真是最优秀的继承人选了。

总结:孝顺加仁慈,真的能治理好国家?

孝顺和仁慈,都是大家倡导的一些优良品德,除此之外,还有善良、谦恭、谨慎等等都是不错的品德。不过这些品德,只是针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的。

具备了这些品德,你就可以成为一名修身养性的顺民,不仅不会给社会添乱,还会给社会锦上添花。可是对于皇帝来说,具备这些品质,难道真的可以治理好国家吗?

恰恰相反!尤其是在清朝后期的这个时候,内忧外患这么多,你让一个孝顺、仁慈但没什么能力的人做皇帝,这不是耽误了国家嘛!

曾经有一个天大的好机会摆在道光面前,可惜道光不知道珍惜。如果选择六儿子奕訢,那对清朝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可惜他偏偏选了个窝囊废。

咸丰上台以后,太平天国也就起来了,同时还伴随着英法等列强们的相继入侵。这事儿是真难办啊!没想到咸丰为了躲避这些麻烦,索性跑承德避暑山庄享福去了,把一堆烂摊子交给弟弟奕訢来处理,道光要知道了,非哭瞎不可。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奕訢

更多文章

  • 李鸿章、翁同龢和奕訢都在晚清时期以自己的方式挽留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奕訢

    作为晚清政坛上极其重要的三个人物,李鸿章、翁同龢和奕訢都发挥了各自不同的历史作用,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进程。接下来,文史不假努力为您还原这三个历史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李鸿章(1823年——1901年),字渐甫,号少荃,他是被后世争议最多的一个历史人物,与曾国藩、左宗棠和张之洞四人,被并称为清朝

  • 慈禧一道错字连篇的上谕牵出怎样的皇权博弈?以致于奕訢跪地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奕訢

    同治四年三月初五日上午,两宫皇太后召见军机大臣的时间破例延迟了一个小时。待召见结束,众军机正要跪安退出时,慈禧忽然拿出一个白折子对议政王奕訢说:“有人弹劾你。”按礼法,此时的议政王应该诚惶诚恐地跪下,请皇太后训诫。但奕訢没有,他梗着脖子反问道:“是谁?”慈禧答:“蔡寿祺。”一听到蔡寿祺这个名字,奕訢

  • 都说恭亲王奕訢一生叱咤风云,谁曾知表面风光背后是郁郁不得志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奕訢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即道光帝公布锦匣密旨的当天,即病逝归西。正月二十六日奕詝正式继承大统,以明年(1851年)为咸丰元年。一、咸丰时期郁郁不得志的奕訢咸丰帝在与奕訢竞争胜利,大权在握,

  • 如果道光皇帝传位给鬼子六奕訢,那么可以拯救清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奕訢

    清朝一共12个皇帝,这12个皇帝经历了清朝从极盛到极衰的蜕变,乾隆时期,清朝还处于康乾盛世,转眼到了嘉庆道光时期,就已经变成了“家道中落”,虽说是发展的不景气,但是也不至于落后,到了咸丰时期,简直就是断崖式的下跌,清政府已经变成了被西方列强所宰割的土大款,并且咸丰皇帝还是一个短命皇帝,后来清朝的江山

  • 如果恭亲王奕訢登上皇位,是否能改变清王朝走向灭亡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奕訢

    #开讲吧历史#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十四日,已经病入膏肓的道光帝召见十重臣公启锦匣,锦匣内罕见地有御笔两谕,一为“封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另一为“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不久后,道光帝驾崩,奕詝继承大统,为咸丰帝。从道光帝独特的传位诏书来看,他在选定接班人时在奕詝和奕訢之间犹豫不决。这是因

  • 恭亲王奕訢,为何盼望长子早死?荒淫不堪、诱拐姑姑,就是个祸害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奕訢

    爱新觉罗·奕訢,道光帝皇六子,一个精明强干的晚清政治家、外交家。这个文武双全的皇子,在和咸丰皇帝的夺嫡之争中失败后,虽然经过了咸丰朝的沉寂,但因为在“辛酉政变”中给予了慈禧太后最有利的支持,而重回政坛巅峰,于同治朝初期总揽清廷内政外交,权势滔天。然而,这个被美国外交官何天爵评价为“清政府政策制订的主

  • 咸丰皇帝,为何尊封奕訢生母为皇太后?一对异母兄弟的相爱相杀

    历史人物编辑:陋室文史标签:奕訢

    清咸丰五年七月初一,已经患病数月并逐渐病入膏肓的道光皇帝后宫妃嫔、恭亲王奕訢生母康慈皇贵太妃博尔济吉特氏,被咸丰皇帝以“侍奉皇考廿余年,徽柔素著;抚育朕躬十五载,恩恤优加”为由,特旨尊封为康慈皇太后。而且,咸丰皇帝还特意在尊封谕旨中予以了“福履无疆,长承爱日之暄”的尊封目的说明,也就是说,对于养母博

  • 一生为奴恭亲王奕訢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和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奕訢

    2005年,陈宝国、袁立和王刚等人联合主演了一部讲述恭亲王奕訢的历史剧,名叫《一生为奴》。文史不假个人认为,奕訢尽管被封为大清的第十个铁帽子王,但用“一生为奴”这四个字来概括和形容他,其实再合适不过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顾历史,回顾恭亲王奕訢充满悲剧色彩的遗憾人生。自满清入关统治中原后,经历了顺治

  • 道光选继承人时,放弃才华出众的奕訢,为何偏选傻乎乎的咸丰?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奕訢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它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中,后来一步步走向没落,关于清朝走向衰败的开端,有人说是从乾隆实行闭关锁国开始,有的人甚至说从康熙时候已经开始,但从清朝国际实力而言,应该是从道光皇帝开始走向衰落的。首先道光皇帝应该算个好皇帝,至少他是很勤劳节约的,

  • 假如道光皇帝,把皇位传给了恭亲王奕訢,清朝命运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奕訢

    道光皇帝驾崩前,是当着文武大臣们的面宣读了早就写好的诏书,将皇六子奕訢封为了亲王,而将皇位给了皇四子奕詝,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咸丰皇帝,慈禧太后的相公。道光皇帝在奕訢和奕詝之间也是举棋不定,最终选择了老成持重的奕詝,当然,这和道光本身的治国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他本身就是非常守旧,保守的一个皇帝,选择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