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朝名将:图海、胤禵、岳乐、费扬古,还有谁?

康熙朝名将:图海、胤禵、岳乐、费扬古,还有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成涛历史 访问量:3263 更新时间:2023/12/21 20:51:23

康熙朝名将:图海、胤禵、岳乐费扬古、张勇、赵良栋、孙思克、杰书、李国英、福全。

10、图海,清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1674年,察哈尔亲王布尔尼起兵响应吴三桂,率数万兵马南下,准备进攻京师。此时,八旗劲旅都调往南方与吴三桂作战,京师兵力不足,人心惶惶。

危难之际,图海率领驻京八旗“包衣”出征,临时拼凑起一支兵马。交战时,图海鼓励“包衣”冲锋陷阵,许诺所得战利品归他们所有,并上奏皇帝让他们脱离领主,故而士气高涨。结果,布尔尼战败,被科尔沁蒙古处死。

09、岳乐,清朝名将,册封安亲王,是大将阿巴泰的儿子。阿巴泰,皇太极的兄长,骁勇善战,因母亲地位卑微,没有册封亲王,喜欢发牢骚。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三藩”的兵马迅速夺取南方六省。

岳乐奉命出征,率京师八旗南下,与吴三桂争夺湖南、江西。岳乐善于用兵,注重多兵种联合作战,骑兵、步兵、水师协调使用,逐步扭转颓势。1678年,吴三桂病逝,“周军”群龙无首,岳乐乘机收复湖南、江西,立下赫赫战功。

08、杰书,清朝名将,册封康亲王,是礼亲王代善孙子。代善家族,子孙后代能人众多,若非代善提前与多尔衮之母阿巴亥“约会”,代善将继承努尔哈赤的位置。三藩之乱时,杰书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将。

1674年,杰书奉命南征,征讨耿精忠、尚之信、郑经。杰书驻扎杭州,乘着耿精忠与郑经闹翻之际发起猛攻,绿营充当前锋,八旗随即跟进,所向披靡。1676年,耿精忠战败投降。1682年,康熙秋后算账,将耿精忠凌迟处死。

07、福全,清朝名将,册封裕亲王,是康熙的兄长。1661年,顺治皇帝奄奄一息,打算册立年长的福全为储君,继承大统。汤若望认为不可,福全还没有“出痘”,对天花没有免疫力;皇三子玄烨已经“出痘”,理应继位,顺治同意。

1690年,噶尔丹率3万骑兵东征,抵达在乌兰布通列阵。裕亲王福全率4万兵马抵达战场,与噶尔丹展开大战。清军凭借火炮优势,摧毁“驼城”,噶尔丹狼狈而逃,途中遇上瘟疫,蒙古骑兵损失过半,元气大伤。

06、赵良栋,“河西四名将”之一,足智多谋,善于用兵。1674年,王辅臣在陕西起兵响应吴三桂,西北清军闻风丧胆,无人能敌。大将军董额,豫亲王多铎的后裔,多次被王辅臣追击,狼狈不堪。

危难之际,赵良栋率汉军“绿营”兵奋力厮杀,逐步扭转战局,为图海督师西北赢得时间。王辅臣投降后,赵良栋率兵南下汉中、四川,与王屏藩决战,九战九捷,最终夺取昆明,吴世璠自缢而死。可惜,赵良栋过于刚直,与满洲权贵闹矛盾,便称病回家养老。

05、孙思克,“河西四名将”之一,以勇猛闻名。“三藩之乱”时,以张勇、赵良栋、孙思克、王进宝为首的河西将领,是西北清军的顶梁柱。孙四克,明朝降将孙得功的次子;孙得功以“逃跑”闻名,不受待见。

1696年,康熙分三路出击,征讨噶尔丹。费扬古、孙思克率领西路,在昭莫多设下埋伏,与蒙古兵决战。孙思克率一千兵突袭,以“子母炮”轰击噶尔丹的大营,蒙古骑兵阵脚大乱,阵亡两千余人。

04、张勇,“河西四名将”之首,具有大将之才,深受康熙赏识。张勇,明朝副将,多次击败李自成、张献忠。1645年,张勇在九江投奔阿济格,率兵剿灭农民军余部。1659年,张勇随洪承畴南下,征讨西南,消灭弘光政权。

“三藩之乱”时,张勇率西北绿营军主力,攻城略地,与王辅臣正面硬刚,还截断敌军的粮食运输线。王辅臣弹尽粮绝,无法打通粮道,无奈向图海投降。1678年,张勇击败噶尔丹,在宁夏歼敌两千,威震边陲。乾隆时,将张勇的一等靖逆侯定位世袭罔替,是铁帽子侯爵。

03、费扬古,清朝名将,长年驻守西北,是康熙的爱将。1696年,噶尔丹再次向清朝发起挑战,不但拒绝“多伦会盟”,还出兵喀尔喀,要求康熙归还喀尔喀的牧民。康熙大怒,决定御驾亲征,与噶尔丹对决。

费扬古,西路军主帅,麾下兵马6万。费扬古穿越沙漠,留下部分兵力守卫粮食物资,然后直奔科布多而去。昭莫多之战,费扬古采取诱敌之计,全歼噶尔丹的前锋,取得大捷,噶尔丹败亡已定。

02、李国英,明朝将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担任总兵。1645年,李国英投降清军,继续担任总兵,剿灭农民军。顺治年间,李国英三次担任四川总督,地位显赫。1662年,康熙继位不久,李国英便上奏康熙,请求三路出兵,围剿“夔东十三家”。

“夔东十三家”能人辈出,湖广清军、陕西清军都战败,只有李国英守住了巫山阵地,与明军打消耗战。1663年,李国英率十万兵马围攻山寨,刘体纯、李来亨战败,自缢或自焚,“夔东十三家”被扑灭。

01、胤禵,清朝名将,十四阿哥,深受康熙宠爱。1719年,胤禵以“大将军王”的身份挂帅,率13万兵马远征西北,号称30万。胤禵善于用兵,很快就平定击败策妄阿拉布坦,清朝再次控制西域。

1722年,康熙病逝,传位给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胤禵、胤禛是同母兄弟,但关系不好,胤禵支持八阿哥胤禩,说雍正篡改“遗诏”,不承认他的皇位。雍正很恼火,便将胤禵囚禁在家,碍于母亲的面子,雍正没有对胤禵下手。乾隆继位后,释放胤禵。

参考书目:《清史稿》

标签: 费扬古

更多文章

  • 《花落宫廷错流年》费扬古去世 四爷坚持大婚 看似情深其别有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费扬古

    《花落宫廷错流年》中的四阿哥胤禛先前便与费扬古之女凝秀订婚,这桩婚事是康熙皇帝亲赐,而费扬古手握重兵,是权力很大的将军。康熙皇帝本想把凝秀留给太子,但偏偏太子只喜欢年淑媛,而凝秀喜欢的是深沉稳重的四爷胤禛,也是因为如此,康熙皇帝把凝秀赐给四阿哥胤禛做嫡福晋,本是一桩不错的婚事,却发生变故,费扬古将军

  • 君王之过的替罪羊:大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之曾孙一等公讷亲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小手会生活标签:额亦都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清军与其作战屡次失利。为了剿平金川,乾隆帝召回文华殿大学士、川陕总督庆复,特命以干练著称于朝野的张广泗继任川陕总督。由于莎罗奔狡黠且素得当地民心,张广泗到金川以后清军在军事上亦没有大的进展。为此张广泗令乾隆帝大失所望,所以他自以为是地派出了毫无军事

  • 孝圣皇后姓钮钴禄氏,但并非出自额亦都家族,因此算不上出身名门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额亦都

    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作为乾隆皇帝的生母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其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所以人们都说她是大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后。不少史料和今人著作中,都记载孝圣皇后“出身名门”。然而了解清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雍正当皇子的时候,孝圣皇后的身份仅仅是个低等的格格(王府

  • 赵翼:到手的状元郎无端失去,却成就了他在史学界的崇高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赵翼

    赵翼:状元擦肩去,史坛立身来“史无前例”之时,几乎所有以前文人的作品,皆可冠以“封资修”,即使如岳飞,甚至连《林海雪原》的杨子荣都被批为“个人英雄主义”,在人们头脑的古典文学,都成了被偶尔撷取的零星残片,很是悲哀。能数得出来的古人诗词实在是不多,但有一联诗却是大行其道,原因好像是代表着不师古,不信古

  • 历史上的旅游达人(11)袁枚旅游家 行年七十走天涯 听水听风笑到家

    历史人物编辑:爱缺标签:袁枚

    #历史开讲#2023年3月14日,星期二,三亚的温度26°,晴《苔》其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日本湿苔园林这是清代袁枚的两首诗歌《苔》。这首诗歌的大意是阳光照不到,花儿自己开。暖凉自己知,何必问斜阳。在前几年的中央台《

  • 清朝才子袁枚的双面人生,一面是性灵说大家,另一面却是创业大佬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袁枚

    前言:提起袁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那个提出了“性灵说”的大才子。袁枚的诗作清新别致,散文哀婉真挚,骈文辞藻清丽,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佳作。但袁枚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清苦诗人,他的人生可谓是丰富多彩。前半生是科举界的一枚宠儿,后半生是创业界的网红大佬,一面是饱读圣书的清廉县令,另一面却是“好

  • 袁枚嘲笑打油诗人底气十足其诗歌到今天仍被经典传唱

    历史人物编辑:沉没在你心标签:袁枚

    《随园诗话》记载了一个文坛笑话:“蔡芷衫好自称蔡子,以诗示汪用敷,汪曰:‘打油诗也’。蔡曰:‘此《文选》正体,何名打油?’曰:‘蔡子不打油,何物打油?’”清朝时,有个叫蔡芷衫的诗人,喜欢自称“蔡子”,就像人家老聃叫老子,孔丘叫孔子,孟轲叫孟子,庄周叫庄子,诸如此类。不过这些大师级别的先贤都是别人尊称

  • 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历史人物编辑:赖志刚标签:袁枚

    #可以说一句自己非常喜欢的诗词吗#平凡是什么?小时候不懂,什么是平凡,心中装着科学家、作家、演员的理想,对平凡只是不屑,因为科学家、作家、演员是绝不平凡的。后来,老师教育我们,平凡不可怕,平庸才可怕。什么是平庸呢?我也不懂,保尔柯察金就告诉我,“回首往事,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就是

  • 文学才子袁枚,为何辞官归家隐居不仕,沉迷文学开创诗风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袁枚

    字数:1525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文/空弦插画师/乌有袁枚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散文家,诗人以及文学批评家,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美食家。从少年时期开始,袁枚就凭借着才华之名而闻名于当时。乾隆四年,他考中进士进入朝堂为官,先后在江宁、沐阳等地区担任县令,共有七年之久,其对待工作认真,因此在任上颇有声望

  • 清朝文坛第一奇人袁枚的断案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袁枚

    文/林岩袁枚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祖籍钱塘(今属浙江杭州),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美食家,留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子不语》等著作。很多人都知道袁枚很有文才,而其善于断案却鲜为人知。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袁枚考中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