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胤裪:父亲在位61年,母亲活了93岁,手握兵权不夺嫡,他才是赢家

胤裪:父亲在位61年,母亲活了93岁,手握兵权不夺嫡,他才是赢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有得观史 访问量:1227 更新时间:2024/1/18 14:19:06

在皇宫内院,无论是贵为天尊的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子,还是卑躬屈膝的奴仆,要做到长命都是一件非不容易的事。为?一是因为宫中虽华丽,但关系复杂、事务繁多、人心叵测,非常耗费人的心神精力;二是因为舒服不等于健康,锦衣玉食也容易导致生活糜烂,对人的保养极为有害;第三则是因为历经多代人的“恶性”积累,基因也易产生负面的发展。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在同辈兄弟都早逝的情况下,不但自己活到古稀之年,连身边的父母、亲信都非常长寿,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难得和罕见的。

这个人,就是清朝康熙大帝的第十二个儿子,爱新觉罗·胤裪。他的父亲康熙享年68岁,在位61年,母亲更是达到93岁的高龄,连抚养他长大成人的宫女也活了90多岁。这不禁让人好奇,胤裪是如何打破魔咒,收获一场长久圆满的人生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胤裪虽贵为皇子,但在康熙的众多子女中一直以来都比较边缘。再加上他的生母万琉哈氏和教养他的宫女苏麻拉姑皆以身作则,教他淡薄处事,他才能在迷乱的宫中保持一颗纯正的心灵,从不参与政治上的是是非非。

在宫中要做到宁静致远是十分不易的。不但要耐得住父皇对其他兄弟的偏爱,忍受下人的闲言碎语,还得沉下心来读书习礼,为自己的未来扎实基础。但胤裪做到了——他凡事不争不抢,遇事不吵不闹,对事不偏不倚。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行为准则,当他的兄弟们都在为夺嫡争得头破血流、一身戾气而劳心损命之时,胤祹能够做到保持清朗的姿态,不受纷争的波及。

有道是“心远地自偏”——在高门大院之中仍能建立远在偏地的淡薄豁达,是胤祹人生能够长远发展的第一要义。

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

胤祹第二个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他能专注于自己的职责,不起二心,从一而终。

康熙五十六年,仁宪皇太后驾崩,胤祹被康熙以内务总管一职,料理皇太后的身后事。他于繁重的礼节之中剥丝抽茧,将大小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使得整个丧礼肃穆庄重、有条不紊,受到了康熙的大加赞赏。由此,他便开始全权负责宫中要人的丧葬事宜。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份美差,也不是一件要事,但对于“事死如事生”的古人、尤其是皇家而言,丧礼是非常重要的礼祀,是不能马虎和出一点错漏的。康熙能将这么重大的事项交由胤祹处理,可见对他的信任和满意;而胤祹坚守自己的岗位,不逾矩、不越权,将事情办好,也着实令人敬佩。

凭借这份认真和正直,康熙将八旗都统这一重要位置交给了胤祹,这也意味着胤祹手握兵权、地位高升。但即便如此,胤祹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中立,从不行结党营私之事。直至老年,他仍将操办丧礼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这份用心和专一,用“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来形容也未尝不可。

回顾胤裪的一生,你会发现他的长寿的秘诀不在于心计多么深远,而在于心胸的明净豁达。是啊,唯有豁达之人,才能心宽体健、神清气爽;唯有保持明净的心,才能终得其所,不枉一生,成为赢家。

标签: 胤裪

更多文章

  • 影响康熙一生的女人,因为她,雍正才没有杀弟弟胤裪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胤裪

    题记:经过惨烈的斗争,雍正用杀害兄弟的方式得到了皇位。当初的九子夺嫡是那么的惨烈。但是唯独康熙的十二子胤裪没有参加这次的夺嫡之争。姑且不论他的这些兄弟是否真的有犯错,皇位之争不管谁赢谁输,结局一定是会有人流血的,当场不流血,但是后来一定会有灾难。为什么当初康熙几乎所有儿子都参加了争夺皇位时,而胤裪没

  • 清朝名将费扬古为康熙立下大功,57岁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费扬古

    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流传百世,可惜董鄂妃并没有为顺治生下一儿半女,没能延续良好的基因,但是董鄂妃有一位十分出众的弟弟,名叫董鄂·费扬古。费扬古比董鄂妃小六岁,得益于姐姐的地位高升,他的父亲获得了爵位,费扬古也承袭了爵位,在康熙出军对抗噶尔丹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年纪轻轻就得到康熙提拔

  • 康熙朝名将:图海、胤禵、岳乐、费扬古,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张成涛历史标签:费扬古

    康熙朝名将:图海、胤禵、岳乐、费扬古、张勇、赵良栋、孙思克、杰书、李国英、福全。10、图海,清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1674年,察哈尔亲王布尔尼起兵响应吴三桂,率数万兵马南下,准备进攻京师。此时,八旗劲旅都调往南方与吴三桂作战,京师兵力不足,人心惶惶。危难之际,图海率领驻京八旗“包衣”出征,临

  • 《花落宫廷错流年》费扬古去世 四爷坚持大婚 看似情深其别有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费扬古

    《花落宫廷错流年》中的四阿哥胤禛先前便与费扬古之女凝秀订婚,这桩婚事是康熙皇帝亲赐,而费扬古手握重兵,是权力很大的将军。康熙皇帝本想把凝秀留给太子,但偏偏太子只喜欢年淑媛,而凝秀喜欢的是深沉稳重的四爷胤禛,也是因为如此,康熙皇帝把凝秀赐给四阿哥胤禛做嫡福晋,本是一桩不错的婚事,却发生变故,费扬古将军

  • 君王之过的替罪羊:大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之曾孙一等公讷亲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小手会生活标签:额亦都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清军与其作战屡次失利。为了剿平金川,乾隆帝召回文华殿大学士、川陕总督庆复,特命以干练著称于朝野的张广泗继任川陕总督。由于莎罗奔狡黠且素得当地民心,张广泗到金川以后清军在军事上亦没有大的进展。为此张广泗令乾隆帝大失所望,所以他自以为是地派出了毫无军事

  • 孝圣皇后姓钮钴禄氏,但并非出自额亦都家族,因此算不上出身名门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额亦都

    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作为乾隆皇帝的生母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其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所以人们都说她是大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后。不少史料和今人著作中,都记载孝圣皇后“出身名门”。然而了解清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雍正当皇子的时候,孝圣皇后的身份仅仅是个低等的格格(王府

  • 赵翼:到手的状元郎无端失去,却成就了他在史学界的崇高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赵翼

    赵翼:状元擦肩去,史坛立身来“史无前例”之时,几乎所有以前文人的作品,皆可冠以“封资修”,即使如岳飞,甚至连《林海雪原》的杨子荣都被批为“个人英雄主义”,在人们头脑的古典文学,都成了被偶尔撷取的零星残片,很是悲哀。能数得出来的古人诗词实在是不多,但有一联诗却是大行其道,原因好像是代表着不师古,不信古

  • 历史上的旅游达人(11)袁枚旅游家 行年七十走天涯 听水听风笑到家

    历史人物编辑:爱缺标签:袁枚

    #历史开讲#2023年3月14日,星期二,三亚的温度26°,晴《苔》其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日本湿苔园林这是清代袁枚的两首诗歌《苔》。这首诗歌的大意是阳光照不到,花儿自己开。暖凉自己知,何必问斜阳。在前几年的中央台《

  • 清朝才子袁枚的双面人生,一面是性灵说大家,另一面却是创业大佬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袁枚

    前言:提起袁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那个提出了“性灵说”的大才子。袁枚的诗作清新别致,散文哀婉真挚,骈文辞藻清丽,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佳作。但袁枚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清苦诗人,他的人生可谓是丰富多彩。前半生是科举界的一枚宠儿,后半生是创业界的网红大佬,一面是饱读圣书的清廉县令,另一面却是“好

  • 袁枚嘲笑打油诗人底气十足其诗歌到今天仍被经典传唱

    历史人物编辑:沉没在你心标签:袁枚

    《随园诗话》记载了一个文坛笑话:“蔡芷衫好自称蔡子,以诗示汪用敷,汪曰:‘打油诗也’。蔡曰:‘此《文选》正体,何名打油?’曰:‘蔡子不打油,何物打油?’”清朝时,有个叫蔡芷衫的诗人,喜欢自称“蔡子”,就像人家老聃叫老子,孔丘叫孔子,孟轲叫孟子,庄周叫庄子,诸如此类。不过这些大师级别的先贤都是别人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