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唐大臣宇文士及生平介绍及评价

隋唐大臣宇文士及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36 更新时间:2024/1/22 6:35:43

唐朝贞观年间的某一天,李世民于宫中漫步,不经意间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枝叶繁茂李世民不由感叹:“此佳木也!”话音刚落李世民身旁走出一人,看也没看就附和称赞。李世民正色道:“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此人立刻称罪解释:“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李世民一听有道理,神情逐渐缓和了。

被李世民称为佞人的这位就是时任右卫大将军的宇文士及,此事记录于《资治通鉴》与《新唐书》,经此一事后宇文士及就永远背负上了佞臣身份,成为衬托魏征等诤臣的反面材料,那么宇文士及真得就是讨皇帝宠幸的佞臣吗?

晚年的隋文帝为何非常赏识宇文士及,“与语,甚奇之”,还亲自下诏将杨广最喜欢的女儿南阳公主下嫁于他;如果他是佞臣,李世民为何会在他病重时“抚之流涕”;如果他是佞臣,史官为何评价他“通变谨密”?

宇文士及出身官二代,其祖上虽是“破野头”,但不可否认其父宇文述对隋朝的贡献;宇文士及不像他两位兄弟那么纨绔,从隋文帝的评价可以判断其人善言谈;除了会说,宇文士及还是一位非常懂得礼仪的青年才俊,早在隋炀帝时期他就担任尚辇奉御,贞观时期先后两次担任殿中监,这两个官职都涉及到朝廷礼仪,经常与华服美饰打交道,再加上宇文士及“衣食服玩必极奢侈”性格,因此早年的宇文士及应该是一位风度翩翩、懂礼貌、喜欢穿奢侈品的少年,类似于现在西方贵族青年,天生具有一股吸引人的魅力,因此深厚的背景、美好的外表再加好良好的涵养,想不出名都难吧!

如果宇文士及仅仅靠以上本事吃饭,那他绝不会得到二朝四位帝王的赏识;江都兵变后,宇文士及跟随宇文化及的叛军到达中原,在经历一次次战火洗礼后,宇文士及敏锐地觉察到中原诸多豪杰绝非天下之主,于是他放弃济北豪杰“起齐兵击窦建德以收河北”的建议,与封德彝一起归降唐朝。在面对李渊“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时,我父子,尚肯相假乎?今欲何地自处?”诘问时宇文士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一番动情地陈述再加上两人当年同事的关系以及曾经与李渊私论天下大事的佳话,宇文士及成功加入李唐权力机构。

归唐后的宇文士及虽然借妹妹昭仪的关系深得李渊宠信,但不久他就凭自己的本事赢得了尊重;武德三年,宇文士及跟随李世民讨伐宋金刚,其间奉命招降了尉迟敬德,为大唐增添了一员虎将

武德四年,跟随李世民攻打洛阳,两军对阵青城宫,王世充责问李世民为何无故相侵,宇文士及替李世民隔江喊话:“四海咸仰皇风,唯公独阻声教,为此而来!”真是思维敏捷、口舌锋利,王世充只能甘拜下风,灰溜溜地缩回洛阳。随后宇文士及随李世民兵出虎牢关,阻击西进的窦建德,宇文士及带三百人掠阵窦建德之西,敢与来势汹汹的窦建德硬刚,不得不说宇文士及这位书生还有很有血性的。

武德九年,宇文士及因支持李世民兵变甚得信任,封德彝死后接替中书令成为当朝宰相。在上任之初就为李世民解决了一桩宗族叛乱的难题,时凉州都督的长乐王李幼良性格粗暴、亲昵无赖,在职期间侵略百姓,勾结胡人,这些宗族子弟靠着功荫那是无恶不作,一般人很难震慑得了。

宇文士及受命代理凉州都督,消息一出凉州城风声鹤唳流言四起,那些跟随李幼良的无赖子弟为了保命阴谋劫持李幼良叛变,再加上北方突厥时不时南侵,此案如果处理不好,凉州城就危险了。为了避免局势恶化,宇文士及果断采取措施,“士及虑其为变,遂缢杀之”,要知道李幼良可是李世民的叔叔,宇文士及作为外臣说杀就杀,颇有酷吏之风范。

宇文士及屡历凉州都督、浦州刺史,为政宽惠,甚得百姓拥护,不久李世民将其调回身边,加封右卫大将军,对其更加信任;史书记载,李世民非常喜欢与宇文士及畅谈,就连他休假都不放过“遇其归沐,仍遣驰召,同列莫与为比”,至于二人谈论的内容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但应该不是听宇文士及拍他马屁吧。

从以上几件事可以看出,除了自身具备的良好素质外,宇文士及绝对称得上干臣,正所谓上得朝堂、守得了边疆,这样的人才李世民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虽然甚得宠信,但宇文士及不像王珪、杜正伦等人嘴上没把门的泄露禁中语,他从不对外说与李世民谈话的内容,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

这些优良的品质任何一种足以开创一事业,谁还敢说宇文士及是佞臣?如果是佞臣绝不会领三百人冲击窦建德十几万大军;是佞臣绝不会在没有李世民授意的情况下杀掉宗室功臣;是佞臣更不会隐藏上宠。那么历史为何会给宇文士及带上一顶佞臣的帽子呢?

首先,《资治通鉴》与《新唐书》所记载的宇文士及“佞臣”案例真实性可疑,《旧唐书》因成书时间较早,以记实为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此书却无以上案例的记载;

其次,佞臣的判断太过武断,宇文士及还达不到这个资格,例如隋炀帝时期的虞世基,此人在皇帝面前一味说好话,利用职务之便过滤掉所有负面消息,满足了绥阳帝好大喜功的嗜好;李渊宠臣裴寂,即不能举荐人才,更无治国良策,只是凭借与李渊早年的关系窃居大位,最终被李世民赶出了朝堂,很明显宇文士及与他们俩相比差远了;

第三,宇文士及的黑历史,他的两位哥哥可谓臭名昭著,正所谓近朱者赤,宇文士及很难自洁其身,另外宇文士及归唐时抛弃南阳公主,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也是他被人诟病的一个因素;

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史书中的宇文士及是一位血肉饱满的人物,出身高贵、饱读诗书,深得帝王赏识;善言谈、美服饰活脱脱的一位贵族阳光少年;政治眼光敏锐,出将入相、抚国安民,像这样的人物又岂是一件未经证实的小事所能磨抹杀的?《论语》云:“巧言令色鲜矣仁”,不能因为宇文士及的善言论就把人打入冷宫,试问在皇帝面前谁能做到不察言观色,谁能做到将顺其美、匡正其恶,谁能做到慎始慎终。

标签: 宇文士及

更多文章

  • 唐朝宗室将领江夏王李道宗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道宗

    在唐朝初年,也有这么一个人,千百年来一直被后人抹黑。但正史上的他,却是一代贤王,在唐朝开国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道宗。1.开唐有功李道宗,字承范,唐朝初年将领,李氏宗室王爷。提起李道宗,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时间想起来的,会是电视剧《薛仁贵传奇》里面那个腹黑王爷。为了一己私利,屡

  • 明朝宗室谷王朱橞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橞

    谷王朱橞,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生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四月,生母惠妃郭氏。郭惠妃是郭子兴的女儿,而郭子兴称得上是朱元璋的最大贵人。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并纳其小女儿为妃。郭惠妃共生三子二女,看得出还是很受朱元璋宠爱。除了谷王朱橞外,还生有皇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皇第十三子代王

  • 春秋时期齐国名将司马穰苴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ráng jū )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在当时的齐国,田氏是士家大族,司马穰苴是田氏家族的人,本叫田穰苴,后来因功封为大司马(相当于现在国防部长或更高军权领导人)。而那个时候呢,很多人以封地,官职,以及地位等给自己重新定一个姓,因此,他的后人就根据司马这个非常牛的官职延续了姓。

  •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颜真卿

    跟颜真卿一比,李白只是个夜总会的不良少年,什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先生最多是一个耍嘴皮的古惑仔。颜真卿才是大唐文人第一硬汉。直奔主题吧。300多斤的胖子安禄山,集平卢、河东、范阳三个节度使于一身,大致范围是今天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一带。安史之乱时,颜真卿是平原郡太守,平原郡在安禄山范围

  • 唐朝后期军阀忠武节度使秦宗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宗权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黄巢起义令天下大乱。黄巢之乱席卷唐朝半数疆土,为了让地方军阀为唐廷卖命。唐廷承认很多军阀对地方上的控制,也造成尾大不掉的顽疾,让像朱温、秦宗权等这样的军阀得以做大,甚至直接推翻了唐王朝的统治。军阀朱温就是借此壮大势力,推翻唐朝,建立了后梁。一、借黄巢“东风&rdquo

  • 唐朝宰相元载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元载

    在唐朝时期就有一人,名为元载,此人自幼家贫,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了考取功名,虽然最终如愿以偿进入了官场,但却没有想到自己也因为手中的权力而死,甚至死后还被抄家,还被皇帝挖了祖坟。元载出生在凤翔岐山的一个小山村,自幼家庭十分贫困,但是如此恶劣的环境,并没有阻挡这位好学之人学习的决心,他想方设法来进行学

  • 孝惠章皇后:大清唯一没有侍过寝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孝惠章皇后

    在清朝的历史上,大多数皇后的结局都不怎么好,清朝后宫中很多女子登上后位之后就早逝了,还有的皇后备受皇帝的冷落。但是在后宫中有一位皇后,她十分长寿,但是却不受皇帝待见,甚至她的一生都没有侍过寝,她就是孝惠章皇后,这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侍寝都没有就当上皇后的女子。她出生于当时无比显赫的博尔济吉特氏,

  • 晋明帝正妻庾文君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庾文君

    司马睿的长子司马绍于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司马睿即位初就被立为皇太子。司马绍从小聪明过人,深得父亲宠爱。才四五岁时,有一天他坐在晋元帝膝前,正逢长安有使者来。元帝问儿子:“你说太阳与长安,孰近孰远?”司马绍说:“是长安近,从来没听说过有人从日边来。”

  • 金朝全真教创始人王喆(王重阳)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重阳

    金朝初年兴起了大教派,其中全真教是出现的最晚的,也是实力最强的,教团的一些古代人物文化程度也都非常的高,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著述、史料等等也都是最为丰富的,约占三派新道教史料的三分之二以上,足以提供相当清晰的全真教历史面目。全真道创立者王喆(11131170年),原名中孚,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

  • 清朝张廷玉: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廷玉

    历史上兴盛的王朝不在少数,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定是三代不衰的"康乾盛世"。而其中起到关键衔接作用的正是人才辈出的"雍正王朝"。只有短短14载的雍正王朝,却在历史上留下不少的名人名事。这其中有一位"三代老臣"张廷玉,他作为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可以说在清朝的历史上书写了传奇的一生。最高荣耀"配享太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