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曹魏及蜀汉将领夏侯霸生平介绍及评价

三国时期曹魏及蜀汉将领夏侯霸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108 更新时间:2024/1/25 0:28:19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从前得到曹爽的厚待,与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马懿杀死后,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汉,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夏侯霸的后台有多强硬,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三国时期是各方诸侯混战,为了夺取刘汉天下而纷纷征战的一个年代。在这个年代里总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能人异士,他们凭借高超的武艺或者出色的谋略在各位主公面前取得一席之地,在三国这样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他们无法拥有现代人这样一个"上帝"的视角,也无法预见之后天下的走势,仅仅只是从自己对于天下各路兵马元帅的分析来判断天下归一的明主。在这样一个年代里,选择是大于努力的,如果是选择了一位有勇有谋并且运气十分好的君主,就有机会和他一起享受坐拥天下的感觉,但是如果是选择了一位秉性缺失、人才稀少,加上运气不算特别好的君主,那么能够活下来的几率少之又少。但是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古代战争中,军士"跳槽"也是颇为稀松平常的现象。

三国时期的夏侯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三国时期曾经是曹操阵营中的将领,因为父亲夏侯渊的关系,他对于蜀汉和刘备恨之入骨,可是在后期,由于在曹氏阵营中遭受到了司马氏的迫害,后来又转去了敌对方蜀汉的阵营。夏侯霸转投蜀汉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受到当时曹魏政变的影响。

夏侯霸对于蜀汉王朝和刘备的怨恨主要来自于"汉中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夏侯霸的父亲夏侯霸被刘备大军斩杀了。夏侯渊早年跟随曹操起兵,曹操取得汉中之后,派夏侯渊留守。当时在汉中的不仅有曹操,还有成都平原的刘备。刘备若是想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自然免不了要跨过汉中去谋求发展。于是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时候,刘备在谋士的建议和谋划之下对汉中发起了战争,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两年里夏侯渊一直都采取了有效的战略成功抵挡住了刘备的攻打。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时候,刘备为了彻底啃下汉中这块"硬骨头",最后采取了声东击西不断扰乱其视线的策略,先是在半夜偷袭,放火烧了夏侯渊的军营,趁夏侯渊分兵去修补围守的时候又去攻打驻守在他附近的另一位曹军将领,夏侯渊不得不去支援。趁夏侯渊此时兵力分散,刘备派大军对夏侯渊的大本营发动袭击,最终杀了他。因此蜀汉和刘备对夏侯霸来说也算是杀父仇人。

夏侯霸如此憎恨蜀汉,可是最后却不得不出走蜀汉,是有着政治上的原因的。在魏明帝临终的时候,为了能够维持好自己国家的运转,指定了两个辅国大臣,一个是曹爽,一个是司马懿。虽然说在后来我们都能听到有关于司马氏觊觎国家最高权力的传闻,可是实际上在正始年间,司马氏并没有到一手遮天独揽大权的地步,反而始终被曹氏实力压着一头。当时曹氏权力太过于强大,对于司马氏也并不是特别友好,因此司马懿称病不朝,在暗地里积蓄力量。夏侯霸当时并没有明确表态说自己站哪一队,但是因为自己的亲戚夏侯玄是支持曹爽的,也被默认为是曹爽队伍中的一员。后来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由于曹爽一派之前排挤了很多人,变法也不得人心,加上司马懿的势力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曹氏一派很快被打倒清算,包括夏侯霸也遭到迫害。夏侯霸看情势不妙,立即出逃,跑去了距离曹魏最近的蜀汉。

因为夏侯霸的特殊身份和他与蜀汉的特殊关系,因此夏侯霸投奔蜀汉这件事在当时颇受关注。在夏侯霸投奔蜀汉的路上因为缺衣少食并且蜀地道路难走,后来迷了路,在逆境之中蜀汉得知了这个消息,派人将夏侯霸接了过来。

蜀汉接纳来自别国的大臣,这对于政治上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影响力的事,因此为了能够留住夏侯霸,后主刘禅就用了两个理由来说服他。第一个是需要淡化夏侯霸对于蜀汉的仇恨,因此说在两军对战中其实是各为其主的,夏侯渊的死并不是自己的父亲害死的,而是两军对战中的一种正常结果。第二个则需要给夏侯霸心理上的保障,要让他有留下来的理由,因此说自己的儿子是夏侯霸的外甥。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为了讨好夏侯霸而提出的,实际上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而张飞的妻子是夏侯霸的从妹,因此刘禅与张氏的儿子也确实是夏侯霸的外甥。这样一个血缘关系的存在不仅给夏侯霸吃了一颗定心丸,实际上也稳固了夏侯霸在蜀中的地位.

标签: 夏侯霸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赵国奸佞郭开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郭开

    赵国是战国时期的一大强国,尤其是在赵武灵王变法,赵惠文王的励精图治之后,赵国成了唯一能正面对抗秦国的存在;秦国得“商鞅变法” 之利,不仅综合国力强大,而且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除了白起和王翦这两位家喻户晓的绝世名将外,还有内史腾、王贲、李信、蒙恬等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那赵

  • 西汉宗室齐王刘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襄

    这边朝中以丞相陈平为首的一众大臣果然在议论,谁是下任皇帝的最佳人选? 在这帮大臣的眼里,当初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分这么几类。第一类就是刘邦的儿子,目前在世的只有两个了。第一个就是皇四子代王刘恒,另一个就是淮南王刘长。第二类就是刘邦的孙子,比如,在剿灭诸吕的行动中立有大功的齐王刘襄,杀死吕产的朱虚侯刘章

  • 北魏后期权臣军阀尔朱荣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尔朱荣

    尔朱荣能够在北魏末年的政治舞台翻云覆雨, 是因为尔朱氏和北魏皇室拓跋氏本就有着极深的渊源。尔朱荣,字天宝,北魏契胡秀容部人。其部族源于南匈奴,南北朝时其祖先居尔朱川, 因以为氏。尔朱川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部落的居住地,尔朱家世为该地区的部落酋帅。北魏太祖时期,尔朱荣之高祖尔朱羽健曾助北魏太祖拓跋皀攻后

  • 历史上唯一封侯拜将的女子:秦良玉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胆智过人,擅长骑射,又擅长作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行军治兵,号令严明,所领军队号称“白杆兵”,远近闻名。他的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在其丈夫被害之后,秦良玉代领

  • 固伦恪靖公主:清朝唯一有监国权力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固伦恪靖公主

    清朝公主大都是维护皇室利益的一种工具,她们表面上看起来光鲜无比,实际上大多是比较凄惨的,尤其是婚姻方面,毫无自主权,任凭皇室安排。不过,清朝有一位公主却有参与政事的机会,甚至还有监国权力,堪称清朝最具权势的公主,她就是固伦恪靖公主。固伦恪靖公主生于康熙十八年五月,生母是贵人郭络罗氏。可能大家对这位姓

  • 清朝初期汉族大汉奸孙之獬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之獬

    咱们都知道清朝入关之后,下令天下的老百姓全都要“剃发”。中国古人非常珍视自己的头发,满清统治者的剃发令引起了强烈反抗,清朝政府采取了血腥镇压的手段,数十万汉人遭到了屠杀。然而这个“剃发令”并不是满人统治者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一个汉人提出来的,这个人便是孙

  • 曾国藩和穆彰阿是怎么认识的?穆彰阿为何要推荐曾国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曾国藩,穆彰阿

    1838年,28岁(虚岁)的湖南学子曾国藩,来到京城参加了道光十八年戊戌科会试。这是曾国藩人生中第三次参加会试。前两次会试,曾国藩均名落孙山,失败而归。这次又将如何呢?在清朝时期,会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三关,关系到万千考生的人生命运。考中了,从此飞黄腾达,青云直上;考不中,就得灰溜溜地回到老家,继续寒窗

  • 清朝初辅政大臣鳌拜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鳌拜

    鳌拜康熙时期的大臣鳌拜,身为顺治钦定的"辅政四大臣"之一,身份高贵。然而世人对其最深刻的印象却是"智擒鳌拜"中那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身影,却往往忘记其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忠肝义胆。一代名臣悲惨落幕公元1669年,一代名臣鳌拜病死狱中,这位满清开国功臣经历过硝烟四起的战场,体验过权倾朝野的盛气凌人,最后

  • 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嬴虔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嬴虔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临死前打算传位给商鞅,商鞅坚辞不受。秦孝公去世后,公子嬴虔诬陷商鞅谋反,商鞅带领邑兵与变法后的秦军作战,死于自己训练出来的秦国新军,尸体被带回咸阳车裂示众。商鞅原本可以有一个更好的下场,问题的关键就在秦孝公的哥哥嬴虔。嬴虔虽然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哥哥,但却

  • 明朝末将领张煌言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煌言

    张煌言是南明著名抗清将领,民族英雄,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生于公元1620年,去世于公元1664年。张煌言刚直不阿,文武双全,为崇祯十五年举人。他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国家动乱之际,仍然立志报国救民。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明朝亡国。后来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朝廷,开启南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