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子胤礽有帝王之才,康熙为何前后两次将其废掉,原因很简单

太子胤礽有帝王之才,康熙为何前后两次将其废掉,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耿金涛 访问量:2663 更新时间:2023/12/5 1:25:41

1722年,康熙病逝,雍正继承皇位后,大力整顿民生,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雍正一朝吏治清明,臣下莫不奉公守法,吏治之隆是清代之最。”

我国古代历经几千年的变化,经历了许多的朝廷更迭起伏。有的王朝,顺利地传位给下一代,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有的朝代,是因为政权受到篡改,被迫被赶下了皇位。而生长在皇族内部的人,享受着平凡人所享受不到的荣华富贵,同样也要接受专属于皇族的勾心斗角。对他们来说,不知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不幸。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如果一朝受辱,恐怕就再也没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像越王勾践这般的人物,是少之又少的。通俗点来讲,勾践的成功,是他几十年忍辱负重所换来的结果。倘若帝国不对他开恩,那么越国早就被消灭了。清王朝是封建王朝的终点,也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朝代,太子胤礽有帝王之才,那么康熙为何还前后两次将其废掉,原因其实很简单。

爱新觉罗·胤礽,乃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康熙皇帝算是清朝最为英明的一位皇帝,在他在位期间,灭掉鳌拜,平准噶尔。一时间,把所有存在的隐患都消除了,留给子孙后代一个英明、有巨大发展前途的王朝。康熙皇帝,一生拥有众多子女,在所有的子女中,康熙皇帝尤为看重他的第二子,也就是所谓的嫡长子。

康熙帝有多喜欢这个孩子呢?他并没有选择等胤礽长大后再立为太子,反而选择在胤礽两岁的时候就进行册封。这说明,只要胤礽不自己乱胡闹,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预估到事情发展的方向。

爱新觉罗·胤礽在康熙帝的精心调教下,诗词书画样样精通,连骑马射箭等武艺方面,也十分有造诣。康熙帝看到儿子如此成才,心中也十分高兴。可是一切的转变,都发生在康熙47年。这一年,康熙有意历练太子,他率领其他皇子离京巡视,把监国的大权交到了太子手中。这既是一种考验,也有着耐人寻味的深意。

在途中,康熙多次接到皇子的折子,说太子监国不怀好意,从中中饱私囊。康熙帝本来相信自己的眼光,对这些谣言没有太过于在意。但爱新觉罗·胤礽竟然向地方假托圣旨,这引起了康熙帝的怒火。所谓伴君如伴虎,即使康熙帝对太子十分看重,但遇到如此大事,康熙帝自然会以国家为主。

于是,康熙帝就把太子废除了,不再承认他的太子地位。一些皇子看到这个局面,心中不免沉不住气。他们各种明争暗斗,甚至动了杀心。在一片混乱下,康熙帝立了四阿哥胤镇为太子。其实,这只是缓兵之计。然而,四阿哥果真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成为了令康熙帝满意的接班人。

天有不测风云,胤礽太子之位已被废除,整日不免唉声叹气。他在处理公务时总是抱怨,当了40年太子却被废了。他在身边谋士的鼓动下,终于也沉不住气了,胤礽找到北京各首领,意图谋反。然而,最终因兵力不足,希望就此破灭。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康熙帝彻底对他寒了心。

胤礽被康熙帝再一次罢黜,永远圈禁在宗人府,永世也不得离开。其实,经过史实的调研,人们才得知一个真相。胤礽做太子40年,从来没有不恭敬之心,他对待父亲康熙帝十分尊重,也非常爱戴这个父亲。之所以选择谋反,也并非是有意真正谋反,只不过是因为身边人的挑唆,加上自己的一口怨气罢了。

最终被康熙帝两次罢黜,收获了如此悲惨的结局。作为局外人,也不由得为他叹气哀愁。胜败乃兵家常事,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爱新觉罗·胤礽是否如史书写的那么不堪,人们也无从知晓。然而从现实来看,康熙选择雍正为帝,却是一个好的选择。

参考资料:

《清史》

标签: 胤礽

更多文章

  • 胤礽已经被废,为何还在“九子夺嫡”的名单里,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是清朝唯一被公开立为太子的皇子。后来,因罪遭到康熙的废黜。胤礽被废后,康熙皇子们展开了夺嫡之争。这次夺嫡之争,历史上称为“九子夺嫡”。当时参与夺嫡的是:皇长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胤礽

  • 皇太子胤礽再度被废之后,曾有大臣请求复立,康熙为何不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胤礽

    康熙一朝,九子夺嫡的皇储之争,应算作一大污点。刚满周岁便被立为太子的皇次子胤礽,原本拿了一手好牌,有很大的机会荣登九五,继承康熙的基业。可是,这一切,都在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幻灭。这是康熙第二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位,将其禁锢在咸安宫。在那之后,其实,曾有很多官员上奏疏,请求康熙再度建储。其中,也曾有官员为胤

  •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为何建议胤禛保举胤礽复出,这样做有何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胤礽

    邬思道为何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废太子胤礽再次复出当太子,这样做有何目的呢?这显然是藏拙之道,所谓:“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像八阿哥胤禩那样明目张胆的去争,只会引起康熙的猜忌,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一个做了将近四十年的太子,被废之后居然没人保举,君臣情分何在?康熙会怎么看?康熙让众人推举新太子其实也有对众人

  • 直击九子夺嫡:老二胤礽之后便是小十四胤禵,康熙最喜欢的小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胤礽

    康熙是一个极其重视亲情的皇帝,大贪官和珅就曾盗窃了一幅康熙写给孝庄皇太后的福字碑,这是孝庄六十大寿的时候,康熙效仿古人为祖母祈福延寿所写的,由此可以看出,康熙确实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珍爱亲情。康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破八大和硕贝勒的分权,改革传位制度,所以他坚定立嫡不立长。可就算如此,在初次废太子之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为何区区十五万两就把四川盐茶道卖了?

    历史人物编辑:进取史学家标签:胤礽

    导读:盐茶道,顾名思义就是正四品的道台。在《雍正王朝》中售卖的四川盐茶道居然达到了15万两银子的高价,这个价格和河南布政使二品高官的价格居然是一样的。四品道台充其量和知府相当,如果按照“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标准这四川盐茶道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返本。事实绝非如此四川盐茶道是个肥缺,就是给个偏远省份

  • 同为皇帝,为何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标,而康熙却很担心胤礽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胤礽

    朱标和胤礽都是皇太子,分别是朱元璋和康熙钦定的接班人,那么,为何朱元璋对朱标非常信任,而康熙却担心胤礽夺权呢?这与朱元璋和康熙的出生环境,以及朱标和胤礽的性格有关。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出身底层,直到二十五岁才参加义军,这时,他已经是一个思想观念比较成熟的成年人。换言之,朱元璋的人生价值观,是受底层环境

  • 太子胤礽被囚禁十年,容妃生生被马桶砸死,康熙为何这么狠心?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胤礽

    《康熙王朝》之中,古往今来,一个皇帝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做些什么。其中,胤礽入狱和容妃之死,是他最难以释怀的。一个是最受宠的嫡子,一个是后宫唯一的心腹。否定了这两个人之后,康熙的余生都是孤独的,就像一个孤独的家庭!胤礽是赫舍里王后用性命换来的孩子。他一出生就得到了康熙沉甸甸的父爱,但

  • 胤禩成新太子主要人选,胤禛和张廷玉却选了胤礽?佟国维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胤礽

    太子荒淫无道,居然跟皇帝的妃子搞在了一起,这是康熙所不能忍受的。此前种种事端全都集中在了一起,康熙脑门一热,就把太子胤礽给废了。这是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国之储君空缺出来,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这三十多年来,所有人都习惯了有太子的日子。包括康熙的所有儿子,都把太子当成自己的上级来看待,现在突然空了出来,

  • 《雍正王朝》中公推新太子人选,邬思道为什么提出的人选是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胤礽

    导读:自从康熙在废除太子后颁布上谕,本着“一唯共议,均无偏私”的方式要求官员上书推举新太子开始就是个套路。早就对皇位垂涎的八爷党立刻开始在有佟半朝之称的佟国维剧中联络下纷纷上荐章推举老八为新太子。而邬先生经过对康熙言行的认真揣摩,为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提出的举荐人选是废太子胤礽。邬先生做出这些推

  • 九子夺嫡:同是终身圈禁,胤礽被雍正善待,大阿哥为何不被原谅

    历史人物编辑:郑在说事儿标签:胤礽

    导读: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接过大清皇位,是为雍正皇帝。随着新皇登基,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的“九子夺嫡”事件也算是告一段落,进入到另外一种形式的“手足相残”斗争中。就雍正皇帝对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等昔日政敌们的冷血清算举动来看,早年间被康熙皇帝下令“幽禁终生”的皇长子胤褆和废太子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