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王朝》中,王掞为何要执意举荐胤礽出任“大将军王”!

《雍正王朝》中,王掞为何要执意举荐胤礽出任“大将军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伊先生 访问量:1596 更新时间:2023/12/19 4:45:42

对于王掞来说,太子胤礽就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雍正王朝》中的王掞,作为太子胤礽的老师,他在胤礽身上也是花费了其半生的心血,其对于太子胤礽的付出甚至可以比肩康熙皇帝。而对于王掞来说,他这样做并不是寄希望于胤礽在登上皇位后,能够为其塑像立祠,让其留名青史,他更希望的是不辜负康熙皇帝授予他的这份嘱托,以及能为整个国家培养出以为合格的君主。

然而最终的结局让王掞无比失望。

太子胤礽的行为不端,广为诟病,并且无论是行为上,能力上,还是品德上,都让康熙皇帝对其是失望透顶,这才有了康熙皇帝在热河“一废皇太子”事件的发生。尽管后来康熙复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只可惜胤礽已经是彻底的无可救药,非但不知悔改,而是只想着报复,甚至还计划着阴谋叛乱,最终胤礽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康熙废黜,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

这样的结局对于王掞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来说,其打击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毕竟他在太子胤礽身上付出的太多,并且这也是为康熙皇帝,为朝廷,为整个国家的付出,如今却全部付之东流,此时王掞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用“心如死灰”来形容,是一点不过分的。

然而,王掞并不想着放弃,他依然还想着为胤礽做点什么,或许这就是读书人的“执拗”。

于是,对于王掞来说,机会似乎是来了。

西北的策妄阿拉布坦叛乱,传尔丹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康熙要从皇子中选择一人担任“大将军王”,率领大军亲王西北平叛。

于是在推举“大将军王”的朝会上,九阿哥胤禟率先发言:

“西北打仗,主要是一个人坐舵儿的将军,刚刚皇上提到‘贤’字,觉得八阿哥最合适。”

十阿哥胤?也是随声附和:

诸葛亮不会武功,照样打胜仗。”

可以说,尽管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的发言是为了保举八阿哥胤禩,但是这也给了王掞一个绝佳的机会。

一方面,此前一直没有人进行发言,自己如果贸然阐述想法和观点,不仅非常的唐突,还有可能遭到非议和排挤,这个时候九阿哥和十阿哥率先发言,可以说在王掞看来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效果,正好可以接上这个话茬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一方面,九阿哥和十阿哥的话可以说正好说到了王掞的心坎上,毕竟胤礽与八阿哥胤禩一样,都没有打过仗,借着两位皇子的观点,推出胤礽也就顺理成章了。

于是王掞说到:

“老臣保举一人,必能胜任,兵法云‘哀兵必胜’,二阿哥胤礽自获罪以来,潜心忏悔,常思待罪立功,以赎前愆。”

王掞心里非常清楚,这对于胤礽来说,是一个重新翻身,甚至是重新坐上太子之位的机会,毕竟康熙也已经步入暮年,这样的机会确实不多了,况且此前,康熙已经有过一次复立胤礽的经历,他也希望争取到这次机会。

只不过康熙对于王掞的想法是立即否定,还对胤礽施以了惩罚性的措施,而这也宣告了王掞想让推荐胤礽出任“大将军王”的幻想直接破灭。

实际上,对于王掞来说,这也是他对于康熙皇帝的一次试探。

此时距离太子胤礽被康熙下令圈禁在咸安宫,已经过去了有五六年的时间,此时的王掞并不清楚康熙对于太子胤礽的态度和想法,因而才会依旧抱有着幻想。

王掞非常清楚,这次举荐胤礽出任“大将军王”,即便是康熙没有让胤礽带兵的想法,否定了王掞的建议,但是他至少也让康熙明白胤礽的悔改的之意,希望改善康熙对于胤礽的看法,并且看看康熙此时对于胤礽有什么样的态度。

只不过,康熙的回答让王掞彻底的心凉了。

“他想跃马疆场,将来好带兵来逼宫?他既然想骑马,就把他关关到上驷院去?那干脆就让他和马住在一起得了。”

这不仅仅是说明此时的康熙依旧没有原谅胤礽,且不说胤礽能不能重登太子之位,就连在获自由都是一种奢望。从康熙皇帝如此决绝的回答中,王掞的心中也彻底明白,太子这次是彻彻底底的被废黜了,自己的辛勤付出也就此付之东流。

尽管王掞已经是失望透顶,万念俱灰,但是此时的他依然想到的是身上的这份责任,既然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太子,那就扶保以为真正适合的君主。因而在此之后,王掞开始将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雍正身上,在他看来,雍正是所有皇子中真心为了朝廷用心办事的人,而在生命的最后,他也帮助雍正“羞死”了郑春华,除掉了雍正一个巨大的掣肘和把柄,然后用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算是帮助雍正走完了最后的一程。

最后再提一下,《雍正王朝》中的王掞,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如同剧中一样,也算是饱学之士,还在康熙朝时期文渊阁大学士,位高权重。而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时候,王掞主动上疏请奏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而遭到了康熙的训斥,并且其子也被罚代戍西陲,而王掞本人也在雍正朝时期去世。王掞作为传统的汉族知识分子,对“地长子继承制”的执拗,使得他在胤礽被废十年之后,依旧坚持推荐胤礽,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原型,他才得以被写进《雍正王朝》,成为胤礽最为坚定的支持者吧。

标签: 胤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太子胤礽:荒淫如此,难怪康熙毅然将其废黜,圈禁终生

    历史人物编辑:迪尔说史标签:胤礽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正于木兰围场行围的康熙皇帝,突然召集诸王公大臣、诸文武官员和诸皇子皇孙,“垂涕宣谕,且谕且泣”,宣布了废黜胤礽太子之位的决定:今观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缔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康熙皇帝所言“朕包容二十

  • 爱新觉罗胤礽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他又为什么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胤礽

    胤礽是康熙和发妻赫舍里皇后所生的嫡长子,也是史上最后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他经历了三年里两立两废,纵观历史也仅有一位。胤礽文武双全,有治国之韬略,善于理政,胤礽的悲剧,无非是权势的欲望膨胀,他的势力对康熙皇权具有挑战性,君与储君,父与子之间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胤礽幼年、青少年阶段都非常优秀康熙四年,康熙

  • 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被雍正收养用来联姻蒙古贵族,却格外长寿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胤礽

    雍正皇帝只生了4个女儿,而且只有1个女儿,活到出嫁的年纪,是齐妃所生的皇2女。这个女儿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七月初六。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被封为郡君,七月晋封郡主,九月,17周岁的郡主被嫁给那拉·星德。可惜,出嫁后5年,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三月,雍正这个唯一的女儿去世,只

  • 爱新觉罗·胤礽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他又为什么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他是清朝唯一一个被公开册立的皇子。胤礽出生与康熙十三年,他在康熙十四年的时候,便已经被立为太子。他被立太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的生母:赫舍里皇后;康熙皇帝与他的感情是真挚的,可是赫舍里在生下胤礽后过了几个时辰便过世了。当然还有赫舍里家族的索额图等人,这些人都是康熙除鳌

  • 年富力强的康熙,为什么早早立胤礽为太子?仅仅是因为赫舍里氏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胤礽

    前几年热播的各种清宫剧,让广大的吃瓜群众们知道了康熙的几位皇子,知道了"九龙夺嫡",知道了这些人争夺皇位的那些破事。这其中四、八、十三、十四阿哥一般都是正面形象,而作为早早就被立为太子的二阿哥胤礽,则很多时候都是以反派面目出场。如果胤礽真的这么不堪的话,为什么康熙会把他立为储君呢?真实的胤礽到底是怎

  • 爱新觉罗胤礽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他又为什么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胤礽

    胤礽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他被废不止一次,3年内两废两立,这个经历恐怕在中国历史上的太子中绝无仅有。清朝入主中原后,在很多方面都依明制行事。汉族大臣中有人不断上奏章,请求取仿汉制,早定国本,册立太子。顺治十四年(1657),福临的宠妃生皇四子,欣喜若狂,准备册为太子,因早夭而作罢。康熙即位后,这种早定

  • 朱标和胤礽同为太子,为何待遇差别这么大?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胤礽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关于两个太子待遇差别的故事。太子朱标因为品行和嫡长子等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了历史上最为幸福的太子。但是他能够有这么幸福的太子生活,和他的父亲朱元璋是一个优秀的君主有莫大的关系。同样是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君主,康熙对待太子的态度和朱元璋之间就有了非常大的不同。那么朱标

  • 太子胤礽身为“储君”,为何还向户部借款,看邬思道是如何分析的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胤礽

    (《雍正王朝》第5期:本期解读,太子胤礽身为“储君”未来的皇帝,为何还会向户部借款)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康熙皇帝把国事交给了太子胤礽管理,几十年来的南征北战,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康熙皇帝感觉心力憔悴,想休息一下。康熙四十七年,江淮发大水,江南一带灾民遍地,民不聊生,这时候就需要朝廷出面救济,可是在朝

  • 为什么同是太子,朱元璋对朱标十分信任,康熙却处处提防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上品电视君标签:胤礽

    朱元璋和康熙。这两位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但这两位皇帝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分歧比较起来就很有意思了。这是父子之间的关系。康熙对儿子胤礽十分警惕,到最后连亲情都搞不清楚;而朱元璋对朱标非常信任,父子感情十分深厚。明康熙时期很早就有皇子。而且,他们都非常爱他们的王子。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两人后来对于

  • 九子夺嫡雍正胜,如果太子胤礽当上皇帝,谁会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胤礽

    自古以来皇权天授,皇帝的权力是整个封建社会最高的,皇帝本身也是至高无上的。而在皇家之中,皇帝有着三宫六院免不了留下诸多子女。皇子们几乎都觊觎着这个皇位,为此免不了争斗。就连唐太宗李世民最初也不是皇位继承人,杀死了太子之后才登上了皇位。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清朝康熙时期儿子们的九子夺嫡故事。康熙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