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个人曾再三考量,观点却总是游移不定,有时候觉得晴雯自己作死,为人不懂人情世故,打骂丫鬟,各处树敌,还怂恿贾宝玉装病逃学,王夫人撵走她,一点也不冤枉;
又有时候细品晴雯的行为,又觉得没有严重到被撵走的地步,尤其是晴雯被撵走时,正生着大病,被撵回家后,连当天晚上都没扛过去,一个将死之人,扯着嗓子喊了一夜的“娘”,心里又对这位可怜的女孩子心生同情。
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后者,说服我倾向后者的原因,是清人凃瀛在《红楼梦问答》中写的一段话:
或问:王夫人逐晴雯、芳官等,乃家法应尔,子何痛诋之深也?曰:《石头记》只可言情,不可言法,若言法,则《石头记》可不作矣。且即以法论,宝玉不置之书房而置之花园,法乎否乎?不付之阿保而付之丫鬟,法乎否乎?不游之师友而游之姐妹,法乎否乎?
如果用纯粹理性的视角,来评判王夫人的行为,自然是一点错都没有。
王夫人乃是荣国府的女主人,晴雯是荣国府的奴仆,而且晴雯确实犯了一些错儿,原著中晴雯只要跟别人有交集,几乎都带着浓浓的火药味。
第二十回,宝玉替麝月篦头,晴雯进门看见便冷笑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
第二十七回,小红替凤姐传信,遭到晴雯的针对: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
第三十一回,晴雯摔坏了扇骨,遭到贾宝玉的批评,虽没理却照样嘴硬,一声冷笑: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
第七十三回,次日贾政要查功课,贾宝玉正挑灯夜战,又是晴雯出主意,让宝玉装病,为了把这个谎言坐实,晴雯发动整个大观园的守夜人员搜查跳墙之人,惊动了贾母和王夫人,最终跳墙的人没捉到,守夜人员却被追责拷打了一顿;
这样的晴雯,的确让一部分读者不喜,她的嘴太刁,为人又嚣张,在大观园内处处树敌,她最终被王夫人撵出怡红院,既是因为王善保家的诽谤,也是王夫人曾亲眼见过晴雯打骂丫鬟,心中对她早有成见,不是一时一事的偶然;
莫说晴雯犯了一些错,就是她完全无辜,王夫人想怎么处置自家的奴仆,都是完全自由的,这是封建时代的常见现象,不足为奇;
可如果我们用“情”字来评判,就不得不同情晴雯,憎恨王夫人了,这种情感评价是基于我们的内心,自然而发,甚至不以主观意志而转移。
晴雯是整个荣国府最漂亮的丫鬟,有着水蛇腰、削肩膀的极品身材,眉眼也和林黛玉颇为相似,是个实打实的美女。
晴雯性格火爆,得知怡红院的坠儿偷盗了平儿的虾须镯,当即拿一丈青怒扎坠儿,并将坠儿撵出了怡红院,因为她不能忍受这么一个手脚不干净的小偷留在这里,晴雯的嫉恶如仇由此可见一斑;
“玫瑰露失窃案”,彩云嫁祸给玉钏,众人心知肚明,却无人说出,只有晴雯谈笑间讲出真相:太太那边的露再无别人,分明是彩云偷了给环哥儿去了。你们可瞎乱说。
怡红院众丫鬟,无不凭软语兼色相,笼络宝玉,惟有晴雯面对贾宝玉邀请一同洗澡的要求,微笑摇手拒绝,不肯以色侍主。
包括第七十三回晴雯出的“馊主意”,为了让贾宝玉装病,导致阖府闹了一晚上,可晴雯这么做的目的,却是看不过宝玉被读书折磨,这份初衷是可爱的、纯粹的、天真的。
如何评判王夫人对晴雯的针对?对她是贬是褒,是喜是恶,完全取决于读者的思想是偏向理性,还是感性。
无论是哪种倾向,王夫人有一件事是惹人气愤的。
那就是将晴雯撵走,并且当晚病逝后,王夫人却假借“女儿痨”为由敷衍贾母,这是赤裸裸的谎言,而且命晴雯的哥嫂将她拉出城人化人场烧掉,这种做法是无法原谅的,这也是王夫人众多惹人争议的行为中,唯一一个无从分辩的恶行。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