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探春最后做了王妃?想太多!她真正的夫家写在第七十二回

贾探春最后做了王妃?想太多!她真正的夫家写在第七十二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攀 访问量:4633 更新时间:2023/12/15 8:20:14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未完之作,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通行本,后四十回是程高续作,真正的原著只有前面八十回。

因此,关于佚稿中许多人物的结局,成为了读者最感兴趣的问题。而对于扎手“玫瑰花”贾探春的结局,最盛行的版本莫过于“外藩王妃”一说了。

然而,贾探春是否真的做了外藩王妃?只怕还有待商榷。

在第二十二回,在贾探春作的灯谜下面,脂砚斋批道:“此探春远适之谶也。”,结合其判词及红楼梦曲,贾探春最终远嫁,是毋庸置疑的。

而贾探春缘何被认为做了“王妃”?这还从群芳夜宴中她抽到的花签说起。

贾宝玉的生日夜宴上,贾探春摇得一只杏花花签,签有旧诗:“日边红杏倚云栽”。注曰:

得此签些,必得贵婿。

这还没完,众人在看到这花签后,纷纷打趣:

“我们家已有了一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此言一出,很多人都将其看成了这是预示探春成为王妃的谶语。可是我们再仔细品品这句话,便知这种理解与作者的用意背道而驰了。

首先,这不是一句肯定句,而是一句疑问句,仅由一个“难道”和“不成”便将探春是否成为王妃,推到了不确定之中。

其次,纵观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红楼梦曲,也仅有贾元春一人有关于成为“妃子”的寓指,如“榴花开处照宫。”一句。可是无论在贾探春的判词还是册图,抑或红楼梦曲,除了看到她远嫁海隅、悲不自胜的结局,完全看不到关于她成“妃”的暗示。

最后,作者借贾探春之口,暗示她自己没有成为王妃的命。

在贾宝玉生日这天,正巧平儿邢岫烟等几位同一天生日,众人只觉得巧,探春在历数众人的生日时,提到了贾元春的生日:

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

纵观全文,被称“福大”得也仅有贾元春一人,譬如后面兴儿在跟尤氏姐妹提到元春时,用的也是“福大”二字。所以,作者是借贾探春之口否定她能和元春一样“福大”。

而在抽签这一回,众人在打趣探春时,用的是“王妃”二字,而非“皇妃”,将贾元春这个“皇妃”模糊成“王妃”,显然就是在强调,贾探春不可能成为第二个“福大”的贾元春,连“王妃”也不可能做得。探春最多只能是得到一个“贵婿”。

否定完“花签之谶”,我们再来看点更现实点的。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早在前八十回,就有关于探春婚事的文字,那就第77回,文中点过一句:

又有官媒婆来求说探春等事。

而按照清制度,如果是“王”级的婚嫁,必须由皇帝指婚。这制度到了乾隆时期才放宽一些。如果是“和藩”,那更须皇帝指婚了,所以从“官媒求亲”来看,贾探春绝对不可能嫁给一个“王”而成为王妃。

所以,贾探春要嫁的人,最多也是跟姐姐迎春一样,由“官媒”说亲,嫁给一个品官之类的婆家。

既然不是“外藩王妃”,那贾探春究竟扬帆千里远嫁了哪儿?

说到贾探春的婚嫁,略谙《红楼梦》的朋友也都知道,南安太妃相看贾府众姐妹一节,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点。

贾母八十大寿,一众太妃、王妃、诰命等贵妇来拜寿,期间南安太妃主动要求见见“众小姐们”,南安太妃要见的“众小姐们”,指的是贾府的几位姑娘,而不包含林黛玉、薛宝钗等亲戚,毕竟她也不清楚贾府还有这么几位亲戚姑娘。所以贾母在听到这话后,也回道:

“那边厅上陪着她姨娘家姐妹们看戏呢。”

在贾母吩咐王熙凤叫来几个姐妹后,南安太妃是先拉着探春和宝钗的手,问几岁了,后面对着黛玉和宝琴时,却只有“夸赞”了。而在旧时,外人问及一个姑娘的年龄,只有“相亲”的意思,譬如贾母问宝琴的,薛姨妈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贾母有“求配”之意。

所以,南安太妃的行举很明显,她就是专门相看贾府的“众小姐们”来的。

正因此,作为贵妇老油条的贾母,早早听出了南安太妃的意思,特意派王熙凤去叫几个姐妹出来,并特别点出只要“三妹妹”陪着出来,一个“陪”字,含有旧时人们在婚嫁上的婉转掩饰。而迎春和惜春实在拿不出手,也就被贾母淘汰掉了。

那么,南安太妃给谁相人?

因为南安太妃贺寿这一天,跟着一个单身的南安郡王,很多人便认为这是南安太妃给自己儿子物色媳妇呢。可前面我们分析过,探春不可能成为“王妃”。而且南安王府近在京城,探春如果嫁的是南安王府,也算不得远嫁。最后,在南安太妃相看探春不久,就有官媒来说亲了。

所以,南安太妃这一次相看贾家姑娘,是为别人相看的。

可是,能让南安太妃亲自出马帮忙牵桥搭线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家呢?

首先可以肯定,这户人家与南安王府利益相关。

其次,这户人家离京城非常远,而是在海隅,所以探春出嫁才会坐船。

而从“南安”一词,来看,这户人家应该是可以安定南疆的武将之家。出于政治需要,南安太妃才用一门好亲事笼络对方。

那么,这户能安定南疆的武将之家,会是谁呢?

其实啊,作者已经在非常关键的地方,悄悄埋下了答案。那就是同在贾母大寿时,有一户住在海边的人家,给贾母送来了贺礼。

在第七十二回,贾母突然问及凤姐前几日寿礼情况:

“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

王熙凤就回道:

“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贾母道:“既这样,这两架别动,好生搁着,我要送人的。”

甄家,熟读原著的朋友都知道,这是相当有势派的权贵之家,曾接驾四次。而且与贾府是多年故交,“不与别家相同”。他家送的寿礼,那自然也是“不与别家相同”的,是头等大礼。

可是,粤海将军送的寿礼,竟然仅次于甄家的。不然贾母也不会留下这两架围屏送人。这说明了什么呢?粤海将军邬家不仅富贵,还和贾府的关系匪浅。

可是在此之前,从未见这邬家和贾家交集的文字,怎么突然在第七十二回,就蹦了出来?显然,根据作者一贯笔法,这邬家后面跟贾家一定有紧密的联系。

而这联系,正是贾探春嫁到了邬家。

粤海将军邬家,完全满足了我们前面的推测:

一,将军品级够“贵”,而且是驻防广东的“粤海将军”,品级绝对在贾赦贾珍这种有名无实的“将军”之上。是绝对的“贵婿”。

二,如果我们留心,便发现在第七十回,文中曾提及:

“可巧近海一带海啸,又糟蹋了几处生民。”

根据作者笔法,这“海啸”,不仅是自然灾害,还可能是叛乱。所以负责“南安”的南安王府,着急笼络靖南的重要武将邬家,将荣国府的探春作为一种奖赏鼓励他的下属,实在合理。

三,探春出嫁时,是在“一片大海”中乘船而去,住在广东的邬家,符合这种设定。

所以,粤海将军邬家,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在南安太妃相看探春后出现,是作者在赤裸裸的告诉我们,这邬家,就是探春的远嫁之处呢。

看到这里有人要问了,既然嫁给这么个富贵之家,而且看邬家的形势,探春完全可以一展自己的才能帮助丈夫出谋划策了,这正好实现她“出去立一番事业”的梦想啊。这完全不该在薄命司啊。

自然,探春远嫁导致她难以回家,是一层悲剧,但这绝对不是她入薄命司的全部理由。真正的理由是她的婚后生活。

说起探春,很多人会想到风筝,尤其是她放过的凤凰风筝。而也因为这凤凰风筝,让很多人坚信,探春最后成为了王妃。只可惜,这凤凰除了与“妃”有关,还可以有许多的寓意,譬如王熙凤这只“凤”,仅仅是指她不过一只凡鸟;“凤楼”指妇人,“凤藻”指才华,那贾珍的小妾还叫佩凤呢,你能说她是“王妃”吗?

而除此之外,凤凰最常被提及的,便是与婚姻有关了。自古来,人们在祝贺新婚夫妇时,会用“凤凰于飞”四字,意为凤和凰相偕而飞,恩爱和谐。(看过《甄嬛传》的朋友,对“凤凰于飞”几个字应该不陌生,咳咳)

可是我们看贾探春的“凤凰”,是怎么飞的,她的“凤凰”正飞着,只见天上也飞来了一只凤凰:

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啥意思呢?别人是“凤凰于飞”、“比翼长空”,可是贾探春和另一个只凤凰,却是“绞得不可开交”,这已经暗示了探春远嫁后,婚姻根本不幸福,甚至说得上夫妻反目。

而让探春和丈夫无法和谐相处的原因是什么?大抵因为探春的性格太过要强,也大抵因为庶出的身份耽误了她。正如王熙凤说的:

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邬家既是那个不挑正庶的(娶亲前),又是那个挑正庶的(娶亲后),导致了探春陷入悲苦婚姻。

当然,还有因为娘家贾府败落,探春在婆家地位更是急剧下降。而从探春的判词“生于末世运偏消”来看,她的婆家估计也面临了“末世”……

凡此种种,都足以让探春命运悲苦不已,这也正是她进去薄命司的缘故。

标签: 贾探春

更多文章

  • 贾探春:最出色的她,有最糊涂的母亲,一场远嫁让她命运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贾探春

    文|四季文史贾府三小姐贾探春还有另外一个响当当的雅称:玫瑰小姐。玫瑰,又红又香,可谓人见人爱,不过它却是带刺的花朵,不可随意触碰,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为之喜爱,只是大家都对它增加了几分敬畏罢了。众所周知,探春是赵姨娘和贾政所生,比不得元妃,她只是一个庶出的小姐。既然出身不算高贵,那么贾探春为何还

  • 贾探春远嫁后过得怎样?贾母一句话道尽她的惨境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贾探春

    在京都煊赫近百年的望族贾家,钟鸣鼎食,诗礼簪缨,随便一个丫头,都比别家的小姐还强,遑论自幼受到严格教导的姑娘们。林黛玉进府当天,贾府的三个姑娘都在跟先生读书,因有远客贾母才给放了假。三位千金小姐,以俊眼修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最为出彩,让人见之忘俗。与迎春和惜春相比,探春实在值得家长们喜爱的。这位三姑

  • 中秋之夜贾探春为何陪贾母到深夜,这一个细节,其实寓意颇深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贾探春

    第七十六回,中秋之夜,贾母悲悲喜喜,熬至四更天。宝玉黛玉迎春惜春湘云熬不住溜了,只有探春,一直陪着贾母。所谓:贾母听说,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作为孙辈,探春其实是可以开溜的,她没有义务和责任要一直陪着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和尤氏是必须陪着贾母的,她们是媳妇。可是,探春却一直陪着贾母到深夜

  • 贾探春:从家族的弃子到太后,她在远嫁海外后,创造出辉煌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贾探春

    贾探春:从家族的弃子到太后,她在远嫁海外后,创造出辉煌人生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命运不受自己掌控,世家大族更是如此,为了延续家族的繁荣,利用子女间的联姻来稳固权力,维系地位。贵族女子的一生便成为了权力争斗下的牺牲品,但今天的主人公却不同凡响,她一手烂牌,却打出了王炸,用自己的睿智和果敢,成功逆天改命。

  • 红楼梦:为何贾探春冷不丁的就要赶走薛宝钗?她给的理由很给力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贾探春

    为何当贾府要被抄检的时候,贾探春要将薛宝钗撵走?其实原因很少有人知道。说到薛宝钗这个人物,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她自打住进了荣国府就一直广结朋友。先是拉拢了史湘云,随后又对贾宝玉进行多次示好,最后竟然连袭人也被她收买了,薛宝钗凭借着自己的高情商,成为了贾府很受欢迎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贾探春和薛宝钗

  • 贾探春只是个庶女,为什么在姐妹里结局最好?因为这四点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贾探春

    贾府的四姐妹各有所长,大小姐元春善音律,二小姐迎春善下棋,三小姐探春善笔墨,四小姐惜春善画画,四姐妹占全了琴棋书画。随着贾府的衰败,四姐妹的命运也受到影响。元春死于宫斗,迎春嫁给豺狼孙绍祖受虐而死,探春远嫁海疆,惜春出家为尼姑。相比较与其他姐妹的或惨死或孤寂的下场,贾探春远嫁的结局反而成为最好的了。

  • 贾探春:从家族弃子到皇后,远嫁海外之后,开创了一段辉煌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贾探春

    众所周知,“金陵十二钗”乃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塑造的经典艺术群像,指的是小说剧情里,最核心发生地金陵的“十二冠首女子”。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为首的是林黛玉,其次是薛宝钗、贾元春和贾探春等十二位姑娘、小姐、奶奶。在正册的排序中,三小姐贾探春紧接着身为皇妃的贾元春位列第四位,可见这位三姑娘是个不一

  • 袭人借着贾探春之口,低看了林黛玉一眼,亮了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贾探春

    林黛玉的出身,是正统的嫡出,而贾探春则是比较尴尬的庶出,在那传统社会嫡出比庶出更高贵些,贾探春这方面不得不有些敏感。黛玉虽然是远来的客,但能得到贾母庇护和宝玉的关爱。从王熙凤和贾琏关于如何给宝钗过生日的对话中,知道每年是要给林黛玉过生日的。探春会不知道黛玉的生日,这有点不好理解。探春理家,很精明的一

  • 王熙凤为何要对将来要出阁的贾探春妥协?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贾探春

    探春虽然庶出,但容貌出色,才华出众,可能嫁入高门大户,王公贵族吧。女孩子出嫁,等于再次投胎,探春可能会咸鱼翻身,所以掐尖好强,玲珑八面凤姐委曲求全了吧。其实,凤姐还真没这顾虑,即使探春成了第二个元春,如果没了娘家,她也威风不来。凤姐让出管家权,不是对探春的妥协,也不是对王夫人妥协,而是对自己身体的妥

  • 不要用今天的观点,评价贾探春无情,她比任何人都有情有义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贾探春

    赵国基是赵姨娘的兄弟,他曾经是贾府仆役,赵姨娘生了贾环之后,赵国基负责随侍贾环身边,成为贾环的奴仆之一,随着赵国基年龄的增加,贾府辞退了他。而贾探春出生之后,直接由王夫人抚养,她虽然知道赵国基这个人,他必然没有机会直接的接触,更不要说有什么感情了?从情理而言,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唯一的羁绊也就是赵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