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巧姐之后贾府再没有新生儿?秘密藏在这两个人的判词里

为何巧姐之后贾府再没有新生儿?秘密藏在这两个人的判词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白茹雪 访问量:4259 更新时间:2024/1/17 7:30:51

有人曾说,《红楼梦》里最令人细思极恐的一件事,便是从故事的开始便只有人在不断死去,而未见一声新生儿的啼哭,倒也是事实。

第二回,在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交谈中,交待了贾家为东汉贾复后裔,而且向来支庶繁盛,遍布各省。而细论起来,则以金陵宁荣两支最为荣耀富贵。作为开国勋贵,四王八公独占两公,贾家已赫赫扬扬逾百年。

然而,看似热闹繁盛的贾家,实际却如冷子兴所言,“如今也都萧疏了,不比先前的光景”,虽然冷子兴侧重于感慨贾家气象不同以往,外头看来气势煊赫的贾家实则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何尝不是也在说贾家的支庶情状?

黛玉进府,是展开贾家故事的开始,彼时巧姐已出生,而自巧姐之后,贾府便再没有了新生儿,这于一个贵族大家而言,是件顶怪异的事。

作为公府,贾府的每个男子都有几房妻妾。

比如宁府的贾珍,填房尤氏年不过四十,更有偕鸾、佩凤、文花几个小妾,都是在生育年龄范围的女子,此外贾珍也是个不安分的,尤二姐、秦可卿这等绝色都难逃其手,可自贾蓉之后,贾珍的妻妾再没有一儿半女;

而贾珍的儿子贾蓉,与秦可卿婚后几年都未有所出,当然是夫妻两有名无实的关系,但秦可卿死后贾蓉再取,也未见半点喜信。

到荣府这边,贾赦贾政各有几个儿女,倒也不那么萧疏,但到了玉字辈,便现了下世的光景来,贾琏娶了王熙凤后,只生了一个女儿巧姐,后王熙凤好不易怀了个哥儿,六七个月便掉了,为此王熙凤还染上了下红之症,与丧失生育能力并无二般。可叹的是贾琏在外偷娶的尤二姐,轻易怀了个哥儿,又在凤姐的“借剑杀人”下堕了下来,尤二姐也因此自尽。至于平儿,也因为凤姐善妒,一年与贾琏到一处不过一两回,根本没有怀孕的机会。故而,贾琏一脉基本绝了。

贾珠是贾政的长子,原也是个年少有为的青年,谁知二十出头便莫名其妙死了,遗下一二贾兰。根据前八十回各种线索,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宝玉最后娶了宝钗,但两人却没有夫妻之实,最后宝玉出家,宝钗孤身终老。所以贾政一脉,不过一个贾兰在撑着。

难道是贾家一向如此凋零萧疏吗?不是的,根据冷子兴所言,我们知道宁国公贾演有四个儿子,后由长子贾代化袭爵,生了贾敷、贾敬两个儿子,贾敷早逝,贾敬袭爵,单传了贾珍。贾蓉。而荣国公贾源生了几个孩子倒未有交待,不过文中称贾代善为长子,可见不是单传,贾芸这些人应是贾代善弟弟的子孙。贾代善生贾赦、贾政两个儿子。

所以,自宁荣二公后,贾家的支庶越发萧疏,人丁越发稀少,这是为何呢?

首先可以肯定,与各宅的争斗有关,比如凤姐善妒,堕下了尤二姐的儿子,阻断了平儿受孕的机会等等;其次便是各人的身体素质问题,比如凤姐的下红之症;但这些毕竟是个例,其他想贾蓉、贾珍那些妻妾,完全具备生儿育女的能力和条件,可还是未有所出,可见是冥冥之中有注定的。而答案就在第五回,两个女子的判词里。

宝玉神游太虚环境,见过了众钗的判词,闻听了众钗的《红楼梦曲》,在王熙凤和和探春的判词里,很巧的同时提到了一个词“末世”。

探春的判词写道: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而王熙凤的判词则是如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十二钗中,王熙凤精明外露,手腕圆熟,为众人所知,探春远见卓识,志向高远,于理家及抄检大观园时,可窥得一二。这两个精明能干的女子,偏都赶在了贾家末世,生不逢时,为作者所痛惜。

在这里,作者交待了贾家已进入末世,正如王熙凤后来做的梦一样,梦中有人来抢贾家的一百匹锦,这锦代表着荣华富贵,而在第五回,宁荣二公曾和警幻仙子称: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

可见贾家的荣华富贵在百年后将化烟作灰,形消迹灭。而小至一个家族,大至一个国家,支庶子嗣的繁盛萧疏与其运数有着密切联系,清初,顺治虽才活了23岁,却诞下了十几个孩子,而到了晚清,连续三个皇帝都无后,这绝不是偶然。而贾家从宁荣二公的子嗣繁盛到兰字辈的疏落,便是贾家运数将尽的信号。

标签: 巧姐

更多文章

  • 巧姐落难藏春院,刘姥姥用啥为她赎身?不是房子和地,而是个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巧姐

    同为官家小姐,林黛玉7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病重,母亲早亡,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不得已进了外祖家——贾府,做为栖身之处。虽有家资万贯,物质不缺,却也常常有寄人篱下之感。同样是官家出身,林黛玉侄女的巧姐,与黛玉当初进贾府时差不多的年纪,却在经历了贾府被抄之后,被恶毒的兄长和舅舅卖去了烟花之地,如无刘姥姥辛

  • 《红楼梦》前80回,巧姐一句话没说,凭什么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巧姐

    文|四季文史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红楼梦》前80回,巧姐并没有说一句话,试问,她凭什么可以位列“十二钗”正册?警幻仙子曾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性,至少有2个标准:一个是“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一个是“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意思就是入“正册”,不仅是十二冠首女子

  • 贾母送给刘姥姥的包袱,虽然都是寻常之物,却有一样救了巧姐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巧姐

    在第六回,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打秋风时,须仰仗周瑞家的帮忙,几番周折才算见了“真佛”王熙凤,忍耻告难后,方得二十两银子欢喜而归。因首次造访奢豪大户,难免怯场,且心怀羞耻,故刘姥姥再世故老练,也难免失言,如其听王熙凤要赏自己二十两银子时,洗得抓耳挠腮,脱口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种话,莫说凤姐听着刺耳,连

  • 巧姐生于七月初七,王熙凤为何称日子不好?你看刘姥姥怎么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巧姐

    虽然是荣府唯一的草字辈小姐,但因为年幼,故相较于其他十一位正钗而言,关于巧姐的笔墨是非常有限的。在前八十回,文中巧姐出场仅仅三处,而且都未曾发声,然而由巧姐的判词和红楼梦曲《留余庆》来看,在八十回后将有大部分关于巧姐的情节,只可惜原稿遗失,未能得见。巧姐原不叫巧姐,在第四十二回之前,这位千金小姐仍唤

  • 红楼梦大结局:刘姥姥探望关狱神庙的凤姐,救下沦落风尘的巧姐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巧姐

    红楼梦的大结局,贾府被抄,凤姐被关在狱神庙,她眼神呆滞地看着外面。刘姥姥带板儿来来看望她,刘姥姥叫了一声“姑奶奶”,王熙凤才看到她。狱卒走过来,刘姥姥赶忙掏出银子打点,狱卒才把她放进去。刘姥姥问巧姐呢?凤姐难过得转过脸去。小红在旁边哭着说:“卖了?”刘姥姥惊问道:“卖到哪里去了?”小红告诉刘姥姥瓜州

  • 巧姐嫁给板儿后生子难产,因贾母早年一个暖心之举得以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巧姐

    贾府的上层女性中,巧姐是年纪最小的一位。在前八十回,巧姐的出场是屈指可数的,亦无半句言谈,饶是如此,巧姐仍越过李纨和秦可卿,排在了第九位。可知在第八十回后,会有更多关于巧姐的描写。可以肯定,八十回后关于巧姐的描写,皆与其结局有关,毕竟在前八十回,贾府已经由繁华走向了落寞,大观园内腥风血雨,诗社雅集不

  • 刘姥姥为何最终能从烟花巷里顺利救出巧姐?她有两个过人的特殊本领

    历史人物编辑:小涵品读红楼梦标签:巧姐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700字,阅读约需8分钟《红楼梦》里刘姥姥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物,虽然长相丑陋,出身草根,但是做人大气,做事大气,凭借自己的能力,不仅使一家人生活得到改善,而且还实现了阶层飞跃。1. 忍别人所不能忍刘姥姥年纪大了之后,女婿狗儿将她接进家里一起生活。穷苦人家生活艰难,在这种情况下

  • 原本薄命司榜上有名,为什么巧姐逢凶化吉,因为王熙凤做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巧姐

    文/陌游常乐凤姐可以在各种方面都受到别人的诟病,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巧姐,她可以算是尽心尽力为她操碎了心。也许是因为巧姐是凤姐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凤姐对她有着无限的宠爱,总想着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给她。因为凤姐和贾琏的身份,巧姐的身份可以说非常尊贵,可是为什么凤姐会让刘姥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呢?第一,刘姥

  • 巧姐很可能嫁给板儿当妻子,她的判词已经说明这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巧姐

    小说《红楼梦》里,巧姐是金陵十二钗的最后一名,可是她一直以儿童身份出现,一开始出场就是奶妈抱着,红绫被裹着,半夜哭了被奶妈偷偷打,拿着花枝向王熙凤学舌,看到贾芸还吓哭了。可是在最后几回,巧姐迅速生长,居然到了出嫁的年纪,差点被舅舅王仁、堂兄贾芸、堂叔贾环以嫁藩王当侧妃为名卖给王府当奴婢。幸亏巧姐被善

  • 三十年后八七版《红楼梦》小演员,大巧姐定居德国,板儿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珠轩体育标签:巧姐

    在八七版《红楼梦》中有几位小演员,当年剧组在挑选这些小演员的时候,也是精挑细选,经过化妆和培训,使他们更接近原著。第一位小演员就是小英莲的扮演者史可:她1979年出生,扮演小英莲的时候只有四岁多,还在北京读幼儿园。原著里的小英莲粉妆玉琢,乖巧可喜,小史可也长得非常甜美可爱,与原著中的小英莲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