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的上层女性中,巧姐是年纪最小的一位。在前八十回,巧姐的出场是屈指可数的,亦无半句言谈,饶是如此,巧姐仍越过李纨和秦可卿,排在了第九位。可知在第八十回后,会有更多关于巧姐的描写。
可以肯定,八十回后关于巧姐的描写,皆与其结局有关,毕竟在前八十回,贾府已经由繁华走向了落寞,大观园内腥风血雨,诗社雅集不会再有,剩下一地鸡毛。而在贾府败落后,王熙凤将成为众矢之的,贾琏无心顾及女儿,年纪尚小的巧姐处境不容乐观。
关于贾府败落后巧姐的遭遇,第五回判词和红楼梦曲《留余庆》已给出暗示。大致脉络是王熙凤被休弃、问罪后,身边的亲人无可依傍,最后巧姐被贪财的“狠舅奸兄”卖掉。幸亏后来遇到了娘亲王熙凤曾接济过的刘氏,才得以逃出火坑。
那么巧姐被卖到哪儿了呢?
在第一回甄士隐对的《好了歌》注释中,有一句“择膏粱,谁承望流落烟花巷”,纵观贾府群钗,除了巧姐,似乎找不到一个可能流落烟花巷的女儿。而在第六回刘姥姥为了打秋风,忍耻开口告难时,脂批道:
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又招大姐之事
这里的大姐,便是未取名时候的巧姐。招大姐,便是将巧姐招进家中做自家的人,然而巧姐堂堂一个公府千金,即便家族败落也是“金盆虽破量犹在”,刘姥姥这样的人家能招这么位曾经的大家闺秀已经是捡了大便宜,怎么还需要“忍耻”呢?无非是巧姐已经做了旁人鄙夷的行当,那就是流落了烟花巷。
所以,巧姐在家族败落后被“狠舅奸兄”卖掉,流落了烟花巷,后来才被刘姥姥救出。最后还将她娶为自家的外孙媳妇。
在现有的通行本续书中,巧姐被刘姥姥救走后,做主将其嫁给了周姓地主。然而这不过是续书者的一厢情愿罢了。因为在前八十回,作者已经埋下了许多线索,一条条都指向一个结局,那就是巧姐最终嫁给了板儿。
譬如,除了前文说过的“忍耻招大姐”之事,还有第六回刘姥姥进府,文中称其与贾府“略有瓜葛”时,脂批:
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
什么意思呢?显得瓜葛只是虚无缥缈的连宗认亲,数十回后才是正脉,是真正的自家人。
再有刘姥姥二进荣府,在探春处,巧姐抱着个大柚子玩,后来和板儿换了佛手,底下脂批:
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
柚子既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
凡此种种,皆指向一个意思,巧姐和板儿有缘,后面两人将由“小儿常情”转向“夫妻之情”,正因此,嫁给板儿后的巧姐才需要靠纺绩自食其力,如她判词中的那副画一样。试想如果嫁给了地主,衣食无忧,巧姐住的还会是“荒村野店”,做的是纺绩的活吗?
落入虎口得遇恩人,不被嫌弃,宽容娶之,不得不说,巧姐是幸运的。而巧姐的幸运,不仅于此。
在第十五回,王熙凤等人在为秦可卿送殡时,路上进了一个农庄,在这里遇到一个纺绩的二丫头,贾宝玉对其异常关注。我们知道《红楼梦》乃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成果,作者惜墨如金,可是却愿意在一个农庄丫头身上花费了几百字,究竟为什么?无非是提前展示巧姐的婚后生活罢了。有意思的是,王熙凤等人临走时,看到这个二丫头抱着一个小男孩。这会不会也暗示巧姐后来生了个儿子呢?
非常有可能!
刘姥姥逛大观园时,与一干贵族奶奶小姐行令,鸳鸯念出“凑成便是一枝花”时,刘姥姥对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一枝花”,是唐朝名妓李娃的艺名,这是不是与巧姐后来的身份极为相似?而在刘老姥姥口中,这“一枝花”后来结了果,难道不是在暗示巧姐后来生了孩子吗?
而关于巧姐生子,文中还有一处细节极少人会发现,那就是刘姥姥二次离开贾府后,贾母送给她的礼物。这些礼物有衣物,有食品,有名贵布料,还有几样药方子,奥妙就在这药方子里面。且看鸳鸯如何说的:
“这包子里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个房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
梅花点舌丹,乃由熊胆、硼砂等名贵中药配制而成,主治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等;紫金锭,主治中暑、腹部胀痛、呕吐痢疾等症;活络丹,主治关节不利疼痛等。这几样药物,都是日常家庭会用到的药物,尤其是刘姥姥这种农户。
可是,贾母为何会给刘姥姥一个“催生保命丹”呢?毕竟生孩子的概率比不得头疼脑热,更何况这还是难产催生时才用到的药物,使用率微乎其微。
很显然,作者不过是在这里埋了一条线,那就是将来刘姥姥家会用到这颗催生保命丹,而王狗儿家的下一辈,也就是巧姐这一个儿媳妇了。所以,巧姐后来生子难产,是贾母的催生保命丹救了她。
这一个安排,一如王熙凤偶然一个善举为女儿积下福报一样,贾母一个暖心的赠与,便让曾孙女巧姐死里逃生。想后来成为乡野村妇的巧姐,在看到这保命丹时,想起多年前家族那极致的繁华,也会唏嘘良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