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巧姐生于七月初七,王熙凤为何称日子不好?你看刘姥姥怎么说的

巧姐生于七月初七,王熙凤为何称日子不好?你看刘姥姥怎么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东铧 访问量:4548 更新时间:2024/1/19 9:47:14

虽然是荣府唯一的草字辈小姐,但因为年幼,故相较于其他十一位正钗而言,关于巧姐的笔墨是非常有限的。

在前八十回,文中巧姐出场仅仅三处,而且都未曾发声,然而由巧姐的判词和红楼梦曲《留余庆》来看,在八十回后将有大部分关于巧姐的情节,只可惜原稿遗失,未能得见。

巧姐原不叫巧姐,在第四十二回之前,这位千金小姐仍唤大姐儿,及至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跟着老太太和一干太太小姐们逛过大观园,次日刘姥姥来跟王熙凤告别时,才知贾母和巧姐同时染恙了。刘姥姥毕竟庄稼人,又于世情路上经历过的,忙指出或许是撞了不干净的东西,不如拿崇书本子查查,这话提醒了凤姐,命拿出《玉匣记》让彩明念,果然是在东南方向有花神,需要烧纸送祟化解。王熙凤忙着人去办。

刘姥姥这个建议,增加了王熙凤对她的信任感,随之谈起巧姐来,称还未给巧姐取名儿,看刘姥姥年高且贫苦,取的名或许压得住些,凤姐这一做法,在如今许多地方的乡下都存在,称为寄名,因为担心孩子不好养活,才想要借助一个年长有寿的给孩子做干爹干妈之类,并为孩子取名,以带这个孩子健康成长。

刘老咯啊一听,掂掇了下,似乎觉得没什么不可以,便问着孩子出生年月。凤姐便道:

“正是养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

七月初七,便是有名的七夕节,这个节日形成于汉代,传说七夕当天,是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的日子。而每到这一天,许多女性便以瓜果祭天,试图向织女祈求一双能织出彩霞一般的巧手,故这一天,也被称为乞巧节。

可是,看似这么美好浪漫的日子,为何会被王熙凤称日子不好呢?其实王熙凤的担心一点也不奇怪。首先,七夕节所处的七月份被称为鬼月,这在民间被认为是最不吉利的月份。其次,七夕节是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次的日子,这明显是桩不幸的婚姻;再者,便是织女原本玉帝女儿,金尊玉贵,最后却下嫁一介凡人牛郎,这在旁人看来是浪漫,可是作为织女的父母作何感想呢?

如此,按照谶验观念,巧姐这个公府千金将来是要嫁一个类似牛郎那样的庄稼人了,这不仅仅是巧姐的悲剧,也意味着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即将败落,不然巧姐何以落到下嫁“牛郎”的地步啊?想到这一点,王熙凤焉能释怀?自然对这个日子耿耿于怀了。而刘姥姥怎么看的呢?她说:

“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从这段话可知,不仅仅是王熙凤这样的贵族奶奶,连刘姥姥这样的贫苦庄稼人,都觉得乞巧节出生,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用“巧”字去攻“乞巧节”,才叫“以毒攻毒”。刘姥姥深知七夕节出生日子不好,但是也深知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只能正视之,故才想要用“负负得正”之法攻破这个日子的不利,然而刘姥姥攻破了吗?显然没有,贾府该倒还是倒了,巧姐命中要嫁的庄稼人,也未能避免。

巧姐的结局,根据其判词和红楼梦曲《留余庆》以及众多细节线索,可以确定其在贾府败落后,最终嫁给了刘姥姥的外孙子板儿。如其判词中的一幅画,画中画着一个荒村野店内,坐着一个在纺绩的美人,这个纺绩的美人,自然是出生于乞巧节,得了天赐一双巧手的巧姐儿。而关于巧姐嫁给的板儿,在第四十二回探春的房中,板儿和巧姐交换柚子和佛手一事,脂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而在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其开口向王熙凤告难时,脂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招大姐,就是招巧姐作为自家的媳妇,至于为何称忍耻,左不过是巧姐后来被“狠舅奸兄”卖到烟花柳巷,成为一般人难以接受的残花罢了。

所以,巧姐的结局,怎么会是高鹗续写的嫁给了周姓财主?那还谈何薄命呢?巧姐最终的样子,正如她判词上的那幅画一般,成为了一个凭纺绩度日、自食其力的乡野村妇。这位生于七月初七的豪门千金,最终还是跟玉帝的女儿一样,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过上了清苦的日子。

标签: 巧姐

更多文章

  • 红楼梦大结局:刘姥姥探望关狱神庙的凤姐,救下沦落风尘的巧姐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巧姐

    红楼梦的大结局,贾府被抄,凤姐被关在狱神庙,她眼神呆滞地看着外面。刘姥姥带板儿来来看望她,刘姥姥叫了一声“姑奶奶”,王熙凤才看到她。狱卒走过来,刘姥姥赶忙掏出银子打点,狱卒才把她放进去。刘姥姥问巧姐呢?凤姐难过得转过脸去。小红在旁边哭着说:“卖了?”刘姥姥惊问道:“卖到哪里去了?”小红告诉刘姥姥瓜州

  • 巧姐嫁给板儿后生子难产,因贾母早年一个暖心之举得以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巧姐

    贾府的上层女性中,巧姐是年纪最小的一位。在前八十回,巧姐的出场是屈指可数的,亦无半句言谈,饶是如此,巧姐仍越过李纨和秦可卿,排在了第九位。可知在第八十回后,会有更多关于巧姐的描写。可以肯定,八十回后关于巧姐的描写,皆与其结局有关,毕竟在前八十回,贾府已经由繁华走向了落寞,大观园内腥风血雨,诗社雅集不

  • 刘姥姥为何最终能从烟花巷里顺利救出巧姐?她有两个过人的特殊本领

    历史人物编辑:小涵品读红楼梦标签:巧姐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700字,阅读约需8分钟《红楼梦》里刘姥姥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物,虽然长相丑陋,出身草根,但是做人大气,做事大气,凭借自己的能力,不仅使一家人生活得到改善,而且还实现了阶层飞跃。1. 忍别人所不能忍刘姥姥年纪大了之后,女婿狗儿将她接进家里一起生活。穷苦人家生活艰难,在这种情况下

  • 原本薄命司榜上有名,为什么巧姐逢凶化吉,因为王熙凤做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巧姐

    文/陌游常乐凤姐可以在各种方面都受到别人的诟病,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巧姐,她可以算是尽心尽力为她操碎了心。也许是因为巧姐是凤姐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凤姐对她有着无限的宠爱,总想着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给她。因为凤姐和贾琏的身份,巧姐的身份可以说非常尊贵,可是为什么凤姐会让刘姥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呢?第一,刘姥

  • 巧姐很可能嫁给板儿当妻子,她的判词已经说明这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巧姐

    小说《红楼梦》里,巧姐是金陵十二钗的最后一名,可是她一直以儿童身份出现,一开始出场就是奶妈抱着,红绫被裹着,半夜哭了被奶妈偷偷打,拿着花枝向王熙凤学舌,看到贾芸还吓哭了。可是在最后几回,巧姐迅速生长,居然到了出嫁的年纪,差点被舅舅王仁、堂兄贾芸、堂叔贾环以嫁藩王当侧妃为名卖给王府当奴婢。幸亏巧姐被善

  • 三十年后八七版《红楼梦》小演员,大巧姐定居德国,板儿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珠轩体育标签:巧姐

    在八七版《红楼梦》中有几位小演员,当年剧组在挑选这些小演员的时候,也是精挑细选,经过化妆和培训,使他们更接近原著。第一位小演员就是小英莲的扮演者史可:她1979年出生,扮演小英莲的时候只有四岁多,还在北京读幼儿园。原著里的小英莲粉妆玉琢,乖巧可喜,小史可也长得非常甜美可爱,与原著中的小英莲非常接近。

  • 荒唐高鹗:为了发展情节不惜让巧姐忽大忽小,忽巧忽蠢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巧姐

    高鹗此人的续书,总是过于随意,为了情节的进行而不惜扭曲人物,前面笔者讲过他扭曲凤姐、黛玉的性格,这次跟大家说说他是怎么乱写巧姐的,为了让情节能按照高鹗想的往下发展,巧姐的年龄可以说忽大忽小,人也忽然灵巧,忽然愚蠢,且看巧姐在后四十回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八十四回:用桃红绫子小绵被儿裹着,脸皮趣青,眉梢鼻

  • 红楼梦之巧姐的柚子,与板儿的佛手,其实早已注定他俩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巧姐

    小说第四十一回,有这样一段描写: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玩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大姐儿便要。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他才罢。那板儿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

  • 巧姐年纪小出场少,为何还能位列金陵十二钗?作者用意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巧姐

    巧姐,荣国府贾琏之女,在《红楼梦》里是贾府最小的一位主子小姐,自出场到第八十回,巧姐儿仅有几次出场,而且时间极短,更未曾发声。可饶是如此,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中,巧姐仍能位列正钗十二钗中,紧随其母,越过婶娘李纨,排在了第十位。在金陵十二钗中,巧姐可以说是存在感极低的一位女子,因为年龄太小,故巧姐的

  • 为什么巧姐一个小孩能位列金陵12钗,排名还在秦可卿之前?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巧姐

    《红楼梦》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中国古典小说,为此还产生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一部小说,能专门成为一门学问,这样的待遇不可谓不高。之所以会成为一门学问,除了这本书自身质量非常高以外,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这本书没有写完,至于说是曹雪芹写完了遗失了,还是压根就没写完,这本身就是自带流量属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