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前80回,巧姐一句话没说,凭什么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

《红楼梦》前80回,巧姐一句话没说,凭什么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龙龙 访问量:1288 更新时间:2024/1/23 5:08:59

文|四季文史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红楼梦》前80回,巧姐并没有说一句话,试问,她凭什么可以位列“十二钗”正册?

警幻仙子曾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性,至少有2个标准:一个是“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一个是“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

意思就是入“正册”,不仅是十二冠首女子之一,还是十分紧要之人。既然前80回没有巧姐什么事,那么她为何会被曹公安排进十二钗之一呢?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从巧姐的判词包括她的曲词我们可以推断,80回后才是巧姐的真正开场。

巧姐是王熙凤和贾琏的嫡长女,是贾府第五代子孙,她与贾兰贾蓉一样,同是贾府的草字辈。巧姐是嫡长孙女,与之相比,元春、迎春、探春要逊色很多,因为他们要么是二房所生,要么是侍妾(姨娘)所生(庶出)。

《红楼梦》里并没有交代巧姐的出生年份,只知道她是农历七月初七生人,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她要被奶娘拍着睡,估摸着也就一两岁。

有人说王熙凤的不幸是巧姐带来的。七月初七是巧姐的生日,当时封建思想很严重,这个日子出生的话可不是吉兆。这一天叫“七巧节”,这一天出生的女娃寓意“七夕节里乞讨的妇人”。貌似这一条伏脉确实应证了王熙凤的余生和巧姐的一生,不过好在巧姐最后能得以善终。

贾府是豪门,给子孙取名也非常讲究。不过王熙凤对于女儿这个出生日子,她伤透了脑筋,府里不缺给女儿取名字的叔叔姑姑,但王熙凤不敢让他们取,“名不正则言不顺”,她怕被别人嘲笑,也不想让贾府里的长辈们尴尬。

最后还是刘姥姥的出现,才与巧姐结缘。

刘姥姥初次来贾府“打秋风”的时候,王熙凤正巧借刘姥姥的高寿和健康,压一压自己这个体弱多病的女儿。刘姥姥最后给取了个“巧姐”名字。“留余庆,忽遇恩人”,点明了刘姥姥最终还是巧姐的大恩人。

《红楼梦》80回之后,巧姐的出场一开始很凄惨,被狠舅奸兄算计,到自己落难,刘姥姥三进贾府搭救等等。到最后,巧姐被刘姥姥带回乡下,昔日的千金小姐成了纺绩的农妇等等。

在前八十回中,巧姐大抵是个孩童,不会说话,甚至不会走路,在她模糊的印象里,贾府一众人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渐渐长大后,她也见证了贾府盛极而衰的过程。以自己的亲身遭遇,让她体会到了从豪门贵族到一片废墟瓦砾的凄惨遭遇。

这么理解就不难了,前80回巧姐没说一句话,并不代表她不重要,相反,巧姐是贾府里少有的自始至终见证贾府衰败的亲历者,就像贾宝玉贾雨村,一道一僧(贾雨村是葫芦僧),巧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原著中,第7回、21回、27回、29回、41回、42回等,都提到了巧姐,不过那时的巧姐只是被提及,只是因线索需要作为陪衬出现,不过这就是曹公高明的地方,巧姐每次出现,都为后文埋下了千里伏线。

就像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等待王熙凤时所待的房间,便是巧姐睡觉的地方。这预示着巧姐已经暗出,也为两人结缘埋下伏笔。

贾府被抄以后,群芳暗殇,子孙流散,渐通人事的巧姐这才看清了亲情的冷漠,才感受到封建官场带给家族毁灭性的打击,面对百年望族的轰然倒塌,巧姐无所适从,在她看来,这一切与她无关,但自己似乎又绕不开。

关于巧姐的结局,很多人认为是被狠舅奸兄卖了换钱,其实不然。当时巧姐太小,如果卖的话也不值钱,狠舅王仁见死不救。贾府破败后,奸兄贾芹主管铁槛寺,与贾府里剩余的人划清界限,那些想去铁槛寺避难者都被贾芹勒索。王熙凤死后,巧姐儿想将母亲王熙凤灵柩放在铁槛寺,肯定会遭贾芹刁难勒索。

犹记得秦可卿死后,王熙凤不住铁槛寺,非要住馒头庵,“馒头”代表“坟墓”,王熙凤越是不想住铁槛寺,最后还是“住”在住铁槛寺,这就是宿命所归,只是苦了巧姐。

好在最后巧姐被有情有义的刘姥姥收养,才避免无家可归冻饿死街头的厄运。

自古红颜多薄命,巧姐出生于贾府,是含着金钥匙的千金大小姐,奈何她的“生辰八字”并不好,甚至说与命运相克。好在王熙凤在关键时候对刘姥姥施以援手,也给苦命的女儿积了德。

从王熙凤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出,人最大的聪明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向善积德,从巧姐的命运我们也能看出,当遭遇人生不幸时,我们要处处谨慎,不能被小人算计,更不能一蹶不振。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标签: 巧姐

更多文章

  • 贾母送给刘姥姥的包袱,虽然都是寻常之物,却有一样救了巧姐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巧姐

    在第六回,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打秋风时,须仰仗周瑞家的帮忙,几番周折才算见了“真佛”王熙凤,忍耻告难后,方得二十两银子欢喜而归。因首次造访奢豪大户,难免怯场,且心怀羞耻,故刘姥姥再世故老练,也难免失言,如其听王熙凤要赏自己二十两银子时,洗得抓耳挠腮,脱口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种话,莫说凤姐听着刺耳,连

  • 巧姐生于七月初七,王熙凤为何称日子不好?你看刘姥姥怎么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巧姐

    虽然是荣府唯一的草字辈小姐,但因为年幼,故相较于其他十一位正钗而言,关于巧姐的笔墨是非常有限的。在前八十回,文中巧姐出场仅仅三处,而且都未曾发声,然而由巧姐的判词和红楼梦曲《留余庆》来看,在八十回后将有大部分关于巧姐的情节,只可惜原稿遗失,未能得见。巧姐原不叫巧姐,在第四十二回之前,这位千金小姐仍唤

  • 红楼梦大结局:刘姥姥探望关狱神庙的凤姐,救下沦落风尘的巧姐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巧姐

    红楼梦的大结局,贾府被抄,凤姐被关在狱神庙,她眼神呆滞地看着外面。刘姥姥带板儿来来看望她,刘姥姥叫了一声“姑奶奶”,王熙凤才看到她。狱卒走过来,刘姥姥赶忙掏出银子打点,狱卒才把她放进去。刘姥姥问巧姐呢?凤姐难过得转过脸去。小红在旁边哭着说:“卖了?”刘姥姥惊问道:“卖到哪里去了?”小红告诉刘姥姥瓜州

  • 巧姐嫁给板儿后生子难产,因贾母早年一个暖心之举得以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巧姐

    贾府的上层女性中,巧姐是年纪最小的一位。在前八十回,巧姐的出场是屈指可数的,亦无半句言谈,饶是如此,巧姐仍越过李纨和秦可卿,排在了第九位。可知在第八十回后,会有更多关于巧姐的描写。可以肯定,八十回后关于巧姐的描写,皆与其结局有关,毕竟在前八十回,贾府已经由繁华走向了落寞,大观园内腥风血雨,诗社雅集不

  • 刘姥姥为何最终能从烟花巷里顺利救出巧姐?她有两个过人的特殊本领

    历史人物编辑:小涵品读红楼梦标签:巧姐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700字,阅读约需8分钟《红楼梦》里刘姥姥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物,虽然长相丑陋,出身草根,但是做人大气,做事大气,凭借自己的能力,不仅使一家人生活得到改善,而且还实现了阶层飞跃。1. 忍别人所不能忍刘姥姥年纪大了之后,女婿狗儿将她接进家里一起生活。穷苦人家生活艰难,在这种情况下

  • 原本薄命司榜上有名,为什么巧姐逢凶化吉,因为王熙凤做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巧姐

    文/陌游常乐凤姐可以在各种方面都受到别人的诟病,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巧姐,她可以算是尽心尽力为她操碎了心。也许是因为巧姐是凤姐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凤姐对她有着无限的宠爱,总想着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给她。因为凤姐和贾琏的身份,巧姐的身份可以说非常尊贵,可是为什么凤姐会让刘姥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呢?第一,刘姥

  • 巧姐很可能嫁给板儿当妻子,她的判词已经说明这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巧姐

    小说《红楼梦》里,巧姐是金陵十二钗的最后一名,可是她一直以儿童身份出现,一开始出场就是奶妈抱着,红绫被裹着,半夜哭了被奶妈偷偷打,拿着花枝向王熙凤学舌,看到贾芸还吓哭了。可是在最后几回,巧姐迅速生长,居然到了出嫁的年纪,差点被舅舅王仁、堂兄贾芸、堂叔贾环以嫁藩王当侧妃为名卖给王府当奴婢。幸亏巧姐被善

  • 三十年后八七版《红楼梦》小演员,大巧姐定居德国,板儿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珠轩体育标签:巧姐

    在八七版《红楼梦》中有几位小演员,当年剧组在挑选这些小演员的时候,也是精挑细选,经过化妆和培训,使他们更接近原著。第一位小演员就是小英莲的扮演者史可:她1979年出生,扮演小英莲的时候只有四岁多,还在北京读幼儿园。原著里的小英莲粉妆玉琢,乖巧可喜,小史可也长得非常甜美可爱,与原著中的小英莲非常接近。

  • 荒唐高鹗:为了发展情节不惜让巧姐忽大忽小,忽巧忽蠢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巧姐

    高鹗此人的续书,总是过于随意,为了情节的进行而不惜扭曲人物,前面笔者讲过他扭曲凤姐、黛玉的性格,这次跟大家说说他是怎么乱写巧姐的,为了让情节能按照高鹗想的往下发展,巧姐的年龄可以说忽大忽小,人也忽然灵巧,忽然愚蠢,且看巧姐在后四十回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八十四回:用桃红绫子小绵被儿裹着,脸皮趣青,眉梢鼻

  • 红楼梦之巧姐的柚子,与板儿的佛手,其实早已注定他俩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巧姐

    小说第四十一回,有这样一段描写: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玩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大姐儿便要。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他才罢。那板儿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