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巧姐只是个孩子,为什么能够位列金陵十二钗?

巧姐只是个孩子,为什么能够位列金陵十二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原侃历史 访问量:4726 更新时间:2023/12/14 11:33:54

《红楼梦》是一本非常伟大的小说,但是他自从诞生以来,其实有好多名字,比如《石头记》《情僧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就是《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是这个《红楼梦》一个串起所有人物的一条明线,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面看到的预示了人物命运的册子。

尤其是那些能够位列十二钗正册的,都是身份显贵的重要的人物,像是晴雯袭人这样的人,因为身份不够,还不能被列入到十二钗的正册之中。

但是有个人能够入选金陵十二钗,肯定很多人都感到纳闷,这个人就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

巧姐在前八十回只是个娃娃,出场次数少,连话都没说过,凭什么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甚至排在李纨秦可卿之前?

其实,入选“十二钗”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戏多不多,而是人物身份和对全书的重要性。

很多角色其实戏份也不多,但因为对全书重要,同样入了正册。

比如元春出场只有省亲一回,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就死了,但秦可卿是贾府的“主子”,元春还是贵妃,都对贾家极重要,所以都能入正册。

巧姐在前八十回虽然很少露面,但身份重要。不要忘了,她是贾琏和王熙凤唯一的孩子,也是贾家第五代中唯一的女孩。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她代表了家败后,贾氏女性的命运。巧姐的生日是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乞巧节,王熙凤曾说这个日子不好。按我们现代人看,七夕算情人节,觉得挺浪漫,但古人认为七月初七之不吉利。

主要是因为“七七”这个数字:民间有亲人去世要“做七”,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法事,从“头七”做到“七七”,共四十九天。《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后也“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请和尚道士“按七作好事”,可见当时很流行这种超度仪式。

所以,巧姐生在“七七”就显得鬼气森森,仿佛注定命运多舛。正因为担心女儿命苦,王熙凤特地让地位低微的刘姥姥给她取个名字“压一压”,刘姥姥就取了乞巧节的“巧”字,“以毒攻毒”,用名字里的“巧”来克制生日的“巧”,希望巧姐一生平安。

在八十回后,巧姐有很重要的戏份:根据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推断,家败后,她会被卖掉,后来刘姥姥为了报王熙凤的接济之恩,把巧姐救出。

那么卖巧姐的人会是谁呢?巧姐的曲词里说“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第十四回提到王熙凤有一个胞兄叫“王仁”(忘仁),“狠舅”非他莫属。而“奸兄”在高鹗续书中是贾芸,但这明显是违背曹公原意的。

因为第二十四回脂批称赞贾芸“有志气,有果断”“有知识有果断人,自是不同”,还说“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所以推测贾芸是在贾家败落后伸出援手的正面人物。

最有可能卖巧姐的“奸兄”是贾蓉,前八十回里他就已经品行不端,而且他有动机:

尤二姐进贾府后,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把贾蓉骂得狗血淋头,很可能贾蓉就此怀恨在心,后来报复在巧姐身上。

“奸兄是贾蓉”的最重要证据,是在刘姥姥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当时,贾蓉恰好来找王熙凤借东西,为什么不是别人,偏偏是贾蓉?

按照红楼的精巧布局,这不是随意的人员走动,而是作者安排的“历史性会面”:对巧姐有大影响的人物在此时“同框”了,冥冥之中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巧姐的结局,在续书中是被刘姥姥救回后,嫁给了地主家,但这不符合作者原意,应该是嫁给了刘姥姥的外孙板儿。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游大观园,就有暗示:

“那大姐儿(巧姐)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

这里庚辰本脂批说:“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意思是巧姐和板儿互换柚子和佛手,暗示他们未来会终成眷属。

单纯从文本的角度解释,有时候解释可能会有些苍白,其实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就是曹雪芹本人的原因。

曹雪芹作为作者,无论说这本书是自传也好,影射也罢,总是都是作者写得非常用心的,巧姐这个人物,能够列入十二钗正册,也可能就是因为作者自身经历的原因。

就像林黛玉一样,跟作者的关系就是不一般,无论如何,就算是讲个完全不着边的神话,也要把林黛玉给安排进来。

有些人物的出现,并不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并没有为什么,也没有特别深刻的含义,就是那么写了,可能写出来之后,才被发现原来这个人物可以有这么复杂的含义。

读书,尤其是读《红楼梦》,不能完全掉进剧情里,尤其是不能把曹雪芹看做是神,曾经有人对比过比同版本的《红楼梦》,然后费尽力气说了这个地方不同的两个字,到底正确的用字是哪一个。

一大堆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用意最好的那个字,这其实就有点走火入魔搞笑了,你比较出来这两个字哪个更好,就说曹雪芹原本用的是这个字。

这件事的前提是曹雪芹是神,他写的每一个字都含义深刻,大前提都错了,得出来的结论自然也是非常荒谬的。

巧姐最后有了个相对比较好的归宿,这还都是当年王熙凤发了善心,帮助了刘姥姥,巧儿和板儿也成了一对,过着平凡的日子。

标签: 巧姐

更多文章

  • 刘姥姥帮巧姐儿退烧,又成巧姐儿干妈,为什么凤姐才给她八两银子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巧姐

    (历史释疑第171期/奉天玉)刘姥姥虽然在小说《红楼梦》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她的确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尤其是她第二次去荣国府的时候,不仅不是因为得了好处,再度去打秋风,反而是为了报恩,特意送去了最新鲜的瓜果蔬菜,她在大观园中配合凤姐、鸳鸯等人故意出糗,逗贾母开心,更是体现了她的大度朴实,不仅贾府

  • 穷死也别娶生妻,看看李纨和薛宝钗的生活,你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李纨

    俗语朗朗上口,短小精炼,简单几字折射出生活最朴实本质的道理,是古代人民生活经验的宝贵总结,流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由于古代一些观点的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思想也体现在了某些俗语当中,用现代化的眼光来看,这些陈旧观念有悖于人伦常理,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比如一句代表着古人婚恋价值观

  • 为什么王夫人不让自己的儿媳妇李纨管理家务事?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李纨

    小说《红楼梦》里,荣国府的二太太王夫人明明有儿媳妇李纨,却不让李纨管理家务,反而让婆家侄媳妇王熙凤管理家务。虽然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可是嫁到贾家都是婆家的人,侄媳妇加上亲侄女也不如儿媳妇亲近。但为什么王夫人不让自己的儿媳妇李纨管理家事,却让王熙凤管理家务呢?这当然是大有原因的。第一,李纨是个青年

  • 李纨何德何能竟位列金陵十二钗?并非凑数,曹雪芹有他的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左传今读标签:李纨

    《红楼梦》是围绕四大家族来铺展叙述,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为主线的一曲哀歌。在这女子如云的红楼一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女子尤为出彩。其中有美若天仙、才情满满的林黛玉,有体态丰盈、温柔娴雅的薛宝钗,有活泼可爱、爽朗大方的史湘云,有贵气逼人、仪态万千的的元春……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纨竟然也位列金陵十二

  • 贾珠与李纨的婚配,是贾府下的一步棋,但没想到输得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李纨

    家族转型时期的贾家,已经渐渐失去了皇权的宠爱,退出了权力的中心,世袭的爵位依例递减,只吃老本已不能保有富贵,转型势在必行。贾家在这条路上的选择是由尚武的勋贵之家转为尚文的清贵之家,路子有两个:科举、联姻。因而,这一时期贾府子弟的婚配对象,也就相应地有了变化。(一)贾珠与李纨贾珠与李纨的婚姻具有格外重

  • 巧姐被卖入烟花巷,李纨为何见死不救?原因在贾母说过的四个字里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李纨

    虽然《红楼梦》不是全壁,但在前八十回中,许多人物的命运结局在作者种种伏线下已现端倪,如袭人最终嫁给了蒋玉菡,迎春被虐致死,林红玉与贾芸结合等等,这些结局都是比较清晰明了的,而相对于这些人,李纨的结局就很让人云里雾里了。被作者批判的李纨。金陵十二钗中,李纨位列倒数第二,仅在秦可卿之前。而略谙《红楼梦》

  • 为什么李纨不会作诗,还要自荐做社长,因为这件事暗藏她的小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李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李纨是个很聪明的人,她知道诗社一定会是大家聚集所在,也会是大家的焦点所在。她想要站在权利中间,那么她一定就要做诗社社长。如果贾珠还在世的话,贾府当家主事之人一定就是她了,但是很可惜贾珠不在了,李纨也就失去了理家的机会。如果一个没有用的人,便一定会被家族所遗

  • 红楼梦:相比失去了丈夫的李纨,她才是在贾府失去最多的孤独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李纨

    《红楼梦》中除了宝黛钗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还有各位夫人和姨娘,在风光背后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心血有多少的算计。不管是王夫人还是赵姨娘,不管是王熙凤还是秋桐,都为了生计,步步为营。相较于她们生活的轰轰烈烈,不甘平庸,大观园的稻香村中有位李纨,别的不说,单说性格,可独来独往,可聚众说笑,无人理睬时也不会心

  • 周瑞家的送宫花,贾琏夫妇在秘戏,作者为何非要写李纨独自午睡?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李纨

    《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在梨香院与王夫人回完事情后,待要退下,却被薛姨妈叫住,称现有十二支宫里的堆纱花,因宝钗素不喜花儿粉儿,白放着也可惜,所以托其给府里的姑娘们送去。薛姨妈就吩咐了:“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这几位女子,都是荣府里的年轻女子,三位贾

  • 贾母和王夫人等母亲只知道溺爱孩子,唯有李纨能称得上教子有方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李纨

    红楼梦里的母亲很多。而吸引读者目光的,往往是贾母、王夫人,甚至是薛姨妈。王熙凤作为一个母亲的身份,往往并未引起很多的目光。而李纨也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实际上,真正能称得上教子有方的,恰恰只有李纨一个人。贾母有一女二子。在第一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贾母向黛玉哭诉,自己最疼爱的就是黛玉的母亲。这句话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