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穷死也别娶生妻,看看李纨和薛宝钗的生活,你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穷死也别娶生妻,看看李纨和薛宝钗的生活,你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胡文浩 访问量:191 更新时间:2024/4/2 1:16:28

俗语朗朗上口,短小精炼,简单几字折射出生活最朴实本质的道理,是古代人民生活经验的宝贵总结,流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由于古代一些观点的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思想也体现在了某些俗语当中,用现代化的眼光来看,这些陈旧观念有悖于人伦常理,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比如一句代表着古人婚恋价值观的“宁穷死,别娶生妻”,体现出旧时代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剥削,“生妻”为何不能娶?今天,让我们一探究竟。

何为生妻?

生妻一词出自于汉朝时期李陵的《答苏武书》中“老母终堂,生妻去帷”一句。“苏武牧羊”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西汉时期,,苏武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但因中原地区与匈奴一直不合,苏武被匈奴扣留,他宁死不降,被刁难到贝加尔湖边牧羊,十九年岁月光景,苏武却一直没有向匈奴低头,他的忠诚刚毅一直以来被后人所传颂。

当时,同行的还有朝中大臣李陵,李陵在匈奴的威逼利诱之下叛国投降,汉武帝听此,下令杀了当时还留在中原的李陵一家,后来苏武写信劝李陵归汉,李陵便已《答苏武书》作为回信,其中写到“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段文字用白话文翻译后的意思就是“壮年之时,出使匈奴,两鬓斑白的老年时期才得以回朝;这十九年的岁月里,你的老母亲已经在家中亡故,年轻的妻子也早已嫁作他人妇”,由这段史料可以推断出,生妻即为丈夫还活着,但两人之间早已解除婚姻关系的女子。二关于“不娶生妻”的说法,还与我国古代的“七出”“五不娶”有着很大的关系。

“七出”之条表面上看来是为了维护女性权益而存在,但其内核却来源于极度的男女不平等。古代男子可以休妻,但前提必须是妻子触犯了“七出”之条中的某一项,所谓“七出”即为“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这七项限制的确是有着一定道理的,但从现代眼光来看,这绝不能仅仅应用在女性身上,丈夫犯错一样需要接受惩罚。

红楼梦与“生妻”

谈到“生妻”,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寡妇,但实际上,两者是互相对立的关系,古代寡妇不禁止再嫁,但生妻中的一部分却严令禁止再嫁与他人。这一点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书中李纨一角色作为贾府的媳妇,在丈夫死后,她只能被动守节,不可再嫁,也不可回到自己的娘家度过余生,她虽心如枯槁,也只能独留空房,她安分守节的行为得到了贾府中人的赞赏,给予李纨在物质上的帮助,但这同时意味着,大户人家荣国府第四代的继承权与她彻底无关,古人说母凭子贵,没有能够争权的儿子,李纨始终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外人。

生妻分为两类,一类是被丈夫主动休掉的女人,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在其母的胁迫下休妻,负了刘兰芝的一番爱意,《红楼梦》中著名人物王熙凤也是休妻身份,她同贾琏不和,带着嫁妆回到娘家,这类生妻完全有再嫁的权利。

但是否可娶却大有说法,刘兰芝为人贤良聪慧,婆婆百般刁难才令她沦为生妻,所以若是有如意郎君,两人完全可以结为夫妻;但王熙凤却属于“不可娶”的范畴,她精明善妒,嘴上有不饶人,太过强势的性格让她成为那个时代男人的眼中钉,这样的王熙凤自然被划分到“宁穷死,不娶生妻”的范围当中。

第二类生妻则是被丈夫抛弃的女人,她们同原配丈夫之间没有明确的解除婚姻关系,由于各种原因,丈夫一去不回,但此时若是有人与她结婚,便是犯了重婚之罪,一旦被告上官府,二婚丈夫就有可能面临着人财两失的情况。《红楼梦》中,贾宝玉任性出走,只留下了薛宝钗一人,又逢贾家没落,薛宝钗孤身一人,没有休书,她也无法再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人人平等 男女平权

在古代的制度里,如果一个男人迎娶了丈夫失踪的“生妻”,那他在德行上就有了污点,如果是朝廷中的官员,那么他的行为将会被记录在史书上,甚至受到史官的弹劾,影响自己的仕途以外更是要成为后人议论的对象,所以这也导致此类“生妻”很难再寻到更好的归宿。

宋朝之后,随着理学的出现,“三纲五常”的观点被提出,对于女性的约束变得更为苛刻,每天大门不出二门让不迈,稍有不慎便会被盖上不守贞洁的罪名,获得浸猪笼的下场。无疑,这样的规矩是对女性权利的剥削和践踏,进入当代社会,这样的观念需要被摒弃,男女平等的观念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记在心中,落实在日常行动上。

毫无疑问,这句俗语放在今天显然是不适用的。在倡导男女平权的社会中,婚姻自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夫妻二人自愿结成法定关系,一旦在婚姻中出现了问题,双方可以选择离婚,至于离婚之后的去向,并不会受到强制的约束。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并非是来源于女方,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男方的错误才导致的婚姻破裂,所以离婚实际上是双方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一种手段。

其次,现代社会应该摒弃“离过婚的不能要”这种陈旧迂腐的观念,离婚只是代表个人目前的状态和曾经的感情生活经历而已,婚姻不顺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离婚并不能够直接证明夫妻双方的人品,更无法成为断定一个人是否忠诚、友善的标志,如果仅凭着是否离婚来判断一个人,那么这实在是肤浅且可笑的。

时间进入21世纪,“生妻”的概念已经过时,它成为了旧时代一些迂腐文化的产物,并将永远地停留在旧时代当中,作为新世纪中接受新教育、拥有新思想的新人类,“人人平等,男女平权”的理念将深入人心,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标签: 李纨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王夫人不让自己的儿媳妇李纨管理家务事?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李纨

    小说《红楼梦》里,荣国府的二太太王夫人明明有儿媳妇李纨,却不让李纨管理家务,反而让婆家侄媳妇王熙凤管理家务。虽然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可是嫁到贾家都是婆家的人,侄媳妇加上亲侄女也不如儿媳妇亲近。但为什么王夫人不让自己的儿媳妇李纨管理家事,却让王熙凤管理家务呢?这当然是大有原因的。第一,李纨是个青年

  • 李纨何德何能竟位列金陵十二钗?并非凑数,曹雪芹有他的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左传今读标签:李纨

    《红楼梦》是围绕四大家族来铺展叙述,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为主线的一曲哀歌。在这女子如云的红楼一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女子尤为出彩。其中有美若天仙、才情满满的林黛玉,有体态丰盈、温柔娴雅的薛宝钗,有活泼可爱、爽朗大方的史湘云,有贵气逼人、仪态万千的的元春……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纨竟然也位列金陵十二

  • 贾珠与李纨的婚配,是贾府下的一步棋,但没想到输得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李纨

    家族转型时期的贾家,已经渐渐失去了皇权的宠爱,退出了权力的中心,世袭的爵位依例递减,只吃老本已不能保有富贵,转型势在必行。贾家在这条路上的选择是由尚武的勋贵之家转为尚文的清贵之家,路子有两个:科举、联姻。因而,这一时期贾府子弟的婚配对象,也就相应地有了变化。(一)贾珠与李纨贾珠与李纨的婚姻具有格外重

  • 巧姐被卖入烟花巷,李纨为何见死不救?原因在贾母说过的四个字里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李纨

    虽然《红楼梦》不是全壁,但在前八十回中,许多人物的命运结局在作者种种伏线下已现端倪,如袭人最终嫁给了蒋玉菡,迎春被虐致死,林红玉与贾芸结合等等,这些结局都是比较清晰明了的,而相对于这些人,李纨的结局就很让人云里雾里了。被作者批判的李纨。金陵十二钗中,李纨位列倒数第二,仅在秦可卿之前。而略谙《红楼梦》

  • 为什么李纨不会作诗,还要自荐做社长,因为这件事暗藏她的小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李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李纨是个很聪明的人,她知道诗社一定会是大家聚集所在,也会是大家的焦点所在。她想要站在权利中间,那么她一定就要做诗社社长。如果贾珠还在世的话,贾府当家主事之人一定就是她了,但是很可惜贾珠不在了,李纨也就失去了理家的机会。如果一个没有用的人,便一定会被家族所遗

  • 红楼梦:相比失去了丈夫的李纨,她才是在贾府失去最多的孤独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李纨

    《红楼梦》中除了宝黛钗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还有各位夫人和姨娘,在风光背后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心血有多少的算计。不管是王夫人还是赵姨娘,不管是王熙凤还是秋桐,都为了生计,步步为营。相较于她们生活的轰轰烈烈,不甘平庸,大观园的稻香村中有位李纨,别的不说,单说性格,可独来独往,可聚众说笑,无人理睬时也不会心

  • 周瑞家的送宫花,贾琏夫妇在秘戏,作者为何非要写李纨独自午睡?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李纨

    《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在梨香院与王夫人回完事情后,待要退下,却被薛姨妈叫住,称现有十二支宫里的堆纱花,因宝钗素不喜花儿粉儿,白放着也可惜,所以托其给府里的姑娘们送去。薛姨妈就吩咐了:“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这几位女子,都是荣府里的年轻女子,三位贾

  • 贾母和王夫人等母亲只知道溺爱孩子,唯有李纨能称得上教子有方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李纨

    红楼梦里的母亲很多。而吸引读者目光的,往往是贾母、王夫人,甚至是薛姨妈。王熙凤作为一个母亲的身份,往往并未引起很多的目光。而李纨也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实际上,真正能称得上教子有方的,恰恰只有李纨一个人。贾母有一女二子。在第一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贾母向黛玉哭诉,自己最疼爱的就是黛玉的母亲。这句话的真实

  • 《红楼梦》嫁入豪门的李纨,凤冠霞帔的寡妇,活成了一座“冰雕”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李纨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哪一个不是曹公的杰作,曹公费尽心血塑造了各有千秋的十二钗。曹公在一个人身上写出了最大的同情与不幸,此人便是李纨。《红楼梦》第四回开篇便交代了李纨的身世:“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

  • 大观园起诗社,李纨明明出得起钱,为何偏偏拉上不会作诗的王熙凤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李纨

    (历史释疑第128期/奉天玉)通读《红楼梦》,我们不难得知,虽然贾府看似富丽堂皇,却早已入不敷出,甚至要靠放高利贷和坑骗亲戚维持生计。但是,贾府公中没钱,不代表每个人都穷。首先,借住在贾府的宝钗和黛玉,手里都是有钱的,一个开口就要供别人每天一两燕窝,姐妹们聚会,直接摆起螃蟹宴;一个打赏其他人房里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