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姥姥帮巧姐儿退烧,又成巧姐儿干妈,为什么凤姐才给她八两银子

刘姥姥帮巧姐儿退烧,又成巧姐儿干妈,为什么凤姐才给她八两银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彭璐 访问量:4897 更新时间:2024/4/2 1:16:29

(历史释疑第171期/奉天玉)

刘姥姥虽然在小说《红楼梦》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她的确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尤其是她第二次去荣国府的时候,不仅不是因为得了好处,再度去打秋风,反而是为了报恩,特意送去了最新鲜的瓜果蔬菜,她在大观园中配合凤姐、鸳鸯等人故意出糗,逗贾母开心,更是体现了她的大度朴实,不仅贾府认下了她这个穷亲戚,甚至清雅的黛玉,最讨厌已婚妇女的宝玉,都被她的故事所吸引。她准备走的时候,王夫人更是拿出了一百两银子。

可是,一向会做人的凤姐,对她的态度却有点谜——为了逗贾母开心,故意捉弄刘姥姥的事让她过意不去,几次三番的主动道歉;女儿生病发热,主动求到刘姥姥头上,让刘姥姥为女儿用土法子消灾,并让刘姥姥成为了女儿的干妈,给女儿取了名字。这样看来,她是敬重刘姥姥的。然而,刘姥姥离开的时候,王夫人拿出了一百两银子,她却只给了八两,实在显得小家子气。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面对王夫人给出的巨资,刘姥姥仅是欢喜的道谢,凤姐只能了她八两,她却对凤姐死心踏地,不仅在凤姐病重的时候前来探视,并开解凤姐,还完成了凤姐的嘱托,给巧姐找了个好归宿。八面玲珑的凤姐为什么这么小气?刘姥姥又为什么对她死心塌地呢?

一、八两银子不算少

虽然凤姐给的八两银子,比起王夫人拿出的一百两好像不算什么,但是她自己的月例一个月才五两,也就是说,她一下子拿出了自己一个半月的工资。以己度人,谁会一下子拿出自己一个半月的工资去接济别人?谁又能说拿一个半月的工资给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是小气呢?

二、凤姐还给了其他的东西

凤姐虽然银子给的少,但是她给的不仅仅是银子,还有各类布匹、点心,大观园里的果子,甚至还有两斗御田梗米,吃的、穿的、用的,还有用来显摆的,都考虑的非常周全。比起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银子,多了太多的人情味。刘姥姥虽然穷,但是她并不想成为蛀虫,除非家里真的揭不开锅,她并不愿意占人便宜,比起王夫人的一百两银子,显然凤姐的安排更容易让她敞开心扉。

三、王夫人和凤姐的态度

王夫人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却还让平儿转告了一句话——“叫你拿去,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别再投亲靠友的”,意思是说,在王夫人眼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虽然打着报恩的名义,实际上是因为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又来打秋风,她对刘姥姥是鄙夷的,想用一百两银子买断与刘姥姥的亲戚情分,所以给得多些。而凤姐却因巧姐的事对刘姥姥刮目相看,借平儿之口向刘姥姥要茄子干、葫芦条儿等不值钱的东西,暗示刘姥姥常来走动。

也就是说,凤姐已经放下了身架,要与刘姥姥做常来常往的亲戚,这对刘姥姥而言,是多少财富都换不来的。更何况,她每次前来都能得几两银子,以及各类没见过的物品,长此以往价值绝对远超王夫人的一百两银子。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王熙凤虽然只能了八两银子,比起王夫人的一百两不值一提,但不管是单线从利益角度考虑,还是从较为感性的情感角度考虑,刘姥姥与王夫人再无交集却对凤姐死心踏地,都在情理之中。

参考资料|《红楼梦》

标签: 巧姐

更多文章

  • 穷死也别娶生妻,看看李纨和薛宝钗的生活,你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李纨

    俗语朗朗上口,短小精炼,简单几字折射出生活最朴实本质的道理,是古代人民生活经验的宝贵总结,流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由于古代一些观点的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思想也体现在了某些俗语当中,用现代化的眼光来看,这些陈旧观念有悖于人伦常理,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比如一句代表着古人婚恋价值观

  • 为什么王夫人不让自己的儿媳妇李纨管理家务事?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李纨

    小说《红楼梦》里,荣国府的二太太王夫人明明有儿媳妇李纨,却不让李纨管理家务,反而让婆家侄媳妇王熙凤管理家务。虽然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可是嫁到贾家都是婆家的人,侄媳妇加上亲侄女也不如儿媳妇亲近。但为什么王夫人不让自己的儿媳妇李纨管理家事,却让王熙凤管理家务呢?这当然是大有原因的。第一,李纨是个青年

  • 李纨何德何能竟位列金陵十二钗?并非凑数,曹雪芹有他的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左传今读标签:李纨

    《红楼梦》是围绕四大家族来铺展叙述,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为主线的一曲哀歌。在这女子如云的红楼一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女子尤为出彩。其中有美若天仙、才情满满的林黛玉,有体态丰盈、温柔娴雅的薛宝钗,有活泼可爱、爽朗大方的史湘云,有贵气逼人、仪态万千的的元春……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纨竟然也位列金陵十二

  • 贾珠与李纨的婚配,是贾府下的一步棋,但没想到输得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李纨

    家族转型时期的贾家,已经渐渐失去了皇权的宠爱,退出了权力的中心,世袭的爵位依例递减,只吃老本已不能保有富贵,转型势在必行。贾家在这条路上的选择是由尚武的勋贵之家转为尚文的清贵之家,路子有两个:科举、联姻。因而,这一时期贾府子弟的婚配对象,也就相应地有了变化。(一)贾珠与李纨贾珠与李纨的婚姻具有格外重

  • 巧姐被卖入烟花巷,李纨为何见死不救?原因在贾母说过的四个字里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李纨

    虽然《红楼梦》不是全壁,但在前八十回中,许多人物的命运结局在作者种种伏线下已现端倪,如袭人最终嫁给了蒋玉菡,迎春被虐致死,林红玉与贾芸结合等等,这些结局都是比较清晰明了的,而相对于这些人,李纨的结局就很让人云里雾里了。被作者批判的李纨。金陵十二钗中,李纨位列倒数第二,仅在秦可卿之前。而略谙《红楼梦》

  • 为什么李纨不会作诗,还要自荐做社长,因为这件事暗藏她的小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李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李纨是个很聪明的人,她知道诗社一定会是大家聚集所在,也会是大家的焦点所在。她想要站在权利中间,那么她一定就要做诗社社长。如果贾珠还在世的话,贾府当家主事之人一定就是她了,但是很可惜贾珠不在了,李纨也就失去了理家的机会。如果一个没有用的人,便一定会被家族所遗

  • 红楼梦:相比失去了丈夫的李纨,她才是在贾府失去最多的孤独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李纨

    《红楼梦》中除了宝黛钗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还有各位夫人和姨娘,在风光背后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心血有多少的算计。不管是王夫人还是赵姨娘,不管是王熙凤还是秋桐,都为了生计,步步为营。相较于她们生活的轰轰烈烈,不甘平庸,大观园的稻香村中有位李纨,别的不说,单说性格,可独来独往,可聚众说笑,无人理睬时也不会心

  • 周瑞家的送宫花,贾琏夫妇在秘戏,作者为何非要写李纨独自午睡?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李纨

    《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在梨香院与王夫人回完事情后,待要退下,却被薛姨妈叫住,称现有十二支宫里的堆纱花,因宝钗素不喜花儿粉儿,白放着也可惜,所以托其给府里的姑娘们送去。薛姨妈就吩咐了:“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这几位女子,都是荣府里的年轻女子,三位贾

  • 贾母和王夫人等母亲只知道溺爱孩子,唯有李纨能称得上教子有方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李纨

    红楼梦里的母亲很多。而吸引读者目光的,往往是贾母、王夫人,甚至是薛姨妈。王熙凤作为一个母亲的身份,往往并未引起很多的目光。而李纨也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实际上,真正能称得上教子有方的,恰恰只有李纨一个人。贾母有一女二子。在第一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贾母向黛玉哭诉,自己最疼爱的就是黛玉的母亲。这句话的真实

  • 《红楼梦》嫁入豪门的李纨,凤冠霞帔的寡妇,活成了一座“冰雕”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李纨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哪一个不是曹公的杰作,曹公费尽心血塑造了各有千秋的十二钗。曹公在一个人身上写出了最大的同情与不幸,此人便是李纨。《红楼梦》第四回开篇便交代了李纨的身世:“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