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之巧姐的柚子,与板儿的佛手,其实早已注定他俩的命运

红楼梦之巧姐的柚子,与板儿的佛手,其实早已注定他俩的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十年磨一见 访问量:2427 更新时间:2023/12/30 16:05:19

小说第四十一回,有这样一段描写: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玩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大姐儿便要。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他才罢。那板儿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这段描写,有朋友以为预示着巧姐和板儿的姻缘。不是吗?八十回以后,刘姥姥解救了巧姐,而判词也显示,巧姐最终终老山村,成为一靠纺织为生的村妇。巧姐的名字还是刘姥姥给取的呢,而板儿刚好是刘姥姥的外孙,于是这个情节恰好暗示着在“佛手”(佛的有缘之手)牵引下,巧姐和板儿的结合呢。粗看起来,这种解析是很有道理的。但仔细研究,就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佛手”和“柚子”的化含义。

“佛手”,确实有佛法无边,一切皆有佛法决定的意思。和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这里的“佛手”,是有前世注定、佛法无边和指引普渡的意思在里面的。

而“柚子”呢?一般而言有两层意思,一是谐音“游子”,即离家之人;二是团圆之意。这两层意思是有因果关系的,正因为游子远离家乡才会渴望团圆。

其次,在明了了“佛手”与“柚子”的意思之后,再联系巧姐和板儿的行为,其隐在的意思就呼之欲出了。

1.请注意,巧姐出来抱着的是“柚子”,这其实是暗含着巧姐今后命运的一个征兆的,那就是她差点被仁和贾芹拐卖,成为无家可归的“游子”;

2.而就在这时,巧姐看到了板儿的“佛手”,于是哭着要要。于是“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他才罢。”而板儿对于“佛手”也玩厌了,觉得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这样一来,板儿和巧姐的命运暗示立即发生了转换。巧姐的“游子”身份转换给了板儿,板儿拿到了柚子,变成了“游子”。也就是说,八十回以后,巧姐因为刘姥姥的解救避免了背井离乡,而板儿却成为了游子而背井离乡了。

所以,这里预示的不是巧姐和板儿的婚姻,而是巧姐和板儿的命运。

标签: 巧姐

更多文章

  • 巧姐年纪小出场少,为何还能位列金陵十二钗?作者用意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巧姐

    巧姐,荣国府贾琏之女,在《红楼梦》里是贾府最小的一位主子小姐,自出场到第八十回,巧姐儿仅有几次出场,而且时间极短,更未曾发声。可饶是如此,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中,巧姐仍能位列正钗十二钗中,紧随其母,越过婶娘李纨,排在了第十位。在金陵十二钗中,巧姐可以说是存在感极低的一位女子,因为年龄太小,故巧姐的

  • 为什么巧姐一个小孩能位列金陵12钗,排名还在秦可卿之前?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巧姐

    《红楼梦》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中国古典小说,为此还产生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一部小说,能专门成为一门学问,这样的待遇不可谓不高。之所以会成为一门学问,除了这本书自身质量非常高以外,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这本书没有写完,至于说是曹雪芹写完了遗失了,还是压根就没写完,这本身就是自带流量属性的话题

  • 《红楼梦》最后巧姐是嫁给板儿了吗?她能幸福吗?

    历史人物编辑:欢乐此刻标签:巧姐

    《红楼梦》里的巧姐确实是嫁给板儿了,但是她一定也能得到自己的幸福的,因为当时贾府已经败落了,巧姐落难而逃,嫁给了板儿,虽然不能锦衣玉食,但是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也是一种幸福。巧姐是王熙凤的女儿,本来应该可以锦衣玉食一辈子的,但是当时贾府落难,巧姐就跟着平儿出来避难。最后却不幸被卖到了青楼里,幸好刘姥姥

  • 《红楼梦》:巧姐出生在七月初七,王熙凤为何却说不吉利?

    历史人物编辑:雨畦说历史标签:巧姐

    导读:《红楼梦》:巧姐出生在七月初七,王熙凤为何却说不吉利?今天就是七夕节了,想必很多情侣早已互相准备了礼物。七夕节,一直被中国青年男女当成是情人节。在这天,表达自己的爱意。其实在早前,七夕节跟爱情并没有太大的挂钩,但对于女性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七夕节最早时源于西汉宫廷,这个节日能在后来被大

  • 《红楼梦》中疼爱孙子辈的贾母,为何会对巧姐很冷漠?

    历史人物编辑:诗禾风标签:巧姐

    疼爱孙子辈的贾母却唯独对巧姐很冷漠,主要是因为巧姐年纪太小了,还不能如同其他孙子辈一般地甜言蜜语。巧姐虽然也是孙子辈的孩子,但是她的年龄实在太小了,还不足够具备一定的礼节。根本就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因此在她的心中只有玩乐,没有那些所谓的甜言蜜语。可是偏偏贾母最喜欢能够说好话哄她开心的孩子了,而巧姐

  • 红楼梦:巧姐画册判词—深度解读

    历史人物编辑:猴爸陪你读书标签:巧姐

    《红楼梦人物传》开讲了:品红楼故事,解百味人生。故事中的人物,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文/猴爸(徐昊昕)由于《红楼梦》是残本(只到80回),所以书中的判词及图画,是作者对故事中人物以及故事发展结局的预示。通过图画和暗示,我们能够预测到故事及人物的结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聊一下《红楼梦》中的图

  • 巧姐只是个孩子,为什么能够位列金陵十二钗?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巧姐

    《红楼梦》是一本非常伟大的小说,但是他自从诞生以来,其实有好多名字,比如《石头记》《情僧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就是《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是这个《红楼梦》一个串起所有人物的一条明线,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面看到的预示了人物命运的册子。尤其是那些能够位列十二钗正册的,都是身份显贵的重要的人物,像

  • 刘姥姥帮巧姐儿退烧,又成巧姐儿干妈,为什么凤姐才给她八两银子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巧姐

    (历史释疑第171期/奉天玉)刘姥姥虽然在小说《红楼梦》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她的确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尤其是她第二次去荣国府的时候,不仅不是因为得了好处,再度去打秋风,反而是为了报恩,特意送去了最新鲜的瓜果蔬菜,她在大观园中配合凤姐、鸳鸯等人故意出糗,逗贾母开心,更是体现了她的大度朴实,不仅贾府

  • 穷死也别娶生妻,看看李纨和薛宝钗的生活,你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李纨

    俗语朗朗上口,短小精炼,简单几字折射出生活最朴实本质的道理,是古代人民生活经验的宝贵总结,流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由于古代一些观点的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思想也体现在了某些俗语当中,用现代化的眼光来看,这些陈旧观念有悖于人伦常理,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比如一句代表着古人婚恋价值观

  • 为什么王夫人不让自己的儿媳妇李纨管理家务事?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李纨

    小说《红楼梦》里,荣国府的二太太王夫人明明有儿媳妇李纨,却不让李纨管理家务,反而让婆家侄媳妇王熙凤管理家务。虽然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可是嫁到贾家都是婆家的人,侄媳妇加上亲侄女也不如儿媳妇亲近。但为什么王夫人不让自己的儿媳妇李纨管理家事,却让王熙凤管理家务呢?这当然是大有原因的。第一,李纨是个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