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巧姐年纪小出场少,为何还能位列金陵十二钗?作者用意不简单

巧姐年纪小出场少,为何还能位列金陵十二钗?作者用意不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久伴成隐 访问量:4886 更新时间:2023/12/8 19:18:37

巧姐,荣国府贾琏之女,在《红楼梦》里是贾府最小的一位主子小姐,自出场到第八十回,巧姐儿仅有几次出场,而且时间极短,更未曾发声。

可饶是如此,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中,巧姐仍能位列正钗十二钗中,紧随其母,越过婶娘李纨,排在了第十位。

在金陵十二钗中,巧姐可以说是存在感极低的一位女子,因为年龄太小,故巧姐的才情尚是未知,比不得钗黛等人的才华横溢、博古通今,更因年龄太小,巧姐与众钗的交集有限,多数时候是被奶母抱在家中,唯一一次跟众钗同框的,便是刘姥姥逛大观园时,被抱进园子玩了一会子。所以,相对于众钗而言,巧姐的戏份实在有限。那么,这样一位小人儿,为何能位列十二钗内呢?真相可能很残忍。

首先,出身高贵

金陵十二钗里,多是四大家族中女子,余下的林黛玉和李纨出身书香世家,妙玉身份不明,但根据其所用茶具连贾府也拿不出来看,其出身还在贾府之上,秦可卿则是宁府长房长孙媳妇。

而根据副册和又副册的女子来看,这薄命司排名,出身尤为重要,譬如副册的香菱,出身虽不比四大家族富贵,但甄家也算一方贵族。而即便与宝玉情感深厚,晴雯袭人也只能位列又副册。阶级性极其明显,就像警幻仙子所言:

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而在这些女子中,若论出身,巧姐的身份最为贵重,其母为王家千金,其父为荣国府长房长孙,将来的荣国公袭爵人,比姑姑元春出身还高。这样的巧姐,自然不会被遗漏在排名之外。当然,也因为出场有限,巧姐仍被排在三春之后。

其次,薄命指数

《红楼梦》开篇不久,作者便道出了全书的基调:千红一窟,万艳同悲!贾府这座大厦终将倾塌,将“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贾府众钗自然都难逃悲剧。

虽红楼未完,但根据前八十回给出的线索,很多人物的结局都比较明朗。关于巧姐的结局,其判词和《红楼梦曲》已给出了比较清晰的答案,在第五回,巧姐的判词写道: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判词中有一幅画,画中一个美人坐在荒村野店里纺绩。

判词的意思很明白,势败了别再谈论以前的富贵,家亡了就别讲什么亲情,幸好因为偶然接济过刘氏,才使得后来遇见了这个恩人。

而结合巧姐的《留余庆》就更明白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也就是贾家败落后,巧姐被“狠舅奸兄”算计,卖出了贾府,幸亏早年王熙凤曾经接济过刘姥姥,才得刘姥姥报恩,救出了巧姐。而根据巧姐判词中的画来看,其被救出后,最终成了乡野村妇。至于嫁给谁?在刘姥姥逛大观园时,巧姐和刘姥姥的外孙子板儿交换了柚子和佛手,博暗示两人有缘,又有第六回刘姥姥跟凤姐打秋风时,脂批:

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可知刘姥姥救出巧姐后,让其成了自己外孙子的媳妇,而一个“忍耻”可知,巧姐被卖的地方绝非正常去处,而是烟花柳巷这等肮脏之地。

虽然比起惨死的姑姑元春迎春等人,巧姐是逢凶化吉了,但原本她是一位国公府千金小姐啊,如果贾府没有败落,巧姐应和以前的贾敏一般,在家金尊玉贵,出嫁时十里红妆,一生平平安安,无忧无虑,一辈子可以看得到头,人生一马平川,可是最终,这位出身名门的侯门绣户女,历经了烟花柳巷后,成了一名靠纺绩过活的村妇,这样的落差,又怎么不是薄命?

所以比起婶婶李纨,巧姐显然更要值得人同情。

最后,警醒世人“因果报应”

秦可卿停灵铁槛寺,王熙凤在馒头庵下榻,当夜老尼净虚便找到凤姐,要借贾府势力摆平一桩争婚案,谈话间凤姐放言:

“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

事实上凤姐也是如此,故经过张金哥一事后,凤姐亦曾设计害死贾瑞,巧借刀杀尤二姐,都毫不心软。可贾家败落后,自己也被休弃,身患绝症,放眼望去,亲戚众多,却无人可靠,最终抱恨而终。女儿深陷虎狼之地时,却因早年偶然做的一件善事得救。可见“阴司地狱报应”终归要信。

当然,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可以推测八十回后巧姐会被侧重描写,也就不存在巧姐不重要之说了。而且,相对其他金钗而言,巧姐是贾府从鼎盛要败落的见证人,直到贾府“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后,巧姐仍能在乡村野店安然度日,这何尝不是作者对众女儿的一种寄托呢?故巧姐虽小,但其存在的意义,一点不亚于其他金钗,位列金陵十二钗,理所当然!

标签: 巧姐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巧姐一个小孩能位列金陵12钗,排名还在秦可卿之前?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巧姐

    《红楼梦》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中国古典小说,为此还产生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一部小说,能专门成为一门学问,这样的待遇不可谓不高。之所以会成为一门学问,除了这本书自身质量非常高以外,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这本书没有写完,至于说是曹雪芹写完了遗失了,还是压根就没写完,这本身就是自带流量属性的话题

  • 《红楼梦》最后巧姐是嫁给板儿了吗?她能幸福吗?

    历史人物编辑:欢乐此刻标签:巧姐

    《红楼梦》里的巧姐确实是嫁给板儿了,但是她一定也能得到自己的幸福的,因为当时贾府已经败落了,巧姐落难而逃,嫁给了板儿,虽然不能锦衣玉食,但是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也是一种幸福。巧姐是王熙凤的女儿,本来应该可以锦衣玉食一辈子的,但是当时贾府落难,巧姐就跟着平儿出来避难。最后却不幸被卖到了青楼里,幸好刘姥姥

  • 《红楼梦》:巧姐出生在七月初七,王熙凤为何却说不吉利?

    历史人物编辑:雨畦说历史标签:巧姐

    导读:《红楼梦》:巧姐出生在七月初七,王熙凤为何却说不吉利?今天就是七夕节了,想必很多情侣早已互相准备了礼物。七夕节,一直被中国青年男女当成是情人节。在这天,表达自己的爱意。其实在早前,七夕节跟爱情并没有太大的挂钩,但对于女性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七夕节最早时源于西汉宫廷,这个节日能在后来被大

  • 《红楼梦》中疼爱孙子辈的贾母,为何会对巧姐很冷漠?

    历史人物编辑:诗禾风标签:巧姐

    疼爱孙子辈的贾母却唯独对巧姐很冷漠,主要是因为巧姐年纪太小了,还不能如同其他孙子辈一般地甜言蜜语。巧姐虽然也是孙子辈的孩子,但是她的年龄实在太小了,还不足够具备一定的礼节。根本就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因此在她的心中只有玩乐,没有那些所谓的甜言蜜语。可是偏偏贾母最喜欢能够说好话哄她开心的孩子了,而巧姐

  • 红楼梦:巧姐画册判词—深度解读

    历史人物编辑:猴爸陪你读书标签:巧姐

    《红楼梦人物传》开讲了:品红楼故事,解百味人生。故事中的人物,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文/猴爸(徐昊昕)由于《红楼梦》是残本(只到80回),所以书中的判词及图画,是作者对故事中人物以及故事发展结局的预示。通过图画和暗示,我们能够预测到故事及人物的结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聊一下《红楼梦》中的图

  • 巧姐只是个孩子,为什么能够位列金陵十二钗?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巧姐

    《红楼梦》是一本非常伟大的小说,但是他自从诞生以来,其实有好多名字,比如《石头记》《情僧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就是《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是这个《红楼梦》一个串起所有人物的一条明线,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面看到的预示了人物命运的册子。尤其是那些能够位列十二钗正册的,都是身份显贵的重要的人物,像

  • 刘姥姥帮巧姐儿退烧,又成巧姐儿干妈,为什么凤姐才给她八两银子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巧姐

    (历史释疑第171期/奉天玉)刘姥姥虽然在小说《红楼梦》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她的确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尤其是她第二次去荣国府的时候,不仅不是因为得了好处,再度去打秋风,反而是为了报恩,特意送去了最新鲜的瓜果蔬菜,她在大观园中配合凤姐、鸳鸯等人故意出糗,逗贾母开心,更是体现了她的大度朴实,不仅贾府

  • 穷死也别娶生妻,看看李纨和薛宝钗的生活,你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李纨

    俗语朗朗上口,短小精炼,简单几字折射出生活最朴实本质的道理,是古代人民生活经验的宝贵总结,流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由于古代一些观点的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思想也体现在了某些俗语当中,用现代化的眼光来看,这些陈旧观念有悖于人伦常理,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比如一句代表着古人婚恋价值观

  • 为什么王夫人不让自己的儿媳妇李纨管理家务事?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李纨

    小说《红楼梦》里,荣国府的二太太王夫人明明有儿媳妇李纨,却不让李纨管理家务,反而让婆家侄媳妇王熙凤管理家务。虽然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可是嫁到贾家都是婆家的人,侄媳妇加上亲侄女也不如儿媳妇亲近。但为什么王夫人不让自己的儿媳妇李纨管理家事,却让王熙凤管理家务呢?这当然是大有原因的。第一,李纨是个青年

  • 李纨何德何能竟位列金陵十二钗?并非凑数,曹雪芹有他的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左传今读标签:李纨

    《红楼梦》是围绕四大家族来铺展叙述,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为主线的一曲哀歌。在这女子如云的红楼一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女子尤为出彩。其中有美若天仙、才情满满的林黛玉,有体态丰盈、温柔娴雅的薛宝钗,有活泼可爱、爽朗大方的史湘云,有贵气逼人、仪态万千的的元春……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纨竟然也位列金陵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