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大臣尚书令中尉:崔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大臣尚书令中尉:崔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44 更新时间:2023/12/12 13:04:01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从兄,丞相曹操谋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出身清河崔氏。体态雄伟,相貌俊美,美须髯,师从于大儒郑玄。最初跟随冀州牧袁绍,拜骑都尉。曹操平定河北后,授冀州别驾,迁丞相东曹掾,教导世子曹丕,侄女嫁给平原侯曹植。曹操成为魏公后,担任魏国尚书令,迁中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坐罪下狱,为曹操所赐死。其家族发展为中古名门清河崔氏。

人物生平

文武双全

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那时买进的粮谷十分缺乏,郑玄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学生。崔琰既被遣散,又到处都是盗寇,西去的道路不通,于是周旋于青、徐、兖、豫四州郊野,向东到过寿春,向南也几乎到了长江、洞庭湖地区。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归,在家中以弹琴读书自娱。

佐命袁氏

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他们作战取得胜利。如今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的为死者伤痛的爱心,追随周文王的仁慈之举。”袁绍让崔琰作了骑都尉。

后来袁绍在黎阳县带兵,将部队驻扎在延津渡口,崔琰又规劝说:“天子如今在许昌,百姓的愿望支持顺从朝廷的一方,我部不如谨守治境,向天子述职,以便安定这一地区。”袁绍却不听从,于是在官渡大败。等到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互相争斗,争着想得到崔琰。崔琰说自己有病,坚决推辞,因此获罪,被关进了监狱,依靠阴夔、陈琳营救,才免于一死。

效力曹操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败袁氏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过去查核户籍,可以达到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称得上是大州了。”崔琰回答说:“如今汉家天下分崩,九州分裂,袁氏兄弟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尸荒野。王师驾到,没听说先传布仁声,以扩充实力为当务之急,这难道是敝州男女老少寄希望于明公的吗?”曹操肃然动容,向他表示歉意。当时宾客都大惊失色。

劝谏曹丕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城辅佐曹丕。曹丕照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在追逐猎物上。

崔琰上疏规劝说:“曾听说周文王不敢以打猎为乐,《尚书》记载此事以为后人借鉴;鲁隐公外出观鱼,《春秋》因其非礼而讥刺之。这是周公孔子的格言,两部经典所阐明的大义。夏无道,成为商朝的一面镜子,《诗经》说‘殷鉴不远;[4]王者的疾日不该举乐,《礼记》记载此事作为忌戒。这又是比较切近的得失成败的事例,不可以不深思明察啊。袁氏家族富强,而其公子放纵,游玩作乐,极为奢侈,正义之举天下不闻,明哲君子,顷刻间便欲离去,勇武壮士,不肯为其尽爪牙之用。这就决定了袁氏虽然拥有百万民众,地跨整个河北,却没有立足之地。现今国家衰败,恩惠的施予尚不普遍,男女百姓企望、想念德政。况且您父亲亲自参与戎马征讨,上上下下,操劳辛苦,世子您应当遵循正道,谨慎地使行为端正,思虑治国的最高战略,对内有所鉴戒,对外发扬高远的节操,深加思索你太子的责任,宝贵你的身份。而您却失了身份地穿着管理山泽园囿者的卑贱的服装,急急地四处奔驰,身临险地,志向只限于猎获野鸡兔子这类小小的娱乐,忘了国家社稷才是最重要的,这实在使有识者痛心啊。希望世子您烧毁猎具,舍弃行旅戎服,以满足众人的愿望,不让老臣获罪于天。”曹丕答复说:“从前奉悉您谆谆的教诲,要我烧猎具、弃戎服。如今猎具都已焚毁,戎服也已脱去了。以后再有类似的错误,还望您再次给我教诲。”

刚正不阿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做了丞相,崔琰又做了东西曹掾属征事。起初授予他东曹职务时文告说:“您具有伯夷的风范,史鱼的耿直,贪夫因敬仰您的大名而变得清廉,壮士因崇尚您的名声而更加勉励自己,这是可以作为时代表率的。所以授予东曹之职,你去履行职责吧。”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刚刚建立,任命崔琰为尚书。这时尚未立太子,临菑侯曹植有才华而且有爱心。曹操怀疑犹豫,发出信函命令在外地秘密访探。只有崔琰信不封口答复说:“我知道《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大义,并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应当承继大统。崔琰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曹植,本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曹操十分赞赏崔琰的大公无私和高风亮节,喟然叹息,调其职为中尉。

崔琰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很有威重的仪态,朝廷中人很是敬仰,而曹操对他也有几分敬畏。崔琰曾经推荐过巨鹿人杨训,说他虽然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曹操于是以礼征召了杨训。

含冤而死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作魏王,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夸述曹操的盛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虚伪地迎合权势,认为崔琰荐人不当。崔琰从杨训那里取来表文的草稿一看,写信给杨训说:“读表文,是事情做得好罢了!时间啊时间,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也一定会发生变化的!”崔琰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有人却报告说崔琰这封信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曹操发怒说:“谚语说‘不过生了个女儿耳。‘耳不是个好词。‘会有变的时候,意思很不恭顺。”从此罚崔琰为徒隶,派人去看他,崔琰言谈表情一点也没有屈服的意思。曹操的令文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怨忿。”于是赐令崔琰死。

亦有一说,崔琰的文集被人得到,携带的时候用布包裹。当时与崔琰有过节的人看到这个场景,就到曹操面前诬告崔琰,说他的文章中暗自讽喻朝政,故不得公之于人。曹操闻言大怒,将崔琰关入大狱而后处死。

本来,曹操性格忌刻,凡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人,如鲁国人孔融、南阳人许攸、娄圭,都因仗着自己是曹操的老朋友,有所不恭被诛杀。其中崔琰最为冤屈,因而历朝皆有文人墨客为之伸冤。

性格特征

原先崔琰与司马朗友善,司马懿正值壮年,崔琰对司马朗说:“你的弟弟聪敏明哲公允,刚强果断英勇,几乎不是你能比得上的。”司马朗认为不是这样,而崔琰总是坚持这个看法。崔琰的堂弟崔林,年少时没有名望,即使是亲戚也大多轻视他,崔琰却常说:“这是个所谓大器晚成的人,最终必定有远大的发展。”涿郡的孙礼、卢毓刚刚进入魏王军府,崔琰又评论说:“孙礼诚信耿直,刚毅果断,卢毓清醒机警,深明事理,百折不挠,都是可做三公的人才。”后来崔林、孙礼、卢毓都官至宰辅。还有,崔琰的朋友公孙方、宋阶早逝,崔琰抚养他们的遗孤,那份恩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的明鉴卓识,笃于情义,大都像这个样子。

标签: 崔琰

更多文章

  • 对管宁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管宁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管宁

    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避于辽。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

  • 太平天国将领右军主将:韦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韦俊

    韦志俊(1827-1884),又名俊,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名将。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弟,地主兼典当商出身。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3月定都天京封国宗,12月参加三汊河之战。1854年加提督军务衔。1855年春参加江西湖口、九江战役,1856年4月击伤湘军悍将罗泽南。1857年春转战江西吉安等地,受挫

  • 元朝数学家王恂作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恂

    王恂(1235年1281年),字敬甫,中山唐县(今河北唐县)人,元代数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恂跟刘秉忠学习数学、天文、后与郭守敬一道从刘秉忠学习数学和天文历法,精通历算之学,王恂任太史令期间,分掌天文观测和推算方面的工作,遍考历书四十余家。 他在《授时历》的编制工作

  • 西晋时期外戚、富豪:王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恺

    王恺(生卒年不详),字君夫,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西晋时期外戚、富豪,曹魏司徒王朗之孙,卫将军王肃第四子,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起家员外郎,参与诛杀外戚杨骏,受封山都县公。迁骁骑将军、散骑常侍,坐事免官。起任射声校尉,迁后

  • 西晋外戚大臣兰陵侯:王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恂

    王恂(?278年),字良夫。东海郡郯县(tán,今山东郯城西南) 人。王朗之孙,王肃之子,王元姬之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王恂,字良夫,是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其父王肃,在曹魏时袭封兰陵侯,官至中领军。公元256年(甘露元年),王肃去世,由王恂的

  • 王肃有哪些成就与作为?王肃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肃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经学家,司徒王朗的儿子、晋文帝司马昭岳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肃出身东海王氏,师从大儒宋忠。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袭封兰陵侯。历任散骑常侍、秘书监、崇文馆祭酒,屡次建议时政,外放广平太守、河南尹。齐王曹芳被废,迎接高贵

  • 三国曹魏大臣中领军、散骑常侍:王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肃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经学家,司徒王朗的儿子、晋文帝司马昭岳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肃出身东海王氏,师从大儒宋忠。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袭封兰陵侯。历任散骑常侍、秘书监、崇文馆祭酒,屡次建议时政,外放广平太守、河南尹。齐王曹芳被废,迎接高贵

  • 王朗在经学方面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王朗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朗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王

  • 西晋大臣振威将军、江州刺史:华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轶

    华轶(?-311年),字彦夏,西晋末年大臣,曹魏太尉华歆曾孙,太中大夫华表之孙,河南尹华澹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有才气,闻于当世,泛爱博纳,众论美之。初为博士,累迁散骑常侍。东海王司马越治理兖州,引为留府长史。永嘉年间,官至振威将军、江州刺史。华轶有匡扶天下之志,每

  • 西晋大臣太子中庶子东乡侯:华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峤

    华峤(?-293),字叔骏,曹魏太尉华歆之孙、西晋太常华表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闻多识,有良史之才,被司马昭辟为掾属,补尚书郎。晋武帝立,迁太子中庶子,拜散骑常侍,典中书著作。惠帝元康初,封乐乡侯,转秘书监,以《汉纪》烦秽,改作《汉后书》,起于光武帝,终于汉献帝,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