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宗睿真皇后沈珍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珍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19 更新时间:2023/12/13 4:19:18

皇后,是古代女性最尊贵的象征。在封建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异常严重,而女性的地位更是低下,即便是进入皇宫,服侍在皇上左右,也无时无刻不谨慎小心,若是有半点差错,便会得到惩罚。而万千后宫佳丽中,若有人能晋升为皇后,那便是无上的尊贵,不仅能在宫中拥有权力,也能提升自己家族乃至名氏的地位。

然而在物质资源鼎盛的唐朝时期,却有这样一位“苦命”的皇后,身居皇后之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耀,反而离开皇宫,四处漂泊了四十余年。这四十余年间,曾有四位皇帝找寻她,却都没有打探到她的踪迹,这位“苦命”的皇后,就是唐代宗的妻子,睿真皇后沈珍珠

01

沈珍珠的早年经历

沈珍珠出生于唐太宗执政时期,生于名门望族,沈珍珠的父亲,是朝中要官,官职大理正;祖父也是朝中要员,家中条件极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富二代。并且沈珍珠自身条件也极其优越,身材高挑,长相清秀端庄,加上家中背景的点缀,自然比其他普通人有着很多优势,使得沈珍珠顺理成章的被选入了皇宫。

当时的沈珍珠还被大家称为才女,之所以给沈珍珠冠以才女的称号,是因为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吟诗作赋也很是擅长,并且沈珍珠不论是外貌,谈吐和出身,都称得上是优秀。

当时,李豫的父亲一心想在宫中众多女子中为自己的儿子挑选一名优秀的侧妃,沈珍珠也就是凭借多重的优秀条件,被李豫所选中。不久后,沈珍珠便被李豫纳为侧妃,而李豫的正室妃子,则是崔氏,杨玉环是崔氏的姨母,而杨玉环又是唐太宗的妻子。因此崔氏不论在位分和身份上,都比沈珍珠高上一头。

02

沈珍珠与丈夫分散

沈珍珠被纳为侧妃后,便只能一直看着崔氏的眼色生活,纵使李豫再喜欢沈珍珠,迫于崔氏的背景,也不好说什么,不久后,沈珍珠为李豫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室子嗣向来是后宫佳丽们手中翻身的利器,沈珍珠本以为能母凭子贵,借此机会翻身,不再看崔氏的眼色生活,就在美梦即将成真时,意外发生了。

此时的唐朝政治平和,百姓生活富足,没有了繁重的朝政,唐玄宗也便逐渐放纵,贪于享乐。由于唐玄宗对朝政的日渐忽略,朝中内外便开始谋反策乱。

不久后,安史之乱爆发,此次战乱的影响远远超过唐玄宗控制,多次镇压无果,唐玄宗便带着自己的儿子和皇室子嗣纷纷逃离皇宫。因为离宫紧迫,不能带着众多的嫔妃,因此沈珍珠也被迫被抛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离开。

逃离皇宫后,唐玄宗等人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正值乱世,对于逃难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就在离开皇宫不久后,唐玄宗驾崩了,唐玄宗的儿子李亨,也因此继承了父亲的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后来战乱暂时平息,李豫等人也回到了洛阳城,而他一直对出逃时抛弃沈珍珠的事心感愧疚,因此李豫便开始寻找沈珍珠的下落。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搜寻,李豫的手下终于找到了沈珍珠的踪迹,二人也顺利地见面了。

但因为当时战乱,朝中经过战事洗礼后,元气大伤,即便是李豫身为太子,但还是不能将沈珍珠接回宫中团聚。因此二人便再一次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分离,见面的机会也是很少。

03

四代皇帝相继寻找

不久后,洛阳经历了第二次战乱,唐朝士气再次遭受打击,李豫身为太子,带兵平复战乱,一段时间后战乱逐渐平息,但当李豫想与沈珍珠分享这个喜讯时发现,沈珍珠再次失踪了,联系上不久的二人,因为二次战乱再次失联了,这让李豫备受打击,沈珍珠也重新开始她的漂泊生活。

直到后来,唐肃宗因繁重的政事,日夜操劳,最后驾崩,太子李豫便继承了父亲的皇位。正式即位后,手中可调动的人更多了,李豫便一直将寻找沈珍珠的事宜作为政事一样处理。但天不遂人愿,一直到李豫驾崩,他都没有找到沈珍珠的踪迹。李豫身为皇帝,却没能在自己掌权时与自己的爱人见面,这也成了李豫人生中的一大遗憾。而寻找沈珍珠这件事,也便同皇位一起落在了儿子李适的身上。

李豫驾崩后,李豫的儿子李适,也就是后来的唐德宗继位,当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时,李适已经对自己的母亲沈珍珠有很深的印象了,与母亲被迫分开,也一直让李适很是痛苦。一方面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自己的母亲,李适便继续派出大量的人力寻找沈珍珠的下落。但李适经过了多年的寻找,也未曾找到母亲沈珍珠的下落。

而后李适退位,儿子李纯继位,李纯也将找寻祖母沈珍珠作为自己的心愿,但经历了多年寻找后,最终也是了无音讯。沈珍珠在后宫时,没能顺利地得到皇后封号,而皇后的封号,也是唐宪宗李纯继位后,为了祭奠自己的祖母,而追封沈珍珠为睿真皇后。

寻找沈珍珠这件事,横跨了四位皇帝的更迭,但最后她依旧下落不明,很多人猜测她是死于战乱,但又没有证据,因此只能不停地寻找。身为皇后之位,却没能享受到应有的荣誉,流落成平民百姓,又生逢战乱,沈珍珠一生的遭遇令人倍感怜悯。

标签: 沈珍珠

更多文章

  • 西汉刘邦女婿赵王:张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敖

    张敖:刘邦唯一的女婿,最后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作为汉高帝刘邦唯一的女婿,张敖是秦末汉初赵景王张耳之子,陈留郡外黄县人。张耳年轻时曾是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为人豪爽、好交际,因此颇有些名声。魏国灭亡后,张耳隐居故里,当时尚在微贱中的刘邦曾多次拜访他,并跟他结为莫逆之交。在秦末

  • 唐朝武周宰相郢国公:宗楚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宗楚客

    宗楚客(?710年7月22日),字叔敖,唐朝时期宰相、诗人,母为武则天同族姐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宗楚客举进士出身,历任外官。武则天执政时,累迁户部侍郎。坐罪奸赃,流放岭南,岁余召还。神功元年(697年),升任宰相,得罪权贵武懿宗,贬为播州司马。长安四年(704年),复

  • 五代三朝国丈:符彦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符彦卿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朝廷权力,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大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武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在杯酒释兵权后,宋太祖赵匡胤当年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且从此再不授人。石守信虽然保留着&ldq

  • 三国东吴名将大司马荆州牧:陆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陆抗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很多大家所熟悉的名将,基本上都是三国前中期的。比如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上将,东吴四大都督等。那么,问题来了,在三国后期,为什么就几乎没有名将了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是很多人的一种感觉。不过,实际上,在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依然诞生了不少名将,比如蜀汉有姜维、罗宪等人,

  • 三国曹魏名将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诞

    诸葛诞(?-258年4月10日),字公休,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年)起兵反对司马昭,

  • 三国曹魏名将前将军:文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钦

    文钦(?-257年),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部将文稷之子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扬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文钦与毌丘俭等起兵勤王,讨伐专权的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任他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等,封谯侯。甘露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氏,文钦随

  • 三国曹魏重臣太尉:王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凌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举孝廉出身,授发干县令,迁中山太守。颇有政绩,迁司空(曹操)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跟从张辽击败吴将吕范,加号建武将军,册封宜城亭侯。参加石亭之战,跟

  • 三国曹魏都督荆州诸军事东武侯:王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基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青州东莱曲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基文武兼备,才高于世,德溥于时,深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器重,尤其在南征毌丘俭、文钦之乱及东征诸葛诞之叛等大规模军事活动中,王基与司马师、司马昭结下了深厚的军友情谊。官至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东武侯。景元二年(261

  • 三国曹魏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京陵侯:王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昶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升任扬烈将军,封关内侯。齐王曹芳即位,迁徐州刺

  • 三国曹魏荆州刺史征东将军:胡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质

    胡质(?250年),字文德,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曹魏大臣,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在州郡任职。后来蒋济任别驾,与曹操举荐胡质,曹操于是任胡质为顿丘令。后来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属等职。黄初年间迁任吏部郎,先后出兵常山和东莞太守,后又迁任荆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