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不杀功臣,汉高祖为什么要诛杀功臣?

秦始皇不杀功臣,汉高祖为什么要诛杀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98 更新时间:2023/12/24 13:44:46

据传,秦始皇和汉高祖是同龄人,汉高祖只比秦始皇小那么几岁而已。

但因为史书上没有汉高祖出生年龄的准确记录,我们只能大致推断出,在秦始皇刚刚灭掉魏国的时候,汉高祖已经是个学业有成的青年了。

秦始皇和汉高祖年龄相仿但家世不同,一个生来就是王族,一个生来只是布衣,一个少年便等王位,一个成年方做亭长,但神奇的是,两人竟然都是大一统帝国的开创者,一个开创了一统的秦国,自号始皇帝,一个开创了拥有四百年天下的汉国,被群臣上尊号为高皇帝。

同是大一统帝国的开创者,但对待功臣的态度却是两样。

秦始皇虽然暴虐,动不动就杀人,一杀就是一片,所有相关人等,一概不留,但秦始皇却没有诛杀过功臣。

后来在巨鹿之战被项羽打得找不到北的王离,是秦将王翦孙子,王翦是秦始皇开疆拓土的功臣,王翦张口冲秦始皇要大田宅,秦始皇一点都没含糊,直接就给了。

尉缭子说秦始皇一朝得志,将来必定吃人,然后就跑了,跑了之后又被秦始皇派人追回来,追回来之后怎样呢?一点都没被收拾,国尉还是国尉,官照做,歌照唱,舞照跳。

刘邦这边呢?有人说樊哙要在他刘邦死后杀赵王刘如意,刘邦就派人去诛杀樊哙;有人说韩信谋反,刘邦就用陈平计,把韩信逮捕了;有人说卢绾谋反了,刘邦就派樊哙去击杀卢绾;有人说彭越谋反了,刘邦就把彭越逮捕了……

同是大一统帝国的开创者,为什么秦始皇不杀功臣,汉高祖却动不动就要弄死功臣呢?

这是因为,秦始皇只是旧时代开出的花结出的果,而汉高祖则是踏破旧时代开创新时代的英雄。

在秦始皇去世前的三千年里,做王、做天子,靠的是血统,无论是黄帝还是舜禹,周文王、周武王乃至秦始皇,这三千年里所有的天子所有的国王,身上流着的都是黄帝的血,追根溯源,他们家的男性祖先,都是黄帝的儿子。

也就是说,在秦始皇的世界观里,要做王,首先得有王的血统。王翦也好,尉缭子也罢,或者是李斯、赵高,他们都是帝国的功臣且只能是帝国的功臣,他们永远也做不了王,更没法造他秦始皇的反。

刘邦就不同了。

刘邦是在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下起家的,刘邦信奉的是拳头和智力,拳头硬、智力高,就能击败对手,做王、做天子。

也就是说,在刘邦的世界观里,他刘邦之所以能成为皇帝,绝不是因为他天生就比别人高贵,而是因为风云际会之中,他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但刘邦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最后的胜利者,还是暂时的胜利者。

从陈胜揭竿而起到刘邦驾崩的十五年里,华夏大地上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城头变幻大王旗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秦二世、陈胜、楚怀王、项羽、刘邦,这是最显眼的几个,不显眼的呢?数不胜数。

今天还是一国之王,明天就是阶下囚或是身首异处,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常见到刘邦自己也麻木了。

刘邦并不清楚,他能在都城长安做几年的皇帝,他并不知道,弄死他的,到底是时间,还是对手?

举兵造反的燕王臧荼、被人举报谋反的楚王韩信、叛逃匈奴的韩王信、自立为代王的陈豨、被人诬陷为谋反的梁王彭越、被逼造反的淮南王英布、叛逃到匈奴的燕王卢绾,昔日的战友和部下,或者举兵造反或者被举报造反或者叛逃到他国或者被怀疑谋反,一个接一个的事件,其实是对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践行。

刘邦害怕,害怕别人践行成功,害怕自己今日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明日就是低到尘埃里去的阶下囚,刘邦不敢赌不敢赌别人对自己的忠心,于是尽可能地看着功臣,一旦功臣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刘邦立马动手。

归根结底,之所以刘邦会诛杀功臣而秦始皇不杀功臣,就是因为时代变了,新的统治者必须适应新的时代。

标签: 秦始皇秦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翁同龢为什么会没有生育能力?两朝帝师位极人臣,偏偏绝了香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翁同龢,清朝,风云人物

    翁同龢头上有两顶桂冠,一是荣膺状元,二是两朝帝师。有了这样显赫的声名,仕途之路自然是青云直上。但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再富贵的人同样也有烦恼。翁同龢的烦恼就是一生膝下无子女。在讲究多子多福的封建年代,又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这无疑是个缺憾。清末时,都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认为翁同龢是“天阉”之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刘政会是个怎么样的人?刘政会为何一直默默无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刘政会,风云人物

    刘政会是隋末唐初大臣,早年任太原鹰扬府司马,后来李渊在太原起兵,刘政会投靠旗下此后立下诸多战功。李渊建唐称帝后,刘政会奉命留守太原,经营后方,结果刘政会不敌刘武周被俘,但他任然宁死不屈。获救后不仅没受到责罚,反而还被封邢国公,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虽然刘政会在历史上的名声不算大,但他却有着令人敬

  • 东汉官员董宣:不畏皇权,照旧惩治湖阳公主的家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董宣,东汉,风云人物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刘黄,有个仗势欺人,无恶不作的家奴。他在洛阳的西市,因抢掠财物,打死了人。为了逃避官府追究,他藏在公主家里,不敢出来。洛阳县令董宣,字少平,是一个刚直不阿、严格执法的清官。当他知道凶犯是湖阳公主的家奴时,非常气愤,决心严惩凶手,为百姓除害。一天,湖阳公主要出去游玩,那个凶犯觉得和公

  • 姜维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师徒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姜维,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正史论起师徒很多,因为那会儿流行听课。比如大学者郑玄这等人物,如刘备、卢植、公孙瓒都曾跟他学过东西:郑玄在家开讲座,刘备们去听。孙权与朱然当过同学,“相恩爱”,但没记录他俩老师是谁。吕蒙曾经发愤学习,让鲁肃惊叹“不复吴下阿蒙!”史书却也没提他老师是谁。然而在《三国演义》与评书故事里,师徒之类,就

  • 霍成君为什么会被贬冷宫12年?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霍成君,汉朝,风云人物

    中国有伟大的帝王,当然也有母仪天下的皇后。相比于至高无上的皇帝来说,皇后的命运似乎更为悲惨。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皇后,她跟吕后齐名,最后选择自缢身亡。这个女人就是霍成君,吕霍之风说的就是吕雉和她。当然了吕霍之风是贬义词,是形容皇后的品行不端正。那霍成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说起霍成君那就必须说起她的

  • 朱元璋对朱标如此放心放权 康熙为什么对胤礽十分提防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康熙,儿子,风云人物

    对朱元璋和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对朱标放心放权,康熙为什么处处提防着胤礽?确实皇家之事经常是权力压倒亲情,比如康熙一直抓着权力不放,熬得太子胤礽逐渐自暴自弃两度废立。但明太祖朱元璋跟他的太子朱标却很意外,关系好得不行,这是为什么呢?这个还得比较一下康熙与朱元璋这

  • 曹操为何放弃曹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植,三国,风云人物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之中,曹操的儿子最多,据说有25个,能力也是最强,能征善战,才华横溢的都有。孙权七个儿子,为了帝位之争,最后难有善终;刘备虽然不只阿斗一个儿子,但临终将阿斗托付给诸葛亮,免去了子嗣们之间的帝位争斗。曹操在晚年对于将位置传给谁,一度举棋不定,主要有两大人选,文韬武略,老成持重的曹丕

  • 三国时期曹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真,三国,风云人物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族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

  • 道光死后,孝静成皇后是怎么遭人对待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孝静成皇后,清朝,风云人物

    “劳模”是一个现代词,是对一个人的褒奖,大家第一眼看到这个词肯定会想到是劳动楷模,是大家的榜样,但是这个词有时并不是来形容楷模的,也可以指某个人在某方面特别有“能力”。在历史中的后宫中就有这样一个女人,她也被称作“劳模”,因为她的“劳苦功高”在皇帝心中都深深感激,对这个女人十分重视。那到底是什么样的

  • 石达开战斗力那么强,为什么最后会以失败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石达开,清朝,风云人物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受后世尊重的领导人,他勇敢坚毅,侠肝义胆,不玩宗教迷信,不搞阴谋诡计。最后却被逼出走,功亏一篑,英勇就义,为后世所叹惋。石达开从天京出走以后,为什么会失败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第一,石达开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稳固的根据地。石达开离开天京以后,历时七载,转战十五省,行程长达五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