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南燕献武帝慕容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南燕献武帝慕容德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12 更新时间:2024/1/21 16:55:18

慕容家族在历史上都是一个相当出名的家族,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们频频出现在金庸的小说里,为江湖徒增几分爱恨情仇。回首那五胡十六国里的南燕政权,只要两人便足以代表了,这两个人谱写了一段传奇的南燕历史,慕容德慕容超,他们把南燕往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慕容德,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孙氏,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慕容氏家族从来不缺少政治家和野心家,前燕、后燕的帝王皆是慕容德的兄弟,一个家族强盛到如此的地步,在历史上恐怕也是很难得见到的吧。

古代的名人,在出生之时,都有祥兆,慕容德出生的时候,也带着强烈的迷幻色彩。他的母亲梦到太阳钻到自己的肚子里去了,然后就怀上了他。当然,这在现代的眼光来看,纯属无稽之谈,但是从另一当面说明了慕容德的不凡。慕容德的到来,为这个庞大的家族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幼小的他,十分受父母的宠爱,一转眼十八年过去了,慕容德已经从牙牙学语的孩提,长成了儒雅的公子哥。

“年未弱冠,身长八尺二寸,博观群书,性清慎,多才艺。”《晋书》里这样写到他,他博晓众阅,文静雅俊,颇有儒风,家族上下都很喜欢他。因为自身所具有的儒雅质,使他身上少了许多戾气,不像是个纵横疆场的悍将,倒更像是个出谋划策的文雅策士。凭借过人的才干,慕容德开始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慕容德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很有远见有着敏锐的政治头脑。他的兄弟们都很能干,四哥慕容恪,15岁年纪就带两千士兵,追杀暴君石虎10万人;五哥慕容垂,单挑宇文部的涉于干。慕容德虽然也很优秀,但是跟叱咤风云的哥哥们比起来,还是逊色很多。

前燕时期慕容儁在位时,慕容德被封为梁公。后来慕容儁之子慕容暐继帝位,再被改封为范阳王。慕容儁、慕容恪接连死去,让大燕国处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趁此机会,南朝的桓温率军攻打大燕,大敌当前慕容垂当上大都督,让慕容德做了前锋。燕军铁骑来去如电,慕容德利用骑兵迅猛的优势在桓温军团前面游击战,杀伤不少晋军。因找不见燕国军队的主力,桓温不再贸然进攻,就地驻守。桓温固守了两个月,仍未找到慕容主力,粮食又吃完了,只好烧掉船只,抛弃辎重,从陆路撤退。谁料到,途中又被慕容垂的飞骑追击,桓温的军队措手不及,全军溃败再也不敢打大燕国的主意了。

解决了大燕国的外患,本以为可以松口气的慕容家族,又将面临一个头疼的问题。慕容家的内讧开始了,足浑母子排挤慕容垂,无奈慕容垂投奔苻坚,慕容评认为慕容德与之交好,遂迁怒于他,将其免职。失去了慕容垂这个顶梁柱,大燕国一下子就垮塌了,后秦苻坚派王猛征战大燕,没费多少力就把燕国给灭亡了,而慕容德就和整个家族迁徙到了长安。苻坚对慕容家族的人都不错,不仅安顿了家族的人,还让慕容德做了张掖太守,戍边去了。

淝水之战后,苻坚和张夫人失散,慕容暐欲护送张夫人回洛阳,慕容德说这个女人不祥,我们就当做没看到,何必在乎呢?慕容暐顾念苻坚恩义,坚持不从。慕容德见慕容暐不是“成大事者”,遂离去投奔慕容垂。没想到,慕容垂也不是一个“成大事者”,淝水之战,苻坚惨败,仓惶逃走的时候,身边一个亲信都没有,正是下手的好时机,但是慕容垂却不肯加害于苻坚,反而把自己的军队交给苻坚。慕容德则说,“秦强而并燕,秦弱而图之。”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复国而已,这世上哪有什么仁义的战争。从上可知,慕容德是个一心谋大事的人,在他的心里只关心政治,为了复国他可以不顾及信誉、恩情。

慕容垂是有名的豪杰,他的志向在天下。最后他也得以建立了后燕,而追随他的慕容德被封为范阳王、车骑大将军,虽然慕容德品德为人诟病,但他的才能确实出类拔萃。慕容垂每有不决,必与其商议,称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两兄弟的感情很好。慕容德对慕容垂忠心耿耿,但只限于慕容垂一人,因为慕容垂不光是他从小交好的兄长,还拥有令人仰视的军事才华。眼看着慕容垂的江山越做越大,却出现了一个令燕国无可奈何的强敌。拓跋氏的崛起太突然了,以致于慕容家两兄弟都始料未及,拓拔氏如同慕容氏的克星一样,专门欺负慕容家族。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慕容将领们,面对拓拔北魏的进逼竟不堪一击。后燕分崩离析的时代说到就到。

396年,慕容垂临终,遗命太子慕容宝将邺城(今中国河南省临漳县)委由慕容德镇守。次年,慕容德又受慕容麟(慕容垂另一子)建议先称燕王,称燕王元年,史称此一政权为南燕。400年,慕容德正式称帝,改元建平。没做几年皇帝,慕容德就病逝,享年七十岁。慕容德可能心中有愧,生怕死后被人掘墓,所以在去世当晚,有十几个棺木从四方城门抬出,秘密葬在某个山谷之中,后人竟无法得知其尸体之所在。

慕容德一生高奏着时代的凯歌,他像风一样令人捉摸不住,死后又像谜一样让人无法猜解。

标签: 慕容德

更多文章

  • 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皇后是怎么样的人,他的妻子和孩子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萧道成

    崇尚节俭,反对奢糜,对帝王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而萧道成做到了,他从底层爬到高位,深知这一路的艰辛与坎坷;他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以身作则。怎么看都是一个明君,却因为其大臣身份,后身居帝王之位,被冠以篡位之名,为后世所嫌,抛开他的篡位来看,萧道成还算得上是个好皇帝,至少是个有诗意的君主

  • 符彦卿是谁 符彦卿有几个女儿叫什么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符彦卿,宣懿皇后,符皇后

    符彦卿在五代与其他的武官没有什么不同,无非也是擅长武艺,精通兵法之事。但符彦卿又有些与众不同,他的父亲和兄弟都是朝廷里有名的将领,兄弟九人均为镇守一方的军事将领,自己的三个女儿均是皇后,这显赫的身世不得不令人侧目。符彦卿(898年─975年),字冠侯,五代、北宋时宛丘人。中国五代及北宋初期将领,曾多

  • 秃发傉檀是谁 南凉国君秃发傉檀对南凉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秃发傉檀,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

    秃发是个很独特的姓氏,秃发氏为鲜卑族拓跋部之一支。传说秃发氏先人寿阗生于被中,鲜卑语谓被为“秃发”,遂以为氏,传至乌孤,始强大,也就是说到了秃发乌孙秃发家族才真正强大起来。而南凉国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强盛的少数政权,它的主人就是秃发家族的秃发傉檀。秃发傉檀(365年415年),

  • 十六国时期西凉国李暠建立者与李广、李傕和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暠,李广,李傕

    赵钱孙李,作为中国四大姓氏之一的李姓家族,似乎格外出人才,前有道家创始人李耳、飞将军李广,后有唐朝第一大才子李白,南宋婉约词代表李清照等等,李姓家族的子孙一直都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李暠无疑继承了李家优良的基因和血统,作为一国之君,他不仅擅长带兵治国,还是个优秀的文学家,他的出现为乱世增添

  • 唐宪宗李纯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唐宪宗为什么不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宪宗,李纯

    唐宪宗李纯唐顺宗李诵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宪宗是唐朝后期较有作为的皇帝,其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一些藩镇。唐宪宗李纯为什么会被有些人称为小玄宗,这是因为他在政治上作出的贡献,开启了一段元和中兴的好时光。唐朝中晚期一直是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皇

  • 唐文宗叫什么 文宗励精图治为何最后抑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文宗,李昂,唐穆宗,唐敬宗,王守澄,郑注,宋申锡,李训

    唐文宗李昂,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文宗在位期间,颇思图治,遣散宫女三千人,裁汰官员一千二百余人。朝臣朋党相互倾轧,官员调动频繁,牛李党争达到高潮。后起用李训、郑注等人,意欲铲除宦官。文宗上位之后,有改革之心,勤勉自知,颇有太宗遗风,因此被后世称为

  • 唐顺宗和唐宪宗的关系 做了26年太子的唐顺宗李诵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顺宗,唐宪宗,唐德宗

    唐顺宗李诵,唐德宗李适长子。上位以后,从事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贬斥,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史称“永贞革新”。不久患中风。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逼其退位,传位于太子李纯,贬王伾等人,史称“永贞内禅”。又

  • 白马探花陈庆之是个什么人 陈庆之七千白袍军破北魏是真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庆之,尔朱荣,萧衍

    萧梁时代的将军陈庆之,是个被历史遗忘的人。他不被文学作品所重视,也不是史学家浓墨重彩的对象。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奔流》中将陈庆之描绘为一个神将,而毛泽东读《陈庆之传》后:“至此,也不尽为之神往!”,对萧梁时期的战将陈庆之相当崇拜。那么,陈庆之是个什么人?陈庆之

  • 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有何过人之处,常遇春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常遇春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大将,在朱元璋起义之初便跟随左右。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可见对其爱重之意。《明史》

  • 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为什么屠城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常遇春,朱元璋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大将,出生于1330年安徽。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庭条件不好,常遇春自小习武,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先是投靠刘聚,但刘聚是个强盗,并没有雄图大志,1355年他便投身于朱元璋,从此追随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