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沐昆在镇二十二年,屡平诸蛮叛乱

沐昆在镇二十二年,屡平诸蛮叛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708 更新时间:2023/12/13 15:10:12

沐昆,字元中,号玉冈。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代中后期勋臣、将领,黔宁沐英五世孙、定边伯沐昂之玄孙。沐昆最开始袭任锦衣指挥佥事,后被叔祖、黔国公沐琮收养。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沐琮去世,沐昆袭封黔国公,佩征南将军印镇守云南省。他为人稳重,喜怒不形于色,在滇二十二年,攻灭龟山、竹箐反贼,又连续讨平普安州、师宗州、安南长官司的动乱,为维护滇南地方的安全稳定做出了贡献。

因功累加至太子太傅。袭位日久后,转而贿赂权势,凌辱三司官员,更加骄横。正德十四年(1519年),沐昆过世,年三十八。获赠太师,谥号“庄襄”。沐昆自少又很好学,公务之外,与人墨客韵士交游,其遗稿经子孙后代梳理,最后被编为《玉冈诗集》,今已佚。

元勋之后

沐昆的五世祖为明朝初期开国元勋、黔宁王沐英。他的高祖父沐昂,为沐英第三子,官至左都督,追赠定边伯;曾祖沐僖,袭任南京锦衣卫副千户;爷爷沐瓒在天顺二年至明成化二年十二月间(1459年-1467年2月)以右军都督同知佩征南将军印,代镇云南省七年;爸爸沐诚,在沐瓒去世后以锦衣卫指挥使、右参将代父亲镇金齿。

过继叔祖

明宪宗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正月,沐昆出生。同一年九月,年仅二十六岁的沐诚病故于金齿。那时候沐昆才九个月大,由祖母贾夫人养育。

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贾夫人去世,沐昆这时不过九岁,却已能做到哀毁尽礼,好似成年人一般。第二年,孝宗授十岁的沐昆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因其幼小孤弱,因此特加优待。

在明宪宗、孝宗时期,驻守云南的第三代黔国公沐琮恰好是沐昆的叔祖,沐琮沒有孩子,因此收养沐昆为子。

袭镇廿年

弘治九年(1496年)九月,沐琮去世[13]。第二年十月十一日,十六岁的沐昆袭封黔国公,佩征南将军印绶,充任云南镇守总兵官,享有岁禄三千石。

弘治十二年(1499年),沐昆出兵征讨龟山、竹箐诸蛮叛变。

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月,南京户部尚书、督贵州军务王轼撤兵征伐普安州(治今贵州盘县双凤镇)米鲁之乱,沐昆与云南巡抚陈金亦“亲诣交界地区督率三司”,并在平夷卫汇合武定土知府凤英等土、汉军共四、五万人,抵御米鲁。待到米鲁在贵州被击败后,妄图回袭云南的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寨,沐昆、陈金等率云南兵将其击败。没多久后,凤英率军斩杀米鲁,最后平定叛变。孝宗论功,提高沐昆的岁禄。

明宪宗时,明廷割木邦宣慰司的土地,设立孟密宣抚司。之后,孟密土司思楪侵入木邦土地二十七处,明廷见其多次拒绝劝抚,因此调孟养土司思陆所部要挟,这才使思楪归还所占土地资源。但思陆气愤孟养兵多遭思楪杀害,因此出兵渡金沙江,夺得了木邦原先割给孟密的蛮莫、贡章等十三处土地,彼此之间,纠纷不断。

弘治十三年(1500年),沐昆奉上、中、下三策,孝宗采取下策,命云南方面劝诫思陆撤回孟密。兵部商讨将蛮莫等处再次赐给木邦,思楪之弟思真不服气,仍顽抗。

至弘治十八年(1505年),沐昆、陈金派知府王嘉庆、张凤等前去劝说,思真这才罢手,而孟养、木邦各土司陆续遣使进贡赔罪。明武宗嘉赏沐昆等人的功劳,各赐银帛等物。

正德二年(1506年),师宗州(治今云南师宗)百姓阿本造反,沐昆与都御史吴文度等督率官军2万(一作三万)余名,派左参议陈一经等分三路齐进:一路出师宗州,一出罗雄州(治今云南罗平),一出弥勒州(今云南弥勒)。又另派一支部队埋伏在盘江,断开反贼后路。最后大破反贼,斩首四千七百余级,捉拿、劝降五千余人,阿本逃跑。捷报传到北京,武宗“写敕奖励”沐昆等人。

正德七年(1512年),安南长官司(治今云南蒙自东老寨)的那代争求袭位,杀掉土官,沐昆与都御史顾源出兵围歼,将那代与其党羽七十余人捉拿,斩首三十七级。武宗赐敕奖赏。

正德十一年(1513年)四月,沐昆因母亲去世,请求护丧葬母于南京。据悉,兵部尚书王琼接纳他的贿赂,提议派官员护送其母的遗体归葬,并请对沐昆进行奖赏。武宗允许,加授沐昆为太子太傅。

英年病逝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八日,沐昆病故,时年仅三十八岁。武宗闻讣讯,为此辍朝一日。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经礼部奏请,新即位的明世宗追赐沐昆祭葬,并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师,赐谥号为“庄襄”(明《谥法》称:威而不猛曰庄,因事有功曰襄)。

标签:沐昆

标签: 沐昆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武宗朱厚照,作为皇帝真的很差劲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武宗,朱厚照,明朝历史

    明武宗朱厚照明代第十位皇上,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朱厚照自小机敏聪慧,喜爱弓骑。即位没多久,便信用以刘瑾为代表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作“八党”。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而刘瑾则日益诱导武宗戏玩游戏娱乐。在西华门别筑宫殿,造密室于两厢,称之为“豹房”、“新宅”,每日游

  • 焦芳明朝阉党,最后竟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焦芳,明朝历史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心胸狭隘天顺八年(1464)进士,大学士李贤因他是同乡,把他引荐为庶吉士,后授予编修,进侍讲。焦芳为巴结李贤,出入门下,胁肩巧笑,投其所好,而又阴遣其妻入侍。任满九年后,应当

  • 王鏊明朝名臣,匡补时局,一变文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鏊,明朝历史

    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汉族,吴县(江苏苏州)人。明朝名臣、文学家。王鏊从小随父学习,聪明伶俐异常。他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历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等职。明武宗时任吏部左侍郎,

  • 明朝权臣杨廷和,历仕四朝,二朝首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廷和,明朝历史

    杨廷和,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江西吉安)。明朝中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杨廷和善书,笔法工整。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及《大明会典》,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少年成名杨廷和四岁时知声

  • 明朝宁王朱宸濠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宁王之乱,宸濠之乱,王守仁,王阳明,明朝历史

    宸濠之乱又称宁王之乱、宁王叛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仅过四十三天,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即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起初,封为上高王。弘治十年(14

  • 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叛逆”风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三大才子,杨慎,明朝历史

    杨慎,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诗词曲各体皆备,自有一定的风格。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

  •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临江仙》,你爱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临江仙,明朝三大才子,杨慎,明朝历史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写词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词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全词基调慷慨悲壮,读来只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 “后三杨”中的杨一清,历经四朝,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一清,明朝历史

    杨一清,明代名臣,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云南安宁人。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早年

  • 安化王叛乱仅仅18天就宣告失败,促进了刘瑾的倒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瑾,安化王叛乱,杨一清,明朝历史

    安化王叛乱,又称朱寘鐇叛乱,是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在安化(今甘肃庆阳县)发动的叛乱。正德五年(1510年),正德帝派大理少卿周东度在宁夏屯田,其因谄媚刘瑾,敛财巨多,为戍边士兵所愤。当时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屡次侮辱士兵妻子,部队将领十分愤怒。后朱寘鐇知道后大怒,命孙景文召开宴会,其间用

  •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伯虎,明朝历史

    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府吴县(江苏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