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化王叛乱仅仅18天就宣告失败,促进了刘瑾的倒台

安化王叛乱仅仅18天就宣告失败,促进了刘瑾的倒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30 更新时间:2023/12/25 20:06:28

安化王叛乱,又称朱寘鐇叛乱,是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在安化(今甘肃庆阳县)发动的叛乱。正德五年(1510年),正德帝派大理少卿周东度在宁夏屯田,其因谄媚刘瑾,敛财巨多,为戍边士兵所愤。当时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屡次侮辱士兵妻子,部队将领十分愤怒。后朱寘鐇知道后大怒,命孙景文召开宴会,其间用语言刺激,诸位武臣多愿意跟从朱寘鐇。后朱寘鐇设大宴邀请巡抚各位官员,当时周东度、安惟学两人没有赴宴。后朱派兵直入,杀死姜汉、李增、邓广等人,并派遣部队在公署杀周东度、安惟学。此後焚烧官府,释放囚徒,撤离黄河渡船。并派人招杨英、仇钺,并擅自分封官职,命孙景文以讨伐刘瑾为名起草檄文。

当时陕西总兵曹雄听到叛变,派遣指挥使黄正镇守灵州,其他各部则纷纷派遣部队。当时杨英、仇钺派兵杀死周昂,并派亲兵进入,逮捕朱寘鐇,其馀数人接获。朱寘鐇被赐死,削爵位。

明孝宗时,商人应赴边地交纳的课银,统交户部,分送各边境地区,以助军需,称为年例银两。刘瑾认为,这是户部与边地官员“共盗国帑”,于正德三年(1508年)下令停止,留朝廷支用。边地储备因而空虚。

正德四年(1509年)八月,刘瑾奏请派御史等到各处清理屯田。奉命的御史等官,多迎合虚报,各边伪增屯田数百顷,悉令出租。派往宁夏的大理寺少卿周东,甚至以五十亩为一顷,多征亩银向刘瑾行贿,当地戍将卫卒备极愤怨。驻守宁夏的藩王安化王朱寘鐇乘机起兵,发动了夺取皇位的叛乱。

发动叛乱

正德五年(1510年)春,驻守宁夏的游击将军仇钺和副总兵杨英领兵出御蒙古,总兵官姜汉,选精兵六十人为牙兵,由指挥周昂带领。周昂与千户何锦为安化王划策,于四月五日设宴诱杀地方官员起事。总兵官姜汉、镇守太监李增等,在宴席上被何锦、周昂杀死。巡抚安惟学、大理寺少卿周东辞未赴宴,千户丁广等袭杀安惟学、周东于公署。

安化王等随即焚官府,释囚徒,派人招降仇钺和杨英。杨英部众溃散,单骑奔灵州。仇钺伪降,自驻地玉泉营引兵而至。安化王夺其军兵。以何锦为讨贼大将军,周昂、丁广为左右副将军,孙景文为军师。作檄文历数刘瑾罪状,说“今举义兵,清除君侧,传布边镇。”各边镇接到檄文后,不敢上报。延绥巡抚黄珂将檄文封奏朝廷。同时分封将弁,把守关隘,传檄文屡次历数刘瑾之罪状,与朝廷分庭抗礼,消息传来,“关中大震”。

明廷平乱

这时,镇守固原的署都督同知充总兵官曹雄,得知安化王反,即统兵压境上,命令指挥黄正以兵三千入灵州,约邻境各镇兵克期讨叛,又派遣灵州守备史镛等夺河西船,尽泊东岸,并潜通书仇钺,约为内应。仇钺被解除兵权后装病家居,暗地招纳壮士结集。

何锦前来探病,仇钺乘机欺骗何锦说:官军就要到来,应即出兵守渡口,勿使渡河。何锦、丁广听信其言,倾营而出,只留下周昂守城。安化王命周昂探视仇钺,仇钺卧床呻吟,伏卒捶杀周昂。仇钺率壮士百余人,直奔安化府,将安化王擒捕,杀孙景文等十余人。又假传安化王令,召何锦、丁广回城。部众得知安化王被捕,相继溃散。何锦、丁广二人单骑逃奔贺兰山,也被捕获。安化王仓促起事,历时十九天而失败。起事檄文暴露了刘瑾的罪状,攻击的目标直指刘瑾,震动了朝野。

仇钺平安化王之乱,朝廷尚未得报,不几天就打到了陕西。武宗闻讯心急如焚,却又毫无主张,只得与李东阳研究对策。李东阳趁机推荐用被贬的杨一清提督军务,派张永为监军。即起用前右都御史杨一清总制军务,泾阳伯神英为总兵官,太监张永监军,率大军西讨。杨一清在孝宗朝曾以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武宗即位后,受命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因不附刘瑾,曾被刘瑾诬陷下狱,因李东阳、王鏊等疏救,罢官归里。杨一清熟悉边务,因群臣力荐,得再起用。大军至宁夏,安化王已被擒,神英领兵还京。杨一清与张永留宁夏处理善后事宜。太监张永本是内宦“八党”之一,刘瑾权势增长,逐渐失和,曾在武宗面前诉刘瑾陷己。杨一清乘间对张永说:外乱已平,国家的内患怎么办?在手掌上划一“瑾”字。张永说,此人日夜在皇上跟前,耳目甚广。杨一清说,公也是皇上的亲信,讨贼不委付别人而委付公,足以明意。功成奏捷,乘机揭发刘瑾奸恶,陈说海内愁怨,皇上必定听信,杀刘瑾,公也可以更受重用,收天下民心。张永站起说:“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八月,张永奉旨回京。杨一清仍总制三边军务。

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十一日,张永押解安化王及何锦、丁广等至京献俘。武宗处死安化王等,赐宴慰劳张永。张永在刘瑾退席后献上安化王讨刘瑾的檄文,奏陈刘瑾不法诸事,并说刘瑾激变宁夏,心不自安,将图谋不轨。武宗命连夜逮捕刘瑾。次日,交廷臣议罪。

刘瑾被缉拿后抄籍家产,有黄金二十四万锭,另五万七千余两,银元宝五百万锭,另一百五十八万余两,珠宝器物外又有衣甲、弓弩、衮衣、玉带等物。武宗原拟谪降刘瑾,抄家后大怒说:“奴才果然要造反!”下狱审讯。六科弹劾瑾罪三十余条,凌迟处死,榜示天下。朝野称快。群臣追论阉党官员。吏部尚书张彩被逮,死于狱中。刘宇、焦芳等已致仕,削籍为民。刘瑾亲信锦衣卫指挥杨玉、石文义等处斩。尚书、侍郎以下依附刘瑾的官员多人续被罢黜。

武宗诛刘瑾后,奖仇钺平乱功,进为征西将军,署都督佥事,镇守宁夏,封咸宁伯。杨一清进爵太子少保。张永进岁禄,兄弟均封为伯。谷大用请辞西厂。内行厂与西厂俱罢废,只存东厂,由太监张锐统领。曾被刘瑾降调的吏部尚书刘忠及南京吏部尚书梁储并为文渊阁大学士,与李东阳、杨廷和共参机务。次年春,刘忠致仕。

朱寘鐇的叛乱无论是从实力还是结果来说,影响都不是很大。叛乱仅仅坚持了18天就宣告失败,既反映了明代宗藩实力不断弱化的事实,也反映了宗藩叛乱不得民心的无奈。不过,安化王的叛乱促进了刘瑾的倒台。

刘瑾是否真的想要暗杀正德帝仍不清楚。这场斗争的胜利者所编纂的记载以确定的措词说,刘瑾计划篡夺皇位,但除了午门前的简短质询外并没有正式审理,而刑部现存的文件只包括旁证。刘瑾没有承认他的罪行,尽管在谋叛案件中一般都要求这样的招供。而且执行他的死刑判决异常迟速,因此没有机会上诉或复审罪行。确定无疑的是,刘瑾之死结束了改革帝国行政管理的任何尝试。

实际上,刘瑾试图改革帝国的行政管理,以便文武官员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将从属于中官或和中官平等,并且在所有财政事务中都对中官负有责任。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这是没有先例的安排,同时由于刘瑾的过激改革受到大多数文官成功的反对,因而也就不可能充分了解他的行政改革的详情。在他死后几天之内,所有他所施行的法令的痕迹都从记载中被抹掉。改革王朝制度和通过太监代理人扩大皇帝直接控制权力的具有实质性的尝试完全失败了。

标签:刘瑾,安化王叛乱,杨一清

更多文章

  •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伯虎,明朝历史

    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府吴县(江苏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

  • 唐伯虎科举舞弊案,真想揭秘,让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伯虎,明朝历史

    唐伯虎家住江苏苏州,虽然不是豪门望族,但也算是地方殷实之家,衣食倒也无忧。16岁时,他考秀才高中第一名,在苏州城名噪一时。29岁时,他在南京乡试中第一名考中解元,可谓人生得意。然而,仕途的重大挫折也随之而来。据《明史》记载,唐伯虎参加乡试时,文章写得异常精彩,当时的主考官梁储大加赞赏。回朝后,梁储拿

  • 唐伯虎真迹值多少钱,不愧是大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伯虎,明朝历史

    唐伯虎,名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唐伯虎是著名的“吴中四大才子”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南四大才子”,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齐名,他秀才考中第一,成为了案首,乡试又考中第一,人称唐解元,在参加会试的时候,因为被迫卷入了一场科场舞弊案当中,所以被贬入狱。对于少年成名、头角峥嵘的一代才子

  • 王阳明大明第一牛人,一代圣贤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宁王之乱,守仁格竹,王守仁,王阳明,龙场悟道,明朝历史

    王守仁(王阳明),原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人,是明代优秀的思想家、作家、军事家、教育家。明朝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不断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徒弟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远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

  •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思想,让人受益匪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守仁,王阳明,龙场悟道,明朝历史

    谈起王阳明(王守仁)心学,国人基本上是有所了解。王阳明也是中国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贤,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以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心学做为儒学的一门流派,为历代儒客青睐。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宋朝程颢开其端,宋代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 龙场悟道,开启了阳明学潮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守仁,王阳明,龙场悟道,明朝历史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太监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龙场这既清静又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融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大半夜,他忽然拥有领悟,觉得心是感应天地万物的根本,从而提出心即理的出题。认识到“圣人之道

  • 守仁格竹失败后,王阳明大彻大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宁王之乱,守仁格竹,王守仁,王阳明,明朝历史

    王阳明先生是程朱理学的大成者,在宋明理学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专属的“心学”,他自己较切实的一个试着就是我们熟知的“格物致知”,因而“守仁格竹”说的也是阳明先生格物的事情,虽然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中包含着他的严密的思想和程朱理学的一些哲学的观念。“守仁格竹”讲的也是这种思想的一个微小而

  • 明朝大太监刘瑾,权倾朝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瑾,明朝历史

    刘瑾(1451年—1510年),兴平(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汤坊镇王堡村)人,明朝正德年间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宦官刘顺收留,换姓刘,净身进宫当上宦官。弘治年间,刘瑾犯罪,被饶恕后服侍太子朱厚照。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继位,命刘瑾掌管钟鼓司,刘瑾宣布得到官衔。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

  • 明朝边将江彬,武宗义子,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武宗,江彬,王守仁,明朝历史

    江彬,字文宜,北直隶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明代武臣,曾随军与鞑靼战斗,善察言观色,之后变成明武宗的义子,赐姓朱,受封宣府、大同、辽东、延绥四镇的统领。江彬初为蔚州卫指挥佥事,非有他能,惟固执勇悍。后通过钱宁遭受明武宗接见,以健能被留,进出豹房,与武宗同起卧。同时,进毡幄,导巡幸,讨好武宗。从而恃宠擅

  • 明朝正德年间的八大太监,被称为“八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八虎,刘瑾,张永,明孝宗,明武宗,明朝历史

    指明朝正德年间八个得宠太监,弘治十八年(1505),明孝宗因病逝世,太子成功继位,这便是明武宗。太监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八名太监获得了新皇帝的宠溺,被称作“八虎”。明正德年间,东宫的随侍太监中,有八个太监称为八虎,他们以刘瑾为首,为了讨好日后新皇上,每日都进一些奇特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