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宁王朱宸濠之乱

明朝宁王朱宸濠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65 更新时间:2024/1/18 4:21:12

宸濠之乱又称宁王之乱、宁王叛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仅过四十三天,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平定。

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即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起初,封为上高王。弘治十年(1497年)袭封于南昌,弘治十二年(1499年)袭封宁王。正德二年(1507年),朱宸濠先后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伶人臧贤等,恢复已裁撤的护卫,蓄养亡命,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密谋起兵。又企图以己子入嗣明武宗,以取得皇位。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朱宸濠之罪行,明武宗因下旨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之田。

朱宸濠起兵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帝朱厚照西巡归来后,又欲下江南,并周游天下,为了谏阻南巡,惹起一场朝臣大请愿。于是,怀有野心的宁王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淫无道,是年六月十四日兴兵,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七月初,又以其部将守南昌,自率舟师蔽江东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帅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南京。

王守仁平叛

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闻变,举兵勤王,会齐各地军兵,于七月二十日攻克南昌。朱宸濠闻讯,回救南昌,二十四日与王守仁军相遇于南昌东北的黄家渡,叛军败退八字垴。二十六日,明军以火攻,宸濠大败,将士焚溺而死者3万余人,宸濠与其世子、郡王,及李士实、刘养正、王纶等皆被擒。

明武宗亲征

八月,王守仁捷报尚未送达北京,明武宗自称“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于八月二十二日率万馀官兵南下“亲征”。后到达涿州时,王守仁捷报传至,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明武宗身边的嬖幸甚至建议将朱宸濠放回鄱阳湖裏,让明武宗生擒,以展示皇帝威信,为了将平叛功劳延及到明武宗及其诸幸臣,正德十五年(1520年)闰八月,王守仁不得已将擒获的朱宸濠押至南京,献给明武宗,名曰“献俘”,武宗与诸近侍身着戎服.摆开作战的阵势,将朱宸濠除去桎梏,释放在军队的包围圈中,然后伐鼓鸣金而擒之,重新给他戴上枷锁,列于队伍前面,作凯旋状而归。十二月,朱宸濠被押至南京。但明武宗直到次年十月方才班师。十二月,武宗在通州处死朱宸濠,除宁王之藩。

宁王失败的原因,固然与其实力弱,孤立无援和不得民心有关,但也有军事方面的失误。顾祖禹在军事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分析认为,军事布置失当,先是沿江强攻安庆,后又回师救援南昌,前后都不进图金陵,两步错棋是宁王失败的主要原因。

标签:宁王之乱,宸濠之乱,王守仁,王阳明

更多文章

  • 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叛逆”风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三大才子,杨慎,明朝历史

    杨慎,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诗词曲各体皆备,自有一定的风格。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

  •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临江仙》,你爱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临江仙,明朝三大才子,杨慎,明朝历史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写词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词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全词基调慷慨悲壮,读来只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 “后三杨”中的杨一清,历经四朝,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一清,明朝历史

    杨一清,明代名臣,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云南安宁人。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早年

  • 安化王叛乱仅仅18天就宣告失败,促进了刘瑾的倒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瑾,安化王叛乱,杨一清,明朝历史

    安化王叛乱,又称朱寘鐇叛乱,是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在安化(今甘肃庆阳县)发动的叛乱。正德五年(1510年),正德帝派大理少卿周东度在宁夏屯田,其因谄媚刘瑾,敛财巨多,为戍边士兵所愤。当时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屡次侮辱士兵妻子,部队将领十分愤怒。后朱寘鐇知道后大怒,命孙景文召开宴会,其间用

  •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伯虎,明朝历史

    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府吴县(江苏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

  • 唐伯虎科举舞弊案,真想揭秘,让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伯虎,明朝历史

    唐伯虎家住江苏苏州,虽然不是豪门望族,但也算是地方殷实之家,衣食倒也无忧。16岁时,他考秀才高中第一名,在苏州城名噪一时。29岁时,他在南京乡试中第一名考中解元,可谓人生得意。然而,仕途的重大挫折也随之而来。据《明史》记载,唐伯虎参加乡试时,文章写得异常精彩,当时的主考官梁储大加赞赏。回朝后,梁储拿

  • 唐伯虎真迹值多少钱,不愧是大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伯虎,明朝历史

    唐伯虎,名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唐伯虎是著名的“吴中四大才子”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南四大才子”,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齐名,他秀才考中第一,成为了案首,乡试又考中第一,人称唐解元,在参加会试的时候,因为被迫卷入了一场科场舞弊案当中,所以被贬入狱。对于少年成名、头角峥嵘的一代才子

  • 王阳明大明第一牛人,一代圣贤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宁王之乱,守仁格竹,王守仁,王阳明,龙场悟道,明朝历史

    王守仁(王阳明),原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人,是明代优秀的思想家、作家、军事家、教育家。明朝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不断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徒弟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远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

  •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思想,让人受益匪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守仁,王阳明,龙场悟道,明朝历史

    谈起王阳明(王守仁)心学,国人基本上是有所了解。王阳明也是中国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贤,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以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心学做为儒学的一门流派,为历代儒客青睐。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宋朝程颢开其端,宋代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 龙场悟道,开启了阳明学潮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守仁,王阳明,龙场悟道,明朝历史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太监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龙场这既清静又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融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大半夜,他忽然拥有领悟,觉得心是感应天地万物的根本,从而提出心即理的出题。认识到“圣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