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锦衣卫的佩刀-绣春刀

明朝锦衣卫的佩刀-绣春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55 更新时间:2023/12/17 5:44:54

提到大明朝锦衣卫,很多人想到到的便是杀人如麻,血猩暴力的朝廷情报组织,而在其中令人印像更为深刻的莫过锦衣卫的两大标志:飞鱼服绣春刀。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御林军概念性质的佩刀,绣春刀的款式和明朝普遍的腰刀差不多,刀身较一般腰刀简短,且有弧度。

《明史》有记,嘉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爵的墓志铭里有写“赐四兽麒麟服、銮带绣春刀、银鎁瓢方袋三事”,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张爵“充前驱使事,—切机务悉倚毗焉,仍加食都指挥佥事俸。自发驾以至回銮,飞鱼蟒衣、帑金、厩马、酒饭之赐,及宣召面谕之优,不可枚举。”不难看出飞鱼服绣春刀是皇帝赐的,并不是锦衣卫里上下全体人员每个人有份的。

绣春刀是锦衣卫、御林军佩的定义制式武器,从《出警入跸图》勾勒的大明朝皇帝出京谒陵盛况,即皇帝在皇宫待卫的护送下,骑着马出京,盛况空前的赶到京郊的十三陵拜祖先,在其中能够看得出大明朝士兵和锦衣卫配戴的绣春刀均不一样。

在元朝时,蒙古人的弯刀传入中原时,明朝吸取了蒙古弯刀的优势,打造了雁翎刀,雁翎刀的刀口有益于割开伤口和缓解武器相接时的撞击力,而尖刀处也有反刃,有益于挑和刺。绣春刀便是用那时候最好的精钢,历经无数次锻造锤炼后的雁翎刀。

“秀春”二字起源来自于自杜甫的《入奏行》“绣衣春当霄汉立,彩服日庭闱趋。”在诗里,他用秀春描述那时候一位姓窦的御史,深得皇帝的信任,他身穿绣衣为皇帝巡查天下。而锦衣卫本来是皇室仪仗队,之后为皇帝在民间和朝野巡视,那样的状况与杜甫诗句的勾勒很贴近,因而,锦衣卫的佩刀也有着“秀春”那么清秀的名称。

绣春刀不仅吸取了唐刀,单刀等前代名刀宝刀的优势,还部分效仿了日本刀,蒙古刀的优点,可以说东亚宝刀化艺术的集合之作。它既能一只手刺斩,也可以两手握紧劈砍,因而素来被明军高級将官与侍卫视若珍宝。此外,此刀非大内精英不得使用。因而,它不仅一种利刃,还意味着着男子汉忠心报国的无上光荣和忠心。

标签:锦衣卫,锦衣卫的佩刀

更多文章

  • 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特务机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厂,明朝历史

    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的特权监察组织、间谍行政机关和秘密警察部门。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心腹宦官出任头领。地址坐落于京师(今北京市)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明中叶以后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常合称之为“厂卫”。东厂权利在锦衣卫以上,只对皇上负责,

  • 西厂即西缉事厂-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厂,明朝历史

    西厂是明代特有的官署名字,全名“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提升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以外加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统称厂卫,用宦官汪直为提督,其权利超出东厂,活动的范围自在明遍布全国各地。西厂的组员和东厂一样全是由锦衣卫中选拨出来的,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总数要比东厂多

  • 明朝三大营-明军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千营,五军营,明朝三大营,神机营,明朝历史

    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强悍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亲自下旨建立,分別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谈起大明朝的明军三大营,我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可是关于明朝三大营的战斗能力和编制,却沒有详细了解过。在明朝建立的初期,三大营多次追随皇上出战,并且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五军营明军三大王牌军之最,由大明朝各行省选调

  • 明朝水师-中国古代最强大的海军舰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水师,明朝历史

    明朝水师又被称为大明水师,是那时候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它的来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几大主力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全盛时期的1420年,大明朝有着3800艘船,在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及其驻守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远播漕船,在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除此之外还有着大量的护

  • 大明水师战舰种类多样,堪称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明水师,明朝水师,明朝历史

    明朝初年曾有造船业的第一次高峰时段,史籍曾一度记述明初主动提升自己军事力量、修建战船,仅沿海地区一带的战船就会有五千艘上下,假如再加上临江临河的战船,明初的战船数量就更多的了。明朝中叶,为了更好地抵挡日寇,刮起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修建战船的高潮。明朝战船类型极多,除开前代现有的战船,如楼船、蒙冲、斗舰、

  • 明越战争-安南并入明朝领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征安南战争,明越战争,明朝历史

    明越战争又被称为明征安南战争、明入越战争,越南称之为明与大虞战争,指的是明成祖派军征服越南地区胡朝(大虞国)的战争。安南旧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之后,方独立成国。元末动乱,安南借机从元朝版图脱幅,一度出兵攻进思明路永平寨,超过元朝定界铜柱二百余里,占据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

  • 明英宗-朱祁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历史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汉人,大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大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少年天子宣德二年(1427年),孙嫔为明宣宗朱瞻基生下大儿子朱祁镇,封为贵妃。明宣宗体弱多病,册封出生四个月的朱祁

  • 明征麓川之役-明朝在西南统治的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麓川之役,明朝历史

    明征麓川之役,是明代朝廷讨伐云南省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俩叛变的四次战争。四次征伐各自产生於1439年(正统四年)、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明朝历经连年征伐,仍未完全平复叛变,最后以誓约方式结束;期内持续发起数十万人的攻击,导致大军疲倦、财政亏

  • 土木堡之变-明朝开始走向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历史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朱祁镇因情报信息不准兵败瓦剌的事情。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入明朝边境线,明英宗和王振亲率二十万大军出战,准备从大同北进,与瓦剌在明朝边境线决战。明军刚抵达大同就接获宦官郭敬的密报,获知瓦剌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 北京保卫战-于谦力挽狂澜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于谦,北京保卫战,明朝历史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七日,“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入北京,造成极大的震动。北京內外,人人自危,文武百官,张惶失措,乃至在朝堂前失声痛哭。应对危机,诸臣有些人认为用黄金珠宝赎出英宗,有些人认为关掉城门坚守待援,更有翰林侍讲徐有贞认为迁都南京市,以避瓦剌兵锋。兵部侍郎于谦危急关头,大声疾呼:“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