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锦衣卫-军政特务机构

明朝锦衣卫-军政特务机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50 更新时间:2023/12/18 2:06:46

锦衣卫是明代的军政搜集情报组织,其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建立的“拱卫司”,后改叫“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负责管理皇上仪仗和护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撤编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做为皇上侍卫的军事组织,锦衣卫首要职责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担任侦查、拘捕、审讯等活动。还有参加搜集敌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搜集了很多的日军敌情。其头领称之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上的心腹武将出任,真接向皇上负责。能够拘捕所有人,包含王公贵族,并开展不对外公布的审问。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有,持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以说是正式结束了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之后,效仿明朝制度,依然建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叫銮仪卫。清代的锦衣卫仅存有一年。此外越南地区后黎朝、阮朝也设立锦衣卫。

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掌控不法群臣为目地,《明史·刑法志》记述:“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

朱元璋为提升中央集权执政,特令其执掌刑狱,授予巡察缉捕之权,内设镇抚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旨烧毁锦衣卫刑器,所押犯人转送刑部案件审理;另外下旨内外狱所有归三法司案件审理,将锦衣卫废止。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到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置诏狱。明初几代皇上重用锦衣卫,之后,有明一代,此弊终难去矣。

明初期间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设定锦衣卫。刚开始职责为三项:其一,守卫值宿;其二,侦查与拘捕;其三,典诏狱。此三项职责在一段的期间内仍未建立供其平稳执行的规章制度。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觉得锦衣卫有滥用职权罪,依势作宠之态,便此时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将内外刑狱从锦衣卫职责中废止,交给法司处置。明初,“胡蓝之狱”、“郭恒案”、“空印案”多有锦衣旗校奉命活跃其中。

加强权利

此期锦衣卫的权力有一定的扩张。一些在朝中由宪司承担的事宜日渐由锦衣卫处置。镇抚司由卫的属下独立于锦衣卫,权利扩大,可真接向皇上上奏。

正德初期,太监刘瑾操握政权,将亲信布于朝廷各要位上,锦衣卫指挥使石义文也常对刘瑾溜须拍马。伴随着刘瑾势力的进一步扩张,锦衣卫迫不得已依赖于东厂,厂卫格局模式产生变化。在由钱宁治理卫事时,锦衣卫势力再一次提高。

明世宗嘉靖期间是锦衣卫权利鼎盛时期。此期的锦衣卫权利程日渐上升趋势,待陆炳负责管理卫政之时,锦衣卫权利到达巅峰,卫权乃至超过厂权,东厂亦而为低下头俯首。

史籍上对隆庆、万历期间的锦衣卫人事变化小有记述。以万历期间为例子:万历前期,朱希孝为锦衣卫指挥使。其对权利的履行可以说循规蹈矩,不扩张事态,严格执行规定,对事情的处置较为慎重。万历十年,刘守为锦衣卫都督,其与东厂沆瀣一气,作威作福,虽对锦衣卫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好的危害,导致了锦衣卫与东厂互惠互利、互相配合的局势。万历中后期,神宗很长时间没理朝廷,这时非法关押、长时间囚禁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时锦衣卫权利不如东厂之势。

明朝末期

锦衣卫权利小于东厂,沦落其附属。自万历年间,明代的主要矛盾慢慢加重,朝廷土崩瓦解,重臣们结党自拥,大太监魏忠贤权倾內外。熹宗前期,刘侨为锦衣卫镇抚司指挥,因品行端正,“不肯献媚,不肯杀人”,遵规守纪,魏忠贤便借势将其削馆撤职。接着,田尔耕投奔魏忠贤,心甘情愿作其养子。其为人“阴险狡诈”,又以其“缉捕有功”升为锦衣卫都督。

崇祯皇帝前期,朱由检虽已拨乱反正,但主要矛盾一时仍未清除。此期由董琨整治锦衣卫之事,这人急于求成,没多久便被免去。接着由吴孟明执掌锦衣卫,这人虽公平公正,但为不阿,做事时总观望东厂之态。崇祯皇帝后期,骆养性执掌锦衣卫。

标签:锦衣卫

标签: 锦衣卫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锦衣卫的佩刀-绣春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锦衣卫,锦衣卫的佩刀,明朝历史

    提到大明朝锦衣卫,很多人想到到的便是杀人如麻,血猩暴力的朝廷情报组织,而在其中令人印像更为深刻的莫过锦衣卫的两大标志:飞鱼服和绣春刀。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御林军概念性质的佩刀,绣春刀的款式和明朝普遍的腰刀差不多,刀身较一般腰刀简短,且有弧度。《明史》有记,嘉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张爵的墓志

  • 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特务机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厂,明朝历史

    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的特权监察组织、间谍行政机关和秘密警察部门。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心腹宦官出任头领。地址坐落于京师(今北京市)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明中叶以后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常合称之为“厂卫”。东厂权利在锦衣卫以上,只对皇上负责,

  • 西厂即西缉事厂-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厂,明朝历史

    西厂是明代特有的官署名字,全名“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提升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以外加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统称厂卫,用宦官汪直为提督,其权利超出东厂,活动的范围自在明遍布全国各地。西厂的组员和东厂一样全是由锦衣卫中选拨出来的,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总数要比东厂多

  • 明朝三大营-明军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千营,五军营,明朝三大营,神机营,明朝历史

    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强悍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亲自下旨建立,分別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谈起大明朝的明军三大营,我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可是关于明朝三大营的战斗能力和编制,却沒有详细了解过。在明朝建立的初期,三大营多次追随皇上出战,并且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五军营明军三大王牌军之最,由大明朝各行省选调

  • 明朝水师-中国古代最强大的海军舰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水师,明朝历史

    明朝水师又被称为大明水师,是那时候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它的来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几大主力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全盛时期的1420年,大明朝有着3800艘船,在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及其驻守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远播漕船,在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除此之外还有着大量的护

  • 大明水师战舰种类多样,堪称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明水师,明朝水师,明朝历史

    明朝初年曾有造船业的第一次高峰时段,史籍曾一度记述明初主动提升自己军事力量、修建战船,仅沿海地区一带的战船就会有五千艘上下,假如再加上临江临河的战船,明初的战船数量就更多的了。明朝中叶,为了更好地抵挡日寇,刮起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修建战船的高潮。明朝战船类型极多,除开前代现有的战船,如楼船、蒙冲、斗舰、

  • 明越战争-安南并入明朝领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征安南战争,明越战争,明朝历史

    明越战争又被称为明征安南战争、明入越战争,越南称之为明与大虞战争,指的是明成祖派军征服越南地区胡朝(大虞国)的战争。安南旧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之后,方独立成国。元末动乱,安南借机从元朝版图脱幅,一度出兵攻进思明路永平寨,超过元朝定界铜柱二百余里,占据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

  • 明英宗-朱祁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历史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汉人,大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大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少年天子宣德二年(1427年),孙嫔为明宣宗朱瞻基生下大儿子朱祁镇,封为贵妃。明宣宗体弱多病,册封出生四个月的朱祁

  • 明征麓川之役-明朝在西南统治的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麓川之役,明朝历史

    明征麓川之役,是明代朝廷讨伐云南省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俩叛变的四次战争。四次征伐各自产生於1439年(正统四年)、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明朝历经连年征伐,仍未完全平复叛变,最后以誓约方式结束;期内持续发起数十万人的攻击,导致大军疲倦、财政亏

  • 土木堡之变-明朝开始走向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历史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朱祁镇因情报信息不准兵败瓦剌的事情。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入明朝边境线,明英宗和王振亲率二十万大军出战,准备从大同北进,与瓦剌在明朝边境线决战。明军刚抵达大同就接获宦官郭敬的密报,获知瓦剌已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