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明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

大明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107 更新时间:2023/12/13 19:34:17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自小就钟爱念书,有才智和智谋,精通法家学派理论,预估的事情,大多数被他说道中。朱元璋曾问李善长:“天下之乱何时才可以平定呢?”他回应说:“秦末战争之时,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兴起。他天性胸怀坦荡,选贤任能,不随意行凶,五年造就了君王的伟业。如今元朝三纲五常早已错乱,國家四分五裂。假若效仿汉高祖,天下便可平定!”朱元璋夸赞他言之有理。

李善长成为朱元璋的谋臣,给朱元璋献计献策,并参加重特大事务管理的管理决策,负责人部队的物资,很受朱元璋的信赖。朱元璋威名日渐明显,诸将前去投奔的,李善长调查他们的才能,禀告给朱元璋。又替朱元璋对投诚者表述真挚爱意,使他们可以舒心。有些人由于一些事儿互相意见不符合,发生争执,李善长便想尽办法从这当中调解。郭子兴因轻信流言蜚语而猜疑朱元璋,逐渐夺走他的军权。又想从朱元璋身旁把李善长夺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果断婉言拒绝。朱元璋对他十分仰仗。

朱元璋称吴王时,任职李善长为右国相。李善长疏通历史典故,裁定事务管理十分快速,又善于辞令。朱元璋招兵买马时,一直让李善长拟定文告。朱元璋前后率军征伐,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听从,住户欣然,为战线官兵运送兵饷、粮饷,从来不欠缺。李善长在再三斟酌元制、去其缺点以后明确提出专卖两淮之盐,开设茶法。修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订鱼税,國家財富日益突出,老百姓也已不贫苦。

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元勋,朱元璋讲到:“李善长虽无赫赫战功,但追随我很多年,提供军用口粮,贡献挺大,理应晋封大国。”因此授他为开国功臣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后代承袭。并授于铁券,免李善长二死,他的儿子免一死。

李善长表面厚道柔和,心里却爱妒忌,待人接物严苛。参议李饮冰、杨希圣,仅仅略微得罪了他的权威,李善长立刻将其罪上奏皇帝,黜免了他们两个人。李善长与中丞刘基争执法案,以致于谩骂刘基,刘基心里不安,便恳求辞官。李善长势力影响力来到顶点,内心渐渐地越来越高傲起來,朱元璋开始对他有一定的抵触。

宰相胡惟庸初任宁国知县,是因李善长的推荐,又被提高为太常少卿,后晋升左丞相,两个人因而相互之间来往。而李善长的侄子李存义之孙李佑,也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造反被诛灭,受拖累而处死者甚多,但李善长依然如故。御史台缺中丞,李善长暂理御史台事务管理,数次向朱元璋提意见。

影视形象李善长和刘伯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些人揭发李存义父子俩实则胡惟庸的同党,明太祖下诏免死,将他们按置在崇明,但李善长沒有表示感激,朱元璋因此心存芥蒂。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早已七十七岁,由于年迈管束不上属下。曾想修建府宅,从信国公汤和那边借护卫三百人,汤和偷偷对他说所听见的事。四月,京都有老百姓受株连而被流放到边境,李善长频繁恳求饶恕其亲朋好友丁斌等。太祖大怒,将丁斌惩办。丁斌之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他供出李存义等以往与胡惟庸相互之间相处的状况。

因此朱元璋一声令下将李存义父子俩拘捕审问,他们的口供祸及李善长,口供上说:“胡惟庸妄图造反,派李存义背地里劝说李善长。李善长惊叱道‘:你那么说到底为了什么?大家一定要谨慎,不然九族都要被灭。’没多久,又派李善长的老朋友杨文裕去劝他说道:‘事成之后,当以淮西的地方封你为王。’李善长惊骇不已,仍不同意,却又甚为动心。胡惟庸因此亲自去劝说李善长,依然不同意。已过一段时间后,胡惟庸又派李存义去劝导,李善长叹道:‘我已经年纪大了。我死以后,大家好自为之。’”有些人又揭发李善长说:“大将蓝玉率军出塞,到捕鱼儿海时,俘获胡惟庸通奸荒漠特使封绩,李善长却匿而没报。”

因此,御史争相上奏弹劾李善长。而李善长的仆人卢仲谦等,也揭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中间相互之间贿赠,常常偷偷私语。这种证词显示信息,李善长虽是皇亲国戚,知道有判逆诡计却不告发举报,只是彷徨犹豫,心存两边,不识大体。那时候恰好有些人说即将发生星变,会出现灾难产生,占卦的結果是灾难理应来临在重臣的身上。因此,朱元璋便连在他的老婆女弟侄等全家人七十余人一并处决。

标签:李善长

标签: 李善长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元勋曹国公李文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文忠,明朝历史

    大明朝开国功臣高级将领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乳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明朝开国的知名高级将领、谋士。李文忠十二岁时,生母曹国长公主就过世,爸爸李贞带着他展转乱军当中,数次濒临死亡。二年以后才在滁州看到舅父朱元璋。朱元璋看到李文忠,十分钟爱,便将他收服

  • 宋国公冯胜大明开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冯胜,明朝历史

    明朝开国大将冯胜,初名国胜,后改成胜。与哥哥冯国用都喜欢读书,疏通阵法,元末筑寨自保。明太祖朱元璋攻战至妙山时,冯胜随哥哥一起归顺,遭受器重。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陈友谅进逼龙湾。朱元璋率军抵挡,战于石灰山。冯胜攻在其中坚,击溃陈友谅军,又再次追击,败其于采石,因此占领太平。冯胜随军征伐陈友谅

  • 明朝开国名将卫国公邓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邓愈,明朝历史

    明朝开国名将邓愈,本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安徽泗县)人。至元三年(1337年)农历二月十五,邓友德(之后的邓愈)出生在虹县龙须里(今泗县大路口乡大营村)。他的爸爸邓顺兴,重骨气,讲信义,被乡人推为团练,带领人军马队,保境安民。童年的邓友德与生俱来魁伟,聪明伶俐好学,武勇过人,抱有平定天下的理想

  • 信国公汤和大明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汤和,明朝历史

    汤和(1326-1395),字鼎臣,生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孤庄村的一个贫困农户家中,和朱元璋不但是老乡,并且在一条小大街上长大。儿时的汤和有豪情壮志,在嬉戏玩耍时,喜爱统率群童,训练骑马射箭。成年人以后的汤和个子七尺,举止洒脱,稳重灵巧,擅于智谋。至正十二年(1352年),汤和领着十多个将士报名

  • 明朝功勋颍国公傅友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傅友德,明朝历史

    傅友德,汉族人,安徽相城(今安徽淮北)人,移居砀山(今属安徽省)。元至正十年(1350年),农民起义军领导者刘福通到砀山迎来韩林儿,傅友德即投靠红巾军,变成农民起义中的一名士卒。1357年六月,刘福通遣部下出击,傅友德随李喜喜进关中。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四月,李喜喜进驻巩昌,兵败后傅友德追随他

  • 越国公胡大海明初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胡大海,明朝历史

    胡大海明朝初期朱元璋手底下军事名将,字通甫,泗州虹县人,胡大海长身铁面,智商过人。朱元璋刚举兵时,胡大海就到滁阳谒见朱元璋,任职为前锋。从朱元璋渡江,与诸将攻占地盘,因功授于右翼统军大元帅,宿卫帐下。从大军破宁国,帮助院判邓愈戍守,因此攻占徽州,平定境内。元将杨完者派十万兵前去攻击,胡大海在城外应战

  • 明初大将凉国公蓝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蓝玉,明朝历史

    蓝玉,明朝开国大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军功。蓝玉当兵的时期,一开始在常遇春帐下效力,上任管军镇抚,办事很有胆有谋,面对对手勇敢,如果征战全是取得成功的。常遇春数次在朱元璋跟前赞美蓝玉,后因屡战积功,由管军镇抚晋升千户和指挥使,后晋升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四年(1371年),蓝玉随征西将军傅友德出战

  • 巩昌侯郭兴明朝初期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郭兴,明朝历史

    明初名将郭兴(1330—1384),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和朱元璋乃是同乡,郭兴拳勇有膂力,擅长骑射。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郭子兴聚集了数千名年少体壮的青年,起兵攻占了濠州,郭兴在郭子兴帐下任职。郭子兴十分赏识朱元璋,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郭兴与弟弟郭英也转投朱元璋麾

  • 武定侯郭英明朝开国元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英,明朝历史

    郭英(1335年—1403年),濠州人,籍贯山东巨野,后迁往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地区),明朝初期大将。郭英是郭兴的弟弟,兄弟俩一起投靠朱元璋,变成朱元璋的护卫。《三世家典》载郭英体长七尺,看起来和他人不同,智勇双全,善于弓骑。朱元璋称郭英为“郭四”。至正十三年(1353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 江夏侯周德兴开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德兴,明朝历史

    周德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大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明太祖朱元璋老乡。元至正十三年(公年1353年)六月,朱元璋回故乡招兵,周德兴便在这时候投奔了朱元璋,同一年随军攻破滁州、和州。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朱元璋渡江,屡立军功,晋升左翼大元帅。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三月,攻破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