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的贾谊有多厉害?贾谊的生平和成就介绍!

西汉的贾谊有多厉害?贾谊的生平和成就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105 更新时间:2023/12/18 18:25:27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汉的贾谊有多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西汉时期有一名政论家叫贾谊,年仅三十三岁就抑郁而终了,但是他却用短短的三十三年惊艳了历史。他出入仕途就被火速提拔,更是深受帝喜,但因为多方势力排挤,他被迫出京。三年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在当时就是未来的政坛新星,但他却抑郁而终。他死后,汉文帝念念不忘,而且他的文学作品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的歌颂、赞誉,《过秦论》更是被鲁迅先生称为西汉鸿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贾谊到底有多厉害,他是如何惊艳历史的。

某人: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图)

贾谊:兄台,打断一下,你说错了。不是假如,是贾谊年少有为不自卑。

贾谊他确实是年少有为,他师从张苍,在当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才子(ps:张苍师从荀子,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同门)。年少的时候河南郡守(吴公)就把他召到麾下,之后在贾谊的辅佐下吴公治理的河南郡是天下第一。要知道贾谊最多也不过二十出头,这么年轻能有这么好的成就,着实不易。贾谊在当时风头正盛,甚至都吸引了汉文帝的注意。汉文帝将河南郡守提拔为廷尉,河南郡守更是顺手拉了贾谊一把,在皇帝面前不断吹贾谊。

随后汉文帝征召贾谊,直接把他提拔成博士,此时贾谊年仅二十一岁,是博士中最年轻的。这个博士其实就是皇帝的人才储备库,皇帝有什么难题都会让博士们出谋划策。每次提问博士的时候贾谊的答卷都能在众多答卷中脱颖而出,赢得同行们的赞许、皇帝的欣赏。汉文帝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人才,所以大力提拔贾谊,一年就让贾谊从博士晋升到太中大夫(千石官员)。

之后贾谊提出了一揽子计划,比如: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想要进一步取代秦制,加强皇权。但是文帝并没有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原因就是文帝统治并不稳固。在文帝上位之间爆发了“诛吕行动”,军功集团诛杀了外戚,并且拥戴傀儡(汉文帝)上位。汉文帝为什么能上位?本质原因就是军功集团想要立一个容易掌握的皇帝,汉文帝娘家没什么势力,是个合适人选。但是军功集团没想到玩脱了,这个“傀儡”也是一个硬茬子。

文帝二年的时候贾谊上了《论积贮疏》,这篇文章点明了汉朝弃农经商的危害,同时提出了一系列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贾谊这哥们不但懂经济,他还懂政治。他向皇帝提出个建议,那就是让列侯们回封地。为什么非要让列侯回封地?原因就是要瓦解军功集团。列侯们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他们都有着战友情谊,关系是血浓于水。而且军二代们也是互相联姻,纵横交错的关系网、利益输送链将他们紧紧得捆绑在一块。为什么周勃陈平振臂一呼就能拉来一帮人帮忙?因为周勃在这帮功臣里面的威望最高。刘邦对这关系就非常了解,他曾经预言“安刘氏者必勃(周勃)也!”

但也正是因为周家有着巨大的威望所以周勃、周亚夫都受到过迫害。让列侯们回国的目的就是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缺少联姻、利益输送那么利益联盟迅速衰败。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周勃在京城的时候皇帝都害怕,但是周勃回封地之后连个守尉路过自己都要打哆嗦。这一点为汉武帝“酎金夺爵”做出了铺垫效果,同时大大强化了皇权。

这一点非常合汉文帝胃口,因此汉文帝决定提拔贾谊为公卿,这个时候贾谊年仅二十二。这个时候贾谊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是很快他就倒霉了。他的事迹印证了高育良老师的看法,少年太得意,容易栽跟头。

以周勃、灌婴、冯敬等人为首的军功集团开始发难,逼迫汉文帝疏远贾谊,阻止贾谊继续为汉文帝出谋划策。这是一股多么可怕的势力啊,他们竟然能阻止皇帝任命官员。贾谊得罪他们就无法晋职,那么其他的官员该怎么办?他们没有贾谊的能力,更何况也得不到皇帝的欣赏,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去拜周勃。长此以往军功集团垄断官员任命权,皇帝迟早被架空。为了避免贾谊被迫害,汉文帝将贾谊外放到长沙,离京师千里之遥。这一点很多人理解为弃车保帅,事实上有这个可能,但我个人倾向于“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为这个时候周勃已经老了,在当时长命百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更别说一个久经沙场伤痕累累的军人。汉文帝还年轻,熬几年周勃就死了,到时候再把贾谊请回来不就行了吗?为啥非要在这段时间死磕?吕后坟头的草都三丈了,自己难道还想重蹈覆辙?

贾谊离京的时候越想越郁闷,你说我一个未来的公卿怎么就被外放了哪?在赶路的时候贾谊认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估计要步屈原后辙,所以就写了《吊屈原赋》。但贾谊还是太乐观了,你怎么可能就这样哪?你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嘛。贾谊在做长沙王太傅时有个猫头鹰飞进了房间,在古代猫头鹰可是不祥之兆,贾谊原本觉得自己只是被弃用,但猫头鹰的到来直接让贾谊感觉自己也活不长了。前面贾谊还是对仕途受挫感慨,但这里贾谊就开始追求自我解脱。可见人不要只看一时的挫折,毕竟日后的挫折多了去了。

在贾谊感慨生死的时候朝廷人事发生重大变动,灌婴死了、周勃被冤枉后也不问朝政了、冯敬也远离政治中枢了,这群老干部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谁知道这群老干部能挺到什么时候,汉文帝也不想打草惊蛇,所以就让贾谊做梁怀王太傅,就职地点离京师比较近。而且汉文帝还在未央宫召见了贾谊,但可惜的是这次见面两人并没有就目前严峻的形式充分交换意见,反而是去研究鬼神之说了。千百年后李商隐恨铁不成钢的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之后贾谊上书《治安策》,这篇文章对当时国际矛盾、内部矛盾都展开了论述,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果上天能给贾谊十年,那么西汉可能会提前完成转型,但是天妒英才,贾谊因为梁怀王坠马而亡的事耿耿于怀,汉文帝十二年的时候抑郁而终,终年三十三岁。贾谊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思想并没有死,汉帝充分践行了贾谊的思想,完成了汉朝的转型工作。对此我罗列了贾谊的思想,以及后世汉帝的践行工作,具体如下:

1:重礼但不轻法

贾谊认为汉朝应该吸取秦国不重礼治而亡国的教训,应该以礼治国。但是不能忽略周朝的教训,应该礼、法并用。一方面建立礼制,将各阶级的礼制等级划分严明,严禁诸侯王僭越。而且贾谊也提过“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的建议,但是汉文帝并没有执行,这一条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了。汉武帝建立起等级森严的礼制,大大强化中央的权威,“酎金夺爵”其实就是利用礼制的漏洞来打击列侯势力的标志性事件。对此汉宣帝也十分认可这一治国理念,太子违背的时候汉宣帝还教训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教训完太子之后汉宣帝感慨道:“乱我家者,太子也!”这一点充分肯定了贾谊思想的重要性,而且后世的统治者也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汉家制度”,也就是礼法并用。

2: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贾谊在《治安策》里面提及到了“(诸侯王)大都强者先反”,所以认为应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其具体操作就是广封诸侯,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力量的方针。这一条建议至今都不过时,汉朝经历七国之乱后广封诸侯,汉武帝更是强力推行“推恩令”,逼迫诸侯王将土地分封给诸子。如果建文帝能有一个“贾谊”,那也不至于落得个江山倾覆的局面。

3:重农抑商

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批判了统治阶级挥霍无度,但是百姓却极度贫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当时社会最好的写照。而且当时的汉朝毫无储蓄意识,抗灾能力非常弱。遇见天灾百姓要卖儿卖女才能生存、朝廷需要卖官鬻爵才能维持财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持续恶化,贾谊建议要重农抑商,而且还要有储蓄意识。汉朝在这一条上践行的不错,文帝将田税全免,景帝将田税改为十五抽一,文景二帝大力恢复生产,一时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4:三表五饵(具体见下解释1)

这一条政策其实就是针对匈奴的,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国家的责任心、要关爱对方、尊重对方,而且还要持之以恒的输入衣服、车、吃喝玩乐、建筑、女人、娱乐活动,用软文化侵入对方,在争夺敌方百姓民心的同时孤立匈奴统治者。汉朝也在践行这一条政策,之后分裂匈奴就是标志性事件。同时这一政见后世广为应用,隋文帝利用经济分裂突厥就是最好的示范。

5:过秦论

过秦论的最慷慨激昂的莫过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为其折腰,更是贾谊赞誉有加。而且贾谊为后世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不少素材,每次诗人心情不顺就拿贾谊说事。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这句话出自李白,而里面的贾生就是贾谊。

解释1:三表:信(诚信仁义)、爱(爱对方的面貌,不歧视)、好(认可对方的技术)。

五饵:盛装车乘(衣服、车)、盛食珍味(吃,喝)、高堂邃宇(房屋建筑)、音乐妇人、召幸娱乐

标签: 汉朝贾谊

更多文章

  • 刘裕托孤到底有多失败 托孤大臣转眼就送小皇帝到下面陪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裕,托孤

    还不知道:刘裕托孤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提到“托孤“这两个字,想必从字面大家也是可以理解到是什么意思。而在历史上,托孤两个字可是很有权威的,一般都是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自己最为信任的人,而历史上的帝王托孤更是如此,有很多经典的案例。而提到最为失败的,估计就是这位

  • 历史上的“促织天子”是谁?朱瞻基文武双全却被后世误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促织天子”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位帝王,在民间的知名度远不及他的曾祖和祖父,甚至还被自己的坑货儿子抢去了不少风头。后世给他贴上最闻名的标签是“促织天子”,形容他醉心于斗蟋蟀,短短数字,一位不务正业的昏庸君王形象跃然纸上。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 宋太宗好读书!1000卷《太平总类》一年读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赵光义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宋太宗好读书!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王朝第二代皇帝他的酷嗜读书,在中国历史上的300多位皇帝中是突出的。太宗曾宣称:“朕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当时,适逢史馆新编了一部包罗万象、卷帙浩繁的丛书,叫作《太平总类》

  • 皇帝赏赐了公主半条鱼,公主为什么就自尽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胜玉公主,春秋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胜玉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那么,其半条鱼究竟是何寓意?为何在商议征兵伐楚之时,赏赐其女儿半条鱼,而女儿大怒便言:“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而对于半鱼失女的吴王在《吴越春秋》是这样记述的“阖闾痛之。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无疑便是厚葬,但终究还是未

  • 刘表竟然不信任刘备 刘表为什么还要内纳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表,刘备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表和刘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刘表和刘备的真实关系一直让人捉摸不透,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刘表内心是不怎么信任刘备的,那既然如此当初刘表干嘛还内纳刘备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刘备脱离袁绍投奔荆州,刘表还厚相结纳,但值得注意的是,刘表仅仅是让刘备驻扎

  • 孝庄太后的灵柩放了37年都没下葬,背后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孝庄太后,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孝庄太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三国演义》中,众人熟知诸葛亮先生在五丈原时,为了延迟自己的寿命以光复汉室,企图利用自己的奇门遁甲之术以七星续命,然人算不如天算,七盏续命灯被魏延推帐闯入而打翻,最终,诸葛亮不久病死于五丈原。当然,以七星灯续命这种说法确实太过于玄乎

  • 李世民逼宫成功后,李渊的晚年生活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七日,高祖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将一切军国大事全部交由李世民裁决,这就意味着李渊决定退居二线了。同年八月九日,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事实上

  • 朱棣处死了三千宫女?历史真相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明成祖朱棣活剐了三千宫女,纯属无稽之谈,是根本不可信的,大家不要被误导了。且不说永乐年间皇宫宫女有没有三千之数,就算有也不可能杀尽吧,再者而言,《大明律》规定非谋逆大罪不得用凌迟之刑,可见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绝对是子虚乌有之事。成祖朱

  • 诸葛亮死后,孤重臣之一的李严为何“激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严,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34年,一代名臣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汉举国哀痛,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他虽远在梓潼,但得知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后也因此而悲伤过度,最终发病而死。这个人既不是诸葛亮的至亲至爱,也未曾受过诸葛亮大恩,相反,他还曾是诸葛亮最

  • 朱元璋坚持分封藩王,他考虑的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换句话说,既然大家都认为分封藩王是开历史倒车,是弊大于利,那朱元璋这位从千万人中博弈出来的胜利者,为何还要这样做吗?这背后肯定还有着更复杂的思考。事实上,就如朱元璋自己给出的理由:“天下之大,必建屏藩,上卫国家,下安民生。今诸子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