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嘉庆帝的评价怎么样?乾隆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嘉庆?

嘉庆帝的评价怎么样?乾隆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嘉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490 更新时间:2023/12/5 20:39:32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嘉庆帝的评价怎么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清朝入主中原后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稳住局势,平定天下,之所以能够造就长达一百三十多年的盛世繁华,除了康、雍、乾三位帝王各个都雄才大略外,与他们善于选择继承人也是分不开的。皇位继承者关乎国祚,丝毫马虎不得。

不管是肃清吏治的雍正,还是开疆拓土的乾隆,都是上一任皇帝皇帝精选出来的最佳接班人。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如日中天的清王朝却在嘉庆帝即位后逐渐走了下坡路。嘉庆是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乾隆帝钦定的接班人。遍观与嘉庆皇帝相关的所有史料,他行事没有丝毫的荒淫、昏聩,反而是一个温厚、勤政、简朴的君主。后世史学家评价起嘉庆帝来,也都是不约而同地说他“平庸”。

那么,老谋深算的乾隆帝为何会把皇位传给这样一个“平庸”之人呢?

乾隆帝享年近九十岁,一生育有十七个儿子。其中,嘉庆帝永琰只不过排名第十五,而且,是庶出。按照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永琰当皇帝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乾隆帝在开始的时候也确实没有考虑他。但令乾隆没有想到的是,前十四个皇子中的八个都相继去世,他非常宠爱的皇五子永琪也命不长久。如此一来,乾隆帝不得不从剩下的几个皇子中选择接班人。

他思索再三,将目光放到了十一子永瑆和十五子永琰身上。这两个皇子中,永瑆行事果敢,非常有主见;而永琰则宽厚有余,灵动不足。当皇帝不比其他,不是一团和气就能够服众的。当时,很多大臣都认为永瑆更适合这个位置。但是,乾隆皇帝还是坚持立永琰为太子。乾隆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皇太子不能阻碍他对皇权的掌控。

尽管,乾隆曾经当众立下“不敢和祖父康熙帝六十有零的年数等同”的誓言,但当他禅位之后,仍然想尽了各种方法来掌控权力。在他看来,自己只要活上一天,就绝不允许别人夺走自己的权力,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生怕有胆有识的永瑆会在自己退位后染指皇权,于是,便坚定地选择了永琰做继承人。永琰当了皇太子之后,果然对乾隆帝唯唯诺诺,对朝政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干预。

乾隆见此,在退位的同时更加有恃无恐地下旨道:“如果国家出现了大事,或者是任用官职上面出现了问题,朕是绝对不会置之不理的。”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皇帝已经登基,但退位后的乾隆仍然堂而皇之地自称为“朕”,把自己下达的旨意称为“敕旨”。清廷铸造钱币时,“乾隆通宝”的钱币仍然在继续铸造。除此之外,他还占据养心殿不走。

甚至,在朝鲜使者前来拜见的时候,乾隆帝得意洋洋地说道:“朕虽然退位了,但国家大事还是要朕来办!”直到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崩,嘉庆帝开始亲政。二月,他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力戒欺隐、粉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却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嘉庆帝在位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并不是一个“昏君”。他自幼喜爱读书,十三岁的时候便已经通晓四书五经。在游手好闲的皇族子弟中,这样的资质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他的优点主要在于“亦步亦趋”和“坚持仁孝”上。如果,大清的江山十分稳固,那么,嘉庆帝当一位高高在上的太平君主自然毫无问题。但是,乾隆后期的时候,国家的很多问题都已经暴露出来了。

国库空虚、吏治腐败、土地兼并、农民起义……任何一方面解决不好,造成的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嘉庆十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嘉庆十五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嘉庆十八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

而这些问题想要得到解决,靠嘉庆帝这位守成君主是万万不行的。果不其然,嘉庆帝即位后,曾经如日中天的大清帝国只能在衰败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为了建立更多的功勋,不断地发起战争,将原本强盛的大清折腾出了危机。可是,这位好大喜功的帝王始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坚持认为自己留给后代的还是一个强盛无比的帝国。

之后,不断出现的农民起义,西方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都没有让他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这种对局势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他在接班人问题上的错误选择。将祖宗的基业传给了“老好人”嘉庆,使“嘉道中衰”无法避免地出现,最终,使清王朝成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与其说大清帝国坏在嘉庆帝手上,还不如说是坏在自私自利的乾隆帝手上。

标签: 清朝乾隆嘉庆

更多文章

  • 西汉的贾谊有多厉害?贾谊的生平和成就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贾谊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汉的贾谊有多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时期有一名政论家叫贾谊,年仅三十三岁就抑郁而终了,但是他却用短短的三十三年惊艳了历史。他出入仕途就被火速提拔,更是深受帝喜,但因为多方势力排挤,他被迫出京。三年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在当时就是未来的政坛新星,但他却抑

  • 刘裕托孤到底有多失败 托孤大臣转眼就送小皇帝到下面陪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裕,托孤

    还不知道:刘裕托孤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提到“托孤“这两个字,想必从字面大家也是可以理解到是什么意思。而在历史上,托孤两个字可是很有权威的,一般都是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自己最为信任的人,而历史上的帝王托孤更是如此,有很多经典的案例。而提到最为失败的,估计就是这位

  • 历史上的“促织天子”是谁?朱瞻基文武双全却被后世误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促织天子”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位帝王,在民间的知名度远不及他的曾祖和祖父,甚至还被自己的坑货儿子抢去了不少风头。后世给他贴上最闻名的标签是“促织天子”,形容他醉心于斗蟋蟀,短短数字,一位不务正业的昏庸君王形象跃然纸上。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 宋太宗好读书!1000卷《太平总类》一年读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赵光义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宋太宗好读书!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王朝第二代皇帝他的酷嗜读书,在中国历史上的300多位皇帝中是突出的。太宗曾宣称:“朕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当时,适逢史馆新编了一部包罗万象、卷帙浩繁的丛书,叫作《太平总类》

  • 皇帝赏赐了公主半条鱼,公主为什么就自尽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胜玉公主,春秋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胜玉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那么,其半条鱼究竟是何寓意?为何在商议征兵伐楚之时,赏赐其女儿半条鱼,而女儿大怒便言:“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而对于半鱼失女的吴王在《吴越春秋》是这样记述的“阖闾痛之。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无疑便是厚葬,但终究还是未

  • 刘表竟然不信任刘备 刘表为什么还要内纳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表,刘备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表和刘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刘表和刘备的真实关系一直让人捉摸不透,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刘表内心是不怎么信任刘备的,那既然如此当初刘表干嘛还内纳刘备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刘备脱离袁绍投奔荆州,刘表还厚相结纳,但值得注意的是,刘表仅仅是让刘备驻扎

  • 孝庄太后的灵柩放了37年都没下葬,背后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孝庄太后,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孝庄太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三国演义》中,众人熟知诸葛亮先生在五丈原时,为了延迟自己的寿命以光复汉室,企图利用自己的奇门遁甲之术以七星续命,然人算不如天算,七盏续命灯被魏延推帐闯入而打翻,最终,诸葛亮不久病死于五丈原。当然,以七星灯续命这种说法确实太过于玄乎

  • 李世民逼宫成功后,李渊的晚年生活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七日,高祖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将一切军国大事全部交由李世民裁决,这就意味着李渊决定退居二线了。同年八月九日,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事实上

  • 朱棣处死了三千宫女?历史真相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明成祖朱棣活剐了三千宫女,纯属无稽之谈,是根本不可信的,大家不要被误导了。且不说永乐年间皇宫宫女有没有三千之数,就算有也不可能杀尽吧,再者而言,《大明律》规定非谋逆大罪不得用凌迟之刑,可见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绝对是子虚乌有之事。成祖朱

  • 诸葛亮死后,孤重臣之一的李严为何“激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严,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34年,一代名臣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汉举国哀痛,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他虽远在梓潼,但得知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后也因此而悲伤过度,最终发病而死。这个人既不是诸葛亮的至亲至爱,也未曾受过诸葛亮大恩,相反,他还曾是诸葛亮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