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屈原能流芳百世?关于屈原的故事有什么?

为什么屈原能流芳百世?关于屈原的故事有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34 更新时间:2023/12/15 8:43:17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屈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屈原在学上的成功是无可比拟的,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抱负却没能实现。他因为比较正直不畏权势,受到了贵族的排斥。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屈原最终因为不忍心国家破碎灭亡,而跳下汨罗江自尽身亡。现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现在我国的端午节都主要是围绕屈原而展开的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一直都在争夺霸权地位。而屈原身为楚国大将,一直很受楚的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损害了贵族阶级的利益,而他本人又是刚正不阿,不懂变通之人。所以无意中得罪了很多权贵。

所以去年的主张就受到了很多守旧贵族势力的反对。他们人多力量大,开始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甚至诬陷于他。渐渐的楚王就疏远了屈原。本着振兴楚国抱负的屈原,因为得不到重用而郁郁寡欢,他对楚国政治感到非常的痛心。身为一名诗人,在政治上得不到重用,他转而投他擅长的文学,借文学来表达他内心的愤懑之情。写出了《离骚》、《天向》等著名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无法纾解之情。公元前229年,秦军势如破竹,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楚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接着楚国派出了使臣去秦国议和。

而秦王奸诈狡猾,居然意识到秦王不可能同意议和的。因为他想要得到楚国的全部领土。居然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冒死进宫去劝谏楚,他向楚怀王讲清楚了议和的利害。但是楚怀王并不听信他的劝诫,反而把屈原逐出了都城。议和如期的举行了。到了议和的那一天,楚怀王如期赴约。一到秦国就被秦王下令囚禁起来,楚怀王在囚禁期间,非常的痛恨自己。很后悔没有听信屈原的话。因为太过忧伤,三年后在秦国死去了。临到死前都没有回到楚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国就派军去攻打楚国。楚顷衰王胆小怕事,仓皇失措下逃离了都城。秦军攻打到了郢城。

此时的屈原还在流亡的路上,听到秦军大破都城和楚怀王客死他乡的时候,他感到万念俱灰,仰天长叹。深深的感到楚国即将被灭亡的悲伤,而自己的抱负也无法实现。于是他跳下了汨罗江。而当时在场的船上的渔夫和岸边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自尽的时候,都纷纷跑到江边来悼念屈原。为他的死而感到惋惜,都来帮助打捞屈原的尸体。这个风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的赛龙舟。人们都从家中拿出粽子鸡蛋扔到江中,喂养江中的大鱼,为了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还有大夫把雄黄酒倒到江中,想要用来药晕江中的蛟龙水兽,让他们不要破坏屈原的尸身。据传闻不久以后,水面上浮起了一条被药晕的蛟龙。它的龙须上还沾着屈原的衣服碎片。人们就把这条恶龙拉上岸边,剥他的皮,抽他的筋。然后把龙的筋缠在孩子们的手上。又用雄黄酒来抹在孩子的脸上,有的地方风俗习惯在孩子脸上写一个“王”字。意图是让野兽蚊虫不要来伤害孩子。

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一屈原投江的日子。楚国人民都到江边来悼念屈原。他们到江边来划龙舟,向江里扔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死去的屈原。从此以后,端午节的习俗就此流传下来,直到现在。屈原的一生是令人尊敬的,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是非常高深的,现如今也很值得研究。我们大家都应该深深的景仰他。在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崇敬他的人非常多。就连一代纵横家张恒也对他非常敬仰。屈原深受大家敬仰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还有他对国家纯粹无私的奉献以及爱国之情,都深深的感动我们。他对楚国的政治影响巨大,虽然最后出,我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他的美政思想依然流传在列国之间,深受大家欢迎。可惜居然没有遇到好的君主,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他的思想没有找到认同他的人。一生的报复只能随着汨罗江而滚滚东流。留下“世人皆浊而我独清”的浩然正气。

屈原的作品形式参差不齐,灵活多变,不要求对仗工整。反而充满着一股浪漫气息。语言上还采用了大量的楚国方言,非常富有乡土气息。大多数都是用来赞美楚国人杰地灵,言词非常华美。语言形象生动,非常具有表现力。屈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特别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代表。他一直坚持真理,坚持宁死不屈的精神和爱国的品格。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毅然献身,全力以赴的救治国家。虽然他没有被统治者所接受,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屈原的形象是一个爱国诗人。它是人们的理想,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具有高尚的政治思想和爱国情操,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他具有高尚的气节和风骨,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无穷力量。也是当代青年应该具有和学习的精神。就连泽东也曾高度的评价屈原是一个不朽的形象。在当代,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要大力的举办端午节活动呢。亲人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有帮助?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认为,虽然不仅仅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爱国青年。更是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厚影响的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之父。是中国的诗魂,国魂以及民族魂。现如今端午与元旦与中秋合并为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纪念屈原,就是要让我们当代青年人都秉承爱国之心,景仰屈原,学习去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标签: 春秋战国屈原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那么多思想家们?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春秋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春秋战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简单来说,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明正好处在从青铜时代步入铁器时代的节点上,这就导致之前大家所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制度,都开始发生大规模的改变。换句话说,之前大家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制度,是依照

  • 朱元璋指着猪蹄问沈万三这是什么?他是如何机智应答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创者,由于是草根出身,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因此在他执政时期,对于官场的贪污行贿之风是严惩不贷的。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朱元璋的手段也是出了名的厉害,身边的大臣往往有一句话没有说对,就会引来灭顶之灾;因此

  • 大清重臣刘统勋:刘墉的父亲,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统勋,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统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据统计,在清朝276年的历史中,获得过象征最高荣誉的“文正”谥号的臣子,一共加起来只有八个人,刘墉(刘罗锅)的父亲刘统勋,便是这八人中的其中之一。不仅如此,在这八个人之中,有五个人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皇帝的老师,才被尊予“文正

  • 嘉庆帝的评价怎么样?乾隆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嘉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乾隆,嘉庆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嘉庆帝的评价怎么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朝入主中原后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稳住局势,平定天下,之所以能够造就长达一百三十多年的盛世繁华,除了康、雍、乾三位帝王各个都雄才大略外,与他们善于选择继承人也是分不开的。皇位继承者关乎国祚,丝毫马虎不得。不管是肃清吏治的雍正,还是

  • 西汉的贾谊有多厉害?贾谊的生平和成就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贾谊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汉的贾谊有多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时期有一名政论家叫贾谊,年仅三十三岁就抑郁而终了,但是他却用短短的三十三年惊艳了历史。他出入仕途就被火速提拔,更是深受帝喜,但因为多方势力排挤,他被迫出京。三年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在当时就是未来的政坛新星,但他却抑

  • 刘裕托孤到底有多失败 托孤大臣转眼就送小皇帝到下面陪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裕,托孤

    还不知道:刘裕托孤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提到“托孤“这两个字,想必从字面大家也是可以理解到是什么意思。而在历史上,托孤两个字可是很有权威的,一般都是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自己最为信任的人,而历史上的帝王托孤更是如此,有很多经典的案例。而提到最为失败的,估计就是这位

  • 历史上的“促织天子”是谁?朱瞻基文武双全却被后世误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促织天子”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位帝王,在民间的知名度远不及他的曾祖和祖父,甚至还被自己的坑货儿子抢去了不少风头。后世给他贴上最闻名的标签是“促织天子”,形容他醉心于斗蟋蟀,短短数字,一位不务正业的昏庸君王形象跃然纸上。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 宋太宗好读书!1000卷《太平总类》一年读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赵光义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宋太宗好读书!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王朝第二代皇帝他的酷嗜读书,在中国历史上的300多位皇帝中是突出的。太宗曾宣称:“朕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当时,适逢史馆新编了一部包罗万象、卷帙浩繁的丛书,叫作《太平总类》

  • 皇帝赏赐了公主半条鱼,公主为什么就自尽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胜玉公主,春秋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胜玉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那么,其半条鱼究竟是何寓意?为何在商议征兵伐楚之时,赏赐其女儿半条鱼,而女儿大怒便言:“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而对于半鱼失女的吴王在《吴越春秋》是这样记述的“阖闾痛之。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无疑便是厚葬,但终究还是未

  • 刘表竟然不信任刘备 刘表为什么还要内纳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表,刘备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表和刘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刘表和刘备的真实关系一直让人捉摸不透,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刘表内心是不怎么信任刘备的,那既然如此当初刘表干嘛还内纳刘备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刘备脱离袁绍投奔荆州,刘表还厚相结纳,但值得注意的是,刘表仅仅是让刘备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