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仪为什么要劝说魏襄王?真相是什么

张仪为什么要劝说魏襄王?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24 更新时间:2023/12/27 23:59:43

张仪劝说魏襄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卫国国君再次把自己的爵位由侯降到君。秦国进攻韩国,夺取鄢陵。三年(癸卯,公元前318年)宋国国君开始称王。秦国在鱼大败韩国军队,杀死八万人,于浊泽俘虏韩军大将和申差。各国震惊。

张仪劝说魏襄王道:“魏国地方不满千里,士兵不足三十万,地势四下平坦,没有崇关大河的险要。防军分别守卫与楚、韩、齐、赵接壤的边界,用来扼守要塞的不过十万人,所以,魏国历来是厮杀的战场。各国约定联合抗秦,在洹水结盟,作为兄弟之邦互相救援。然而同一父母的亲兄弟,有时还为争夺钱财互相残杀,各国之间,想靠反复无常小人苏秦的一番伎俩,就结成同盟,明显是不足恃的。

大王您不与秦国结好,秦国就会发兵进攻河外,占据卷县、酸枣等地,袭击卫国,夺取阳晋。那时,赵国不能南下,魏国也不能北上,南北隔绝,就谈不上联合抗秦,大王您的国家想避免危险也不可能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能深思熟虑,拿定主意,让我辞去魏国相位,回秦国去筹划修好。”魏王于是背弃了联合抗秦的盟约,派张仪前往秦国去求和。张仪回到秦国,再次出任国相。

五年(乙巳,公元前316年)

苏秦死后,他的弟弟苏代、苏厉也以游说著称于各国。燕国相子之便崐与苏代结为通姻亲家,想谋得燕国大权。苏代出使齐国归来,燕王姬哙问他:“齐王能称霸吗?”苏代回答:“不能。”燕王又问:“为什么?”回答说:“他不信任臣僚。”于是燕王把大权交给子之。鹿毛寿也对燕王说:“人们称道是贤明君主,就是因为他能让出天下。现在燕王您要是把国家让给子之,就能与尧有同样的名声。”燕王于是把国家嘱托给了子之。子之从此大权集于一身。还有人对燕王说:“上古时禹推荐益为接班人,又任命儿子的属下作益的官吏。

到老时,禹说启不能胜任治理天下的重责,把君位传给益。然而启勾结自己的党羽攻击益,很快夺取了君位。因此天下人都说禹明着是传天下给益,而实际上是安排儿子启去自己夺位。现在燕王您虽然说了把国家交给子之,但官员都是太子的人,这同样是名义属于子之而实权在太子手里啊!”燕王便下令收缴所有官印,把三百石俸禄以上的官职都交给子之任命。从此,子之面南称王,姬哙年老,不再听理政事,反而成了臣子,国家大事都由子之来决断。

标签: 魏襄王战国

更多文章

  • 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为秦国奉献一生为什么没有好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朝,吕不韦

    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为秦国奉献一生为什么没有好下场?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秦朝的前身,只是一个小小的西陲弱国,秦国没有高贵的先祖、没有富庶的土地、没有安定的环境,但能跻身前列,在战国后期成为“虎狼之国”,其余山东六国皆不敢小觑,依靠的不仅是秦国国君的励精图治,还有贤臣良将的忠心陪伴,而为秦国

  • “一口倾国”的张仪是怎么一步步社会底层走向将相公卿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张仪

    “一口倾国”的张仪是怎么一步步社会底层走向将相公卿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知道,战国时期群雄逐鹿,除了有兵家中的孙膑、庞涓和田忌等人的精彩亮相,还有能言善辩的纵横家们的粉墨登场。纵横家乃谋圣鬼谷子所创立的学术流派,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指的是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称得上是

  • 为秦国夺回河西之地的公孙衍 秦国为什么用张仪来取代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仪,公孙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公孙衍和张仪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崛起。因为对秦国有功,商鞅被秦孝公封为大良造。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也即公孙衍接替了

  • 张仪:战国著名外交家,楚怀王为何对他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仪,战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仪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是战国时代大外交家张仪入秦前的故事。张仪从鬼谷子那边毕业后,来到楚国找工作。楚国用人很重血统,张仪出身微寒,所以楚怀王只给张仪当个小官,薪水很低,过得很清苦。张仪连自己都过得很清苦了,他手下的家臣自然更惨。面

  • 张仪作为秦国宰相是怎么死的?张仪一生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仪,秦

    你们知道张仪在历史上有多牛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张仪(前378年-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曾与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张仪曾两次为秦相,前后

  • 楚怀王对张仪恨之入骨,张仪为何愿意再赴楚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仪,战国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张仪的故事。当面对秦国提出愿意以武关地区交换楚国的黔中地区的提议时,楚怀王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了,他要从外交场上得到他在战场上永远得不到的东西——张仪。对于楚王愿意以张仪一人交换黔中之地的回答,秦国

  •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商鞅被杀张仪为何为何能全身而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商鞅,张仪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仪和商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缘何全身而退?说到底,商鞅、白起是理想主义者,骨子里流淌着贵族之气,渴望与君王平等对话,甚至能左右君王的意志。而张仪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君王曲直事不关已,只要能守住荣华富贵就好。为人臣子要有

  • 张仪当初一张嘴就能游说列国 张仪最后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仪,秦惠文王

    还不知道:张仪下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历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秦惠王因为采用了名士张仪的连横之策,邦交为先伐战为辅,一跃成为七雄之首,这里面张仪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张仪就没有秦国的强大。张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靠一张利嘴游说列国,将天下君

  • 古人冶炼青铜时意外发现了琉璃 范蠡曾赠给西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人,青铜,琉璃,

    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传说琉璃是公元前493年,越国名臣范蠡为越王督造王者之剑,从矿渣中发现了琉璃,因其色彩斑斓,便与剑一起献给了越王,越王赐名为“蠡”,并将其又赏赐给了范蠡,后范蠡将它制成首饰,赠给西施。西施赴吴时,泪水滴在“蠡”上,日久天长,人们可见首饰中似有泪光流动,故名为“流蠡

  • 揭秘:陶朱公范蠡为何能够成为中国富豪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西施,范蠡

    过去一段时间,基于国内的政经气氛及改革需求,在那些叫人称快的惩治与改革行为之外,同时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国情背后的政商关系与商人生存形态。人前或万众瞩目或潜行一方,人后可能或沆瀣一气或战战兢兢,然而中国之政商形态经五千年而无实质变化。众横捭阖,成败荣辱,不免让人好奇也唏嘘!我们从古代大量的富豪中,遴选出